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
1
作者 薛丽琼 许婷婷 +1 位作者 郭晔 胡超苏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52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广泛应用,HNSCC患者的生存期虽有所延长但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抗EGFR单抗联合ICIs治疗可带来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已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等发布的权威性指南推荐。然而,抗EGFR单抗联合ICIs治疗方案的应用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如何在临床中规范使用仍存在诸多待解答的问题,包括其协同作用机制、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等。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探索,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形成《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对抗EGFR单抗与ICIs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分层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5CN666。期望本共识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进一步推动该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为HNSC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 联合治疗 安全性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导致相关垂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魏婕 韩星星 +5 位作者 叶禹彤 齐田田 周添燕 陆峰 颜新林 鹿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2-1088,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 pio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导致的继发性肾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 pio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导致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该患者为65岁男性,因右肺鳞癌侵犯胸壁(cT4N2M0),接受免疫治疗4次,末次免疫治疗后2周出现纳差、乏力,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低钠血症,并在反复补充高浓度氯化钠治疗后无改善。进一步完善检查后予糖皮质激素补充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对于接受ICPis治疗的患者,建议在起始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合理开展基线筛查,并在用药后定期随访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同时,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雅青(综述) 金鑫(综述) +1 位作者 隋松男(综述) 赵明峰(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2-476,共5页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实体瘤治疗研究前景较为广阔,有望成为更多复发难治性肿瘤患者的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实体瘤治疗研究前景较为广阔,有望成为更多复发难治性肿瘤患者的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同样具有疗效,如肝癌、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削弱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CAR-T治疗的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本文旨在对CAR-T细胞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及二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检查点 联合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曲通 周雪萌 +3 位作者 刘海石 赵曙 张悦 张清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22-92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分子,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广度,从而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破坏。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活性,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拮抗免疫检查点蛋白,促进T细胞活化,... 免疫检查点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分子,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广度,从而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破坏。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活性,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通过拮抗免疫检查点蛋白,促进T细胞活化,进而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淋巴瘤的治疗领域,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检查点抑制剂亦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主要总结免疫检查点蛋白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生物学活性,并介绍相应抗体药物在淋巴瘤研究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检查点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淋巴细胞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钰聪 徐英辉 +5 位作者 李宏伟 王旭 孙超 郭晔 邱实 马克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5-970,共6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在肿瘤形成中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在肿瘤形成中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大量国际性临床研究证实PD-1抗体和PD-L1抗体单药及联合化疗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NSCLC的二线治疗以及某些特定人群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策略。目前公认的与免疫治疗疗效确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PD-L1表达水平、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MMR蛋白表达缺失(dMMR)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现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新药在NSCL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选择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非小细胞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智博 李晔 +5 位作者 袁方 张素洁 智晓玉 葛祥伟 胡毅 汪进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ICI治疗的EGFR-TKI耐药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EGFR-TKI耐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阐明临床特征与免疫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者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显著提高(28.6%vs.7.1%,P<0.01)。肿瘤分化差、联合治疗及年龄>60岁者分别较肿瘤分化好(5.1个月vs.2.8个月,P=0.030)、单药治疗(6.8个月vs.2.3个月,P<0.001)及年龄≤60岁者(7.1个月vs.4.7个月,P=0.020)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延长。联合治疗、肿瘤治疗缓解者分别较单药治疗(26.9个月vs.7.1个月)、肿瘤稳定者和进展者(30.8个月vs.18.7个月vs.12.8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延长(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联合治疗是PFS独立保护性因素(P<0.001)。联合治疗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治疗组升高,但≥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28)。结论:ICI单药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较差,而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联合治疗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体上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一贺(综述) 王虹剑(审校) +1 位作者 宋卫华(审校) 窦克非(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8-520,共3页
