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晶速度对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磁致电阻性能R_b/R_o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元玮 萧宜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研究了单向结晶速度V对InSb-NiSb共晶磁致电阻性能R_b/R_o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V,其R_b/R_o也不同。并且在V-R_b/R_o关系中存在着一个R_b/R_o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可由半导体的物理磁阻效应和... 研究了单向结晶速度V对InSb-NiSb共晶磁致电阻性能R_b/R_o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V,其R_b/R_o也不同。并且在V-R_b/R_o关系中存在着一个R_b/R_o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可由半导体的物理磁阻效应和几何磁阻效应的综合作用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速度 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 磁敏电阻 单向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凝固制备亚共晶成分InSb-NiSd共晶复合材料
2
作者 萧宜雍 沈育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利用单向凝固技术制备共晶复合材料的工序比制造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简单。它一般只需要通过单向凝固,而凝固条件符合F.R.Mollard和M.C.Flemings提出的判别式:就可以。 本文用Bridgman垂直单向凝固法对两种亚共晶成分(1.45和... 利用单向凝固技术制备共晶复合材料的工序比制造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简单。它一般只需要通过单向凝固,而凝固条件符合F.R.Mollard和M.C.Flemings提出的判别式:就可以。 本文用Bridgman垂直单向凝固法对两种亚共晶成分(1.45和1.63wt%Nisb)的InSb-NiSb合金分别在温度梯度G=80℃/cm,并用6种凝固速度(R=0.05,0.08,0.10,0.20,0.50和1.00mm/min)制取了φ11mm×90mm左右的锭棒。 经金相检验锭棒纵截面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从底部0.11至(0.8~0.9)1处,基本上都获得了规则排列的InSb-NiSb共晶组织——共晶复合材料。这说明所用的(G/R)值皆大于或等于(CE-C_0)/D值。 经测定试样在0.51处横截面的NiSb纤维间距(λ)和凝固速度(R)的关系如下: 1.45wt%NiSb合金:λ~2R=2.04×10^(-10)cm3/sec,(G(?)80℃/cm); 1.63wt%NiSb合金:λ~2R=1.56×10^(-10)cm3/sec,(G(?)65℃/cm);含NiSb较少的共晶,其λ2R值较大。亚共晶成分比共晶成分(1.8w/oNiSb)的λ2R=0.76×10^(-10)cm3/sec(G+125+5℃/cm)大。 以上试样在室温,磁感应强度B=1T下的电阻(R_B)与零磁场中的电阻(R_0)的比值 (R_B)/(R_0)=9.2~12.9(1.45wt%NiSb合金); (R_B)/(R_0)=9.6~13.2(1.63wt%NiSb合金);虽然它们比共晶成分(在相同的凝固速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复合材料 单向凝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于金江 傅恒志 胡壮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2-53,共2页
介绍了高温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分析了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指出了自生复合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温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定向凝固 陶瓷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铌-硅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旭 郭喜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0-62,46,共4页
综述了作为一种新型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的铌-硅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材料的成分设计特点,介绍了该材料密度低、承温能力高、室温断裂韧性好、高温强度高和高温持久寿命长等性能优势。
关键词 铌-硅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航空发动机 抗蠕变性能 抗腐蚀性能 疲劳性能 耐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铌铬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军 郭喜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综述了可作为超高温结构材料的铌铬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材料的成分设计特点、制备方法以及组织特征,介绍了该材料的低密度、高硬度、高承温能力等性能优势。
关键词 铌铬合金 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LAVES相 Crz NB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纳米纤维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局部应力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协权 倪新华 +1 位作者 马英忱 高克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68-171,共4页
通过考虑纳米纤维与共晶界面的相互作用,利用四相模型推导出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中三相胞元内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体积平均应变,得到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有效柔度增量;由复合材料远场应力边界条件获得棒状共晶体内基体、界面和纳米纤维... 通过考虑纳米纤维与共晶界面的相互作用,利用四相模型推导出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中三相胞元内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体积平均应变,得到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有效柔度增量;由复合材料远场应力边界条件获得棒状共晶体内基体、界面和纳米纤维内的局部应力场。结果表明:棒状共晶体内的局部应力场与共晶体内各组分的刚度和体积含量以及夹杂和界面相的形状有关。由于共晶界面的强约束效应,基体分担的应力数值明显减小,所以共晶界面使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得到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 共晶界面 局部应力场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Nb-Ti-Si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组织及成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海生 郭喜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64-269,共6页
