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契约理论新发展及其缺陷的反思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诗鸿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9,共17页
公司契约概念内涵模糊,忽视了国家在创设中的作用,否定了公司的主体地位。同时,其对公司法具体制度的解释力和对公司的立约、履约和后续修改表现出天生的孱弱。公司宪政理论的引入,对法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批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公司契约概念内涵模糊,忽视了国家在创设中的作用,否定了公司的主体地位。同时,其对公司法具体制度的解释力和对公司的立约、履约和后续修改表现出天生的孱弱。公司宪政理论的引入,对法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批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契约理论者的目标有限,公司契约理论只是研究公司本质的一个视角,法学研究者需审慎对待。公司法应从多维度对公司本质理论进行阐述和解读,客观回应公司作为独立实体的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契约论 契约连锁 法经济学 宪政理论 公司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契约理论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张民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50,共6页
公司虽然是一种企业组织 ,但是公司并非仅仅是一种法人格 ,它实际上是公司股东之间的一种契约 ,此种契约像一般民事契约一样是股东意思表示的合意 ,一旦具备契约的构成要件即对公司和公司股东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这就是公司契约理论。... 公司虽然是一种企业组织 ,但是公司并非仅仅是一种法人格 ,它实际上是公司股东之间的一种契约 ,此种契约像一般民事契约一样是股东意思表示的合意 ,一旦具备契约的构成要件即对公司和公司股东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这就是公司契约理论。公司契约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将为我国公司的自由设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根据。我国公司法完全有必要采取该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公司契约理论 公司性质 公司契约效力 契约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股东权制度的立法完善——以公司契约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侯东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2,共7页
公司契约理论的契约自由精神在我国新《公司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公司法》提高了授权性规范在条文中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股东及其他公司参与者的自由空间。然而,从公司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股东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公司契约理论的契约自由精神在我国新《公司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公司法》提高了授权性规范在条文中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股东及其他公司参与者的自由空间。然而,从公司契约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股东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建议《公司法》修订中应使用规范用语、正确区分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进一步减少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完善股权转让权制度以及表决权制度。未来的股东权制度有待于建立《公司法》的动态适应机制,以保持《公司法》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权制度 立法完善 公司契约理论 公司法的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签约机制、治理效率与公司金融契约当事人决策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广乾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7,共6页
项目选择和收益分配的道德风险行为影响着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契约的签订和执行效率,不同的签约机制对企业家道德风险行为产生了不同的规制作用,进而影响了公司金融契约当事人的行为。本文采用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随机分组、... 项目选择和收益分配的道德风险行为影响着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契约的签订和执行效率,不同的签约机制对企业家道德风险行为产生了不同的规制作用,进而影响了公司金融契约当事人的行为。本文采用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随机分组、双向拍卖和单方报价三种签约机制下的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对比研究了三种签约机制下的市场绩效和收益分布。结果表明:公司金融契约治理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且三种签约机制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双向拍卖机制下的治理效率下降最慢,单方报价机制下的治理效率下降最快;双向拍卖机制下市场绩效最高,单方报价下最低,企业家占有的交易剩余高于投资者。这一结论为公司金融契约当事人的激励相容提供了行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约机制 公司金融契约 治理效率 比较制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契约理论与中国股东权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侯东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3-140,共8页
公司契约理论坚持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对我国股东权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东权制度走过了一条从强调管制到扩大自由的道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公司契约理论来看,现行制度下的股东自由空间仍然... 公司契约理论坚持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对我国股东权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东权制度走过了一条从强调管制到扩大自由的道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公司契约理论来看,现行制度下的股东自由空间仍然是有限的,仍然存在着股东权法定化的瑕疵、表决权行使制度的缺失、知情权制度的不足、股东协议制度的缺位等问题,需要在坚持契约自由的基础上对股东权制度进行立法完善。而我国股东权制度立法完善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动态的公司法适应性机制,保持公司法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契约理论 股东权制度 契约自由 公司法的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订立公司契约是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前提
6
作者 张书芬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1,共2页
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认为,由于股东之间没有订立公司契约,公司章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是导致这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立公司契约和完善公司契约,中小股东... 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认为,由于股东之间没有订立公司契约,公司章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是导致这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有立公司契约和完善公司契约,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才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契约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证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法和公司治理中的现实与幻象 被引量:7
7
作者 迈克尔.克劳斯纳 李诗鸿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62,共26页