针对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已成为越来越多肿瘤的标准治疗。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毒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虽然不足... 针对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已成为越来越多肿瘤的标准治疗。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毒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虽然不足1%,但有可能相对更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因此不断受到关注。本文将从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着重阐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心脏毒性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日兰 陈耐飞 崔久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1-648,共8页
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已被多项指南推荐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敏感突变且不存在耐药的晚期非... 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已被多项指南推荐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敏感突变且不存在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近几年,针对免疫检查点程序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1 ligand,PD-L1)的抑制剂取得突破性进展,迅速改变着NSCLC的治疗模式。而近期研究显示,EGFR突变NSCL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尚不理想,可能机制主要包括PD-L1低表达、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及低肿瘤突变负荷等。通过对EGFR突变NSCLC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情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与TKI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的系列分析,有望为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常俊佩 陈露 +4 位作者 吴通 赵晓丽 段方方 刘丹娜 孔天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95-2101,共7页
背景免疫治疗相关性内分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但既往文献报道的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无标准处理流程。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背景免疫治疗相关性内分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但既往文献报道的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无标准处理流程。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ICIs治疗的204例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ICIs治疗期间发生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结果 204例实体瘤患者中男139例、女65例,中位年龄65.4(8.0,88.4)岁。实体瘤种类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43.1%),治疗药物以信迪利单抗为主(47.1%),治疗模式以免疫联合靶向药物为主(57.4%)。12例患者出现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其中9例(4.4%)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Ⅰ级,7例Ⅱ级,1例Ⅲ级),中位发生时间为自第1次免疫药物治疗后7(6,10)周;1例(0.5%)甲状腺功能亢进(Ⅰ级),自免疫治疗后9周发生;1例(0.5%)1型糖尿病(Ⅳ级),自免疫治疗后6周发生;1例(0.5%)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Ⅲ级),自免疫治疗后7周发生。12例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患者按分级管理流程及时给予处理,症状均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续均继续给予ICIs治疗。结论 ICIs使用过程中,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内分泌指标,及时处理并不会影响后续ICI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糖尿病 1型 肾上腺功能减退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庚崴 宋莹 +3 位作者 陈卫东 种道群 贾沙沙 陈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关于抗生素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疗效影响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2505例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的应用可显著缩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的PFS(HR=1.14,95%CI=1.04-1.26,P=0.005)和OS(HR=1.30,95%CI=1.14-1.47,P<0.0001)。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之前、同步或之后应用抗生素可能显著缩短PFS和OS,对疗效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抗生素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全程管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关雅萍 王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463,共9页
以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通过释放免疫检查点介导的免疫抑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提高了抗肿瘤有效率,使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晚期NSCLC的ICI治疗... 以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通过释放免疫检查点介导的免疫抑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提高了抗肿瘤有效率,使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晚期NSCLC的ICI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ICI治疗晚期NSCLC的全程管理展开论述,包括ICI治疗疗效预测、特殊人群筛查、药物选择、新型药物研发,以及ICI治疗停止后的重启、耐药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处理等,以期为晚期NSCLC患者的ICI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娟娟 金志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事件发生率高。免疫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的治疗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事件发生率高。免疫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的治疗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主要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抗体为代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相关临床试验均肯定了ICI在mCRC治疗中的巨大潜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多个ICI用于微卫星高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mCRC的一线治疗。尽管ICI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错配修复正常(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的mCRC的治疗中尚不能撼动传统治疗的地位,但越来越多的ICI联合方案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寻找新的标志物用以甄别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和试验验证新的联合方案疗效,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检查点都将是ICI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不佳的常见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悦 孙耕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99-2105,共7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进展非常迅速,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在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甚至提到了一线治疗的地位。前不久国...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进展非常迅速,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在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甚至提到了一线治疗的地位。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对于ICB的批准给肿瘤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理念,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ICB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临床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基线使用类固醇激素是否影响ICB疗效,抗生素的累积使用对ICB疗效如何,脑转移人群ICB疗效是否不佳,ICB结合局部脑照射是否获益,烟草暴露状态是否影响免疫应答,随着这些问题的相继解决,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1配体(PD-L1)单抗将会使更多特殊人群在生存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娣 黄架旗 +2 位作者 张初峰 管燕 郭其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9-379,共11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突出,多项临床试验捷报频传。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Nivolumab、...