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吗?:基于23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雪松 高辛睿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资本、资源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政治体制背景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近年... 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资本、资源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政治体制背景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增速下滑趋势,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遇到严峻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2004—2023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论证了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内卷式竞争”对地区技术聚集、创新质量和创新成果持续性存在负面影响,但促进了创新投入持续性的提升,最终导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研究还发现,“内卷式竞争”还会放大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偏差。为此,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式竞争 增长而竞争 新质生产 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依赖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统计检验
2
作者 刘那日苏 黄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章基于全局技术可行集下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0个省份2001—2021年的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自然资源依赖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 文章基于全局技术可行集下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0个省份2001—2021年的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自然资源依赖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我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的演变态势,而且在整个样本考察期内,技术进步是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2)从要素分解来看,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增作用,而产出增加的规模效应对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降作用;(3)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自然资源依赖显著阻碍本地区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即从碳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看,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仍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生产率增长 空间杜宾模型 资源诅咒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证据
3
作者 周卫华 朱传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88,共10页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于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考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对企业...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于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考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此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和非高科技行业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不仅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还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本文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如何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要素生产率 人工智能 资源配置效率 盈利能力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压力下“能耗双控”政策会加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南北分化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哲 白雪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9,94,共19页
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倒逼北方地区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南北差距,还是诱发了经济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动机,反向加剧了南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差距?文章使用地级市数据细化分析精度,并以2011年制定的“能耗双控”政策为冲击,... 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倒逼北方地区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南北差距,还是诱发了经济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动机,反向加剧了南北方地区的绿色发展差距?文章使用地级市数据细化分析精度,并以2011年制定的“能耗双控”政策为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一刀切”式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后,南北方地区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显著扩大,并且经济增长压力的上升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化趋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两个视角进行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实施后,产业结构高级化、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和绿色创新的分化是导致南北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压力的存在会通过放大南北方地区在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方面的差异,引致南北方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双碳”目标下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基于不同地区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双控 绿色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压力 南北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改革推动内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潜力和需求空间——基于二元体制的数理逻辑与数据测算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天勇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共14页
文章分析了1978-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结构,认为其高速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生产率,以及土地有偿出让和城镇住宅商品化改革获得财富溢值。如何使定性的体制能够成为经济分析中的内生变量,是转轨经济学研究至今... 文章分析了1978-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结构,认为其高速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要素生产率,以及土地有偿出让和城镇住宅商品化改革获得财富溢值。如何使定性的体制能够成为经济分析中的内生变量,是转轨经济学研究至今没有解决的难题。文章从渐进转轨和二元体制视角,寻找生产、不动产、分配和需求各领域中市场经济状态下的标准值,还有计划行政干预下的偏差值,二者相互比较求出差值,分类定义为流量通过大小的闸口连续变量和能不能通过的开关变量,并将其组合入生产函数及其供给-分配-需求联立运算模型之中。以此数理逻辑方法,进行体制改革内生推动经济增长的分析,解释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动力来源。经仿真测算,中国无论是在供给领域,还是在需求方面,都蕴藏着规模可观的体制剩余和市场潜力。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未来11年可以释放在二元体制中巨大的生产能力、财富潜能和市场需求潜力,使经济增长能够达到平均5.5%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二元体制 内生经济增长 要素生产率 数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农业经济增长及农业能源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8
6
作者 胡莉莉 孙晓娟 刘凤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6,共13页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要素生产率 农业生产用能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能源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地区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90-2006) 被引量:81
7
作者 周晓艳 韩朝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48,共23页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第二,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与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第三,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技术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干预倾向都会增加生产的不确定性;第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显著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效率变化率决定,其次是技术进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模型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生产效率 要素生产率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连续动态测度与时空差异分解
8
作者 于爱水 张继如 于得水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共11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动态加权法测算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连续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时空分异模型探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结果发现:①中国多数省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②创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动态加权法测算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连续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时空分异模型探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结果发现:①中国多数省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②创新资源、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创新环境在不同省份表现出较大差异;③不同样本期内,影响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子系统有所差别,其中创新资源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强度波动较大,知识创新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同样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远大于创新资源;④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对全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创新环境效应表现出东部促进、中西部作用不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导向型政策、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主动加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措施,以提升中国创新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分解 二次加权因子分析 动态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算与因素分解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开明 李泗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65,共17页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测算与解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直接完整测度区域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本文构造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及分解子项,利用...