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然 游诗雪 +1 位作者 黄璐 王珂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等数据对1975—2019年南浔区桑基鱼塘的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规模变化上看,鱼塘快速扩张,桑园明显减少,水田剧烈萎缩,桑基鱼塘规模明显减小,基塘比例严重降低;从形态变化上看,鱼塘呈集聚化、规模化趋势,桑园和水田呈破碎化趋势,且鱼塘逐渐脱离传统桑基鱼塘系统布局特色而独立存在。2)2012—2019年,鱼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蚕桑养殖和水稻种植,是导致桑园、水田明显萎缩及鱼塘大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此,通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建立来进一步加强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支撑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时空格局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题材中国水墨画创作浅谈——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江洪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6-I0007,共2页
农耕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核心活动,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表达农耕主题的重要艺术载体。农耕题材的水墨画作品通过描绘农田、农民、农具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原了农耕社会的劳... 农耕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核心活动,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表达农耕主题的重要艺术载体。农耕题材的水墨画作品通过描绘农田、农民、农具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原了农耕社会的劳动场景。艺术家们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诠释着农耕的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农耕题材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艺术载体 农耕社会 农耕文化 中国水墨画 表现形式 题材 丰富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社会建构中“人-自然-地方”关系网络——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案例
3
作者 韦俊峰 明庆忠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与遗产领域中自然的社会建构研究的重要对象。对旅游背景下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建构及其地方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人与梯田的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梯田历史与梯田边界构成了龙脊梯田社会建构的3个重要对象,内含自然...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与遗产领域中自然的社会建构研究的重要对象。对旅游背景下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建构及其地方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人与梯田的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梯田历史与梯田边界构成了龙脊梯田社会建构的3个重要对象,内含自然-社会要素的丰富互动与多元建构,深刻引致了龙脊梯田的物质性变化,以及多元主体围绕“谁的梯田”对遗产主体身份的争夺,最终共同影响与形塑了龙脊地方特质与意义,使其成为一个随着人与梯田关系变化而动态重组的地方。这表明自然的社会建构是一个“人-自然-地方”相互联结形成的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自然的社会建构 自然商品化 人-自然-地方 龙脊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遗产监测经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焦雯珺 赵贵根 +2 位作者 闵庆文 刘某承 杨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0-1360,共11页
为了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传统农业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拥有的GIAHS数量最多,但也面临着GIAHS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的艰巨任务。作为遗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监... 为了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传统农业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拥有的GIAHS数量最多,但也面临着GIAHS科学保护与有效管理的艰巨任务。作为遗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监测对提升遗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遗产监测不仅可以实现遗产自身的保护及其价值的维护,而且可以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GIAHS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GIAHS监测体系,也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作为支撑。为此,本文在充分借鉴世界遗产监测经验与实践的基础上,对GIAHS监测概念与内涵、监测范围与内容、数据收集与管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由三级监测网络、动态监测系统和两级巡视制度构成的GIAHS监测体系。动态监测系统是GIAHS监测体系的核心组成,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管理的多个方面。三级监测网络和两级巡视制度是GIAHS监测体系的基础保障,不仅有助于形成主动监测与监督巡视相结合的监测巡视机制,而且将监测数据汇交与评估意见反馈形成闭合回路,从而提高GIAHS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丰富GIAHS监测理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GIAHS监测工作,也能为国际GIAHS监测提供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世界遗产 遗产监测 遗产管理 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丹 闵庆文 +1 位作者 何露 袁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9,共9页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自此以后,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GIAHS的概念和保护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试点地的积极探索,不仅使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促进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中国已被列入GIAHS的11个项目点及其保护工作,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生态学思想以及原则,最后从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研究、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自我维持和持续发展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生物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动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欣 闵庆文 +1 位作者 吴殿廷 王旭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7,共5页
文章探讨了对农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保护遗产的使命之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文章认为:青田农业遗产旅游是一种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而且以社区旅游的模式来组织旅游活动较合理。最后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和建议:通过典... 文章探讨了对农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确定了在保护遗产的使命之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文章认为:青田农业遗产旅游是一种综合型的生态旅游,而且以社区旅游的模式来组织旅游活动较合理。最后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思路和建议:通过典型生态旅游社区的构建,展示一个世外山村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游客在村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充分接触中感受生活,营造现代人精神回归的心灵家园。在人与自然和谐系统之下,梳理出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研修教育、山村风情体验、乡土娱乐、山水休闲和文艺部落休闲等5个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农业系统 旅游开发 青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91-994,共4页
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相关经济效益等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还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如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 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作为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相关经济效益等经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还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如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外,"稻鱼共生系统"还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示范价值。这些价值的研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 遗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粮食与生计安全评估框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伦 王国萍 +2 位作者 马楠 刘某承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0-1338,共9页
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维持遗产地的粮食安全与生计安全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保护中均缺乏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尝试建立了适用于全球重要农业文... 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维持遗产地的粮食安全与生计安全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保护中均缺乏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尝试建立了适用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粮食与生计安全评估框架,分为粮食安全评估与生计安全评估两大部分。在粮食安全评估体系中,以物质产品的产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多样性保障为核心,建立了涵盖食物性产品产量、支持性物质产品产量、食物性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质量、食物性产品多样性和支持性物质产品多样性等6个方面的16项基础性评估指标;生计安全评估体系则充分考虑了农户生计的环境背景、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从外部环境背景、家庭环境背景、家庭生计资本、家庭生计成果、家庭生计策略和区域政策制度等6个方面构建了18项基础性评估指标。研究结果既可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农户生计研究提供支撑,也可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生计 粮食安全 生计安全 农户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李文华院士访谈录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文华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8,共14页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4年FAO章程及法律事务委员会第97届会议报告赋予了GIAHS在FAO组织...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4年FAO章程及法律事务委员会第97届会议报告赋予了GIAHS在FAO组织框架内的正式地位,这标志着GIAHS将变成FAO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31个遗产地被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项国际性的行动计划中,李文华院士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GIAHS的提出与发展历程,更好地推动这一项目的中国实践,2014年11月24日和12月5日,我先后两次专访了李先生。现将访谈辑录成篇,以期读者在他的往事回眸中,重温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之旅,进而关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院士访谈录 李文华 国际视野 实践 中国 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粮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与传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勇 高亮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60,共6页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挖掘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 治水精神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被引量:7