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法制备了Nb-Ti-Si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母合金锭,分别于1300,1400,1500和1600℃保温50小时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处理,然后于1100℃保温50小时进行了时效处理。热处理后的组织主要由Nbss和(Nb,X)5Si3(X代表Ti,Cr和Hf元... 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法制备了Nb-Ti-Si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母合金锭,分别于1300,1400,1500和1600℃保温50小时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处理,然后于1100℃保温50小时进行了时效处理。热处理后的组织主要由Nbss和(Nb,X)5Si3(X代表Ti,Cr和Hf元素)组成,但经1600℃/50h和1600℃/50h+1100℃/50h热处理后的组织中出现了HfO2。热处理后,Nbss的晶格常数较电弧熔炼态的有所升高,Ti,Cr和Al仍然倾向于固溶在Nbss中,而Hf则倾向于固溶在硅化物中。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r,Ti和Al在Nbss和大块硅化物(Nb,X)5Si3中的分配比降低,而Hf的则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化处理 时效处理 Nb-Ti-Si基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元素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新型储能元件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辅亚 张惠芬 +1 位作者 冯璜 王德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9-80,共2页
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新型储能元件的研制王辅亚张惠芬冯璜王德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复合材料储能元件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能源的储存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共晶盐/... 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新型储能元件的研制王辅亚张惠芬冯璜王德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复合材料储能元件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能源的储存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新型储能元件是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储能元件 共晶盐/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熔融生长制备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明 田锋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6年第11期8-13,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温材料——熔融生长复合材料(MGC),综述了MGC材料在日本的研究进展。MGC材料采用熔体凝固法生产,其组织为两种不同陶瓷的单晶共晶连成互穿网络式的三维复杂结构,具有熔点高、抗氧化、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优异、可近...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温材料——熔融生长复合材料(MGC),综述了MGC材料在日本的研究进展。MGC材料采用熔体凝固法生产,其组织为两种不同陶瓷的单晶共晶连成互穿网络式的三维复杂结构,具有熔点高、抗氧化、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优异、可近净形生产等优良性能,极有希望应用于燃气轮机等高温结构中。此外,这种三维的互穿网络结构亦可为其他材料乃至金属材料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生长 陶瓷共晶复合材料 定向凝固 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TaSi_2共晶自生复合场发射材料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春娟 张军 +3 位作者 苏海军 王红 刘林 傅恒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9-1023,共5页
采用电子束悬浮区熔装置(EBFZM)制备了Si-TaSi_2共晶自生复合场发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Si-TaSi_+2共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当凝固速率在0.3~9.0mm/min范围内变化时,均可获得Si-TaSi_2共晶自生复合材料,具有高精确取向的TaSi_2纤维在硅... 采用电子束悬浮区熔装置(EBFZM)制备了Si-TaSi_2共晶自生复合场发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Si-TaSi_+2共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当凝固速率在0.3~9.0mm/min范围内变化时,均可获得Si-TaSi_2共晶自生复合材料,具有高精确取向的TaSi_2纤维在硅连续基体中均匀分布.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TaSi_2纤维的直径和平均间距减小,面密度和体积分数增大.采用零功率法考察了不同凝固速率时的固-液界面形貌.当凝固速率由0.3mm/min变化到5.0mm/min时,固-液界面经历了平界面→浅胞状界面→胞状界面→平界面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电子束悬浮区熔 Si-TaSi2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固-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Al-TaC自生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组织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金江 张军 +1 位作者 王峰 傅恒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3,共6页
本文采用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制备Ni TaC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凝固速率对凝固组织的影响。随凝固速率增大 ,固液界面依次呈现平一胞一枝的形貌。TaC纤维增强相的平均间距和截面积随凝固速率增大而减小 ,其体积分数可在一定范... 本文采用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制备Ni TaC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凝固速率对凝固组织的影响。随凝固速率增大 ,固液界面依次呈现平一胞一枝的形貌。TaC纤维增强相的平均间距和截面积随凝固速率增大而减小 ,其体积分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与此同时 ,随凝固速率的增大 ,γ′相形貌趋于规整 ,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定向凝固 共晶合金 形貌 Ni-TaC合金 Cr-TaC合金 Al-TaC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特性与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邬震泰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特点 ,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 结构 金属基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金属基共晶原位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共晶Ni-Si合金的凝固组织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春娟 薛添 +1 位作者 杨猛 蒋兴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092-14096,共5页
