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及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曹晓珊 丛斌斌 +6 位作者 孙晓 邱鹏飞 刘雁冰 赵桐 陈鹏 王春建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8-613,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尚存在争议,且此前研究只评估ALN病理状况而未评估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状况。本研究旨在评估NAC后乳腺癌患者接受ASLNB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原发性乳腺癌(cT1-4N0-3M0)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A组初始c N0且NAC后为yc N0,B组初始c N+且NAC后为ycN0,C组NAC后为ycN+。术前接受核素注射。术中A组和B组联合亚甲蓝行ASLNB。A组仅对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阳性者行ALND;B组行ASLNB后转行ALND;C组直接行ALND。术前淋巴显像和(或)γ探测仪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的患者行IM-SLNB。结果:A组、B组和C组分别收集6例、45例和9例。A组ASLNB成功率为100%(6/6),仅1例ASLN阳性转行ALND。B组ASLNB成功率为100%(45/45),假阴性率为17.9%(5/28)。其中检出1枚、2枚和>2枚ASLN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7.3%(3/11)、20.0%(2/10)和0%(0/7)。C组所有患者ALN均有转移。IM-SLN总体显像率为63.3%(38/60)。IM-SLNB的总体成功率为97.4%(37/38),转移率为8.1%(3/37),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结论:对初始c N0且NAC后为yc N0者ASLN阴性时ASLNB可替代ALND;对初始c N+且NAC后为yc N0者,联合双示踪剂且检出>2枚ASLN可满足临床可接受的假阴性率(<10%);对NAC后仍为yc N+者应行ALND。NAC后IM-SLN显像者应行IM-SLNB,以获得完整分期、评估预后并指导术后放疗,有望完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新辅助化疗 腋窝前哨淋巴结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美琴 杨新华 +4 位作者 贺青卿 范林军 岳志强 程鸿 姜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小型母猪6头,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前第1对乳房皮下注射亚甲蓝4ml,经胸腔镜观察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问,超声刀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记...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小型母猪6头,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前第1对乳房皮下注射亚甲蓝4ml,经胸腔镜观察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问,超声刀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记录手术时间。结果6头小型母猪共12侧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采用胸腔镜联合淋巴结蓝染定位法成功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间5~15min,平均8.9min;活检时间15—50min,平均30.4min;内乳淋巴链切除时间分别为左侧30—56min,右侧22~48min,平均38.2min。无出血、肺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哨淋巴结 内乳淋巴 腺癌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毕钊 刘静静 +5 位作者 陈鹏 刘雁冰 赵桐 孙晓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_0至pN_(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_(1a)至pN_(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_(2a)至pN_(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_(3a)至pN_(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内乳前哨淋巴结 新型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