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浪县15个玉米新品种全膜覆土穴播对比试验
1
作者 高有琦 俞春花 俞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古浪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2024年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中地88为对照,在全膜覆土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模式下对引进的15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先育339、先玉1619、同丰162、同丰173、富农588、先... 为筛选出适宜古浪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2024年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中地88为对照,在全膜覆土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模式下对引进的15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先育339、先玉1619、同丰162、同丰173、富农588、先玉1225适应性强、产量高,可在古浪县小面积推广种植。建议下一年在古浪县不同区域继续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再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穴 对比试验 古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红霞 郭文杰 《农机科技推广》 2024年第9期51-52,共2页
在定西市通渭县建立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示范点,设置对比试验,通过调查出苗率、病虫害防治次数、产量测定等基础数据,掌握小麦机械化覆土破膜出苗栽培技术特点、效应表现、增产增效等情况,完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程机械... 在定西市通渭县建立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示范点,设置对比试验,通过调查出苗率、病虫害防治次数、产量测定等基础数据,掌握小麦机械化覆土破膜出苗栽培技术特点、效应表现、增产增效等情况,完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达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机械化种植模式增产增收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小麦机械化 程机械化 机械化种植 病虫害防治 栽培技术 增产增效 产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技术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静 王廷璞 +2 位作者 张明莉 魏文娟 付蓉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在甘谷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设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2种不同覆膜方式,研究了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膜穴播种植方式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 在甘谷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设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2种不同覆膜方式,研究了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膜穴播种植方式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与传统耕作相比,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和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平均提高29.87%,21.42%和20.59%,16.57%。2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各生育期小麦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的,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不同。3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4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是适合该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宁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施肥方式研究
4
作者 李亚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2期12-13,共2页
全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且被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也已初具规模,为此,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施肥试验,研究二茬种植大豆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改变,可引起大豆生物学性状微量变化,对产量... 全膜种植技术目前已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且被大面积推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也已初具规模,为此,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施肥试验,研究二茬种植大豆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施肥方式的改变,可引起大豆生物学性状微量变化,对产量变化影响不大,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以2/3磷肥和1/3氮肥于播前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基肥,1/3磷肥和1/3氮肥与大豆种子混合作种肥,1/3氮肥于大豆花芽分化期人工用穴播器施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最佳,适宜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二茬种植 大豆 施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
5
作者 李金花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46-47,共2页
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加速谷子生长、提升谷子质量的主要手段,田间智能管理是保障谷子生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力度,以切实提升当地谷子产量及质量。该文将主要研究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及... 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加速谷子生长、提升谷子质量的主要手段,田间智能管理是保障谷子生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力度,以切实提升当地谷子产量及质量。该文将主要研究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及田间智能管理要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土穴栽培技术 田间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全膜覆土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李宏伟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12期10-11,共2页
谷子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还是优质的饲草资源,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谷子因其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成为这些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气候条件限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谷子产量一直处于低... 谷子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还是优质的饲草资源,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谷子因其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成为这些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气候条件限制,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谷子产量一直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饲草资源 耐瘠薄 粮食作物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谷子 高产栽培技术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7
