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拖出肛管吻合术14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志良 白希永 +2 位作者 臧春霞 刘伟 韩国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62-863,共2页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需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瘘术。1978年Parks首先报道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一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八十年代后成为全结直肠切除后的主要消化道重建方式...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及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需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瘘术。1978年Parks首先报道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一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八十年代后成为全结直肠切除后的主要消化道重建方式。但该术式操作复杂,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需同时行回肠造瘘。我们自1998年2月~2006年12月,采取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自肛管浆肌套内拖出术,二期回肠肛管粘膜吻合的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病11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 直肠切除 肠拖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2 位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任宝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1,平均25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可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多发性息肉病2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嵩洛 任学群 周忠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结肠切除 直肠粘膜切除 肠造瘘术 结肠多发性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赵录 金先庆 +1 位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3个月至1岁平均手术时间7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 ml;1~3岁平均手术时间77.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3岁平均手术时间11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60例随访6~40个月,5例患儿出现轻度污便,小便均正常,均未出现腹胀、便秘、神经性膀胱、肛门狭窄;其中男性52例,均有阴茎勃起。4例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小肠结肠炎。28例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例存在RAIR反射,1例存在接近于正常的RAIR反射。结论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直肠感受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循环襻在次/全结肠切除术肠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洪伟 晏才杰 +1 位作者 郭丹 李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观察回肠循环襻在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r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987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因FAP和UC行次/全结肠切除术病例31例,并根... 目的观察回肠循环襻在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r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987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因FAP和UC行次/全结肠切除术病例31例,并根据术式分为应用、未用回肠循环襻2组。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和1年2组患者24h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结果31例病例中采用回肠循环襻术式组较未用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且1个月及1年后24h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也有所减少(P<0.01)。结论次/全结肠切除术应用回肠循环襻肠道重建术后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ileal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循环襻 次/结肠切除 家族性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尤伟 陈道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998-999,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5年生存率85.7%,半年后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合理、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回盲瓣之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在结直肠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辉 肖建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9-60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以来进行的8例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患...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以来进行的8例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3例.结果随访5~10年无1例复发,无伤口感染、肛瘘形成,排尿及性功能无影响,8~10周排便次数恢复到3~5次/d,3~4月恢复正常(1~3次/d).结论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初步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瓣 结肠 溃疡性 腺瘤性息肉病 结肠 结肠直肠切除 直肠粘膜切除 重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结肠直肠切除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邹忠寿 黎介寿 刘福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13-116,178,共5页
自1979年以来,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结肠、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症20例。手术方式有四种类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手术都同时行回肠造瘘,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9.7个月,已完成两期手术... 自1979年以来,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结肠、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症20例。手术方式有四种类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手术都同时行回肠造瘘,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9.7个月,已完成两期手术的16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这种术式既完全切除了病变肠段,又保留了肛门控制排便的功能,保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尚存在的问题是夜间污粪。3例作了回肠造袋的患者污粪现象较轻,回肠储存袋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性结肠 结肠直肠切除 息肉症 肠造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附42例报告)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总光 于永扬 +4 位作者 李立 舒晔 雷文章 程中 王天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 /超低位 /行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 按TME原则 ,在腹腔镜下对 4 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 /超低位 /结-肛吻合术。 结果  4 2例腹腔镜TME、低位 /超低位 /结肠 -肛管吻合术均获成功 ,保肛率 10 0 %。手术时间 (110~ 2 10 )分钟 ,平均 12 5分钟 ;术中出血 (5~ 80 )ml,平均 2 0ml;术后 1~ 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 (5~ 14 )天 ,平均 8天。术后 18例应用了止痛剂 ,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下行TME低位 /超低位结肠 -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外 ,对自主神经丛的保护更准确 ,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系膜切除 保肛术 微创外科 低位直肠 腹腔镜 结肠-肛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宝仁 张纪伟 +1 位作者 杨明 崔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直... 目的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2.4%),直肠阴道瘘2例(1.2%),吻合口出血3例(1.8%),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有助于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切除 直肠结肠吻合术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31-32,共2页