11
作者 焦雯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37,共1页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130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鱼共生,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系统内水稻和鱼类共生,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实现...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130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鱼共生,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系统内水稻和鱼类共生,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实现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生产方式 江青 生态协调 浙江省 青田县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文名称及其他 被引量:66
12
作者 闵庆文 《古今农业》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2002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基金等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并在世界各地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试点,我国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本文介绍了该项目概况、中文名称的由来、... 2002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基金等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并在世界各地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试点,我国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本文介绍了该项目概况、中文名称的由来、以讹传讹的几个错误以及我国项目执行情况,并呼吁应当重视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快制定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标准,尽快建立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稻鱼共生系统 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性社会——“第五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禾尧 闵庆文 +1 位作者 刘某承 张碧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旨在保护全球范围内的典型传统农业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1],截止2018年11月底,全球范围内已有分布在21个国家的54项GIAHS得到认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 东亚地区 可持续性 联合国粮农组织 展望 综述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尼系数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海涛 罗鸣 +4 位作者 徐明 刘雁南 陈保青 赵文 黄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5-1474,共10页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并负责认定。截至2020年3月底,全球共有22个国家的59个项目被列入GIAHS名录。但是目前尚缺乏对GIAHS全球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了更全面掌握GIAHS资源地理变迁与区域差异,...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并负责认定。截至2020年3月底,全球共有22个国家的59个项目被列入GIAHS名录。但是目前尚缺乏对GIAHS全球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了更全面掌握GIAHS资源地理变迁与区域差异,为全球农耕文明挖掘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以截至2020年3月被列入GIAHS名录的59项遗产为基础,利用基尼系数方法,从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以及洲际与国家角度,分析了被列入GIAHS保护名录的59个项目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GIAHS在五大洲、不同纬度带、不同经度区间、现有分布国家之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3、0.68、0.76和0.83,分布均匀度分别为0.37、0.32、0.24和0.17,表明在全球五大洲、不同纬度带、不同经度区间和现有分布国家的集中分布程度均较强、分布均匀度均较低;GIAHS在亚洲的分布最多,其次是非洲和欧洲,美洲数量相对较少。目前GIAHS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特别是30°~60°N之间区域;东西半球相比,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尤其是100°~160°E之间;GIAHS在现有分布国家中的集中程度非常高,中国、日本、韩国3国的GIAHS数量超过总数的一半。影响GIAH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与地理条件、农业起源中心、GIAHS影响力、国家发展理念及重视程度等。基于对GIAHS的全球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本文提出加强对不同纬度带和不同气候带的普查力度、关注小岛屿国家农渔业系统的挖掘和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GIAHS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基尼系数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价值研究——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理念的讨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蒲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哈尼梯田,在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经国务院批准,已被确定为我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理念和精神,对哈尼梯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文化多样性价值进... 哈尼梯田,在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经国务院批准,已被确定为我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理念和精神,对哈尼梯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价值和文化多样性价值进行研究,讨论其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其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具体的实施和保护,更有助于推进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长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农业生物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被引量:6
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内蒙古敖汉旗农耕文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境内的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粒距今已有8千年的历史,证实了敖汉旗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旱作农业 内蒙古 农业系统 古代北方 兴隆沟遗址 农耕文明 草原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获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2期95-95,共1页
2011年6月9日至12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证书,从江成为我国继浙江青田县... 2011年6月9日至12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证书,从江成为我国继浙江青田县、云南红河州、江西万年县之后第四个保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复合系统 国际论坛 地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大分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丹凤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2-64,100,共4页
笔者简述了中日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基本情况,总结了日本大分国东半岛林—农—渔复合系统保护与发展GIAHS的良好经验,诸如政府宣传到位居民参与度高、合理确定政府和企业在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高以及丰富... 笔者简述了中日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基本情况,总结了日本大分国东半岛林—农—渔复合系统保护与发展GIAHS的良好经验,诸如政府宣传到位居民参与度高、合理确定政府和企业在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高以及丰富体验活动传递重要理念等,在此基础上,从保护理念、管理机制、科学普及等方面对中国GIAHS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认为要注重GIAHS的动态性保护与适应性管理,要创新并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互利共赢、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以及不断强化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GIAHS认知度与保护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被引量:2
19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浙江绍兴会稽山区的先民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从远古至今,会稽山区一直沿袭着优良的农业文化,缔造出了屹立山中、千年飘香的古香榧群。浙江绍兴会稽山古吞榧群,是我国古代果树大规模嫁接技术应用难得的例证,是罕见的古... 浙江绍兴会稽山区的先民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从远古至今,会稽山区一直沿袭着优良的农业文化,缔造出了屹立山中、千年飘香的古香榧群。浙江绍兴会稽山古吞榧群,是我国古代果树大规模嫁接技术应用难得的例证,是罕见的古代良种选育与嫁接技术的“活化石”。2013年5月,作为全球首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绍兴 会稽山 香榧 联合国粮农组织 嫁接技术 中华文明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2011年从江县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5个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并入选中国第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复合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 农业生产系统 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