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病毒性出血症诊断与防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铁钢 刘晓旺 +2 位作者 李菲 李剑 程志利 《北方牧业》 2025年第6期17-17,共1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主要影响家兔和野兔。该病以急性出血性胃肠炎和肝炎为特征,临床症状包括厌食、抑郁、出血和迅速死亡。目前,尽管已有疫苗...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主要影响家兔和野兔。该病以急性出血性胃肠炎和肝炎为特征,临床症状包括厌食、抑郁、出血和迅速死亡。目前,尽管已有疫苗用于预防,但病毒的变异和新毒株的出现对兔群构成了持续威胁,需要不断更新防控策略和疫苗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出血 r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的制备
2
作者 于丹 齐楷 +3 位作者 车达 张涛 丛艳昭 张孝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2期61-64,共4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率与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是目前规模化养兔业的主要传染病。本试验采用当地患有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的脏器,经过甲醛灭活后,通过血凝试验、灭活检验与活菌检验等一系列检测后制成了组织灭活苗。保护... 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率与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是目前规模化养兔业的主要传染病。本试验采用当地患有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的脏器,经过甲醛灭活后,通过血凝试验、灭活检验与活菌检验等一系列检测后制成了组织灭活苗。保护性试验结果证明,该灭活疫苗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较高;田间试验该疫苗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能有效的控制兔病毒性出血症的暴发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甲醛 组织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并发巴氏杆菌病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玮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病兔以喉头、气管、肺出血,肝、脾、胃瘀血、肿大及有点状出血为特点。兔巴氏杆菌病亦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病兔临床上有中耳炎、鼻炎、肺炎、生殖器官...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疾病,病兔以喉头、气管、肺出血,肝、脾、胃瘀血、肿大及有点状出血为特点。兔巴氏杆菌病亦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病兔临床上有中耳炎、鼻炎、肺炎、生殖器官炎症以及全身性败血症等不同表现。兔瘟并发巴氏杆菌病会在兔群中急速传播,引发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巴氏杆菌 出血性败血 败血性 出血 点状出血 生殖器官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PA-ELISA间接法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RHDV)肝脏抗原及血清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洪敬 徐学孟 +1 位作者 王文志 房省立 《动物检疫》 1993年第3期5-7,共3页
在应用PPA—ELISA间接法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血清抗体的基础上,将标准阳性血清用肝脏抗原进行吸收,以标准阳性血清OD值的变化来判定有无肝脏抗原。本试验共检测血清171份,肝脏57份。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 在应用PPA—ELISA间接法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血清抗体的基础上,将标准阳性血清用肝脏抗原进行吸收,以标准阳性血清OD值的变化来判定有无肝脏抗原。本试验共检测血清171份,肝脏57份。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便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PPA-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母源抗体的测定
5
作者 曹洪敬 徐学孟 +1 位作者 王文志 房省立 《山东农业科学》 1991年第3期22-24,共3页
应用本课题组研究建立的PPA-ELISA简接法,对孕期和产后不同阶段的RHD血清抗体测定,结果表明.仔兔通过胎盘及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抗体滴度与母兔相当;母源抗体在30天内降至阴性水平。
关键词 毒性 出血 母源抗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龙圣 薛家宾 +2 位作者 徐为中 王芳 胡元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选择35、40和45日龄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种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ml、2ml、3ml、4m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每周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 选择35、40和45日龄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种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ml、2ml、3ml、4m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每周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ml、3ml、4ml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著大于同日龄的1ml剂量组;35日龄兔的2ml、3ml、4m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著高于1ml剂量组。提示35日龄兔注射剂量2ml为最佳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rhd) 免疫剂量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夏兰 王红宁 +3 位作者 张昌菊 向菁 徐永莉 余协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基因工程疫苗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出血 VIRUS 传染 rhdV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光清 张玉颖 +7 位作者 云涛 倪征 张淼涛 梁华丽 华炯刚 李双茂 杜青云 盛祖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0,25,共6页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3’端非编码区 POLY(A)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福南 陈万芳 +2 位作者 张书霞 赵立红 沈维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7-91,共5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兔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通过电镜观察和免疫胶体金-银法的监测,病毒最先侵害的靶器官是肝、脾和肺,然后到达全身血流,最后分布到其它器官。发现动物在感染后18~24小时,在肝、脾、肺、肾和肠上皮细胞、血管壁内皮细胞、...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兔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通过电镜观察和免疫胶体金-银法的监测,病毒最先侵害的靶器官是肝、脾和肺,然后到达全身血流,最后分布到其它器官。发现动物在感染后18~24小时,在肝、脾、肺、肾和肠上皮细胞、血管壁内皮细胞、循环的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核内有病毒颗粒,其直径为32~34nm,无囊膜。感染后24小时直到死亡前,大部分病毒颗粒被释放到细胞浆和间质中去。初步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血症对各器官的直接损伤,尤其对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全身性出血。由于血液的丧失,继而使全身各器官发生缺氧,最终引起生命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日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抗体水平和保护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家宾 杨龙圣 +1 位作者 徐为中 胡元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7-329,共3页
