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原代脂肪细胞中单个GLUT4囊泡的成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迎科 李届悦 +1 位作者 许科帝 郑筱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12-2116,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斯拟合算法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TIRFM),通过实时动态的单粒子追踪拍摄来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基础条件及胰岛素刺激下细胞膜附近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GLUT4囊泡的运动变化.使用高斯拟合来消除光学成像系统中发... 本研究采用高斯拟合算法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TIRFM),通过实时动态的单粒子追踪拍摄来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基础条件及胰岛素刺激下细胞膜附近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GLUT4囊泡的运动变化.使用高斯拟合来消除光学成像系统中发生的原始样品中单像素点荧光强度值的污染,重建出囊泡真实的中心点荧光强度值.通过对序列图像中的囊泡点应用高斯拟合和相应的搜索算法,得到所有囊泡的高斯中心点荧光强度值序列,继而描绘出囊泡的动态转运路径.结果表明,基础条件下膜附近的多数GLUT4囊泡处于沿同一路径的快速长距离转运状态;胰岛素刺激后,长距离转运的GLUT4囊泡数量减少,多数GLUT4囊泡固定成团或者在原地摆动呈限制性的运动.当GLUT4囊泡锚定至膜上后,即迅速与膜融合.说明高斯拟合算法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实现囊泡纳米尺度的三维实时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GLUT4囊泡 胞吐 单粒子追踪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琛 王桂英 徐至展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途的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技术之一 ,可以用来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直接探测。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 ,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 ,因此具有其它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前途的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技术之一 ,可以用来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直接探测。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 ,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 ,因此具有其它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近年来 ,已被生物物理学家们广泛应用于单分子的荧光成像中。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并对其未来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探测 荧光分子 全内反射荧光 隐失波 生物光学 发展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荧光显微技术的多波长激光耦合系统
3
作者 周旻超 王振亚 +3 位作者 方懿 罗刚银 张哲 孙晓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为了满足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多波长单模耦合输出激光的需求,研究了400~680 nm内多波长激光耦合进单模光纤的技术,设计了三片式耦合透镜组很好地消除了不同波长耦合时的色差以提高耦合效率,同时考虑光纤耦合调试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了能快速... 为了满足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多波长单模耦合输出激光的需求,研究了400~680 nm内多波长激光耦合进单模光纤的技术,设计了三片式耦合透镜组很好地消除了不同波长耦合时的色差以提高耦合效率,同时考虑光纤耦合调试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了能快速简单完成耦合调节的耦合光纤部件结构以及耦合调试的方法,通过实验测试荧光成像常用的4种波段激光(405,488,561,638 nm),耦合效率均大于65%。实验结果达到了较高的光纤耦合水平,证明该多波长激光耦合器性能优异。同时,由于耦合器装调简单且成本低,本文的工作具有进一步商业化的价值,且为多波长单模耦合激光器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技术 单模激光耦合 多波长激光 光纤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在枣疯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秀伶 刘孟军 +3 位作者 刘丽娟 郑来宽 周俊义 刘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d1)和阿的平(quinacrine)3种荧光染料均可用于枣疯病病原鉴定,其中以 DAPI效果最佳。 DAPI用于定性分析的最适浓度为 0.3μg·mL-1,用于定量分析的最适浓度为1.0μg·mL-1;对于尚未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很低的幼嫩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20min,对于高度木质化程度的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50min;带病原试材在4℃冰箱保存20~30d,在5%戊二醛中固定45~60d对观察结果无明显影响。以DAPI为染料对枣头、枣吊、叶柄、叶主脉、花梗、枝、树干皮、枣股、托叶刺、根、幼果以及接近成熟果实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荧光显微观察,初步选定枝条作为最佳取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技术 枣疯病 类菌原体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近期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吕志坚 陆敬泽 +1 位作者 吴雅琼 陈良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26-1634,共9页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们常常需要在细胞内精确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以研究其位置与功能的关系.多年来,宽场/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受限于光的阿贝/瑞利极限,不能分辨出200nm以下的结构.近年来,随着新的荧光探针和成像理论的出现,研究者开发...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们常常需要在细胞内精确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以研究其位置与功能的关系.多年来,宽场/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受限于光的阿贝/瑞利极限,不能分辨出200nm以下的结构.近年来,随着新的荧光探针和成像理论的出现,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现超出普通共聚焦显微镜分辨率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方法.主要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近期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光源的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的概念和传统分辨率的定义,阐述了提高xy平面分辨率的方法.