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1
作者 胡一帆 马博文 +6 位作者 翟孝庭 徐鑫宇 王一涵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 目的分析对温度骤降敏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TMD患者11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为32.4±13.7岁。通过调查问卷确定是否对温度骤降敏感,将TMD患者分为温度骤降敏感组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温度骤降敏感组(50例)和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9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咀嚼肌疼痛的比例[86.0%(43/50)]略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68.1%(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两组间关节杂音和下颌运动受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共计238侧关节中,温度骤降敏感组出现骨关节病影像改变的比例[82.0%(82/100)]显著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53.6%(74/138)](χ^(2)=20.675,P<0.001)。核磁影像显示温度骤降敏感组患者关节积液的比例[66.0%(33/50)]高于温度骤降不敏感组[42.0%(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18)。结论伴有颌面部疼痛症状、关节积液和骨关节结构异常影像学表现的TMD患者更易对温度骤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温度骤降 锥形线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皓 李斯文 +5 位作者 付佳欢 李施施 王艳红 史秀娣 白露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临床症状,并采用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进行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佩戴治疗性义齿1个月后,关节区症状缓解有效率达到100%;佩戴最终修复体后,关节区舒适性以及修复体使用方面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C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骨关节病)的患者,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咬合重建过程中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义齿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咬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光 黄琴峰 +5 位作者 孔谐和 谢晨 杨延婷 李茜莹 洪珏 马晓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70-175,共6页
目的回顾1956-2018年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 目的回顾1956-2018年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SPSS 21.0、Clementine 12.0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结果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阿是穴,穴位选取集中于面部阳经经穴;应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TDP(特定电磁波谱)及电针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有效聚类为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单独归为一类。关联性分析发现:(1)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颊车-下关;(2)局部取穴关联性最强的穴对为上关-下关;(3)远近配穴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翳风、合谷-下关。结论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面部阳经经穴,注重阿是穴),辅以循经远道取穴。建议将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作为针灸基础方,听宫、翳风、上关、足三里作为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 数据挖掘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关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颞颌关节X线骨质改变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新海 王美青 +3 位作者 林珠 吴好宗 姚秀芳 颜朝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颞颌关节骨质改变特征及意义。方法 :拍摄 792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 (男 330例 ,女 46 2例 )的双侧颞颌关节X线片。其中拍摄薛氏位片者 2 10例 42 0侧 ,拍侧位体层X线片者 2 2 3例 44 6侧 ;薛氏位... 目的 :探讨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颞颌关节骨质改变特征及意义。方法 :拍摄 792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 (男 330例 ,女 46 2例 )的双侧颞颌关节X线片。其中拍摄薛氏位片者 2 10例 42 0侧 ,拍侧位体层X线片者 2 2 3例 44 6侧 ;薛氏位片和侧位体层X线片均拍摄者 35 9例 718侧。X线诊断结果由门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得出。结果 :①骨质改变检出率 :1138侧薛氏位片显示髁突 (该片颞骨关节面观察不满意 )有骨质改变者 2 88侧。116 4侧侧位体层摄影片显示髁突骨质改变者 82侧 ,颞骨关节面骨质改变者 74侧。②骨质改变类型 :髁突的吸收性改变与增生性改变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 ,颞骨关节面的骨质改变以增生性为主。③髁突前斜面、关节结节顶、关节结节后斜面为骨质改变的好发部位。结论 :颞颌关节X线片骨质改变特征可能与牙尖交错位附近力学变化特征及各部位随功能需要发生改建的特性有关 ;两种投照方法的选择 ,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X线片 骨质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心理因素及其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雍翔智 唐黎黎 农晓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34-637,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多样,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心理学改变、心因性躯体化症状着手,探讨TMJDS患者的心理因素,药物治疗、综合心理治疗、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多样,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心理学改变、心因性躯体化症状着手,探讨TMJDS患者的心理因素,药物治疗、综合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在TMJDS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心理因素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式冲击波联合深层肌肉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严娅岚 贾海滨 +3 位作者 李培玉 雷光磊 诸源江 张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TMJDS)的发病率为30%,以20~40岁群体居多,好发于单侧,亦可致双侧受累,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时弹响、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1]。研究表明TMJDS是关节周围的颞肌、翼...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TMJDS)的发病率为30%,以20~40岁群体居多,好发于单侧,亦可致双侧受累,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时弹响、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1]。研究表明TMJDS是关节周围的颞肌、翼内肌、咬肌等组织平衡被破坏,颞颌关节结构出现变异所致的一种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质性骨关节病,影响预后[2]。尽早对病人采取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既往给予口服药物进行干预,如解痉、消炎、镇痛等,虽能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但停止用药后复发率高,需长期用药,对药物依赖性大[3]。