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激励政策的伦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潇楠 吕任婕 +3 位作者 王临英 孟烨湘 崔瑜 燕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2,共7页
近年来,随着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激励政策。为保障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激励政策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公正、尊重自主、不伤害、... 近年来,随着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激励政策。为保障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激励政策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公正、尊重自主、不伤害、有利原则,梳理我国当前在实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激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如精神激励缺乏延续性心理干预、人道救助在实践中被曲解及间接经济激励对个人捐献自主性的影响等,并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激励政策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精神激励 经济激励 公正原则 尊重自主原则 不伤害原则 有利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智斌 张更 +7 位作者 刘克普 阮东丽 高龙 王会龙 郑文峰 马帅军 秦卫军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早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和亲属...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早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和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观察MDROs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病程、并发症、感染部位、病原学种类,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结果 DCD肾移植受者和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MDROs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和2%,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13%和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丢失发生率分别为8%和2%,病死率分别为5%和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1例DCD肾移植术后发生MDROs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6例),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例)。所有感染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当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治疗。预后良好8例,移植肾切除1例,死亡2例。结论 DCD肾移植早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较亲属活体供肾移植高。严格筛选供体,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MDROs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大肠埃希菌 泌尿系统 移植肾感染 肺部感染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及功能评估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丁利民 徐志丹 +3 位作者 李新长 罗文峰 龙成美 罗来邦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及功能评估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和3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供肝获取情况和受者预后情况;根据供者器官获取前的血清钠离子水平(血清钠),将相应受者分为血清钠<1...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及功能评估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和3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供肝获取情况和受者预后情况;根据供者器官获取前的血清钠离子水平(血清钠),将相应受者分为血清钠<155 mmol/L组、血清钠155~160 mmol/L组和血清钠161~180 mmol/L组,比较3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 35例供者中,中国标准二类27例,中国标准三类8例,实施肝移植33例,余2例肝脏有淤血性肝硬化改变,弃用。33例肝移植受者中,30例恢复顺利,术后7~14 d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长期门诊随访移植肝功能基本正常;3例受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死于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清钠<155 mmol/L组、血清钠155~160 mmol/L组和血清钠161~180 mmol/L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依次为18%、23%和4/5,其中,血清钠161~180 mmol/L组明显高于血清钠<155 mmol/L组(P<0.05)。结论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功能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维护是提高供肝利用率、保证供肝功能和取得较好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供肝保护 功能评估 肝移植 高钠血症 移植肝功能不全 并发症 门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克普 张更 +5 位作者 李智斌 阮东丽 高龙 王会龙 郑文峰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常温组(体温36.5~37.5℃,19例)和亚低温组(体温34.0~35.0℃,17例)。对应供体分组的肾移植受体... 目的探讨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常温组(体温36.5~37.5℃,19例)和亚低温组(体温34.0~35.0℃,17例)。对应供体分组的肾移植受体包括常温组(38例)和亚低温组(34例)。比较两组供体、受体的围手术期情况和两组受体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包括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结果两组供体围手术期的尿量、血清肌酐(Scr)、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体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血糖、术中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6%和24%,两组受体DG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3,P=0.03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受体术后PNF发生率均为3%,两组受体PN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结论供体亚低温状态可以显著降低受体DGF的发生率,对PNF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亚低温 常温 移植物延迟恢复 治疗性低体温 原发性无功能 尿量 热缺血时间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病理学评估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晖 陈知水 陈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一直是阻碍肾移植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2015年以来我国器官移植尸体供体完全转变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例数稳步增长,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因供体高...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一直是阻碍肾移植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2015年以来我国器官移植尸体供体完全转变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例数稳步增长,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因供体高龄、原有系统性疾病等因素导致供肾质量存在差异,而移植前的供肾病理学诊断是一项重要评估方法。本文综述了供肾病理学评估的活组织检查时机、活组织检查方法、病理学标本处理技术和目前国际上采用的组织病理学评估标准,以供大家参考,籍此希望我国更多的移植中心针对目前器官移植的实际情况对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病理组织学 供肾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扩展标准供体(ECD) 活组织检查 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感染性供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4
