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相关综合征临床研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38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黎明亚 龚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常见及少见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 38例APL在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 :APL在ATRA治疗过程中常见毒副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皲裂 (10 0 % ) ...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常见及少见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 38例APL在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 :APL在ATRA治疗过程中常见毒副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皲裂 (10 0 % ) ,19例出现胃肠道症状伴谷丙转氨酶增高 (5 0 % ) ,18例高白细胞综合征(47 5 % ) ,16例出现头痛、头晕 (42 4 % ) ,8例有肌肉、关节疼痛 (2 1 2 % )。少见毒副反应包括高颅压综合征 4 / 38,血糖升高 2 / 38,高组胺综合征 1/ 38等。结论 :ATRA治疗APL过程中常出现口干、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胃肠道症状及高白细胞综合征等毒副反应。使用小剂量ATRA(2 0~ 30mg/日 ) ,可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而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相关综合征 临床研究 维甲酸 毒副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综合征型唇腭裂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2
作者 王宇萌 迟丹丹 +2 位作者 张贝贝 段小红 黄永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建立综合征型唇腭裂小鼠模型并分析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于孕鼠妊娠10.5 d(gestational days 10.5,GD10.5),以90 mg/kg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或等量玉米油+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 目的:建立综合征型唇腭裂小鼠模型并分析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于孕鼠妊娠10.5 d(gestational days 10.5,GD10.5),以90 mg/kg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或等量玉米油+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剂处理,GD14.5/GD17.5取胎鼠,行体视显微镜、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胎鼠的全身及腭组织结构和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在小鼠腭部及牙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胎鼠出现腭裂、磨牙发育异常、肢体畸形、心肌致密化不全等表型。实验组RARα表达升高。结论:atRA诱导建立的小鼠腭裂模型具有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特征,可通过激活RARα受体影响小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维甲酸 综合征型唇腭裂 先天性心脏病 磨牙 成釉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管梅 陈书长 +2 位作者 李蓉生 葛昌文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74-778,共5页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应用雄激素康力龙或丹那唑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 (A TRA)治疗 5 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其中RA 4 1例、RAEB 11例、RAEB t 2例、CMML 1例。给药方法 :丹那唑 60 0mg/d或康力龙 6mg/d ,A...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应用雄激素康力龙或丹那唑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 (A TRA)治疗 5 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其中RA 4 1例、RAEB 11例、RAEB t 2例、CMML 1例。给药方法 :丹那唑 60 0mg/d或康力龙 6mg/d ,ATRA 10mg/d ,疗程至少 3月。结果表明 :治疗 3个月后在 5 3例可评价者中 ,按照MDS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判定 ,完全缓解 1例 ( 1.9% ) ,部分缓解 2例 ( 3 .8% ) ;在血液学改善方面显效 15例( 2 8.3 % ) ,微效 4例 ( 7.5 % ) ,总有效率 3 6.5 %。继续进行追访 ,中位时间 4月 ( 0 - 4 8个月 ) ,总有效率 3 9.6%。治疗前后骨髓原始细胞无显著变化 ,病态造血仅 3例明显改善。结论 :雄激素联合小剂量ATRA对低危险组MDS是一种比较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反维甲酸 雄激素 康力龙 丹那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或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月 曹阳 +8 位作者 谢晓宝 顾荃 韦玮 王飞 岳延华 林榕榕 林艳 董伟民 顾伟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517,共7页
目的目前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方案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文章比较DA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 目的目前地西他滨(DAC)联合预激方案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文章比较DA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方案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不耐受标准化疗的髓系肿瘤(AML、MDS-EB-1或MDS-EB-2)患者48例,其中22例接受DAC联合ATRA组,26例接受DAC联合半量预激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ORR分别为86.4%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中位起效疗程为1个疗程,DAC联合ATRA中位起效疗程为2个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DAC联合ATRA组、DAC联合半量预激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6.2和2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DAC联合半量预激组3~4级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DAC联合ATRA组(84.6%vs 54.5%,P=0.029)、(76.9%vs 45.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DAC联合ATRA组粒缺时间、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DAC联合半量预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C联合ATRA和DAC联合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髓系肿瘤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起效更快,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全反维甲酸 半量预激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与胃癌预后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振游 胡孔旺 +1 位作者 丁慧明 黄志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6-1221,1228,共7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是否产生影响,分析ATRA是否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产生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198例,分为对照组和ATRA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生存期的差...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是否产生影响,分析ATRA是否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产生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198例,分为对照组和ATRA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生存期的差异。体外培养MGC-803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TRA组。CCK-8实验检测其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Transwe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ATRA可以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经ATRA处理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同时会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TRA会下调胃癌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表达水平。结论ATRA可以延长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促进胃癌细胞凋亡,通过调控EMT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维甲酸 胃肿瘤 预后相关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发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智 冯金萍 +4 位作者 郝淼旺 郑引索 田昱平 姚亚洲 白秀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9-471,共3页