通过介绍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引入了单分子成像定位精度的概念,介绍了基于单分子成像的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方法,包括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PALM)和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技术(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介绍了两大类通过改造光源的点扩散函数来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分别是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STED)和饱和结构照明显微技术(saturated structure illumination microscopy,SSIM).比较了不同的z轴提取信息的方法,并阐述了这些方法与xy平面上的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相结合所得到的各种三维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优劣.探讨了目前超分辨率显微成像的发展极限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荧光技术 点扩散函数 PALM STORM STED 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分析北黄海夏季浮游病毒的分布 被引量:8
6
作者 白晓歌 汪岷 +3 位作者 梁彦韬 江雪娇 王芳 杨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13,共5页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2006年夏季北黄海水域31个站点的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上进行了探讨。北黄海水域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为(...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2006年夏季北黄海水域31个站点的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上进行了探讨。北黄海水域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为(1.58×10^6~1.38×10^7)/mL,平均为5.86×10^6/mL。在水平分布上,表层、30 m和底层水在辽东半岛头部附近出现了病毒较高区域,近海水域的病毒丰度较中部水域高(P〈0.05)。在垂直分布上,表层浮游病毒丰度高于30 m水层和底层(P〈0.05)。在昼夜变化上,表层水体中浮游病毒量有明显的变化,10 m水层和30 m水层的病毒丰度昼夜变化较明显,底层病毒丰度昼夜趋势平缓。利用多元相关分析可知,北黄海夏季浮游病毒丰度与站位总水深(P〈0.01)和盐度(P〈0.05)成一定的负相关性,与温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浮游病毒 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烁体微纳结构及制备技术研究综述
7
作者 王玉洁 吴国新 +2 位作者 黄骥 王坤 张国龙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闪烁体广泛应用于核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高能物理放射性测量等众多领域,极大推动了基础科学、医疗科学和工业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闪烁体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高的光输出产额。将闪烁体... 闪烁体广泛应用于核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高能物理放射性测量等众多领域,极大推动了基础科学、医疗科学和工业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闪烁体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更高的光输出产额。将闪烁体与微纳光子学技术研究相结合,通过在闪烁体表面制备微纳结构,利用其对电磁波的调控作用改变光子出射的临界角,能够有效解决因全内反射效应导致闪烁体光输出产额低的技术难题,以实现在更小的剂量下实现相同的辐射效果。本文通过阐述近年来闪烁体微纳结构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全面综述微纳结构调控闪烁体光输出增强的作用机理,归纳总结现有微纳结构制备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微纳结构对闪烁体光输出产额的影响,并根据闪烁体微纳结构的尺寸对制备技术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各类型闪烁体微纳结构制备技术的研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体 光输出产额 纳结构 全内反射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显微图像技术评价油层水淹程度 被引量:8
8
作者 左铁秋 耿长喜 +3 位作者 马德华 赵晨颖 杨静波 唐庆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16-117,共2页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是应用录井技术评价油层水淹程度的新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寻找提高储层特别是薄差油层及非均质层水淹程度解释准确度的新途径。该文在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产水率条件下的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并结合已试油资料建...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是应用录井技术评价油层水淹程度的新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寻找提高储层特别是薄差油层及非均质层水淹程度解释准确度的新途径。该文在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产水率条件下的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并结合已试油资料建立了荧光显微图像判断油层不同水淹状况的解释评价标准,经大庆喇萨杏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图像技术 水淹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在烟叶中料液吸收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宗英 赵汉文 +3 位作者 徐磊 刘文哲 周亚福 雷东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为评价料液在烟叶中的吸收效果,采用3-氨基-9-乙基咔唑(AEC)标记葡萄糖为标记物,通过Leica-DMLB荧光显微镜对葡萄糖在烟叶中的渗透效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经过60℃、70%相对湿度条件下渗透8 h,低温冰冻切片,观... 为评价料液在烟叶中的吸收效果,采用3-氨基-9-乙基咔唑(AEC)标记葡萄糖为标记物,通过Leica-DMLB荧光显微镜对葡萄糖在烟叶中的渗透效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经过60℃、70%相对湿度条件下渗透8 h,低温冰冻切片,观察发现所施加葡萄糖均附着在烟叶表面,未能渗透到烟叶组织内部。进一步观察切片后喷洒AEC标记葡萄糖的烟叶,认为叶片表面的角质层阻挡了葡萄糖分子的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技术 料液 葡萄糖 吸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抗生素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颖 冯金朝 +3 位作者 李丹 崔箭 徐斯凡 申刚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17-222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1.54mm,环带宽为22.6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为4.2×10-12~1.8×10-11mol·ring-1(1.4×10-6~0.60×10-5mol·L-1),方法的检测限(3σ)为4.2×10-13mol·ring-1(1.4×10-7mol·L-1)。