对13例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伴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饮食指导。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均不需用泻剂。提示完善的护理是结肠次全切除术... 对13例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伴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饮食指导。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均不需用泻剂。提示完善的护理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切除 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FAP患者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艳 管敬东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6期75-76,共2页
对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提出术前良好的心理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的慎重选择及术后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腹腔镜 结肠切除 肠贮袋成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霆 孟翔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结肠切除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席亚鸣 徐以浩 +2 位作者 王华曦 师天雄 常晓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从 1988年至 2 0 0 0年 2月 ,应用该技术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98例 ,其中低位吻合 (吻合口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者 ) 75例 ,占 76 53% ,内 65例系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目的 :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从 1988年至 2 0 0 0年 2月 ,应用该技术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98例 ,其中低位吻合 (吻合口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者 ) 75例 ,占 76 53% ,内 65例系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8cm以内 ) ,超低位吻合 16例 ,占2 4 62 %。结果 :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 4例 ( 4 0 8% ) ,吻合口狭窄 3例( 3 0 6% ) ,吻合口溃疡 1例 ( 1 0 2 % ) ,局部复发 4例 ( 4 0 8% )。结论 :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结肠切除 吻合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全膀胱切除经脐造瘘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护理
15
作者 杨玉环 《护理研究》 2001年第5期306-307,共2页
可控性尿流改道现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人的下尿路重建.阑尾原位无处理经脐造口术,又提供了一个美观、简便,安全、有效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彻底解除了膀胱全切病人术后终身佩带尿袋的痛苦,明显改善了尿流改道术病人的生活质量。该手... 可控性尿流改道现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人的下尿路重建.阑尾原位无处理经脐造口术,又提供了一个美观、简便,安全、有效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彻底解除了膀胱全切病人术后终身佩带尿袋的痛苦,明显改善了尿流改道术病人的生活质量。该手术属国内新开展的术式:2000年5月我科成功实施1例全膀胱切除并阑尾经脐造痿可控性回结肠磅胱术,通过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 经脐造瘘 可控性结肠膀胱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26例诊治体会
16
作者 林健群 洪建文 +1 位作者 黄鑫 刘潮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54-1555,共2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26例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4例,一期单纯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22例,占84.67%,3例行肠造口,2例行二期肠吻合术...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26例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4例,一期单纯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22例,占84.67%,3例行肠造口,2例行二期肠吻合术,全组死亡2例,术后肠瘘1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闭合性损伤误诊及漏诊率高,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手术,一期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应为首选手术方法,二期手术仅应用于合并伤严重,腹腔污染严重,全身情况差或损伤时间长,肠管水肿明显者。术中仔细探查,重视合并伤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损伤 乙状结肠 直肠 诊治体会 切除吻合术 顾性分析 合并伤处理 处理经验 临床资料 损伤病例 手术治疗 吻合术 早期手术 手术方法 二期手术 腹腔污染 损伤时间 身情况 手术成功 肠修补 肠造口 漏诊率 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7
17
作者 康博雄 夏博伟 +5 位作者 樊勇 刘永永 康迎新 王品 伏洁 王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898,9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自屈氏韧带下方先分离解剖降结肠后间隙,再进入乙状结肠后间隙,并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各分支,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LCA,于其分叉下缘切断IMA。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0~75 m1,平均25 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检查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血运良好,经肛门注气检查无吻合口漏,近端吻合肠管呈自然弯曲下垂无张力。IMA周围淋巴结清扫4~8枚,平均6.2枚。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7例;IMA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2例直肠系膜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22例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7.2月,无远期并发症、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Dixon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清晰便捷解剖显露IMA各分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IMA行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头侧中间入路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回肠贮袋成形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莉 施诚仁 +2 位作者 王捍平 杜勇 潘伟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全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贮袋成形手术(ileal J pouch-anal anastomosis)是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遗传性肠息肉患儿外科处理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早在80年代初Utsonomiya等就介绍了用J-Pouch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有术后并发症,但患... 全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贮袋成形手术(ileal J pouch-anal anastomosis)是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遗传性肠息肉患儿外科处理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早在80年代初Utsonomiya等就介绍了用J-Pouch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有术后并发症,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回肠贮袋术用于儿童全结肠性巨结肠及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例报告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和随访25例全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贮袋成形术后患儿大便情况,以了解其远期疗效及贮袋炎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肠贮袋 成形手术 疗效观察 儿童 溃疡性结肠 结肠切除 J型贮袋 手术治疗 外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微创治疗的新趋势 被引量:5
19
作者 汤绍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 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微创治疗 HIRSCHSPRUNG 严重并发症 肛管吻合术 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 直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维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1-83,共3页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科术式,先后又有诸如 Duhamel、Soave、Reheibin 等多种术式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便秘 HIRSCHSPRUNG 复发 肛管吻合术 外科治疗 直肠切除 结肠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