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辛烷磺酸诱导血脑屏障损伤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智勇 魏楚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0,共7页
全氟辛烷磺酸(PFOS)具有显著生物毒性,能够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PFOS暴露可使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降解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及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PI3K/AKT、p38 MAPK、氧化应激和钙信号通路。... 全氟辛烷磺酸(PFOS)具有显著生物毒性,能够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PFOS暴露可使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降解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及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PI3K/AKT、p38 MAPK、氧化应激和钙信号通路。血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引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而PFOS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进而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本文旨在综述PFOS诱导血脑屏障损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建议未来研究可聚焦于发展更精确的体内模型、利用更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更细致的分子机制、探讨PFOS与其他环境毒素的协同作用,以期为临床防治PFOS诱导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血脑屏障 神经毒性 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祁校羽 徐宏洲 +3 位作者 龙静菲 闫晨阳 韩喜盼 刘海侠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8,共11页
为探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鱼类的肠道毒性,将雌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0、1和10 mg/L的PFOS中21d,通过存活率、肠道组织切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菌群... 为探究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鱼类的肠道毒性,将雌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0、1和10 mg/L的PFOS中21d,通过存活率、肠道组织切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暴露于10 mg/L PFOS的斑马鱼死亡率明显高于1 mg/L,且对雄鱼的影响大于雌鱼。1 mg/L浓度组雌雄鱼的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3.3%,而10 mg/L为33.3%和13.3%。1 mg/L PFOS暴露使斑马鱼的肠壁厚度轻微变薄、肠绒毛有破损的现象。10 mg/L浓度组肠壁厚度明显变薄,肠绒毛高度降低、肠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并伴随严重的溶解现象。PFOS暴露21d后,肠道组织的炎症相关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p5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aspase3和p53基因在雄鱼的肠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PFOS暴露显著增加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肠道菌群结构。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显著下降。在属水平,PFOS处理增加了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而降低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两个处理组肠道菌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FOS处理增强了肠道菌群的氨基酸及脂代谢功能,但削弱了聚糖的合成与代谢能力。综上所述,PFOS长期暴露会引起水生动物的肠道结构损伤及微生物菌群失调,进而影响动物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肠道结构 微生物菌群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标添加条件对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郑志豪 周国榜 +3 位作者 高媛媛 雷静静 任子威 贾以律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7-1672,共6页
研究了内标添加条件对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土壤中全氟辛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结果的影响。设定了内标添加后平衡时间、涡旋时间、平衡温度、内标添加范围及内标添加体积等条件对检出土壤中PFOA和PFOS质量浓度与空白土壤加标回收... 研究了内标添加条件对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土壤中全氟辛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结果的影响。设定了内标添加后平衡时间、涡旋时间、平衡温度、内标添加范围及内标添加体积等条件对检出土壤中PFOA和PFOS质量浓度与空白土壤加标回收率的影响,内标未平衡与平衡的样品结果有一定差异,最大差异达到29.7%,实际测定过程须经过充分平衡才能使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同位素稀释法 内标添加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壳炭微球及其改性物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宇 郭会琴 +4 位作者 颜流水 李可心 曾春城 马文天 毕晨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72-2182,共11页
基于废弃油茶籽壳制备了4种炭材料,并应用于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性能研究.以油茶籽壳生物质为碳源,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胶质炭微球并进一步对炭微球分别进行了退火、KOH浸渍扩孔和KOH研磨扩孔改性,然后将所制备的4种... 基于废弃油茶籽壳制备了4种炭材料,并应用于对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吸附性能研究.以油茶籽壳生物质为碳源,首先通过水热碳化法制备了胶质炭微球并进一步对炭微球分别进行了退火、KOH浸渍扩孔和KOH研磨扩孔改性,然后将所制备的4种炭材料应用于水中PFOS的吸附去除,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4种炭材料对PFOS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2 h、1 h、6 h和2 h.溶液p H值对KOH研磨炭材料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而对其它3种材料影响较大,4种炭材料对PFOS吸附的最佳p H值分别为2—3、3、2、2—10.4种炭材料对PFOS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0.988),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4、17.8、223.7、3658.9 mg·g-1.4种炭材料对PFOS的吸附均倾向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材料的比表面积为影响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其对PFOS的吸附主要依赖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炭微球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细胞毒性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端正花 王勋功 +2 位作者 王华 李宁涛 朱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357,共5页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毒性,其3 d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约为5和0.5μg·L-1。