作者 王红丽 宋尚有 +3 位作者 张绪成 高世铭 于显枫 马一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80-5588,共9页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M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提高1.8℃,全沙覆盖平作提高1.4℃,拔节后PM和SM的增温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在成熟期又呈现较弱的增温效果。PM和SM能提高小麦出苗后耗水速度并加大耗水量,其中,小麦拔节到扬花期耗水量增加最多,分别较CK平均增加54.93%和31.54%,且此阶段越是干旱,促进耗水作用越明显,PM促进作用大于SM。PM和SM能显著提高小麦阶段性水分利用效率(WUE b),其中PM以苗期提高最多,2a平均较CK提高365.17%,SM拔节期提高最多,2年平均较CK提高119.00%。PM和SM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小麦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432.28%和375.8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平均增加351.51%和338.29%,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效应愈加明显。可见,PM和SM在越为干旱的年份促进耗水、增产和提高WUE的作用越显著,PM效果强于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春小麦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环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3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国平 张平良 张绪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03-5513,共11页
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 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研究半干旱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苗期FMS在0—2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比CK提高1.4—3.5℃,但孕穗到灌浆期正午地表地温比FM和CK分别降低5.3—6.4℃和3.1—4.3℃。FMS和FM使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33.1和29.3 mm,且可促进小麦对深层水分(100—200 cm)的利用,FMS成熟期10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比播前下降44.4—69.6 mm,较CK高8.4—145.5%,但FMS在休闲期补充土壤水分77—127 mm,分别较FM和CK增加4.5%—40.9%和12.8%—109.5%;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基于对土壤水热环境和作物耗水的影响,FMS的产量达1750—3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 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和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因此,FMS改善了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水热条件,调节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提高降水休闲效率,使小麦生育期耗散的土壤水分在休闲期得到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穴 小麦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休闲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冬小麦对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静 张天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揭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全膜覆土穴播方式可明显增加冬小麦各生育... [目的]揭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全膜覆土穴播方式可明显增加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除自生固氮细菌)以及微生物量C和N。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全膜覆土穴播方式和全膜不覆土穴播方式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平均提高32.07%和10.23%,31.27%和10.57%,44.56%和26.51%;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分别平均提高32.54%和37.80%,79.20%和107.22%;微生物量C和N含量分别平均提高29.90%,20.68%%和29.41%,18.02%。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整体从小麦返青期开始升高,到拔节期或抽穗期达到峰值,生长后期有所下降。[结论]全膜穴播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土壤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少的趋势。全膜覆土穴播方式有利于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种植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侯慧芝 高世铭 +1 位作者 张绪成 王德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10,共9页
2012—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甘肃定西(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27号小麦为试材,设全膜覆土穴播充分灌溉(FMSI)、全膜覆土穴播(FMS)、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 2012—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甘肃定西(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27号小麦为试材,设全膜覆土穴播充分灌溉(FMSI)、全膜覆土穴播(FMS)、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耗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揭示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FMSI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4个生育阶段耗水量平均为159.5,115.0,47.7,117.7mm,耗水模系数平均为39.7%,21.5%,13.8%,25.0%,年际间差异不显著,可表征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需水规律。FMS处理0—30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播种期、拔节期、灌浆期均高于CK。在播种—拔节期,FMS在2013年和2014年的耗水强度较CK分别增加了20.0%和5.8%,但灌浆期降低了26.4%和14.1%。2012—2014年FMS的地上生物量在全生育期均显著高于CK,其中成熟期分别增加了95.7%,42.8%和108.7%。FMS的株高、穗长、单株重、穗重、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使得在耗水量无显著增加的条件下,产量增加了35.4%,58.9%,61.9%;WUE提高了44.6%,54.6%,69.0%。因此,全膜覆土穴播可调节不同降水年型的春小麦耗水进程,使得营养生长期的耗水模系数和耗水强度增加,促进了作物源的建成,在灌浆期耗水量降低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和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穴 春小麦 耗水特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田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0-1079,共10页