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测算与解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直接完整测度区域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本文构造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及分解子项,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检验该指标测算结果的有效性,发现其相对于聚合L指标更具优势。本文根据2003—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测算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动力来源。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增速呈现分化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技术层面的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增长,在要素层面主要源于期望产出效率增长与非期望产出治理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期望产出效率增长是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成因。本文结论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综合经济区 绿色要素生产率增长 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指标 结构效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阶段划分——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对1978—2013年的测算和分解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世川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产出弹性 资本产出弹性 中性技术进步 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云霞 曾五一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 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带来的最终产出。二是利用有关统计数据估算省级层面有效资本存量,并分别构建各省份合适的计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而测度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因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简称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越高,但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该结果不仅与常识相符,而且也合理解释了各省份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测度框架及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余值 要素生产率 要素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挺 陈周永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3,共19页
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陆上贸易通道,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对我国经济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交叠DID方法探究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 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陆上贸易通道,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对我国经济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交叠DID方法探究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了我国节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影响存在通道、地区以及覆盖范围间的异质性,且中欧班列主要通过促进绿色创新、产业集聚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提高节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由此,需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多的中国城市成为中欧班列的节点城市,扩展国内节点城市辐射海外市场的范围。同时,节点城市应提升其绿色创新水平,完善相关的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吸引更多资本及高端产业,以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绿色要素生产率 节点城市 绿色创新 产业集聚 培根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17-122,共6页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随机前沿模型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4
14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何元庆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42,共6页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technical efficienc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stronger growth situation in China.The growth of TFP mainly stem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exist very remarkable convergence during 1980~1995 years in provinces of China,but after 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convergence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ertain policy and measure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convergence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生产力指数 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 技术效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区域知识溢出、协同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同斌 李金凯 周浩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在经典知识创新函数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因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设置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存量对全要素... 在经典知识创新函数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因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设置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总体显著,但研发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研发存量较低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研发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在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差距的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知识的溢出。东部各区域内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内技术进步的协同创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则由于研发资源匮乏、"政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协同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知识溢出 协同创新 要素生产率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增长质量 绿色要素生产率 收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59
17
作者 郑世林 葛珺沂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8-58,共11页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在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比在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完全来自技术进步的贡献,而考察期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2)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试点涉及较多地区和单位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3)文化体制改革推广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于中西部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文化产业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要素生产率增长 DEA-MALMQU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国平 彭艳 曹跃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6,共10页
文章通过编制资本服务物量指数和劳动投入指数,采用1979-2013年的样本序列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所催生的TFP增长过程比较缓... 文章通过编制资本服务物量指数和劳动投入指数,采用1979-2013年的样本序列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所催生的TFP增长过程比较缓慢,存在较长的滞后期,但TFP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却非常迅速,时效性显著。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对TFP波动的贡献度约分别为6.67%和2.91%;反之,TFP对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变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贡献度分别为1.18%和10.65%。此外,TFP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也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要素生产率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L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胡兵 乔晶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0,共9页
本文运用LA-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1978—2003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 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进出口... 本文运用LA-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1978—2003年的样本期间内,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 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进出口之间、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借助这三个正反馈过程的传递,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和冲击,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31
20
作者 孙玉阳 宋有涛 杨春荻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7,共7页
为了明确环境规制在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文章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2000-2016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环境规制总体综合指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环境规制在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文章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2000-2016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环境规制总体综合指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暂时未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环境规制总体综合指数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因此,继续保持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的正向促进作用,深化调整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不断提升环境规制总体水平,发挥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各类环境政策制定、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