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并发的维甲酸综合征 (RAS)的临床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 ,对11例APL并发RAS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RAS较多见且较早出现 ,其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 (11/ 11)、发热 ... 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并发的维甲酸综合征 (RAS)的临床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 ,对11例APL并发RAS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RAS较多见且较早出现 ,其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 (11/ 11)、发热 (10 / 11)和胸腔积液 (6/ 11)等。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中白细胞数增高 (≥15 0× 10 9/L)者易发生RAS(9/ 11)。在继续应用ATRA的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的有 10例缓解 ,1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早期识别RAS症状和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综合征 全反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素D_(3)联合雄激素对MDS难治性贫血的疗效追踪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周芙玲 张王刚 +6 位作者 曹星梅 陈银霞 何爱丽 刘捷 赵万红 马肖蓉 陈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61-866,共6页
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素D3及康力龙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治疗组62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30mg/(m^(2)·d),活性维生素D30.01μg/(kg·d),康力龙0.1mg/(kg·d)治疗,对照组33... 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素D3及康力龙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治疗组62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30mg/(m^(2)·d),活性维生素D30.01μg/(kg·d),康力龙0.1mg/(kg·d)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叶酸及铁剂等治疗。治疗前后检查骨髓及外周血。结果表明:用药8周,治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血液学改善(HI)43例(69.35%)。平均随访26.25月出现10例死亡、2例RAEB、1例RAEBT及3例转变为白血病。对照组用药8周无CR,PR3例,HI17例(51.51%)。平均随访16个月出现6例死亡、1例RAEB、1例RAEBT及3例转变为白血病。治疗组3和5年生存率为69.42%和53.72%,对照组为52.23%和31.34%(P=0.016)。治疗组出现副作用程度低。KaplanMeier分析提示,三联治疗、无转变、年龄偏小、无合并症、女性、血红蛋白值90-120g/L、骨髓增生活跃及一系血细胞减少组生存时间长。Cox风险比例模型表明,三联治疗、转变及年龄变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三联药物治疗RA疗效高,毒副作用低,治疗有效的机制可能为诱导分化、抗增殖、抗凋亡、抗血管生成、改善营养及调节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全反维甲酸 活性维生素D_(3) 康力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下调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NGAL、MMP-9/TIMP-1比率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明 董亮 +2 位作者 于钦凤 李丽珍 许晓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中NGAL活性和血浆中MMP-9、TIMP-1与COPD病变的关系及体外ATRA干预后NGAL、MMP-9和TIMP-1的变化,以揭示ATRA逆转的作用机制。方法以30例COPD患者为实验组,20例发作期哮喘为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中NGAL活性和血浆中MMP-9、TIMP-1与COPD病变的关系及体外ATRA干预后NGAL、MMP-9和TIMP-1的变化,以揭示ATRA逆转的作用机制。方法以30例COPD患者为实验组,20例发作期哮喘为阳性对照组,20例健康成年人为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肺功能检查,RT-PCR测定COPD组及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PMN中NGALmRNA的表达强度,ELISA测定其血浆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COPD组PMN分为ATRA组和未干预对照组,RT-PCR测定细胞沉淀中NGALmRNA的表达强度,ELISA测定上清液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COPD组和哮喘组血浆中MMP-9、NGAL水平和MMP-9/TIMP-1比例显著高于未干预对照组(P<0.05);TIMP-1水平显著低于未干预对照组(P<0.05)。COPD组与哮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肺功能与MMP-9和NGAL成负相关,与TIMP-1成正相关。ATRA干预后,COPD患者中MMP-9、NGAL水平较前下降,TIMP-1较前上升,MMP-9/TIMP-1比例降低。结论COPD组NGAL、MMP-9和MMP-9/TIMP-1摩尔比例升高,TIMP-1降低;可作为COPD患者PMN活性的诊断依据。ATRA通过下调MMP-9、NGAL,上调TIMP-1的表达,纠正MMP-9/TIMP-1失衡,可能对肺气肿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全反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MAGE家族分子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姚允怡 杨国栋 +5 位作者 路凡 雷初朝 于芳 黄博 卢兹凡 药立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0期1348-1352,共5页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MelanomaAssociatedAntigen,MAGE)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线索。六孔培养板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给以终浓度为1...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MelanomaAssociatedAntigen,MAGE)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线索。六孔培养板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给以终浓度为10-6mol/L的ATRA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h,12h,18h,24h,36h,48h)收集细胞,RT-PCR检测MAGE家族中(MAGE-A1、MAGE-C1、MAGE-D1、Necdin)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ATRA诱导不同时间的MCF-7细胞MAGE家族分子表达水平呈现MAGE酸性亚家族(Ⅰ型抗原)表达逐步下调,而MAGE碱性亚家族(Ⅱ型抗原)表达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MAGE家族酸性和碱性分子均参与ATRA诱导MCF-7细胞分化、凋亡,而且可能发挥作用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维甲酸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 乳腺癌MCF-7细胞 细胞分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84-86,共3页
应用柔红霉素(DNR)或联用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50%~60%。近来由于对凝血障碍和败血症治疗的改进,已使CR率增达75%。充分的诱导缓解后治疗(巩固和维持... 应用柔红霉素(DNR)或联用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50%~60%。近来由于对凝血障碍和败血症治疗的改进,已使CR率增达75%。充分的诱导缓解后治疗(巩固和维持化疗)可使35%~40%的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综合征 全反 血小板输注 白血病细胞 凝血障碍 高白细胞症 凝血异常 诱导分化 巩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无效造血的体外研究