2015 2017 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和露地穴播(CK) 2 种种植方式,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荞麦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寻求半干旱区荞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 2015 2017 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和露地穴播(CK) 2 种种植方式,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荞麦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寻求半干旱区荞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FMS 较 CK 使荞麦苗期提前 2.0~2.7 d,分枝期提前 2~3 d,现蕾期提前 0~1.7 d,而灌浆期延长 4.7~7.0 d。全膜覆土穴播(FMS)提高平水年(2015)和欠水年(2016)荞麦农田的土壤贮水量,较 CK 增加 16.9mm 和 25.59 mm,提高 2.91%和 5.79%,差异显著(P<0.05),但丰水年(2017)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平水年和丰水年,0~25 cm 土壤平均温度 FMS 较 CK 分别增加 2.27℃和 2.20℃,但是在高温干旱年, FMS 分枝期至灌浆期明显低于 CK,全生育期内 0~25 cm 土壤平均温度 FMS 较 CK 降低。成熟期 FMS 干物质量较 CK 增加 13.46%~137.87%,叶面积指数增加 16.22%~52.55%,株高增加 12.78%~48.91%,单株粒重增加 33.39%~60.90%,籽粒饱满率提高 8.48%~9.14%。3 年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生育期 0~300 cm 土壤耗水量增加 3.89%,但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 7.26%~95.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7.59%~87.08%,差异显著(P<0.05),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增效愈加明显。全膜覆土穴播能够提高荞麦播前土壤贮水量,降低高温时段的土壤温度,延长灌浆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荞麦植株发育,使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荞麦 土穴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春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4 位作者 尹嘉德 方彦杰 于显枫 王红丽 马一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7,共8页
为研究甘肃半干旱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材料,于2012-2014年,通过3年大田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耗水速率、生长速... 为研究甘肃半干旱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材料,于2012-2014年,通过3年大田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耗水速率、生长速率、耗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PMS处理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高于CK,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增加了15.6~34.1 mm、20.7~22.1 mm和15.1~42.1 mm。在播种-拔节期,PMS处理在2013、2014年的耗水模系数和耗水速率较CK分别增加了16.9%、10.5%和20.0%、5.8%,灌浆期分别降低了28.2%、10.6%和26.3%、14.4%。在2012-2014年PMS处理的生长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87.0%~153.7%、42.8%~366.1%、87.4%~133.0%;耗水效率分别提高了73.3%~200.2%、93.8%~288.2%、77.1%~155.5%,均差异显著。PMS处理的株高、单株重、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产量增加了35.4%~61.9%,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了44.6%~63.3%。表明全膜覆土穴播能显著调节春小麦在不同降水年型的耗水进程和耗水特性,提高地上部生物量、生长速率和耗水效率,在全生育期耗水量无显著增加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产量和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春小麦 耗水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和全沙覆盖平作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调节机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婷 王红丽 +1 位作者 陈年来 张绪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4-1181,共8页
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7’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以裸地平作为对照,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和全沙覆盖平作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小麦田0-40... 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7’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以裸地平作为对照,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和全沙覆盖平作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小麦田0-40 cm土壤水分条件明显改善,尤其在干旱年份,能满足小麦前期生长,同时促进小麦出苗后对0-20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种植第1年PM在60-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大,SM和CK在40-60 cm土层耗水量最大;种植第2年PM以120-1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多,SM和CK则以60-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多。连续种植两年后,PM耗水深度从120 cm延伸到200 cm,SM耗水深度从120 cm延伸到140 cm,CK耗水深度无变化;小麦田休闲效率PM最大,SM次之,CK最小,但是各处理休闲效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可见,PM和SM能改善小麦前期生长水分环境,促进出苗后耗水,并加快小麦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因而与CK相比,PM产量增加48.77%-815.79%,SM产量增加49.41%-702.24%。但随种植年限增加,耗水深度加大,休闲效率降低,多年种植可能对土壤水分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土穴 土壤水分 耗水深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温健 郭振斌 +3 位作者 郭天玲 王国宇 赵刚 刘广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36,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SPAD值,Pn高值持续期(PAD)和叶绿素SPAD值缓降期(RSP)比对照分别增加6.5d和5.8d。全膜覆土穴播也提高了灌浆初期(花后0~15d)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对照相比提前5d达到峰值,且在灌浆中期(花后10~20d)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蔗糖供应能力。全膜覆土穴播在灌浆中后期(10~35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较强的诱导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比对照提前5d达到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低于对照。2种处理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开花15d后急剧升高,但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质量分数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旱地冬小麦在灌浆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速率、较长的供应持续期、较低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因而后期产量和品质高于传统地膜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冬小麦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3 位作者 刘晓伟 俞盛山 曾骏 谭雪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199,共8页
