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清前期的养济院制度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宗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养济院制度是清代社会救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从前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它的救助对象以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家庭赡养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同时还包括传染病人和老年军流犯人。官办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从筹措救济... 养济院制度是清代社会救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从前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它的救助对象以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家庭赡养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同时还包括传染病人和老年军流犯人。官办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从筹措救济经费、决定全国各地的救助名额和救济标准,到主持日常管理,都完全由政府负责。在具体实践中,官办的优势与弊端表现明显:一方面,养济院从空间上覆盖了全国各地,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济网络;另一方面,制度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财政和吏治状况。由于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其社会救济功能日趋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养济院制度 社会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浙江养济院研究——侧重经济形态的考察
2
作者 黄鸿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90,共9页
养济院是清代浙江普遍设立的官办社会保障机构,以救助孤贫为职能,救助内容为向孤贫提供栖身之所和衣食之资。养济院主要由财政支持,亦得到社会捐助及资产运营收益补助,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可以长期发挥救助功能。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乾隆... 养济院是清代浙江普遍设立的官办社会保障机构,以救助孤贫为职能,救助内容为向孤贫提供栖身之所和衣食之资。养济院主要由财政支持,亦得到社会捐助及资产运营收益补助,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可以长期发挥救助功能。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乾隆以后清政府还动用耗羡收入增收额外孤贫,使得养济院的受惠面有所扩大。但养济院也存在救助规模有限、救助标准不高及贪污腐败、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其救助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浙江 养济院 孤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收养孤老”律例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8
3
作者 柏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9,共7页
"收养孤老"律是明清社会救济立法的重要体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地方政治治理形式转变有关,又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立法监督体系的健全、社会救济机构的设置及管理有关。它不仅体现传统社会救济基本意图,而且在... "收养孤老"律是明清社会救济立法的重要体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地方政治治理形式转变有关,又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立法监督体系的健全、社会救济机构的设置及管理有关。它不仅体现传统社会救济基本意图,而且在"仁政"理念的基础上,从法律上规范了"孤贫"救济。救助孤贫不仅仅是理念问题,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必要时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传统政治体制则决定明清统治者不可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制度,不会去整合社会资源,更害怕社会成员的介入。因此"收养孤老"律例实施的实际效果,也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养孤老 养济院 善会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乾隆时期救助鳏寡孤独的理念与措施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卫平 葛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162,共6页
乾隆帝即位后十分重视鳏寡孤独之人的生存问题,视之为国家责任,并在鳏寡孤独养恤政策方面多所调整和创新。他在完善养济院等救济机构的同时,对未被收入养济院的鳏寡孤独之人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优待。对军队中的孤老无依者,给予钱粮养赡... 乾隆帝即位后十分重视鳏寡孤独之人的生存问题,视之为国家责任,并在鳏寡孤独养恤政策方面多所调整和创新。他在完善养济院等救济机构的同时,对未被收入养济院的鳏寡孤独之人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优待。对军队中的孤老无依者,给予钱粮养赡。乾隆帝尤其关注军属中的孤儿寡母生计,一再放宽救济的范围和条件。乾隆时期的鳏寡孤独救助政策与措施在清代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鳏寡孤独 养济院 养育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台湾社会慈善事业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尊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6,137,共6页
本文对清代台湾的慈善事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中认为 ,清代台湾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慈善机构 ;在经费的来源上 ,许多捐款人以财产出租生息的方式保证了经费的正常收入 ;在管理上 ,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 ,都... 本文对清代台湾的慈善事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中认为 ,清代台湾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慈善机构 ;在经费的来源上 ,许多捐款人以财产出租生息的方式保证了经费的正常收入 ;在管理上 ,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 ,都在不同程度上纳入了官方管理的范畴。而台湾慈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台湾省 慈善事业 移民 慈善机构 经费 经营管理 养济院 高婴堂 善济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医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荣 《中国医院管理》 1984年第3期47-50,共4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疾病和医药的记载,到周代临床医学已开始分科,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政制度。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问世,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疾病和医药的记载,到周代临床医学已开始分科,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政制度。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问世,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古代医院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我国古代医院的萌芽早在《周礼政要·考医》中已有:“博徵天下名医,以为太医院”等有关医院的早期论述。我国古代的医院,起源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初期。据《管子·入国篇》记载:“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蹩偏枯握递,不耐生者,上收而兼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之。”当时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在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时,曾在京都造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初期 战国时期 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 瘟疫流行 生者 聋盲 养济院 病坊 惠民药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