此外,PFOA和PFOS均对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显著的非单调剂量-毒性效应,并且在环境浓度范围(<0.6μg·L-1)内均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潜在的类雌激素作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羧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肝细胞 MCF-7 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鳃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芹 周珍 +2 位作者 周群芳 张捷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30-536,共7页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探讨了高浓度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暴露组PFOS浓度分别为0.5、1、2mg·L-1,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暴露7d,取鳃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d后P...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探讨了高浓度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暴露组PFOS浓度分别为0.5、1、2mg·L-1,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暴露7d,取鳃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d后PFOS暴露组斑马鱼鳃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石蜡切片上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小片断裂或融合,并伴有鳃丝充血,且病变程度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加重;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鳃丝表面分泌物增多,鳃丝细胞脱落或水肿,鳃小片前端细胞破损.高浓度PFOS急性暴露可在短期内对斑马鱼鳃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斑马鱼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半滑舌鳎肝脏细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党红蕾 那广水 +4 位作者 高会 李瑞婧 高艳飞 姚子伟 祖国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探究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半滑舌鳎肝脏细胞(HTLC)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含不同浓度PFOS的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染毒24、48、72 h后,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透射电镜实验评价PFOS的... 为探究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半滑舌鳎肝脏细胞(HTLC)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含不同浓度PFOS的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染毒24、48、72 h后,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透射电镜实验评价PFOS的细胞毒性;同时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探讨PFOS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结果发现,细胞活性随PFOS浓度升高呈先促进后抑制趋势,当PFOS浓度达到1 000%mol·L-1时细胞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1);电镜结果显示PFOS能引起与代谢相关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发生肿胀甚至破损;与对照组相比,ROS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在20%mol·L-1、200%mol·L-1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在PFOS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中SOD起到了清除自由基作用以维持细胞稳态。研究表明,PFOS对海洋鱼类细胞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能引起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进一步破坏生物膜系统,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和多种代谢途径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肝细胞 半滑舌鳎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贺威 马胜伟 +5 位作者 张喆 陈海刚 黄志斐 巩秀玉 蔡文贵 贾晓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8-516,共9页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急性毒性,同时探讨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的变... 为了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急性毒性,同时探讨PFOS胁迫和净水恢复过程中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FOS对翡翠贻贝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68.3mg·L-1,安全浓度为6.83mg·L-1。在PFOS胁迫阶段,1mg·L-1浓度组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内脏团SOD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PFOS浓度高于1mg·L-1时,外套膜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内脏团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FOS胁迫对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中GSH含量均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PFOS胁迫15d后各浓度组GSH含量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翡翠贻贝外套膜MDA含量受PFOS胁迫后显著升高(p<0.05),内脏团MDA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净水释放阶段,翡翠贻贝两组织中SOD活性在释放7d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GSH含量和MDA含量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研究结果表明,PFOS暴露能够引起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氧化胁迫,但这种损伤的效果不明显,释放短时间后即可自我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全氟辛烷磺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和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对非洲爪蟾胚胎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韦荣国 苏红巧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全氟烷基磺酸盐(PFASs)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某些PFASs已成为环境中普遍的污染物。