6
作者 赖兴强 陈丽 +6 位作者 张磊 方佳丽 李光辉 徐璐 何静雯 马俊杰 陈正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对应803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及供肾灌洗液培养,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对应803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及供肾灌洗液培养,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根据供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腹部外伤情况、体液培养结果等因素进行评分,受者根据评分采用不同的感染预防方案,分析供者来源性感染(DDI)的发生率及受者预后。结果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中共有243例存在感染,感染率59.0%,共分离出病原菌456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气道分泌物(71.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酵母型真菌。共有3例受者(分别接受来自2例供者的肾脏)发生DDI,发生率0.4%。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率较高,对供者感染风险进行分级评分,根据评分采取合理预防方案,可有效预防D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供者来源性感染 病原菌 气道分泌物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利民 李新长 +3 位作者 徐志丹 杨小刚 黄小梅 罗文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ECMO技术保护供肝的16例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观察ECMO技术对供者各项指标的影响,观察肝移植术后受者的肝功能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ECMO技术保护供肝的16例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观察ECMO技术对供者各项指标的影响,观察肝移植术后受者的肝功能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应用ECMO前比较,应用ECMO后供者的心率、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均为P<0.05)。肝移植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理想,术后7~28 d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例受者发生并发症,包括移植肝功能延迟恢复1例、胆道狭窄1例、门静脉血栓1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受者经二次手术取栓后病情不能缓解死亡,其余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应用ECMO后血流动力学、肝功能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肝移植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 肝移植 供肝保护 肝功能 胆道狭窄 门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体系建设的构想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顺良 高新谱 谭建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17-221,共5页
近年来,我国的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已取得突破,但仍存在职责不明、信息不畅、监管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拟就改进和完善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体系作一探讨,目标是建立红十字会主导下的器官捐献行政管理与监督机构,建立全面覆... 近年来,我国的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已取得突破,但仍存在职责不明、信息不畅、监管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拟就改进和完善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体系作一探讨,目标是建立红十字会主导下的器官捐献行政管理与监督机构,建立全面覆盖、畅通便捷的器官捐献信息网络,建立依附于区域移植中心的器官获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 器官获取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31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蓝柳根 秦科 +6 位作者 董建辉 黄莹 曹嵩 李海滨 李壮江 周洁惠 孙煦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16-321,共6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用于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收治的31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供体中符合中国标准Ⅰ类8例、Ⅱ类3例、...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用于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收治的31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供体中符合中国标准Ⅰ类8例、Ⅱ类3例、Ⅲ类20例。按规范器官获取流程取得供肝。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2~13 min,平均为9 min;冷缺血时间为240~600 min,平均为350 min。31例受体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其中29例受体恢复良好,肝功能逐渐恢复,未出现血栓形成、排斥反应,4例出现胆道狭窄并发症,经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引流通畅;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平均8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1 d,病情稳定后出院。受体总体存活率为81%,1例术后2 d 死于原发性肝脏无功能,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4例肿瘤受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可以扩大供肝来源且近期效果良好。逐渐完善捐献供体器官功能保护措施,严格掌握供者适应证、加强器官功能评估、缩短热冷缺血时间,是改善临床效果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 肝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斐文 陈焕伟 甄作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器官捐献)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75例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对供者情况进行严格评估。总结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和并...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器官捐献)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75例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对供者情况进行严格评估。总结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5例肝移植受者1年累积存活率为88%,3年累积存活率为78%。9例受者死亡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4例、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重症肺部感染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肝衰竭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13例肝移植受体发生胆道狭窄,其中1例自行缓解,1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治愈,11例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5例治愈,2例转行胆肠吻合术治疗治愈,4例仍在临床观察中。结论器官捐献供肝应用在临床肝移植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供体进行严格评估、受者围手术期规范管理、使用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维持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是保证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成功和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并发症 感染 器官获取组织 肝细胞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朋朋 明英姿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125例供者与21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否发生...