采用布里奇曼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NiNi3Si亚共晶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i-Ni3Si亚共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在较低的凝固速率R=3μm/s时亚共晶成分的合金为规则的层片共晶组织。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当R=8μm/s时,平界面失稳,在第二相的... 采用布里奇曼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NiNi3Si亚共晶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i-Ni3Si亚共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在较低的凝固速率R=3μm/s时亚共晶成分的合金为规则的层片共晶组织。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当R=8μm/s时,平界面失稳,在第二相的旁边出现浅胞状组织。当R=25μm/s时在析出相的旁边出现了突起的胞状组织。当R=40μm/s时由于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逐渐增大,凝固组织生长成为典型的树枝晶组织。并根据"成分过冷"判据,评估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的大小,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此外,根据BH模型计算和比较了α-Ni相的界面生长温度和共晶界面生长温度,证明较高速定向凝固下不太可能制备出全耦合生长的共晶组织。随凝固速率的增大,一次枝晶间距减小,组织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共晶复合材料 凝固速率 凝固组织 成分过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和复合稀土六硼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丹敏 石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9-877,共9页
稀土六硼化物(rare earth hexaboride,REB_(6))作为热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已经应用于各种电子发射器件中,技术的发展对REB_(6)单晶阴极材料的电子发射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掺杂稀土元素能改善发射性能,加入过渡族金属二硼化物(trans... 稀土六硼化物(rare earth hexaboride,REB_(6))作为热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已经应用于各种电子发射器件中,技术的发展对REB_(6)单晶阴极材料的电子发射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掺杂稀土元素能改善发射性能,加入过渡族金属二硼化物(transition metal boride,TMB_(2))形成共晶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力学性能.采用区域熔炼法制备的掺杂REB_(6)单晶和REB_(6)与TMB_(2)定向凝固共晶复合材料都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大尺寸阴极材料.首先,总结了二元REB_(6)的晶体结构和热发射性能,包括晶体取向和稀土元素对REB_(6)单晶热发射性能的影响.然后,综述了掺杂和复合REB_(6)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材料的性能,从实验和计算结果出发探讨了影响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六硼化物 稀土元素掺杂 定向凝固 共晶复合材料 热电子发射性能 阴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n共晶合金的凝固组织演化及晶体生长机理
15
作者 唐玲 刘文义 王永善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自由凝固下Mg-Sn共晶合金在不同凝固阶段的组织、相的生长形态及相组成等。探讨Mg-Sn共晶合金的晶体生长机制以及冷却速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自由凝固下Mg-Sn共晶合金在不同凝固阶段的组织、相的生长形态及相组成等。探讨Mg-Sn共晶合金的晶体生长机制以及冷却速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Mg-Sn亚共晶合金中的凝固组织为六角蔷薇花状的初生α-Mg相和共晶Mg/Mg_(2)Sn层片组织的混合结构;Mg-Sn过共晶合金中的凝固组织为棱角分明的初生Mg_(2)Sn金属间化合物相和共晶Mg/Mg_(2)Sn层片组织的混合结构;在亚共晶成分范围内,随着Sn含量的增加,初生α-Mg相含量减少,共晶相含量增多;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合金组织得到了明显的细化;初生α-Mg相为非小平面相,初生Mg_(2)Sn金属间化合物相为小平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 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非小平面相 小平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凝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妍 崔春娟 +5 位作者 张凯 邓力 刘薇 刘跃 赵亚男 武重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31-138,共8页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高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冶金工程等方面,然而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脆性限制了其发展及应用。目前常采用热处理、合金化、机械合金化等技术手段解决金属间化合物室...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高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耐腐蚀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冶金工程等方面,然而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脆性限制了其发展及应用。目前常采用热处理、合金化、机械合金化等技术手段解决金属间化合物室温脆性的问题。其中,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的共晶自生复合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技术通过控制凝固参数,改变材料组织和相组成来提高材料性能。本文介绍了Ni-Al系、Ti-Al系、Nb-Si系、Fe-Al系几种常见金属间化合物,简述了几种常见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及特点,总结了定向凝固Ni-Al系、Ti-Al系、Nb-Si系、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特征、性能特点、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定向凝固金属间化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金属间化合物 室温脆性 共晶自生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