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突出,多项临床试验捷报频传。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等)在各项临床试验的成功应用,为包括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均带来了临床获益。本文通过回顾并解读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临床研究,全面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地位。基于各项大型临床试验的探索成果,肺癌免疫治疗细节正在不断优化,肺癌免疫治疗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宽。然而,免疫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免疫联合策略的选择、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不良反应的管理、驱动基因突变人群的应用可行性等等。本文就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重要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前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治疗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治疗的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立韬 白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3-670,共8页
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除了传统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之外,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 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除了传统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之外,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TIGIT)、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含免疫球蛋白V结构域T细胞活化抑制因子(VISTA)等新型免疫检查点也逐渐被发现,极大的丰富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选择维度。与之相关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ipilimumab)和替西木单抗(tremelimumab), PD-1/PD-1配体1(PD-L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帕姆单抗(pembroliz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等相继问世,其在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的治疗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耐药性等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 具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TIGIT)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 免疫球蛋白V结构域T细胞活化抑制因子(VISTA) 免疫检查点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佳静 王文艺(综述) 顾军(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目前比较热点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的原因是实体瘤特有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实体瘤的内部克隆异质性。现阶段提...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目前比较热点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的原因是实体瘤特有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实体瘤的内部克隆异质性。现阶段提出的克服实体瘤对CAR-T治疗的抗性的主要策略是将CAR-T治疗和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如放疗、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细胞因子治疗、溶瘤病毒治疗、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其中CAR-T细胞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以及CAR-T细胞治疗与白细胞介素的组合是很有潜力的临床治疗策略。文章分别从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CAR-T联合白介素治疗的疗效、发展前景,以及毒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 白细胞介素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语馨 张乐蒙 陈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其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ICIs的疗效可能与不同的驱动基因类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等相关,同时可能需要参考其他因素,如临床特征、免疫细胞密度等。ICIs单药或联合治疗可能会在一部分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发挥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筛选出这些患者,这或许是晚期NSCLC治疗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驱动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 BRAF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眼部毒性:全球文献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琛 焦甲勋 +1 位作者 杜雪亭 朱小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1-40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途径,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导致的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途径,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导致的眼部毒性并不常见,但是能够涉及到眼部所有组织,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疗程。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眼部毒性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发生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眼部毒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眼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T细胞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刁朝玥 钱心玉 +3 位作者 陈宁 陈乾 高洁 赵东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8,共7页
T细胞抑制性受体(IR)参与构成T细胞和各免疫细胞间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传递免疫抑制信号进而限制T细胞活化、增殖等免疫效应。共抑制信号的异常可能破坏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亢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 T细胞抑制性受体(IR)参与构成T细胞和各免疫细胞间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传递免疫抑制信号进而限制T细胞活化、增殖等免疫效应。共抑制信号的异常可能破坏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亢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机体存在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紊乱。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IR的异常表达和分布充分参与了T细胞亚群的失衡和病理性免疫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靶向T细胞IR及其配体,增强它们介导的共抑制信号通路,已被研究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耐受,但其在RA中的临床应用潜力仍有待探索。本文就T细胞表达的IR参与RA免疫病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了靶向这类受体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抑制受体 共抑制信号通路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分子联合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琛(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9-353,共5页
免疫检查点分子是一组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主要调控免疫细胞稳态的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通过生物技术构建表达特异性抗原的人工合成T细胞,实现肿瘤靶向杀伤的免疫治疗技术。CAR-T治疗策略已在血液肿瘤临床治... 免疫检查点分子是一组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主要调控免疫细胞稳态的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通过生物技术构建表达特异性抗原的人工合成T细胞,实现肿瘤靶向杀伤的免疫治疗技术。CAR-T治疗策略已在血液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针对实体肿瘤的CAR-T免疫治疗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本文就免疫检查点分子联用CAR-T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面临的问题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 免疫疗法 实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