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作为公平的正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共6页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为上“好大学”的高考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础教育仍陷入一种内卷化竞争。这种现象从社会心态上看反映了一种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深层原因则在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导致的社会等级区隔的...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为上“好大学”的高考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础教育仍陷入一种内卷化竞争。这种现象从社会心态上看反映了一种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深层原因则在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导致的社会等级区隔的形成和扩大。要摆脱这种内卷化竞争和社会性焦虑,更重要的问题或许并不在于如何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而在于如何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打破不同层次高等学校之间的“鄙视链”,推进社会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质量高等教育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作为公平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阿马蒂亚·森比较的正义对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的价值颠覆
2
作者 丁雪枫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4,共6页
针对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理论存在探寻完善的正义而轻视现实的正义、关注制度的正确而轻视社会的互动、强调抽象的认同而轻视理论的可行等先验制度主义的价值缺陷,阿马蒂亚·森建构了比较的正义理论,试图以可行能力基础、实质自由原则... 针对罗尔斯公平的正义理论存在探寻完善的正义而轻视现实的正义、关注制度的正确而轻视社会的互动、强调抽象的认同而轻视理论的可行等先验制度主义的价值缺陷,阿马蒂亚·森建构了比较的正义理论,试图以可行能力基础、实质自由原则、幸福标准等价值合理性依据,重塑一种更为合理的正义,以颠覆充满诸多困难的公平的正义。诚然,比较的正义在创新正义理论的同时,很可能将提升正义理论的实践化转向。加强阿马蒂亚·森的正义思想与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的比较研究,理论上有利于推进社会正义理论尤其作为西方政治哲学名家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的全面深入,实践上有利于借鉴西方社会正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果,促进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马蒂亚·森 约翰·罗尔斯 比较的正义 公平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应得理论子集的公平的正义——基于广义应得视角的考察
3
作者 张增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8,共7页
罗尔斯所提出的公平的正义拒斥了应得的概念,从而背离了传统的应得正义理论。为了贯彻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刻意拒斥应得概念而以合法期望的概念替而代之,但为此他也将承担忽略个体应得的重担。罗尔斯所拒斥的只是狭义的应得理论,从广... 罗尔斯所提出的公平的正义拒斥了应得的概念,从而背离了传统的应得正义理论。为了贯彻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刻意拒斥应得概念而以合法期望的概念替而代之,但为此他也将承担忽略个体应得的重担。罗尔斯所拒斥的只是狭义的应得理论,从广义的应得理论来说,他的公平的正义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公平的正义 应得 应得的基础 合法期望 道德应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正义思想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源林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5-149,共5页
作为一种"公平的正义",罗尔斯正义思想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一是自由平等原则,二是差别原则和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并由此衍生了补偿原则、代际正义原则、效率原则等一系列正义原则。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入学机会不平等、... 作为一种"公平的正义",罗尔斯正义思想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一是自由平等原则,二是差别原则和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并由此衍生了补偿原则、代际正义原则、效率原则等一系列正义原则。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入学机会不平等、教育过程和结果不平等、就业机会不平等现状,这些正义原则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公平的正义 差别原则 高等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正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康之 张乾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51,58,共10页
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代,正义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分配关系占主导地位,所以,"分配的正义"属于最为基本的正义类型,交换正义只是作为"修正的正义"而发挥作用的。到了工业社会,随着交换关系与竞争关系成了... 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代,正义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分配关系占主导地位,所以,"分配的正义"属于最为基本的正义类型,交换正义只是作为"修正的正义"而发挥作用的。到了工业社会,随着交换关系与竞争关系成了主导性的社会关系,"公平的正义"成了基本正义,而分配正义则成了"修正的正义"或"补偿的正义"了。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竞争关系不断地制造着不平等,公平的正义不再能够维持正义的局面。这一方面引起了分配正义的复兴,进而造就出了福利国家;另一方面又引起了要求"承认差异"的运动,进而产生了"承认政治"的正义主张。承认政治存在着正义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一种新的正义方案,需要通过合作治理去重建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关系 交换关系 竞争关系 公平的正义 修正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共同体中的伦理正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佘正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9,共7页
环境正义是生态伦理学中较晚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和研究视角,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内部如何实现环境权益和环境责任的社会公正问题。但环境正义没有对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生存的生态正义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因而需要从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野... 环境正义是生态伦理学中较晚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和研究视角,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内部如何实现环境权益和环境责任的社会公正问题。但环境正义没有对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生存的生态正义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因而需要从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野深究伦理正义。人类对自身的环境正义和对非人类生命的生态正义需要加以有效地调解,其调解的基础规则就是作为公平的正义与作为共生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作为公平的正义 作为共生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影响——兼谈哲学史对于当代哲学研究的启发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云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4,127,共9页
康德的道德哲学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罗尔斯证明正义原则的纯粹程序正义方法正是对康德定言命令程序的运用与发挥。其次,罗尔斯正义论的人性论基础,即自由平等的人的理念,来源于康德通过定言命令的目的公式和自律公式... 康德的道德哲学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罗尔斯证明正义原则的纯粹程序正义方法正是对康德定言命令程序的运用与发挥。其次,罗尔斯正义论的人性论基础,即自由平等的人的理念,来源于康德通过定言命令的目的公式和自律公式所表达出来的理性存在者的概念。最后,罗尔斯正当与善一致的论证以康德德福一致的论证为原型,这两个论证的结构体现了康德与罗尔斯所共享的正当优先于善的理论模式。康德对罗尔斯的深刻影响表明:哲学史作为启发当代哲学思考的源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公平的正义 定言命令 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者 正当优先于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军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5,共4页