因此,临床仍需寻求新的干预方案,进一步改善病人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药物依赖性 深层肌肉 长期用药 颞颌关节 张口受限 弹响 翼内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桂玲 柳霞 +1 位作者 张弘 郭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9-1810,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5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电针加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87.... 目的:观察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5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电针加心理治疗组总有效率87.5%,电针组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理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咀嚼过程中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邵冰莓 刘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22-322,共1页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系列疾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多达75%的成年人在检查中显示出至少一种TMD症状。颞下颌关节内不协调的生物力学环境是TMD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确定TMD患...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系列疾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多达75%的成年人在检查中显示出至少一种TMD症状。颞下颌关节内不协调的生物力学环境是TMD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确定TMD患者的力学差异,并根据不同病例解释TMD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无症状和有症状患者各11例,分为3组:对照组、双侧和单侧TMD组。采用有限元法和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关节盘、髁突和颞骨的接触应力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致病因素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关节 无症状 髁突 发病机制 统计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厉苏苏 蔡可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39-939,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氦-氖激光 疗效观察 精神因素 咬合 创伤 数学 学者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治疗慢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宏骞 蒋劲 +3 位作者 熊东林 肖礼祖 郑虎山 张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射频热凝治疗 疗效观察 2000~2003年 腰椎小关节病变 射频热凝技术 关节增生 常见原因 临床资料 慢性腰痛 老年病人 治疗效果 相关性 中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0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会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004-1004,共1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微波治疗 关节摩擦音 2003年 1999年 疼痛部位 关节间隙 X线检查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效果满意 髁状突 弹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加运动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杰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超短波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5-495,共1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超短波 物理治疗 普鲁卡因 局部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子综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琳 莫天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7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物理因子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伴颜面失自然和谐美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吕道志 余夏妍 +1 位作者 王宗岱 林培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5-406,共2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颌面部美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6
作者 田阿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52-252,共1页
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2个月;单侧24例,双面具侧6例。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患侧下关、通里、内关,若双侧同时患病则双侧同取,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25mm×4... 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2个月;单侧24例,双面具侧6例。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患侧下关、通里、内关,若双侧同时患病则双侧同取,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25mm×40mm针灸针快速刺入穴位,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针刺后再取患者侧卧位,于下关穴或阿是穴处置约4mm厚的姜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光磁疗穴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苏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电光磁疗 穴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附36例报告)
18
作者 王洪玲 王晓薇 金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7-927,共1页
关键词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五官超短波电疗机 疗效观察 治疗 口腔颌面部 常见疾病 局部疼痛 张口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横突肥大性变异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9
作者 宋新强 艾西川 +2 位作者 张东辉 陈丙午 张震康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1年第4期199-202,共4页
为了查明寰椎横突肥大性变异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否有关,我们进行了下颁骨、寰椎骨骨标本各23具测量及735人的普查。结果显示:寰椎横突和下颌升支十分接近,两者平均相距0.5cm;不同个体,寰椎横突突度有变异。突度不同,TMJDS ... 为了查明寰椎横突肥大性变异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否有关,我们进行了下颁骨、寰椎骨骨标本各23具测量及735人的普查。结果显示:寰椎横突和下颌升支十分接近,两者平均相距0.5cm;不同个体,寰椎横突突度有变异。突度不同,TMJDS 体征阳性率明显不同。横突突度显著加较显著组的 TMJDS 体征阳性率,是横突不显著加未触及组的近三倍,前组比后组,平均开口度大0.2cm。结果表明:寰椎横突肥大性变异是 TMJDS 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横突 肥大变异性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加中药透热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20
作者 张黎 白峰 +1 位作者 翟性友 李华斌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红外线照射 中药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