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残留米诺环素和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7.2%~103%和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该方法建立了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痕量药物污染物分析新方法,为内蒙古地方优势资源产品——乳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定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不同地区乳品中抗生素的来源、残留情况的系统动态研究及对乳品行业的管理、监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内蒙古乳都乳 自组装成环(SOR)技术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枣疯病病原进行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仲妹 陈红玉 +5 位作者 杨俊强 马光跃 薛新平 郭建民 孙锡峰 连永宏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2026-2028,共3页
采集越冬期条枣品种枣疯病枝条对其进行水培,以正常枝条水培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技术(DAPI)对水培枝条的幼茎进行对比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枝条水培采集最佳时间为1月份,水培适宜溶液为1%霍兰格营养液,试材需固定在5%戊二醛溶液中... 采集越冬期条枣品种枣疯病枝条对其进行水培,以正常枝条水培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技术(DAPI)对水培枝条的幼茎进行对比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枝条水培采集最佳时间为1月份,水培适宜溶液为1%霍兰格营养液,试材需固定在5%戊二醛溶液中放置于4℃冰箱2 h以上、1.0μg/mL DAPI染色剂中染色20 min,便可快速、便捷、定量定性判断枣疯病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氧氟沙星的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颖 余燕敏 +1 位作者 李慧 李金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81-2986,共6页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度、人体尿液中氧氟沙星浓度及蜂蜜、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均得到满意结果。在pH9.50NH3-NH4Cl缓冲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Al 3+-氧氟沙星三元配合物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的自组装环直径为1.63mm,环线宽为50μm。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氧氟沙星在3.30×10-13~1.65×10-12 mol.ring-1(0.60~2.98mg.L-1)范围内,荧光强度与药物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检测限为4.10×10-15 mol.ring-1(7.41μg.L-1)。此法用于鸡灌胃氧氟沙星2h后血药中药物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1.2%;检测了三名健康志愿者服用氧氟沙星片剂后尿液中氧氟沙星的浓度,发现服药后3h尿液中药物浓度最高,回收率在98.2%~106.1%。应用于三种蜂蜜中氧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2%~10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检测了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标示量相近,回收率分别为93.5%~101.5%和95.8%~104.2%,RSD为3.5%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成环荧光成像技术 氧氟沙星 鸡血清 人体尿液 蜂蜜 氧氟沙星片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判别吐哈盆地储层含油水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小青 伊海生 +2 位作者 危国亮 万永清 黄天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通过在荧光镜下的油水特征实验,分别得出油、油包水、水包油、含油水、水的荧光特征,然后对吐哈盆地单井储层的油层、水层荧光特征反复实验,并与试油结果对比,归纳总结出了油层、水层及油水界面的识别标志。油层特征主要为荧光发光较好... 通过在荧光镜下的油水特征实验,分别得出油、油包水、水包油、含油水、水的荧光特征,然后对吐哈盆地单井储层的油层、水层荧光特征反复实验,并与试油结果对比,归纳总结出了油层、水层及油水界面的识别标志。油层特征主要为荧光发光较好且均匀、大面积油包水;水层特征主要为荧光发光不均匀,可动水普遍,并出现水包油现象;油水界面特征主要为荧光从均匀发光过渡到不均匀发光,孔隙由可动油充填过渡到由可动水充填。提出了吐哈盆地储层含油规律性,从而为探井试油、油层划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荧光技术 储层 水性 判别 应用 荧光特征 荧光发光 归纳总结 识别标志 油水界面 界面特征 探井试油 油包水 水包油 不均匀 油层 含油水 水层 水充填 可动油 规律性 实验 过渡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敏化美他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北京市密云县养殖场生鲜乳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颖 杨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9-1284,共6页
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寻求简便可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适用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保障人们安全、卫生地饮用牛奶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基于固载表面溶... 采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问题倍受国际社会关注。寻求简便可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以适用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保障人们安全、卫生地饮用牛奶至关重要、迫在眉睫。基于固载表面溶剂毛细流的自组装环效应,采用镁敏化美他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检测了北京市密云县4家养殖场生鲜乳中美他环素残留量,建立了一种检测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9.99NH3-NH4Cl缓冲溶液及聚乙烯醇-124存在下,镁和美他环素能形成较强荧光的1∶1配合物,并在憎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环直径0.93mm,环线宽26.2μm。当点样体积为0.50μL时,线性范围为2.2×10-13~3.6×10-12mol.ring-1(4.4×10-7~7.2×10-6mol.L-1),检测限(3σ)为8.8×10-14mol.ring-1(1.8×10-7mol.L-1)。