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 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 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 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S较M处理增加了耕层0~20 cm 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 0~15 cm 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和矿质氮净矿化量,较传统地膜覆盖(M)分别显著提高29.02%和27.81%。MS处理增加了 0~20 cm 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且以NO_(3)^(-)-N为主,降低了40~200 cm深层土壤NO_(3)^(-)-N和无机氮含量,NH_(4)^(+)-N含量变化不明显。从小麦生长阶段看,小麦生长早期T2~T4 (14-62 d)阶段矿质氮表现为净固持,小麦生长中后期T5~T7 (63~116 d)阶段表现为净矿化,小麦全生育期表现为净矿化,MS、M、CK处理矿质氮净矿化量分别为23.9、18.7、8.5 mg/kg;在小麦生长中期T5 (63~75 d)阶段MS处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1.61 mg/(kg·d)]达到最大,较M [1.39 mg/(kg·d)]和CK [0.27 mg/(kg·d)]分别显著提高15.83%和496.30%。从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看,MS较M分别显著增加8.81%~59.45%和5.91%~22.1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提高了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春小麦 土壤氮素矿化 无机氮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及施肥对旱地春小麦养分、干物质积累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许婷 吕军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增产机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及施肥对旱地春小麦养分、干物质积累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有利于小麦植株N素、P素、K素累积、促进小麦植株碳水化合物... 为了进一步明确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增产机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及施肥对旱地春小麦养分、干物质积累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有利于小麦植株N素、P素、K素累积、促进小麦植株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成熟期植株吸N、吸P、吸K量较露地分别增加48%-93%、64%-158%、128%-201%,N、P、K配方施肥效果明显,以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50kg/hm^2、120kg/hm^2、90kg/hm^2时(F1处理)最为突出;全膜覆土穴播能使小麦生长前期耕层0-20cm土壤水分得到有效补给,小麦生长后期通过消耗利用土壤深层水分供应小麦生长,土壤含水量均随生育期延后呈现下降趋势。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可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养分、干物质积累量和利用土壤深层水分供给作物生长,施肥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施肥 春小麦 养分 土壤水分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仰徽 王云涛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39-40,共2页
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试验观察了氮肥分期施用对旱作区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的施用时期及比例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基施较多的处理冬小麦产量均较高,追施较多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低,全部基施处理冬小麦... 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试验观察了氮肥分期施用对旱作区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的施用时期及比例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基施较多的处理冬小麦产量均较高,追施较多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低,全部基施处理冬小麦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且追肥时间越迟冬小麦产量相对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基施 追施 土穴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川县全膜覆土穴播大豆播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史志锋 段进宝 +1 位作者 尹强 雷宗昌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5-26,共2页
在泾川县党原乡进行的全膜覆土穴播大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中黄30采用全膜覆土穴播,随着播期推后,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分枝数、单株荚数、荚粒数、茎秆干重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5月1日播种的大豆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 在泾川县党原乡进行的全膜覆土穴播大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中黄30采用全膜覆土穴播,随着播期推后,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分枝数、单株荚数、荚粒数、茎秆干重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5月1日播种的大豆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3 472.22 kg/hm2,较4月17日播种增产40.06%;4月24日播种次之,为3 194.44 kg/hm2,较4月17日播种增产28.85%。因此大豆品种中黄30在泾川县旱地全膜覆土穴播的适播期为4月24日至5月1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穴 泾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喜平 张耀辉 +2 位作者 宋建荣 王伟 张二喜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二次通用组合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甘谷县旱塬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施肥量。结果表明,3个施肥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以施氮量最大,施磷量次之,施钾量最小,其中氮肥... 通过二次通用组合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甘谷县旱塬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施肥量。结果表明,3个施肥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以施氮量最大,施磷量次之,施钾量最小,其中氮肥因子和磷肥因子对产量影响显著。通过模型寻优得出,当施N90kg/hm2、P2O522.5kg/hm2、不施钾肥时,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136.55 kg/hm2。即在甘谷县旱塬地进行冬小麦天选50号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时,需要中等氮肥、磷肥水平,不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穴 冬小麦 氮磷钾施肥模型研究 产量 甘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甜荞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3 位作者 侯慧芝 于显枫 王红丽 马一凡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94-95,共2页
从范围、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等方面规范了陇中半干旱区甜荞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甜荞 土穴 栽培技术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