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兼性阐释视域下的大学通识教育——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平议 |
李建中
吴煌琨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4 |
1
|
|
2
|
设计事理学视域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创新策略 |
陈祺
刘卷
|
《湖南包装》
|
2024 |
0 |
|
3
|
儒家“六艺”再研究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
王旭晓
周军伟
|
《美育学刊》
|
2010 |
12
|
|
4
|
秦汉时代的“艺”和“六艺” |
徐建委
|
《艺术学研究》
|
2022 |
4
|
|
5
|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的文体学思想及其意义 |
郑天熙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6
|
象可以观——从“易象”到“六艺”之“象” |
王秀臣
|
《北方论丛》
|
2021 |
1
|
|
7
|
校企互动“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初探 |
宋永利
赵丽萍
朱建慧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孔子“六艺”教学之考辨 |
景浩荣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1
|
|
9
|
基于“六艺”素质赋能的社区科普创新路径研究 |
马丹
邓满
|
《中国成人教育》
|
2021 |
0 |
|
10
|
新六艺文化体验馆建设的模式研究 |
谭迎春
|
《艺术科技》
|
2018 |
0 |
|
11
|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隋书·经籍志》“经部”对比研究 |
祝昊冉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基于传统文化“六艺”传承的高校就业教育改革摭探 |
朱景平
朱如超
|
《成才之路》
|
2020 |
0 |
|
13
|
儒学“六艺”的育人旨归 |
符得团
|
《成才之路》
|
2016 |
0 |
|
14
|
“习行之学”与“六艺之教”——颜元学术思想的时代文化意义与文学表现 |
李明军
|
《阴山学刊》
|
2013 |
0 |
|
15
|
承六艺古风,兴人本文教——成都七中实验眉山东坡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
程媛
邓宇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1
|
|
16
|
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
王烈
|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古代六艺教育思想与当代秘书的智能结构 |
郑洪波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8 |
1
|
|
18
|
西周官学“六艺”之教的衰落和孔子私学的教育课程及其影响 |
柳之榘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3
|
|
19
|
力触觉融合式儒家六艺活态传承微型学习技术环境的构建 |
聂新明
王晨
赵新生
王勋
田亚平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新六艺”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邹晓娟
|
《江苏教育》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