应用于生鲜牛奶样品中抗生素的检测,得到了满意结果,回收率为93.8%~108%,RSD小于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镁敏化 美他环素 生鲜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颖 黄承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02-18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方法。在pH 4.58的HAc-NaAc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盐酸小檗碱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为1.1 mm,环带宽为19.2μm自组装环...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方法。在pH 4.58的HAc-NaAc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盐酸小檗碱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为1.1 mm,环带宽为19.2μm自组装环(self-ordered ring,SOR),其荧光被苦味酸猝灭,猝灭强度与苦味酸的浓度成正比。当点样体积为0.1μL时,线性范围为1.3-30.0×10^-7mol·L^-1,方法的检测限为1.3×10^-8mol·L^-1。应用于天然水样及合成水样分析,回收率为96.3%-108.0%,RSD小于3.3%。该方法灵敏度比斑点分析提高50倍,比液相分析方法提高了60倍,且来源于背景的干扰大大降低。检测方法在环境、生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酸 盐酸小檗碱 自组装环(SOR)技术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及应用专栏
16
作者 姚保利 斯科 +1 位作者 郜鹏 詹求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2-I0003,共2页
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光学显微镜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的进步。荧光显微技术使用荧光染料对待测样品进行标记或利用样品内源性荧光物质进行显微成像,具有实时性好、分辨率高、灵敏度... 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光学显微镜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的进步。荧光显微技术使用荧光染料对待测样品进行标记或利用样品内源性荧光物质进行显微成像,具有实时性好、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无辐射等优点,是一种生物医学研究的主流成像手段。随着物理学、材料化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荧光显微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技术 材料化学 待测样品 荧光染料 成像 物理学 观世界 生物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米诺环素的检测
17
作者 杨乐 刘颖 周姗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19,共5页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玻片表面上,微波加热,溶剂受热挥发后,形成直径约为1.7 mm,环带宽约为45.3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μL时,线性范围为5.6×10-13~1.8×10-11mol,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6×10-14mol。应用于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和牛奶中残留米诺环素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104.3%~105.0%和96.0%~105.9%,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毛细流自组装环 米诺环素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涛 李培学 +2 位作者 戴慧堂 哈登龙 单燕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3-1115,1198,共4页
对近年来荧光显微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荧光显微镜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综合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荧光技术 土壤生物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CTMAB敏化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19
作者 邓凤玉 黄春秀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5-449,共5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为敏化剂,甲苯磺酸妥舒沙星(tosufloxacin tosylate,TSFX)在疏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建立了检测TSFX的快速方法。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时,线性范围为4.05×10-14~4.28×10-13 mol·ring-1,检出限为4.10×10-15 mol·ring-1。应用于检测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片剂中TSFX含量,测定值(0.144g·片-1)接近于药片的标示值(0.15g·片-1;兔子灌喂TSFX药片后血清中TSFX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9%~3.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其羊肉是京津唐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在羊组织样品(肉、肝脏、肾脏)前处理过程中采用乙腈作萃取剂,萃取液直接用于SOR技术测定,免去样品测定时的过滤步骤。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右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多伦、蓝旗和白旗6个牧场羊组织样品中TSFX加标回收率在92.0%~101.0%,RSDs小于2.7%,结果令人满意。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拓宽了SOR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环荧光成像技术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药片 血清 动物组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摄影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乃光 《电化教育研究》 1986年第4期41-50,共10页
荧光显微镜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4年德国科学家柯勒(A·Koehler)发现,标本在紫外线照射下,大多数生物体都有荧光发生。1908年他第一次在实验室演示了紫外荧光显微技术,当时用的是高压火花放电光源,观察生物体... 荧光显微镜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4年德国科学家柯勒(A·Koehler)发现,标本在紫外线照射下,大多数生物体都有荧光发生。1908年他第一次在实验室演示了紫外荧光显微技术,当时用的是高压火花放电光源,观察生物体内的自发荧光结构,但由于光源强度不足,不能对标本内的微细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荧光色素和超高压汞灯的运用,使荧光显微术的实用性大为提高。继而发现,大多数荧光染料不用紫外光,而只用可见光的短波部分(紫光、蓝光)即能被激发产生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超高压汞灯 荧光色素 滤镜 自发荧光 荧光技术 荧光 荧光 普通光学 柯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