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可变气门机构中的液压压力波动现象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宗法 秦磊 +2 位作者 王志明 刘永田 陈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460,共6页
液压压力波动决定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最高允许转速.当发动机转速达到或超过该最高允许转速时,液压系统内压力波动将加剧,最低压力波谷值将会达到或低于低压系统的压力值.在此情况下,液压油将不能及时得到排泄,气门运动规律已失去有... 液压压力波动决定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最高允许转速.当发动机转速达到或超过该最高允许转速时,液压系统内压力波动将加剧,最低压力波谷值将会达到或低于低压系统的压力值.在此情况下,液压油将不能及时得到排泄,气门运动规律已失去有效控制,气门机构对进气量也失去调节作用.通过研究发现,降低气门机构运动件质量,提高液压气门机构的刚度,减小液压系统内的节流作用,合理设计配气凸轮型线,能够有效降低气门机构中液压压力波动.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设计后,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中的压力波动明显降低,最高允许转速已达5,6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变气门机构 液压压力波动 压力测量 最高允许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电液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的可控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崔靖晨 隆武强 +3 位作者 田江平 潘学军 袁文华 伏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1,共6页
提出了一种紧凑型双模式电液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方案。系统通过采用驱动-制动循环器和模式转换器,仅需两个供油器和三个电磁阀即可满足内燃机驱动和制动两种模式对气门运行的要求,并实现循环间、气缸间、气门运行参数间独立灵活可调的... 提出了一种紧凑型双模式电液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方案。系统通过采用驱动-制动循环器和模式转换器,仅需两个供油器和三个电磁阀即可满足内燃机驱动和制动两种模式对气门运行的要求,并实现循环间、气缸间、气门运行参数间独立灵活可调的气门运行模式。采用AVL Hydsim软件对三种控制策略下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控制策略下,通过控制电磁阀,实现了气门运行参数间的独立或者连续调节,气门运行参数与相应的控制参数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所有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并且各影响系数均随着转速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凸轮供油式 双模式 电液式 全可变气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气门机构动态调节特性对汽油HCCI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谢辉 张岩 +2 位作者 李楠 秦静 赵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利用GT-Power和Simulink搭建了进排气门升程相位全可变(4V)HCCI发动机仿真平台,其中包括单缸机模型、HCCI燃烧模型、4V型线生成器模型、4V机构执行器模型及发动机控制器模型.在此平台上分别研究了全可变气门的升程及相位的正向和反向... 利用GT-Power和Simulink搭建了进排气门升程相位全可变(4V)HCCI发动机仿真平台,其中包括单缸机模型、HCCI燃烧模型、4V型线生成器模型、4V机构执行器模型及发动机控制器模型.在此平台上分别研究了全可变气门的升程及相位的正向和反向动态调节特性对HCCI过渡运行的影响.仿真结果给出了HCCI过渡运行中相对于气门调节的时间滞后特性,为进一步的HCCI动态过程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HCCI 全可变气门机构 动态运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CI/SI双模式汽油机全可变气门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能辉 谢辉 +2 位作者 张岩 陈韬 赵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6-401,共6页
全可变气门技术是目前汽油机上实现均质充量压缩燃烧(HCCI)及HCCI与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之间过渡最为切实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为了进行HCCI的研究,开发了一套进气门升程、进气门相位、排气门升程和排气门相位等4个参数均可独立自由控... 全可变气门技术是目前汽油机上实现均质充量压缩燃烧(HCCI)及HCCI与火花点火(SI)燃烧模式之间过渡最为切实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为了进行HCCI的研究,开发了一套进气门升程、进气门相位、排气门升程和排气门相位等4个参数均可独立自由控制的全可变气门机构控制系统。在介绍了其运动机构、系统构成等方面后,提出了全可变气门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并研究了在不同的发动机运行参数(包括转速、油压和油温)的控制特性,提出了在此控制特性下发动机负荷控制策略及其HCCI/SI模式过渡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 全可变气门机构 自适应PID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无节气门汽油机进气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宗法 秦磊 +1 位作者 刘永田 王志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全可变气门机构(FVVS)对汽车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气门升程,采用进气流量计试验测量了无节气门汽油机的进气量。根据实测气门升程和充量系数,分析了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讨... 全可变气门机构(FVVS)对汽车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气门升程,采用进气流量计试验测量了无节气门汽油机的进气量。根据实测气门升程和充量系数,分析了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讨论了全可变气门机构对进气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全可变气门机构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和气门开启持续角在较大范围内的连续可变,完全能够采用进气门早关或进气门晚关的方式实现对进气量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节气门汽油机 全可变气门机构(FVVS) 试验 气门升程 充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气门技术对二冲程缸内制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智敏 张晋群 +3 位作者 贾德民 赵淇东 常英杰 谢宗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3,共9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开展由主制动和副制动组成的二冲程缸内制动技术的仿真研究.通过GT-Power搭建了6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排气制动升程开启时刻与最大升程对主制动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排气门早关对副制动性... 利用自主研制的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开展由主制动和副制动组成的二冲程缸内制动技术的仿真研究.