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125例供者与21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有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受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7例)和无肺部感染组(173例)。了解肺部感染受者的一般情况和预后。对供者因素(性别、年龄、维持治疗时间、感染史)、受者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血清肌酐等水平,术后有否急性排斥反应、有否使用生物制剂、有否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及复方磺胺甲唑(SMZ)]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 3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8例发展为重症肺部感染死亡。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供体维持治疗时间、有感染史,受体吸烟史、糖尿病史、无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或SM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流行病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鹏飞 王清平 +1 位作者 王洪海 张玮晔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潜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培养。总结供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来源和构成比,并进行主...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潜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培养。总结供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来源和构成比,并进行主要革兰阴性和阳性菌耐药性分析。结果465例供者中330例存在感染,感染率为71.0%。供者阳性培养标本中,下呼吸道标本占63.8%(292/458)、血液标本占18.6%(85/458)、尿液标本占17.7%(81/458)。共分离5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0%(384/512),革兰阳性菌占18.2%(93/512),真菌占6.8%(35/512)。革兰阴性菌中占比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对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及氨基苷类敏感性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余各类抗生素普遍耐药。革兰阳性菌中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分离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钠耐药率分别为36%和87%,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遍耐药;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90%及以上,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达55%。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分离菌株,部分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供者来源性感染 病原菌 定植 耐药性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屎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多克隆抗体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杨 胡筱筠 +6 位作者 丁晨光 刘尊伟 丁小明 项和立 田普训 郑瑾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T细胞多克隆抗体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691例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于诱导的T细胞多克隆抗体不同,将受者分为兔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rALG)组(... 目的比较不同T细胞多克隆抗体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691例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于诱导的T细胞多克隆抗体不同,将受者分为兔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rALG)组(414例)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组(277例)。收集两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受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情况、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收集肾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肾1年的生存率;统计术后1年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按供者DGF风险评分分为5组,统计各组受者的rALG和rATG的使用比例。结果rALG组和rATG组受者DGF发生率分别为14.5%(60/414)、11.9%(33/277),rALG组、rATG组受者DGF持续时间分别为(7±4)d、(12±7)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LG组AR发生率为7.5%(31/414),明显高于rATG组的4.0%(11/277)(P<0.05)。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血清肌酐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供者DGF风险评分为0~15分的供肾肾移植中,rALG的使用比例显著高于rATG;而供者DGF风险评分>16分的供肾肾移植中,rATG 使用的比例显著高于rALG(P<0.05)。rALG 组和rATG 组受者、移植肾1 年存活率分别为99.8% 和99.6%、98.1% 和98.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ATG 组受者急性肺水肿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rALG 组(均为P<0.05)。结论 rALG 和rATG 均能有效降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DGF 及AR 发生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rATG 诱导的肾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和急性肺水肿发生率高于rA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T细胞多克隆抗体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家属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丽娜 肖奇贵 +2 位作者 杨勤玲 刘林娟 郭小霞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西北地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家属捐献意愿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利于提高公民逝世后器官成功捐献的比例。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发现的1480例符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准的潜在... 目的了解和分析西北地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家属捐献意愿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利于提高公民逝世后器官成功捐献的比例。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发现的1480例符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准的潜在捐献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1480例人群性别、年龄、直系家庭成员数、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居住地、职业、死因的情况。结果1480例潜在捐献者中,拒绝捐献者1044例(70.5%),同意捐献者436例(29.5%)。436例同意捐献者中,425例成功捐献,因从外院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或者供者病情危重来不及实施捐献者11例。捐献是否成功与潜在供者的年龄、直系家庭成员数、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居住地、职业和死因等因素相关。结论年龄较大、家庭直系成员少、家庭年收入低、学历低、已婚、有宗教信仰、非城镇居民、农民和脑外伤/脑出血患者的捐献率高。