11
作者 王志英 乔振华 张子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31-3333,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CFU-GM)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体外影响。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NAC和ATRA联用及单用...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CFU-GM)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体外影响。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NAC和ATRA联用及单用与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后CFU-GM的变化,应用ELISA方法,观察不同浓度NAC与患者及正常人体外培养后上清液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0.3mMNAC浓度使MDS患者CFU-GM增高、TNF-α浓度降低(P<0.01),3μMATRA使MDS患者集落数明显增加(P<0.01),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P>0.05),NAC与ATRA联用较单用NAC集落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NAC、ATRA可改善MDS无效造血,可试用于MDS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N-乙酰半胱氨酸 全反维甲酸 凋亡 集落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非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真实世界结果分析
12
作者 王佳 陶千山 +1 位作者 董毅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254-1261,共8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非化疗策略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24年11月在本院血液科确诊的有完整信息的APL患者资料。non-CHT组患者均接受ATRA-ATO诱导、巩固...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非化疗策略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24年11月在本院血液科确诊的有完整信息的APL患者资料。non-CHT组患者均接受ATRA-ATO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CHT组接受ATRA-ATO+化疗诱导治疗,然后接受3个周期的ATRA-ATO+CHT巩固治疗,并接受ATRA-ATO维持治疗6-10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缓解率、分化综合征(DS)及安全性。结果:APL患者182人,早期死亡(ED)15人,占比8.24%,ED与年龄及危险分层相关。non-CHT组与CHT组间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随访截至2025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39.5个月,non-CHT组EFS优于CHT组(P=0.038),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标危患者中无化疗组EFS更长(P=0.012),高危患者中non-CHT与CHT组的EFS(P=0.585)及OS(P=0.4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on-CHT组和CHT组发生轻度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6%对23.1%,P=0.937)。non-CHT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ATRA联合ATO的无化疗方案是治愈APL患者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化疗 全反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调控物对HXO-Rb_(44)细胞瘤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爱凤 郭慧丽 郭希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2-593,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调控物全反式维甲酸对HXO Rb4 4 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探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途径。方法 将视网膜母细胞瘤株HXO Rb4 4 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分别进行体外培养 2 4、48、72h后 ,以PCR ELIS... 目的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调控物全反式维甲酸对HXO Rb4 4 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探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途径。方法 将视网膜母细胞瘤株HXO Rb4 4 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分别进行体外培养 2 4、48、72h后 ,以PCR ELISA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端粒酶活性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实验组的端粒酶活性与药物作用时间之间 ,呈显著负相关 (r =-0 7756,F =3 3 2 16,P <0 .0 1)。实验组细胞周期发生变动 ,即G1期比率上升 ,S期比率下降。结论 基因表达调控物全反式维甲酸可减弱HXO Rb4 4 细胞端粒酶活性 ,影响其周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周期 对照组 细胞端粒酶 细胞瘤 全反维甲酸 相关 体外培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A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 被引量:3
14
作者 但章勇 束传林 +5 位作者 施晓蕊 周青 汪渊 任梦飞 王怡 朱华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脂多糖(LPS)诱导C57BL/6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ATRA组、ferrostatin-1组。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ATRA[15 mg/kg·d]、f...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脂多糖(LPS)诱导C57BL/6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ATRA组、ferrostatin-1组。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ATRA[15 mg/kg·d]、ferrostatin-1[2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溶剂,持续给药一周后,模型组、ATRA组、ferrostatin-1组腹腔注射LPS(6 mg/kg),6 h后处死所有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qPCR检测心脏组织IL-6、TNF-α的mRN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组织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小鼠心肌线粒体的结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以及相关调控蛋白[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上升、GSH含量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比值(GSH/GSSG)下降,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逆转以上变化;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脏组织IL-6、TNF-α的mRNA水平增高,与模型组相比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mRNA水平降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HE染色无明显差异;TEM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线粒体出现嵴减少或消失的现象,与模型组相比,ATRA组和ferrostatin-1组心肌线粒体嵴数量增多;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GPX4、FTH1、SLC7A11、NRF2蛋白表达减少,ACSL4、KEAP1蛋白表达增加,ATRA组、ferrostatin-1组逆转以上变化。结论ATRA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维甲酸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第37卷总目录
15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 大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关 紫杉醇脂质体 白介素 全反维甲酸 凋亡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增殖 细胞色素 三七总皂苷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