通过GT-Power搭建了6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排气制动升程开启时刻与最大升程对主制动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排气门早关对副制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配气凸轮和FHVVS的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气门运动规律试验台架,对研制的FHVVS气门升程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表明:FHVVS实现了一个工作循环内进/排气门单次开启与两次开启之间的快速平稳转换.根据实测气门运动规律,对二冲程缸内制动性能进行了模拟,可知,与原机制动方式相比,二冲程制动大幅度提高了低转速工况的有效制动转矩T_(tqb),使转速为1100r/min时的有效制动转矩T_(tqb)提高了57.1%;二冲程制动明显降低了高转速工况的最大缸内压力,在转速为2100r/min时最大缸内压力降低了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缸内制动 二冲程制动 有效制动转矩 最大缸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谢宗法 王岩 +4 位作者 王志明 马希利 顾珂韬 常英杰 刘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通过对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升程和液压压力的试验测量,研究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采用流通面积随气门升程可变的节流孔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分析了节流孔形状、最小节流面积和节流面积变化率等对气门落座过程的影响;采... 通过对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升程和液压压力的试验测量,研究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采用流通面积随气门升程可变的节流孔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分析了节流孔形状、最小节流面积和节流面积变化率等对气门落座过程的影响;采用单向阀通道降低液压系统内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波动,保证了气门的平稳开启.通过对多种工况下气门落座速度的分析,得出气门最大升程对气门落座速度有重要影响,而发动机转速对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匹配有关结构参数,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可实现气门平稳开启和平稳落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变气门机构 气门升程 试验测量 气门落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进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谢宗法 孔超 +1 位作者 王建昕 刘树臣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5-439,共5页
在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中,通过设置在配气凸轮与进气门之间的液压气门驱动机构驱使进气门开启,用泄油控制机构释放液压系统中的油压使进气门关闭。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该液压气门机构中气门运动规律的主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液压气门... 在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中,通过设置在配气凸轮与进气门之间的液压气门驱动机构驱使进气门开启,用泄油控制机构释放液压系统中的油压使进气门关闭。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该液压气门机构中气门运动规律的主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液压气门机构可通过改变泄油初始相位角实现进气门最大升程和进气迟闭角的连续可变。新研制了具有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发动机样机,并试验测量了样机的进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能够控制发动机气缸内的进气量。这对于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研制无节气门汽油机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节气门汽油机 全可变气门机构 进气性能 泵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落座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玉珍 谢宗法 +2 位作者 常英杰 陈飞 李小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3-529,共7页
在BJ486EQ汽油机上开发了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HVVS),采用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控制进气门开启和关闭,采用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建立FHVVS气门运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FHVVS的气门升程.讨论了FHVV... 在BJ486EQ汽油机上开发了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HVVS),采用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控制进气门开启和关闭,采用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建立FHVVS气门运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FHVVS的气门升程.讨论了FHVVS的气门落座过程和特性,重点分析了两种气门落座缓冲机构的气门落座速度和反跳高度.结果表明:液压活塞侧面节流的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显著降低了FHVVS的气门落座速度和反跳高度.与传统气门机构相比,FHVVS实现了气门平稳落座,且4缸汽油机的各缸落座特性均匀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气门落座缓冲机构 气门升程 气门落座速度 气门反跳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缸汽油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小蕊 谢宗法 +3 位作者 常英杰 张炯 黄硕 李小霞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4缸汽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通过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使进气门开启,通过开启控油阀使进气门回落,通过调节控油阀的泄油时刻改变进气门的最大升程和开启持续角。建立了气门运动规律测量试验台架,并对全可变液压气门...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4缸汽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通过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使进气门开启,通过开启控油阀使进气门回落,通过调节控油阀的泄油时刻改变进气门的最大升程和开启持续角。建立了气门运动规律测量试验台架,并对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气门升程进行了试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最大气门升程在0到最大设计升程之间连续可变,进气门开启持续角在曲轴转角0°~284°之间连续可变。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按汽油机标定转速5 000r/min高速运行时,在不同气门升程下均未出现气门运动规律的"失真"现象,说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汽油机高速运行的需求。试验还发现多缸机液压气门机构存在相互干涉问题,通过改进设计控油阀结构,消除了由此导致的气门异常开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缸汽油机 可变液压气门系统 气门升程 气门异常开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驱动式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晋群 李小霞 +3 位作者 谢宗法 常英杰 韩康 张坤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某6缸柴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测量和模拟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发动机转速增高,FHVVS的液压波动幅值明显增大,柱塞控油装置的节流作用对液压压力波动具有“削峰填谷”的效果;研制的FHVVS可以实现气门的最大升程、开启持续期和配气相位的无级连续可变,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气门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液压气门系统 仿真计算 气门升程 液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液压气门运动特性及其泵气损失 被引量:15