宣传普及器官捐献知识,建立合理的补偿和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器官捐献率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家属捐献意愿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评估方法及改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正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其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术后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术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正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器官来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其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术后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术前评估水平、改善供肾质量、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的两种常用评估方法——术前供肾活组织检查和机械灌注,及改善供肾质量的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述评,介绍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活组织检查 机械灌注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乃庚 何重香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4期27-30,共4页
探讨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器官捐献率,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一... 探讨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器官捐献率,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为做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个层面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潜在捐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倩雯 叶啟发 +2 位作者 明英姿 牛英 李晓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国际规范性器官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 er citizen's death)。近年国际国内有关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降低术后早期原发性无功能、肝功能延迟性恢复等相关并发症的新... 国际规范性器官移植的供体主要来源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 er citizen's death)。近年国际国内有关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量降低术后早期原发性无功能、肝功能延迟性恢复等相关并发症的新疗法涌现。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 er brain death,DBD)及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 er cardiac death,DCD)成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脏的基础,DBD与DCD供体肝移植并发症及其预后成为新的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心死亡捐献 脑死亡捐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人双肾移植的临床效果(附2例报告)
18
作者 丁汉东 廖贵益 +1 位作者 钟金彪 赵飞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人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婴幼儿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男性受者原发病为慢性肾脏病变、肾衰竭,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婴幼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人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婴幼儿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男性受者原发病为慢性肾脏病变、肾衰竭,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移植肾体积逐渐增大,末次随访时(术后10个月)血清肌酐为84μmol/L。另1例女性受者原发病为肾衰竭尿毒症期,术后23 d死于心力衰竭合并严重肺部感染。2例受者均未发生血管并发症。结论婴幼儿捐献成人肾移植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移植肾增长迅速。术中精细操作,有利于预防供肾动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婴幼儿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存活率 双肾整体移植 代偿性增生 代偿率 血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受者肾动脉破裂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学 张伟杰 +1 位作者 蒋继贫 昌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2-484,498,共4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原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同济医院收治的540例DCD供肾移植患者中,12例出现移植肾动脉破裂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破裂的原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同济医院收治的540例DCD供肾移植患者中,12例出现移植肾动脉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动脉破裂。其中3例因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破裂情况(25%,3/12),2例受者死亡,1例进行移植肾切除;9例为术后出现局部感染腐蚀血管引起动脉破裂(75%,9/12),发生1例受者死亡,8例移植肾切除。在9例感染中,共培养出真菌5株,细菌15株。其中真菌包括假丝酵母菌4株(80%,4/5),光滑球拟假丝酵母菌1株(20%,1/5);细菌包括屎肠球菌4株(26.67%,4/15),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20.00%,3/15),铜绿假单胞菌3株(20.00%,3/15),大肠埃希菌2株(13.32%,2/15),肺炎克雷伯菌1株(6.67%,1/15),表皮葡萄球菌1株(6.67%,1/15),阴沟肠杆菌1株(6.67%,1/15)。结论 DCD供肾移植中,感染是引起移植肾动脉破裂的主要因素,积极预防和果断处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肾动脉破裂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龚雪屹 罗启杰 +1 位作者 何坤 胡泽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68例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体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35例)。总结68例肝移植受体术...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68例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体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35例)。总结68例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主要特点;对受体发生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准确度。结果肝移植术后33例受体发生感染,占总数的49%,以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有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供体存在开放性损伤,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第1日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共8个因素是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20 g/L和术后ICU停留时间>96 h为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4 g/L和术后ICU停留时间>102 h对预测术后感染准确度较高。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以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和腹腔。受体肝移植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及术后ICU停留时间长,会增加肝移植术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感染 病原体 感染部位 血红蛋白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