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性阐释视域下的大学通识教育——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平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中 吴煌琨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马一浮的“六艺论”学科观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在兼性阐释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其长处是“学”兼中西与“史”兼正变。前者指“六艺论”兼和了国学的“六艺代四部”与西学的“六艺统摄西来一切学术... 马一浮的“六艺论”学科观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独树一帜。在兼性阐释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其长处是“学”兼中西与“史”兼正变。前者指“六艺论”兼和了国学的“六艺代四部”与西学的“六艺统摄西来一切学术”,后者指“六艺论”既基于“四部之学”和“西学中源”两种受西学“冲击”而“反应”的近代学说,又是对它们的“反应之反应”,二者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世界文明关怀。不过,“六艺论”学科观片面强调“六艺”的权威地位,因此陷入了封执己见的误区,由“兼和”走向了“偏执”。马一浮“六艺论”学科观对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当代价值,在于如何重建“经典中心”,如何重塑“兼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六艺论”学科观 兼性阐释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事理学视域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创新策略
2
作者 陈祺 刘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国学的核心“六艺”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瑰宝,“礼”作为六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礼”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设计思维和方法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通过分析设计事理学中“事”与“物”的脉络... 国学的核心“六艺”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瑰宝,“礼”作为六艺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礼”文化衍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设计思维和方法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通过分析设计事理学中“事”与“物”的脉络,对“礼”文化衍生品的设计进行了方法论层面的分析。研究外部和内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六艺“礼”文化衍生品设计的方法,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创新提供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事理学 六艺 礼文化 文化衍生品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六艺”再研究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旭晓 周军伟 《美育学刊》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教学科目,后列入儒学教育之中。儒家六艺以现实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培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养育方式和精神空间建构方法,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味远重于对智、体的训练。六艺的审美内涵使其具有美育的品质。从美育课程体系建构角度来看,六艺在课程设置理念、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为当代美育提供了有益而又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当代美育 美育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代的“艺”和“六艺”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建委 《艺术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1-30,共10页
《周礼·保氏》中述及的“六艺”并不是一个专有的名词,它和当时常用的术语“六艺”并不是一个概念,讨论学术史意义上的“六艺”,《周礼》之“六艺”不应成为干扰因素。“艺”本技艺之义,“六艺”除了指六经外,在西汉以前更多地被... 《周礼·保氏》中述及的“六艺”并不是一个专有的名词,它和当时常用的术语“六艺”并不是一个概念,讨论学术史意义上的“六艺”,《周礼》之“六艺”不应成为干扰因素。“艺”本技艺之义,“六艺”除了指六经外,在西汉以前更多地被用来表示基于六经的治国之术,故其取义仍是来自“艺”的固有含义。东汉以后,艺术一词开始出现,最初与方术同义。北宋时代,绘画、射艺、棋类和占筮在目录学上被归为艺术类。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至清代,书画成为艺术类文献的主体。因此,今天所用“艺术”一词虽然是一个日译词,但其特点与同为日译词的“文学”并不相同,日本学者选择以“艺术”来译ART,与这个字的汉语语义有密切关系,它在18世纪以后的词义正好可以对应19世纪以后的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艺术 词义衍变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的文体学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天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明代黄佐的《六艺流别》将后世诸文体的源头溯源到《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认为它们都由六经衍变而来,区分文体演进的层级,揭示出文体之间的变异规律,构筑起以六经为纲领的文体谱系。《六艺流别》提出了与同时代其... 明代黄佐的《六艺流别》将后世诸文体的源头溯源到《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认为它们都由六经衍变而来,区分文体演进的层级,揭示出文体之间的变异规律,构筑起以六经为纲领的文体谱系。《六艺流别》提出了与同时代其他文体学著作迥异的文体分类方式,展示出鲜明的文体学思想,包括文体本源论、文体发展论以及文体风格论等。《六艺流别》对文体变异运动的辩证认识,在明代文体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同时,黄佐学宗程朱,《六艺流别》的文体学思想与黄佐的理学思想有密切联系。黄佐重申文源六经说,在明代中后期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佐 六艺流别》 文体 文源六经 辨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可以观——从“易象”到“六艺”之“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秀臣 《北方论丛》 2021年第6期36-42,71,共8页
“象”具有“可见性”,“象可以观”是“象”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象”实现其表意功能的根本保障。在先秦典籍文本中,不仅《易》中有“象”,《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均包含“象”。走出《周易》之“象”,... “象”具有“可见性”,“象可以观”是“象”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象”实现其表意功能的根本保障。在先秦典籍文本中,不仅《易》中有“象”,《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均包含“象”。走出《周易》之“象”,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产生思想和理论影响。通过“六艺”文本解读,解析“象”的各种存在形态,可以认识到“象”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由此进一步探求“象”与文本的联系,揭示“象”丰富复杂的审美内涵和文本内涵,可以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民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理清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互动“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初探