鉴于对动物和人类的潜在毒性,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已被禁用,由一些半衰期相对较短的短链PFASs(如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替代。虽然四碳的PFBS和... 全氟烷基磺酸盐(PFASs)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某些PFASs已成为环境中普遍的污染物。鉴于对动物和人类的潜在毒性,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已被禁用,由一些半衰期相对较短的短链PFASs(如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替代。虽然四碳的PFBS和六碳的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已经广泛使用,但目前对其毒性及其机制的了解很少。通过检测发育毒性和致畸性的非洲爪蟾胚胎致畸试验(FETAX),得到PFOS、PFHS和PFBS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畸浓度(EC50)和最小抑制生长浓度(MCIG),比较研究了3种化合物的发育毒性。结果发现,PFOS的LC50、EC50和MCIG分别为51.46、108.20和35mg·L-1。PFHS和PFBS的LC50大于100mg·L-1,对胚胎形态和生长没有明显影响。PFASs暴露引起非洲爪蟾胚胎运动行为异常。FETAX结果表明,PFOS急性发育毒性明显大于PFHS和PF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 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土壤跳虫的生态毒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轩 张偲 +2 位作者 王光鹏 乔敏 朱永官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31,共7页
将两种跳虫(Folsomia candida和Folsomia fimetaria)暴露在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污染的人工土壤中,利用跳虫存活数量、繁殖数量与回避行为来评价PFOS对跳虫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PFOS对F.candida和F.fimetari... 将两种跳虫(Folsomia candida和Folsomia fimetaria)暴露在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污染的人工土壤中,利用跳虫存活数量、繁殖数量与回避行为来评价PFOS对跳虫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PFOS对F.candida和F.fimetaria急性毒性的LC50(7d)分别为4777和2219mg·kg-1,慢性毒性的EC50(28d)分别为0.13和0.05mg·kg-1。此外,PFOS对两种跳虫回避行为影响的EC50(48h)分别为0.51mg·kg-1(F.candida)和0.31mg·kg-1(F.fimetaria)。分析比较发现,PFOS对跳虫急性死亡率影响很小,但对跳虫的回避行为和繁殖率有显著影响,可用来表征土壤中PFOS的生态毒性,且选用有性生殖的F.fimetaria及其慢性毒性实验来评价土壤中PFOS的毒性相对最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跳虫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回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O)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佳 王树涛 +1 位作者 刘征 尤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7,共10页
探讨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机体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PFOS(0、0.4、0.8和1.6 mg·L-1)、Nano-Zn O(0、12.5、25和50 mg·L-1)、PFOS+Nano-Zn O(0、0.4+12.5、0.... 探讨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机体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PFOS(0、0.4、0.8和1.6 mg·L-1)、Nano-Zn O(0、12.5、25和50 mg·L-1)、PFOS+Nano-Zn O(0、0.4+12.5、0.8+25和1.6+50 mg·L-1)溶液中6天后,检测相关的酶活性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脂质过氧化物(MDA)、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和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p53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FOS和Nano-Zn O单独与复合暴露均可造成斑马鱼胚胎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但复合暴露组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大于单独暴露组。在PFOS和Nano-Zn O单独和复合暴露组中,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SOD、Gpx、Caspase-3和Caspase-9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而CAT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显著。PFOS与Nano-Zn O复合暴露组与单独暴露组相比,Bax和p53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表达显著下调。因此,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等毒性配比1:1条件下,推测NanoZn O可以增强PFOS对斑马鱼胚胎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 纳米氧化锌(Nano-ZnO)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典型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辛烷羧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建树 王世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8-1538,共11页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是全氟化合物中最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考察山东省典型湿地中PFOA和PFOS的浓度水平与空间分布特...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是全氟化合物中最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考察山东省典型湿地中PFOA和PFOS的浓度水平与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与WAX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并系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水和沉积物体系中PFOA和PFOS含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PFOA和PFOS在研究区域全部水样中均被检测出,浓度范围分别为10.49—84.6 ng·L-1和0.49—25.4 ng·L-1;其中南四湖流域表层水中污染物的含量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污染物浓度从下游到上游呈上升趋势.沉积物样品中PFOA和PFOS的浓度范围(干重)分别为0.09—2.76 ng·g-1和0.17—5.25 ng·g-1,其空间分布趋势和水样中的大致相同.