公共健康的目标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它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人口的健康而非特殊个体的健康,因此公共健康需要在整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于是便产生了整体功利与个体正义之间的伦理冲突。功利是对整体最大效益的追求,而正义是对个... 公共健康的目标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它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人口的健康而非特殊个体的健康,因此公共健康需要在整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于是便产生了整体功利与个体正义之间的伦理冲突。功利是对整体最大效益的追求,而正义是对个体,尤其是弱者的特殊关照。在功利与正义之间,公共健康所作伦理选择是“追求功利,兼顾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 功利主义 作为公平的正义 伦理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的正义之逻辑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2
9
作者 池忠军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罗尔斯在与批驳者的辩答中 ,修正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理念并给定其哲学基础 ,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 ,社会稳定基于正义的政治理念 ,并引申出万民法 ,使之普适化。
关键词 正义 公平的正义 政治正义 万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秩序与社会正义——哈耶克与罗尔斯的分歧
10
作者 梁峰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力图说明当代自由主义思潮中两大人物哈耶克与罗尔斯的理论分歧。文章首先说明,二者不同的关切主题和理论路向,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理论目标;然后借助自发秩序与社会正义两大核心概念,展现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主张及其未进行直接理论交... 本文力图说明当代自由主义思潮中两大人物哈耶克与罗尔斯的理论分歧。文章首先说明,二者不同的关切主题和理论路向,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理论目标;然后借助自发秩序与社会正义两大核心概念,展现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主张及其未进行直接理论交锋的原因,从而透视出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分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秩序 社会正义 作为公平的正义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三重批判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237,F0002,共11页
在正义理论中,为了证成“公平的正义”,罗尔斯自始至终都把功利主义作为主要的理论对手和批判对象。罗尔斯创造性地将功利主义分为古典功利主义、平均功利主义和有限功利主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两个正义原则相对照,通过展现“公平... 在正义理论中,为了证成“公平的正义”,罗尔斯自始至终都把功利主义作为主要的理论对手和批判对象。罗尔斯创造性地将功利主义分为古典功利主义、平均功利主义和有限功利主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两个正义原则相对照,通过展现“公平的正义”所具有的理论优势,完成对功利主义的全面批判。罗尔斯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功利主义批判的理论力量逐渐减弱,尤其是有限功利主义对“公平的正义”构成了难以消解的理论压力。“公平的正义”要想完全取代功利主义,必须寻求更加充分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的正义 古典功利主义 平均功利主义 有限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困境与可能的出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雨辰 张星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9,共8页
气候正义是对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伦理回应。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行动表明,气候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而且在本质上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伦理的社会科学问题。资本的全球化运动及不均衡的世界政治经济... 气候正义是对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伦理回应。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行动表明,气候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而且在本质上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伦理的社会科学问题。资本的全球化运动及不均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生成气候危机的现实根源,气候正义作为一种合理的价值诉求而成为走出全球气候治理困境的关键。通过剖析环境正义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面临的多重伦理冲突,我们认为,气候正义的实现首先应该立足于捍卫全球生态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权与发展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范式作为其理论立场。罗尔斯的"正义的环境"理论和内涵宽容精神的商谈伦理则为破解全球气候治理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出路和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正义 资本逻辑 环境正义 作为公平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概念辩难
13
作者 王海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2期11-13,16,共4页
公正与利害自己的行为无关,而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亦即人际利害相交换——的伦理行为之中。"等利害交换",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便是所谓的公正,便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恶的不等利害交换",如... 公正与利害自己的行为无关,而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亦即人际利害相交换——的伦理行为之中。"等利害交换",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便是所谓的公正,便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恶的不等利害交换",如受恩不报乃至恩将仇报,便是不公正,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不公正的不公正总原则。"善的不等利害交换",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和以德报怨,则无所谓公正不公正,而是超越公正、高于公正的分外善行:仁爱和宽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利害交换 给人以应得 作为公平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的政治建构主义与实践理性的建筑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雪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6,共7页
政治建构主义是罗尔斯在后期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早期所不能解决的公共证成的难题。他的建构模式基本来源于康德,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学说的自主和获得客观性。和康德不同的是,罗尔斯选取的建筑基石是实践理性的原则,而非实... 政治建构主义是罗尔斯在后期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早期所不能解决的公共证成的难题。他的建构模式基本来源于康德,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学说的自主和获得客观性。和康德不同的是,罗尔斯选取的建筑基石是实践理性的原则,而非实践理性,另外,他的建构目标是一个自由站立的、扮演公共角色的政治正义观念;建构过程的完成标准是获得反思平衡。罗尔斯的政治建构模型可以解决异议和分歧,具有契约论特色,为多元社会中一种学说的自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政治建构主义 实践理性 学说的自主 作为公平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
15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姚大志1954年生,吉林长春人,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4—1995年)。长期以来主要研究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代表著作有... 姚大志1954年生,吉林长春人,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4—1995年)。长期以来主要研究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代表著作有《罗尔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何谓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现代之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译著《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青年 西方政治哲学 美国哈佛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 作为公平的正义 正义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