7
作者 宋永利 赵丽萍 朱建慧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4,共2页
高职院校要全方位、全过程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打造校企互动"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四个项目六项计划:思想道德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礼仪养成计划;文化融... 高职院校要全方位、全过程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打造校企互动"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四个项目六项计划:思想道德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礼仪养成计划;文化融通建设项目,实施文化传承计划、艺术熏陶计划;科技学术创新项目,实施技能培养计划、身心健康计划;职业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专业提升计划。校企互动"现代六艺"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人为本开发一个系统、贴近实际提供两个保障、发挥优势打造三个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互动 “现代六艺 素质教育体系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六艺”教学之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景浩荣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86-87,共2页
孔子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具体的文本所指在学术界存有异议。本文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从礼乐、射御、书数三个方面依次论证、考辨了孔子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六艺"之教:礼乐,为孔子一生所重视和追求,礼乐相济是人格完善的基础;射... 孔子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具体的文本所指在学术界存有异议。本文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从礼乐、射御、书数三个方面依次论证、考辨了孔子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六艺"之教:礼乐,为孔子一生所重视和追求,礼乐相济是人格完善的基础;射御之教,包括"五射"和"五御",从表面看似乎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但在孔子时代,射御之术包含着丰富的礼节和为人处事之道;书数之教,即"六书"和"九数"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基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教学 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艺”素质赋能的社区科普创新路径研究
9
作者 马丹 邓满 《中国成人教育》 2021年第24期56-59,共4页
“六艺”注重人的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和道德修养,其内在理念和逻辑与公民科学素质提升需求相匹配。“六艺”素质赋能的社区科普能够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科普体系形成互补,从个人成长、家庭、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多维度形成良性效... “六艺”注重人的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和道德修养,其内在理念和逻辑与公民科学素质提升需求相匹配。“六艺”素质赋能的社区科普能够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科普体系形成互补,从个人成长、家庭、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多维度形成良性效应。本文基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六艺素质赋能馆”科普基地实践,探索在“高校—社区”“科普基地—党支部”双主体双阵地共建的社区科普模式下,从科普内容、科普方式、科普师资、效果反馈四个维度进行科普资源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科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素质赋能 社区科普 创新路径 社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六艺文化体验馆建设的模式研究
10
作者 谭迎春 《艺术科技》 2018年第1期150-151,共2页
本文主要探索了武汉"新六艺"文化体验馆的建设。本文从儒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导入建设基本内容,阐述了新六艺的理念和宗旨、价值模式、组织模式、经营模式,形成文化品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出传统文化守正出... 本文主要探索了武汉"新六艺"文化体验馆的建设。本文从儒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导入建设基本内容,阐述了新六艺的理念和宗旨、价值模式、组织模式、经营模式,形成文化品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出传统文化守正出新,文化体验馆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与经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传统文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隋书·经籍志》“经部”对比研究
11
作者 祝昊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隋志》基本继承了《汉志》,但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选择《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qu...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隋志》基本继承了《汉志》,但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选择《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为研究对象,先从著录种类的角度进行比较,发现《汉志》未收入纬书,分析其原因;再从著录体例的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志 隋志 六艺 经部 著录种类 纬书 著录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文化“六艺”传承的高校就业教育改革摭探
12
作者 朱景平 朱如超 《成才之路》 2020年第33期4-7,共4页
文章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阐述传统文化“六艺”与现代职业素养的关系,探讨从“六艺”传承视角进行就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构建传统文化“六艺”校园互联网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开展大学生“晨读经典... 文章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阐述传统文化“六艺”与现代职业素养的关系,探讨从“六艺”传承视角进行就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构建传统文化“六艺”校园互联网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开展大学生“晨读经典与暮习书法”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根据就业的现代职场需求,从就业“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 六艺 就业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六艺”的育人旨归
13