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含量进行对比,山东省典型湿地中两种污染物的污染水平较高且PFOA污染更为严重.与PFOA相比,水和沉积物体系中PFOS的分配系数更高,并且不同区域间的分配系数存在差异.此外,本文采用熵值法对研究区域内两种污染物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分析结果显示PFOA和PFOS对水生生物和野生鸟类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且PFOS的风险较高,考虑到全氟化合物的生物累积性和食物链放大效应,应重视PFOA和PFOS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羧酸 全氟辛烷磺酸 含量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山东省 湿地水体和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期及哺乳期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暴露对大鼠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影响的miRNA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法琦 刘薇 +2 位作者 金一和 马军胜 于明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为探讨PFOS胚胎期及哺乳期暴露对动物子代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分子机理,采用微小RNA(miRNA)芯片技术检测PFOS胚胎期及哺乳期暴露对出生第1和7天大鼠脑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分析突触可塑性相关miRNA表达的差异变化。结果显示,经PFOS暴露... 为探讨PFOS胚胎期及哺乳期暴露对动物子代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分子机理,采用微小RNA(miRNA)芯片技术检测PFOS胚胎期及哺乳期暴露对出生第1和7天大鼠脑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分析突触可塑性相关miRNA表达的差异变化。结果显示,经PFOS暴露后出生第1和7天的大鼠脑组织中分别有24和17个miRNA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p<0.05),其中与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转运等相关的miRNA的差异表达最为显著,主要包括miR-466b、miR-672、miR-297、miR-674-3p和miR-207。差异表达miRNA的路径分析显示出生后1和7d的大鼠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均受PFOS显著影响(p<0.05),这说明PFOS胚胎期及哺乳期暴露可能通过影响LTP的形成、发展和维持过程对大鼠子代大脑学习记忆能力造成威胁,并且miR-466b、miR-672、miR-297、miR-674-3p和miR-207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长时程增强效应 MIRNA芯片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婕 张银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土壤/沉积物–水中分配、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行为影响因素,吸附–解吸机理,常用的土壤/沉积物中PFOA、PFOS吸附/解吸等温线方程、常数及参数等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吸附–解吸过程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74~0.99,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1~0.99。PFOS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3.0,变异系数为23.3%;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1.8,变异系数为15.4%。PFOA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2.1,变异系数为45.6%;解吸常数logKoc的平均值为5.4,变异系数为52.3%。实验室基础上计算所得吸附常数logKoc比野外条件下实测数据计算值(PFOA为3.7,PFOS为4.2)小,野外条件下土壤/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吸附–解吸过程和土壤–植物共生系统对其污染控制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光辉 张颖花 +3 位作者 何钦成 郑丽 刘薇 金一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41-646,共6页
为初步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 为初步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对照组给予2%Tween-80.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7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以刀豆蛋白A(ConA)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为刺激源,采用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PFOS染毒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各染毒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表明PFOS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淋巴细胞增殖 NK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暴露诱导胎鼠肺损伤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春雷 李洪志 +4 位作者 刘洁婷 包海花 吴丹 初彦辉 赵冰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569,共5页
为研究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暴露对胎鼠肺部损伤的诱导作用,孕期SD大鼠在5~20mg·kg-1剂量范围内的PFOS中处理7d,取胎鼠全肺并分析其发育所受的影响。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随着PFOS浓度的增加,胎鼠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降低,高剂量暴露... 为研究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暴露对胎鼠肺部损伤的诱导作用,孕期SD大鼠在5~20mg·kg-1剂量范围内的PFOS中处理7d,取胎鼠全肺并分析其发育所受的影响。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随着PFOS浓度的增加,胎鼠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降低,高剂量暴露会导致胎鼠死亡。通过组织学检测,发现胎鼠肺的发育受到PFOS暴露的抑制。通过WesternBlot检测肺泡Ⅰ/Ⅱ型细胞的发育,发现肺泡Ⅰ型细胞特异蛋白Podoplanin表达显著减少(p<0.05),肺泡Ⅱ型细胞特异蛋白SP-C表达减少但未出现显著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暴露会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显著减少(p<0.01)。实验结果说明,PFOS暴露会导致胎鼠肺部发育出现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肺泡Ⅰ型细胞及肺部血管发育受抑制引起胎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胎鼠 肺泡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基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佳 王树涛 尤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全氟辛烷基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它们复合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探讨PFOS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毒性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从孵化开始暴露... 