12
作者 魏枫展 张晋群 +3 位作者 常英杰 谢宗法 付文超 房佩鸽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的连续可变.通过分析实测气门升程,发现FHVVS机构的进气门开启过程可分为凸轮驱动段、液压控制段和落座节流段.在液压控制段中气门开启不受凸轮型线的控制,使进...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的连续可变.通过分析实测气门升程,发现FHVVS机构的进气门开启过程可分为凸轮驱动段、液压控制段和落座节流段.在液压控制段中气门开启不受凸轮型线的控制,使进气门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明显提高.与传统配气凸轮机构相比,在气门开启持续角相同时,FHVVS系统的气门开启角面值明显提高,且转速越低角面值提高幅度越大.试验表明:点燃式发动机采用FHVVS控制负荷,大幅度缩短了进气门开启时间,并在较短的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内,提供了较大的气门开启角面值,使小负荷工况的泵气损失得到大幅度降低,尤其在小负荷、低转速时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式发动机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气门升程 泵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内部EGR排气热管理试验
13
作者 窦文政 张晋群 +3 位作者 赵淇东 王晓艳 常英杰 谢宗法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3,共8页
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 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提出了油耗温升比λ,以表征某种排气热管理下排气温度每提高100℃时柴油机额外增加的燃油消耗率.结果表明:在进气冲程中,来自排气道的高温含氧废气回流使进气流量明显减少,排气温度显著上升;与相同进气流量的进气节流阀热管理相比,内部EGR热管理的进/排气压差明显减小,泵气损失降低62.2%以上,优化后的燃油消耗率降低4.26%~6.62%;采用“内部EGR+节流阀”的复合热管理模式,使试验样机在转速为1200 r/min、中等负荷工况下的排气温度大幅升至522℃,且油耗温升比λ仅为3.0 g/(kW·h)·(100℃),而相同进气流量下节流阀模式的油耗温升比λ高达9.6 g/(kW·h)·(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排气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门早关对柴油机进气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炯 常英杰 +3 位作者 谢宗法 刘鑫 李小蕊 王兆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一台SD2100TA柴油机上安装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的方式对进气量和有效压缩比进行调节,并对进气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节气门进气量调节方式相比,EIVC能有效降低泵气损失,且能够降低缸... 在一台SD2100TA柴油机上安装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的方式对进气量和有效压缩比进行调节,并对进气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节气门进气量调节方式相比,EIVC能有效降低泵气损失,且能够降低缸内工质温度,有利于实现低温燃烧。随进气门关闭时刻(IVCT)的提前,有效压缩比降低,压缩终点压力和温度下降,滞燃期增长,着火推迟,预混燃烧比例上升,扩散燃烧比例下降,由于工质总热容降低,燃烧后的缸内工质温度增加,导致排气温度显著提高。在保持指示热效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EIVC可以有效地降低缸内峰值压力,拓宽柴油机负荷范围。在1 650r/min、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0.64MPa工况点,当IVCT从下止点后30°提前到下止点后-50°时,峰值压力降低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气门早关 有效压缩比 指示热效率 米勒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节气门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特性试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涛 常英杰 +2 位作者 谢宗法 张开宇 孙婷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升程和开启持续期的连续可变,采用进气门早关的方式可取代节气门实现无节气门负荷控制方式.通过试验测量缸内压力,发现无节气门汽油机在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循环变动明显增大,燃烧速率显著降低....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升程和开启持续期的连续可变,采用进气门早关的方式可取代节气门实现无节气门负荷控制方式.通过试验测量缸内压力,发现无节气门汽油机在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循环变动明显增大,燃烧速率显著降低.通过增大点火提前角,使燃烧重心(CA 50)调整至5°~10°,CA ATDC的推荐位置,却导致出现失火循环.探讨了通过组织进气涡流和增大点火能量的方式改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螺旋进气门能够在小升程时产生较强的进气涡流,显著改善了无节气门汽油机在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循环变动和失火循环,提高了指示热效率;增大点火能量对改善燃烧循环变动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节气门汽油机 可变液压气门系统 点火提前角 进气涡流 循环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参数对HCCI汽油机缸内残余废气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宫唤春 徐胜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汽油HCCI试验机上,固定排气门升程和相位,选取了4组不同的进气门升程与相位组合,并应用Simpack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计算,同时还引入了残余废气的空间分布率和不均匀度的概念,分析了进气门相位和升程对缸内残余废... 在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汽油HCCI试验机上,固定排气门升程和相位,选取了4组不同的进气门升程与相位组合,并应用Simpack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计算,同时还引入了残余废气的空间分布率和不均匀度的概念,分析了进气门相位和升程对缸内残余废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进气门的开启定时和升程会对缸内残余废气的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气门开启定时对缸内残余废气不均匀度的影响比进气门开启升程对其的影响要大;进气门开启时刻越早,上止点附近残余废气不均匀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均质压燃 残余废气 空间分布率 不均匀度 全可变气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