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体感觉的培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1,共6页
共同体感觉的丧失是当前国家认同危机的一个确切标志。共同体感觉是一种使人与人实现共同生活的健全的心智能力,它引导个体超越一己之私对各类共同体的公共事务做出理智的判断。共同体感觉的培育包括心智的启蒙、扩展和成熟,它作为国家... 共同体感觉的丧失是当前国家认同危机的一个确切标志。共同体感觉是一种使人与人实现共同生活的健全的心智能力,它引导个体超越一己之私对各类共同体的公共事务做出理智的判断。共同体感觉的培育包括心智的启蒙、扩展和成熟,它作为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基础使我们在政治共同体中保持合理的心智取向和实践判断,从而内在地建构自我的意义世界和国家认同。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我们可以用思考和讨论来启蒙学生的心智,其次通过叙事想象扩展学生的心智,最后通过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实践理性的生成,实现心智的成熟,由此走向一种本真性的国家认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感觉 国家认同教育 心智能力 思考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视域下的感觉共同体——评《感觉的共同体》
2
作者 余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9-I0009,共1页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从宏大叙事到日常叙事,后现代的人文学界群星璀璨。但文化和社会的潜在危机并未解除,世界的动荡与分裂仍在加剧;人类对共同体的呼唤此起彼伏,但寻求共同意志的共同体与寻求独异性的个体之间的对峙愈发强烈。以保罗...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从宏大叙事到日常叙事,后现代的人文学界群星璀璨。但文化和社会的潜在危机并未解除,世界的动荡与分裂仍在加剧;人类对共同体的呼唤此起彼伏,但寻求共同意志的共同体与寻求独异性的个体之间的对峙愈发强烈。以保罗·维利里奥、阿兰·巴迪欧、让-吕克·南希和雅克·朗西埃为首的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后现代以来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建构各自的审美政治理论,从感觉的角度问诊时代的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让-吕克南希 感觉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歧感”重建共同体——当代法国批判美学的共通感思想研究
3
作者 王曦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2,共8页
在19世纪欧洲人文学科的现实发展进程中,共通感的含义向主体内部退隐,它不再通往政治生活中的公共精神与社会感,而退化为现代主体的心智结构。20世纪末以来的法国批判美学追溯共通感在古典人文主义传统中的理论内涵,重塑共通感作为“共... 在19世纪欧洲人文学科的现实发展进程中,共通感的含义向主体内部退隐,它不再通往政治生活中的公共精神与社会感,而退化为现代主体的心智结构。20世纪末以来的法国批判美学追溯共通感在古典人文主义传统中的理论内涵,重塑共通感作为“共同体感觉”的规范解释力与实践批判立场。后结构主义与激进左翼代表了当代法国批判美学探索的两种面相,在回应共通感如何拓展出社会共同体这一至关重要的美学问题时,他们或诉诸他律的交往实践,发掘在此时、此地的交往关系中孕育的内在伦理;或诉诸审美自律传统下的平等主义感知机制,激活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感性革命内涵。这构成了当代法国批判美学的共同体思想的两种面相,呈现了共通感的“内在伦理”维度与“审美歧感”维度间的辩证张力。在此,人文传统的历史连续体,承载、评判、约束着任何看似完全背离共同体的新规范创制实践。美学经验成为联结实践主体与政治伦理观念的纽带,向公共生活中共识与歧见、变革与规范兼容的共同体实践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美学 共通感 审美歧感 内在性伦理 共同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影像的感觉共同体:以张爱玲为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6,共7页
基于感觉共同体的建构,读者和观众可以借助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感受到相同的联觉效果和情动机制。这也使得文学作品和影像创作可以在不同艺术家、不同媒介材质、不同的内容形式上,共享一套情感结构,在类似的主题、元素、精神诉求和人文... 基于感觉共同体的建构,读者和观众可以借助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感受到相同的联觉效果和情动机制。这也使得文学作品和影像创作可以在不同艺术家、不同媒介材质、不同的内容形式上,共享一套情感结构,在类似的主题、元素、精神诉求和人文内涵方面,产生传承和发扬的关系。而张爱玲作为华人文化世界的“顶流巨星”,开创了一种新的自我审视方式、情感审美空间和觉知的感受体系,依靠都市文化的同频共振,以张爱玲作为方法,分别可以探究到王家卫和娄烨作品的诸多源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感觉共同体 情感结构 都市文化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共同体思想及其限度 被引量:3
5
作者 漆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审美共同体是当代批判理论的重要美学问题,呈现为共识与差异、主体化与去主体化、边界与去边界与审美共同体的理论批判等若干向度的问题式探究。当代批判理论重审总体性危机,经由审美和感性维度的阐发建构出容纳差异的、去主体化的、去... 审美共同体是当代批判理论的重要美学问题,呈现为共识与差异、主体化与去主体化、边界与去边界与审美共同体的理论批判等若干向度的问题式探究。当代批判理论重审总体性危机,经由审美和感性维度的阐发建构出容纳差异的、去主体化的、去边界的、非实体的、流动的审美共同体范式。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共同体思想呈现出极强的实践品性和批判色彩,然而在面对现实语境中的具体问题时其常常体现为理论与思辨层面的介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批判理论 审美共同体 感觉共同体 即将来临的共同体 免疫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新视域:审美政治批判的要义阐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滨 鄢梦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2,146,147,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蕴:审美既含育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又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软策略,且二者之间构成美学的“否定辩证法”。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以身体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对象,集中批判了审美、消费与资本共谋中的感性身体宰制,审美与意识形态合谋中的意识形态操纵。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身心双重宰制所导致的异化,并鉴于现实条件下以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条进路难以实现,于是,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提出了一种审美治理方略。藉此,审美渗透到社会革命之中,成为个体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柔性力量,但仅是批判修补而非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政治批判 感性身体 意识形态 审美治理 感觉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