公司契约论在IPO阶段体现得最为清晰。如果契约论有效,IPO时披露的公司章程中就应当包括大量的个性与定制化条款,但现实恰恰相反。IPO章程中并未包含反收购措施、对交错董事会的实证研究也无法达成一致,反收购措施只是专属投资关系的有... 公司契约论在IPO阶段体现得最为清晰。如果契约论有效,IPO时披露的公司章程中就应当包括大量的个性与定制化条款,但现实恰恰相反。IPO章程中并未包含反收购措施、对交错董事会的实证研究也无法达成一致,反收购措施只是专属投资关系的有效补充。IPO章程并不像公司契约论设想的那样是治理创新和个性化定制的载体。对公司法供给方面的州际竞争研究中,尽管大型企业通常在特拉华州注册,但如果其总部设在较小的州,那么其更倾向于在该州注册。公司在较小州注册时,更期待对该州公司法未来的变化施加影响。上述两种解释都得不到公司契约论的支持。1980年至2000年中期阶段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上市后管理层并未发起提升公司价值的治理变革,管理层维持了被认为将降低公司价值的交错董事会制度。2000年中期以后,公司治理环境出现了两大重要变化。其一,大量公司取消交错董事会,董事会独立性增强。其二,多数投票制度作为一项创新制度被广泛运用。虽然这两大变化可被视为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的治理措施,但是契约论无法解释上述变化为何出现在当下,而非之前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契约论 治理指数 州际竞争 交错董事会 独立董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司现物出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被引量:5
8
作者 金玄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144,共4页
当前围绕公司现物出资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第一,现物能否量化评估;第二,现物能否转让以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但实际上,现物能否作为公司的出资方式与上述两点并无必然联系。从公司契约理论、资本信用的破灭、财产形态的不断拓展现... 当前围绕公司现物出资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第一,现物能否量化评估;第二,现物能否转让以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但实际上,现物能否作为公司的出资方式与上述两点并无必然联系。从公司契约理论、资本信用的破灭、财产形态的不断拓展现实等方面考虑,没有必要对现物出资方式严格限制,应该放宽现物出资的范围,注重对现物出资的价值评估和瑕疵出资的事后责任追究,以使现物出资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股东 现物出资 公司契约理论 公司债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东大会决议的契约解释 被引量:5
9
作者 侯东德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股东大会决议以公司契约理论为视角得到全新的诠释:股东大会决议是开放性、长期性的契约。这一定性符合契约自由原则,并为探寻股东大会的权力边界、股东大会决议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以及股东大会决议司法介入的正当性基础和边界提供了... 股东大会决议以公司契约理论为视角得到全新的诠释:股东大会决议是开放性、长期性的契约。这一定性符合契约自由原则,并为探寻股东大会的权力边界、股东大会决议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以及股东大会决议司法介入的正当性基础和边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大会决议 契约解释 公司契约理论 权力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一个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东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89-94,共6页
以公司契约理论为理论工具,对股东权行使规则进行契约解释,揭示出公司法规则背后的法律经济学含义。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在于通过效率安排,节省公司参与者的交易成本。这从法律经济学上证明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东权行使规则的正当性... 以公司契约理论为理论工具,对股东权行使规则进行契约解释,揭示出公司法规则背后的法律经济学含义。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在于通过效率安排,节省公司参与者的交易成本。这从法律经济学上证明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东权行使规则的正当性。为了使公司法成为一部富有效率、促进股东价值的法律,我国立法应该正确地反映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权 行使规则 经济逻辑 公司契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及动态演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宁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1-49,共9页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偏好,而且这种偏好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动态演化:2006年至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获利空间为导向而偏好于限制性股票,即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导因素;2008年至2009年,影响股权激励选择的主导因素演变成为公司的成长性,即高成长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票期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模式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 非国有上市公司 利益趋同假说 壕沟效应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中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反思
12
作者 金玄武 郑金硕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72-74,共3页
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并将二者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这一内容上联系起来,以公司契约者的所有权为起点,分析在所有权之上的公司社会责任的完善和公司治理的措施。并且,在实证分析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控制权... 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并将二者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这一内容上联系起来,以公司契约者的所有权为起点,分析在所有权之上的公司社会责任的完善和公司治理的措施。并且,在实证分析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控制权和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之后,提出通过公司内部、外部治理规制公司控制权,引导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契约理论 公司社会责任 公司控制权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司治理理论看美国的政体
13
作者 王以鹏 吴登峤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17,共4页
用公司法中的大股东与董事会的委托 代理理论理解美国大公司与政府的关系 ,大公司实际上就是大股东 ,委托人 ;政府是董事会 ,代理人。大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制约、引导甚至主导政府的政策。在美国政治中 ,存在着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 用公司法中的大股东与董事会的委托 代理理论理解美国大公司与政府的关系 ,大公司实际上就是大股东 ,委托人 ;政府是董事会 ,代理人。大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制约、引导甚至主导政府的政策。在美国政治中 ,存在着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的联盟、大股东与董事会的联盟、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联盟。这就是美国的公司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利益分配 契约公司 契约国家 大股东 公司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东代表诉讼诉权的权利基础辨析——兼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宜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3-150,共8页
国内学界对股东代表诉讼诉权的权利基础进行了多方面的法理解读,并出现了多种学说,但相关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解释力上的不足。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股东享有代表诉讼诉权的权利基础是相关过错行为人违反了公司契约义务,股东所享有... 国内学界对股东代表诉讼诉权的权利基础进行了多方面的法理解读,并出现了多种学说,但相关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解释力上的不足。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股东享有代表诉讼诉权的权利基础是相关过错行为人违反了公司契约义务,股东所享有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变动回报权的特性则决定了该权利仅能配置给股东。基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考虑,应为股东代表诉讼诉权的行使设置前置程序的限制。我国应对股东代表诉讼诉权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公司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在特定条件下对股东具有约束力,公司在诉讼中应具有共同诉讼参加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代表诉讼 诉权 公司契约理论 法经济学 前置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