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卢贤秀 陈少君 +1 位作者 黄春辉 李小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5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究高热惊厥患儿接受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即评估该干预方法对患儿临床症状和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干预措施的差... 目的探究高热惊厥患儿接受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即评估该干预方法对患儿临床症状和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干预措施的差异将患儿划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后施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对比2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体温变化情况、家属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高热和惊厥症状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急救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均<0.05)。干预2 h、6 h和12 h后,2组患儿的体温均较入院后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诱发因素等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间舌咬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对于缓解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可尽早降低其体温,改善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且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 症状改善 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停止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3
2
作者 朱亚琼 朱晓宇 弋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停止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 目的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停止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惊厥消失、问诊分诊、等候、转运及总急救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入院1 h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能够促进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病症的稳定,缩短患儿抢救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小儿 高热惊厥 惊厥消退时间 退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例热性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丽霞 贾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患儿热性惊厥症状改善情况(发热持续时间、抽搐持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抽搐持续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热性惊厥患儿对改善急救效果、提高护理总满意度,缓解患儿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患儿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方法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武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5期177-177,18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50例,上述患儿经过信封式分组的方式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通道护理路径,观察组患儿实...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50例,上述患儿经过信封式分组的方式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通道护理路径,观察组患儿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急救后体温均明显低于急救前,观察组患儿急救后体温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总耗时以及住院天数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结论: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升急救效果,减少患儿的抽搐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减轻疾病对其生命健康构成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小儿高热惊厥 全程绿色通道 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绿色通道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沙玲 马济芬 +1 位作者 李红芳 王海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急救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急诊救治的105例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不同的干预措施划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急诊救治流程)和... 目的探究急救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急诊救治的105例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不同的干预措施划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急诊救治流程)和观察组(52例,急救绿色通道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0.38%)相较于对照组(75.47%)更高(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77%)相较于对照组(18.87%)更低(P<0.05)。急诊救治后24 h、48 h及出院时,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同一时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评估、常规检查、病情确诊、入院至溶栓和急诊停留的时间均更短(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于急诊救治期间应用急救绿色通道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缩短救治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诊救治 急救绿色通道 临床护理路径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燕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和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患者。患者经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和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患者。患者经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能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脑卒中 急救时间 急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戴美玲 贾露露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6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绿色通道中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中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绿色通道中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中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院内心梗复发率、再次介入治疗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TB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梗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介入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急救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抢救时间,预防复发,降低再介入治疗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绿色通道 急救护理路径 并发症 再次介入 院内心梗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武健 邓秋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2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前期已构建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门诊停留时间、急诊门诊费用、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急诊门诊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门诊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绿色通道中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门诊停留时间,降低急诊门诊费用,提高绿色通道效率,并且有利于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西医结合 临床护理路径 绿色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甘苑城 聂仕旭 张露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治疗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治疗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各项质量指标达标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可改善行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诊溶栓绿色通道 急救护理路径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建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101-103,153,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急救,...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急救,记录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与相关辅助检查时间及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与辅助检查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达标时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7.5%,观察组早期病死率为13.5%,对照组为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救治能明显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严重创伤 绿色通道 停留时间 并发症 早期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东虾 何鹤彬 陈小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4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1例,采取急救护理路径程序;对照组患者81例,采取传统绿色通道护理程...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1例,采取急救护理路径程序;对照组患者81例,采取传统绿色通道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用时的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为(6.1±3.4)min、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为(16.7±9.8)min、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为(24.7±6.2)min、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36.6±6.2)min,相比对照组患者用时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实验室化验回报时间、影像学检查回报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达标率分别为88.9%、96.3%、93.8%、90.1%,相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非创伤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程序,可缩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提高诊治效率,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脑卒中 护理路径 急诊 绿色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缩短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樊洁洁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缩短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80例为对象。其中:2015年2月-2015年12月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缩短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80例为对象。其中:2015年2月-2015年12月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流程。比较两组专科医生接诊时间、获得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获得神经影像学结果时间和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并根据相应时间,计算停留时间达标率。结果观察组专家接诊时间、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获得影像学检查结果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总时间分别为(8.73±3.96)min、(32.65±6.25)min、(29.41±6.10)min、(52.85±10.44)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7、5.126、4.879、5.372,P<0.05)。观察组接诊时间、实验室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和通道停留总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0.0%、97.5%、95.0%、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以缩短"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为急救赢得更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绿色通道 停留时间 急救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华 郭旭昌 +2 位作者 陈沛华 吴淑瑶 雷菊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176-177,共2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死亡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术前准备、急诊室停留、伤情评估、医护人员至手术室时间分别为(51.1±5.9)、(6.8±2.0)、(12.5±3.6)、(35.4±4.8)、(6.0±1.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74.3±6.6)、(12.5±3.6)、(24.6±4.5)、(50.3±5.7)、(9.1±1.8)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7/40)、32.5%(13/40),实验组死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40)、10.0%(4/40)。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6.050,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后不仅缩短了在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急救护理路径 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抢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阿妮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5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急... 目的:探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急救后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退热、惊厥消失及住院等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急救,配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不仅能帮助患儿更好地降温,缩短急性症状消退时间,还可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瑞云 胡营营 耿德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急诊护理流程,...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后救治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诊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提高绿色通道效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护理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宇 陈云云 +1 位作者 周鸳 魏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71-373,377,共4页
目的观察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快捷规范经济的急救护理程序。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6月采用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 目的观察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快捷规范经济的急救护理程序。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6月采用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救治的73例AMI患者设为试验组,2016年7月至12月常规急诊护理的71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时效性相关指标,包括分诊、激活导管室、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住院时间及救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D2B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2B达标率(80.82%)高于对照组(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试验组(97.26%)与对照组(92.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可提高AMI患者救治时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全程优质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光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0期142-142,共1页
目的:针对孕产妇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及全程健康教育后,分析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孕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 目的:针对孕产妇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及全程健康教育后,分析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孕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和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在孕期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及全程健康教育后,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概率,改善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全程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敏 聂雷霞 +1 位作者 吴丽媛 罗琴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将普通外科2个病区中的二病区作为观察组、一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在静脉治疗过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静脉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按照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实施静脉治疗管理。... 目的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将普通外科2个病区中的二病区作为观察组、一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在静脉治疗过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静脉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按照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实施静脉治疗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格率、药物输注准时率、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及对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液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全程控制、全程宣教,可有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落实健康宣教,进而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静脉治疗监控路径 全程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