全氟辛烷基磺酸钾(PFOS)和纳米氧化锌(Nano-Zn O)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它们复合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探讨PFOS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毒性的影响。将斑马鱼胚胎从孵化开始暴露于PFOS(0.2、0.4、0.8 mg·L^(-1))、Nano-Zn O(6.75、12.5、25 mg·L^(-1))、PFOS+Nano-Zn O(0.2+6.75、0.4+12.5、0.8+25 mg·L^(-1))溶液中15 d后,分析幼鱼的发育毒性,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氨酸(T3)含量和与甲状腺有关基因(CRF、TSH、NIS、TG和TPO)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复合暴露组与单独暴露组相比,前者显著诱导了幼鱼的畸形率,降低了幼鱼的存活率,并抑制了幼鱼的体长。复合暴露组显著增加了幼鱼体内T3含量,同时抑制体内T4的含量。与单独暴露组相比,复合暴露组显著诱导了CRF和NIS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了TSHβ和TG基因的表达。而TPO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单独和复合暴露组中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首次证明了PFOS和Nano-Zn O复合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轴的干扰效果并对其进行了机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 纳米氧化锌(Nano-Zn O) 斑马鱼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污染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志芬 马太玲 史雅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由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化学稳定性及其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累积和污染,成为继有机氯农药、二噁英之后引起高度重视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S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已经成为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研... 由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化学稳定性及其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累积和污染,成为继有机氯农药、二噁英之后引起高度重视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S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已经成为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研究热点,尤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分别从环境中存在水平、毒性、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全氟辛烷磺酸的研究现状。详细阐明了PFOS在各种介质中的污染水平,评价了各种检测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后期PFOS的毒理研究、检测去除、环境影响评价和替代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存在 毒性 检测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前后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对大鼠额叶皮质中IGF-Ⅰ、IGF-ⅠR和IGFBP-2 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利 金一和 +6 位作者 王烈 于红瑶 刘薇 于棋麟 王柯 刘冰 王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为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对大鼠仔鼠额叶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mRNA水平的影响,将28只受孕Wistar大鼠按3:2:2的比例随机分到... 为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对大鼠仔鼠额叶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mRNA水平的影响,将28只受孕Wistar大鼠按3:2:2的比例随机分到对照(C)、低剂量(L)和高剂量(H)组中,从妊娠第0天开始分别自由摄食含0、7.2、14.4mg·kg-(1以饲料中的PFOS计)的粉末状饲料进行连续染毒至出生后28天.采用交叉哺育的方法建立出生前后均不暴露(CC)、仅出生前暴露(LC和HC)、仅出生后暴露(CL和CH)、出生前后均暴露(LL和HH)于PFOS的动物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仔鼠额叶皮质IGF-Ⅰ、IGF-ⅠR和IGFBP-2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仔鼠额叶皮质IGF-Ⅰ、IGFBP-2mRNA在PD14时处于较高水平,而在PD1和PD28时水平较低;IGF-ⅠRmRNA在PD1时只处于较低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PD1时,暴露组仔鼠IGF-Ⅰ、IGF-ⅠR、IGFBP-2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PD14时,除LC组仔鼠IGF-ⅠR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之外,其余各暴露组仔鼠3者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出生后暴露PFOS组的仔鼠额叶皮质IGF-Ⅰ、IGFBP-2mRNA水平降低程度比出生前暴露PFOS组仔鼠更高.在PD28时,暴露组仔鼠IGF-Ⅰ、IGF-ⅠR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IGFBP-2mRNA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生前后不同时期暴露PFOS导致大鼠仔鼠额叶皮质IGF-Ⅰ、IGF-ⅠR和IGFBP-2mRNA水平变化,为PFOS发育神经毒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额叶皮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PFOS)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洋 马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0,共4页
欧盟委员会发布2006/122/EC《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严格限制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含量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引起国内皮革行业的强烈关注。从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 欧盟委员会发布2006/122/EC《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严格限制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含量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引起国内皮革行业的强烈关注。从皮革及其制品中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的特性,皮革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关禁用和限用法规,以及分析检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全氟辛烷磺酸化合物 检测 替代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