作者 符得团 《成才之路》 2016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儒学作为中国人自有的文化体系和精神世界,是以儒家文化成人或德性人格塑造思想为主脉之一,在儒释道三教争鸣融合的基础上结晶而成的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千百年来,儒学始终坚持以人文教化和培育新人为己任,它深信人性具备教化的一切... 儒学作为中国人自有的文化体系和精神世界,是以儒家文化成人或德性人格塑造思想为主脉之一,在儒释道三教争鸣融合的基础上结晶而成的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千百年来,儒学始终坚持以人文教化和培育新人为己任,它深信人性具备教化的一切要素和可能,因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儒者以“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儒学 育人 人文教化 儒释道三教 精神世界 文化体系 人格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行之学”与“六艺之教”——颜元学术思想的时代文化意义与文学表现
14
作者 李明军 《阴山学刊》 2013年第6期35-41,共7页
清代前期的思想家颜元从批评理学入手,探求儒家经典之原旨,以习行为中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颜元强调外在的事功,将经世致用视为成为圣贤的条件,将"六艺"视为原始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六艺之中,颜元又特别强调射和御,主张&qu... 清代前期的思想家颜元从批评理学入手,探求儒家经典之原旨,以习行为中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颜元强调外在的事功,将经世致用视为成为圣贤的条件,将"六艺"视为原始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六艺之中,颜元又特别强调射和御,主张"文武相济"。颜元对儒家原始经义的探究在清代影响甚大。颜元所推崇的文武双全的豪杰,在通俗小说中有形象的表现,文人豪杰之事功在这些通俗小说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礼乐兵农"被视为挽救世运、世风的最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行之学 六艺之教 文武相济 文人英雄 礼乐兵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六艺古风,兴人本文教——成都七中实验眉山东坡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媛 邓宇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眉州东坡,举世大贤。作为儒家教育的成功典范,三苏文化之于眉山,不仅奠定了地域的文脉基础,也树立了风尚的精神标杆。成都七中眉山东坡学校矗立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之上,借重三苏精神,吸纳地域文脉,追溯国学风采,开拓素质文教。设计回溯国... 眉州东坡,举世大贤。作为儒家教育的成功典范,三苏文化之于眉山,不仅奠定了地域的文脉基础,也树立了风尚的精神标杆。成都七中眉山东坡学校矗立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之上,借重三苏精神,吸纳地域文脉,追溯国学风采,开拓素质文教。设计回溯国学脉络,拾金于古人"六艺"教题:礼、乐、御、射、书、数,其可谓最早的素质教育理念,而恰与今时今日所倡导的教育模式转变方向不谋而合。兴国学馆,建六艺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素质教育 顺应自然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烈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39,共3页
对"六艺"教育起源、发展、内容和孔子体育思想的形成以及影响等进行历史审视和探究,阐释孔子体育思想内涵。研究认为:体育是一种增强公民体质的实用工具,体育教育是社会成员接受其他各项教育最基础的条件;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粘... 对"六艺"教育起源、发展、内容和孔子体育思想的形成以及影响等进行历史审视和探究,阐释孔子体育思想内涵。研究认为:体育是一种增强公民体质的实用工具,体育教育是社会成员接受其他各项教育最基础的条件;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国强国梦之际,深入理解"六艺"教育与孔子体育思想之精髓,是历史赋予时代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孔子 体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六艺教育思想与当代秘书的智能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洪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六艺教育 秘书人才 秘书专业 汽车驾驶 智能结构 军事技能 六艺”教育 数学计算 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内容
全文增补中
西周官学“六艺”之教的衰落和孔子私学的教育课程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之榘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7-74,共8页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重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在文化教育上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中国教育史上一项重要的贡献是适应文化下移的历史趋势开创了私学。本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次重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在文化教育上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中国教育史上一项重要的贡献是适应文化下移的历史趋势开创了私学。本文仅就孔子私学的课程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私学 西周金文 官学 六艺 春秋时期 儒学教育 衰落 经学教育 历史趋势 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触觉融合式儒家六艺活态传承微型学习技术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聂新明 王晨 +2 位作者 赵新生 王勋 田亚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99,共7页
为了能够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推广儒家六艺传统文化,文章采用力触觉融合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能够满足现代人日常健身娱乐生活需求的微型学习技术环境。该技术环境实现了健身娱乐和文化继承的紧密融合,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娱... 为了能够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推广儒家六艺传统文化,文章采用力触觉融合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能够满足现代人日常健身娱乐生活需求的微型学习技术环境。该技术环境实现了健身娱乐和文化继承的紧密融合,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娱乐轻松的日常学习氛围中得到活态传承与发扬。此外,通过六艺中“射艺”与“御艺”的具体案例,文章给出了该技术环境具体的应用范式。实践表明,该技术环境软硬件技术方案较为稳定,可推广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继承 儒家六艺 力触觉融合 虚拟现实 微型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六艺”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晓娟 《江苏教育》 2021年第75期20-22,共3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的“新六艺”德育课程就是学校通过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以校园环境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所构建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的“新六艺”德育课程就是学校通过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以校园环境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所构建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要求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六艺 德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