通过攻毒试验比较了新西兰家兔免疫前后0、1、2、3和4 log25种抗体水平对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保护效果,同时测定了30、35、40、45、50、55和60日龄非免疫兔的母源抗体效价和用RHD组织灭活苗免疫后8周内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通过攻毒试验比较了新西兰家兔免疫前后0、1、2、3和4 log25种抗体水平对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保护效果,同时测定了30、35、40、45、50、55和60日龄非免疫兔的母源抗体效价和用RHD组织灭活苗免疫后8周内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体效价高于3 log2时可产生100%的保护,2 log2的保护率仅为50%;母源抗体与日龄呈负相关,在30日龄时最高,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在40日龄后已无保护作用;免疫日龄与抗体峰值和有效保护时间呈正相关,30日龄免疫,抗体效价不但不升,反而显著下降,无保护作用;35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低,有效保护时间仅为2周;大于40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高,有效保护时间延长。因此建议35日龄首免、2周后二免为最佳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免疫日龄 抗体效价 有效保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母源抗体动态与抗病毒感染的关系和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佟承刚 韦强 鲍国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母兔所产6、15、30、45、60、日龄共126只兔的母源抗体随日龄增长而下降,至30~45日龄,48~85%的兔为阴性,其平均值为23。强毒攻击耐过母兔所产的未吃初乳、已吃初乳、15、30,4... 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母兔所产6、15、30、45、60、日龄共126只兔的母源抗体随日龄增长而下降,至30~45日龄,48~85%的兔为阴性,其平均值为23。强毒攻击耐过母兔所产的未吃初乳、已吃初乳、15、30,45、60、90及114日龄以上兔186只的母源抗体也随日龄增长而消失,但消失时间长,其平均值至114d后才降至23。已吃初乳仔兔抗体平均值比未吃初乳高,未吃初乳兔的抗体与母兔基本持平,证明仔兔母源抗体是通过胎盘和初乳两个途经获得。HI抗体效价0~2 ̄2、2 ̄3、2 ̄4、2 ̄5不同水准兔经强毒攻击后的死亡率依次为100%、92%、89.4%,28.5%。26以上则未见死亡。而30、45日龄时其抗体价0~2 ̄4各占74.2%和90%。免疫前抗体阴性兔子免疫后第7天才出现抗体,第22天达高峰;而免疫前抗体存在的兔,疫苗注射后抗体价有短暂的下降,但至第7天又回升至免疫前水平,第15天达高峰。故疫苗首免30~45日龄为宜,2~2.5个月进行第2次免疫,而首免应适当加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出血 母源抗体 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苗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怀然 陈洪岩 李昌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5期7-9,共3页
由于兔病毒性出血症 (RHD)组织灭活苗涉及的成本、生物安全及动物福利等问题 ,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 RHD新型疫苗的研制和开发。以 VP60表达为基础的亚单位疫苗经历了最初的原核、真核表达 ,目前正寻求在转基因植物中进行表达 ,以期获得... 由于兔病毒性出血症 (RHD)组织灭活苗涉及的成本、生物安全及动物福利等问题 ,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 RHD新型疫苗的研制和开发。以 VP60表达为基础的亚单位疫苗经历了最初的原核、真核表达 ,目前正寻求在转基因植物中进行表达 ,以期获得大量、低成本的口服疫苗 ;而以牛痘、金丝雀痘病毒、黏液瘤病毒等作载体的重组活载体苗 ,无疑使 RHD疫苗正在向更安全、实用及对家兔、野兔均有保护作用方向发展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国外学者在RHD基因工程苗方面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基因工程 rhd 生物安全 动物福利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孝友 曾秀 +1 位作者 孔路军 黄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流行 理变化 毒性出血 诊断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动态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延刚 霍书英 +1 位作者 李玉荣 徐福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性 理学观察 超微结构 rhd 水肿 急性 瘀血 毒性出血 免疫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试制和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家宾 王启明 +3 位作者 徐为中 周永银 诸玉梅 陈兴祥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67,共2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试制 5批 ,计 10 0余万头份。疫苗效力试验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总保护率为 10 0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总保护率为 95 %。疫苗于苏、... 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试制 5批 ,计 10 0余万头份。疫苗效力试验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总保护率为 10 0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总保护率为 95 %。疫苗于苏、鲁、皖、浙、沪、晋、闽、津等省、市养兔单位应用 ,据反馈信息表明 ,疫苗安全、有效。确认本疫苗的生产工艺成熟、可行 ,可进行工厂化生产。所生产的二联苗能有效预防该两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多杀性巴氏杆菌 灭活疫苗 中间试制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立红 范立中 徐福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3-86,共4页
对兔出血症的凝血象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兔出血症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理过程,并呈动态发展规律。凝血象检测发现:感染后6h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缩短或正... 对兔出血症的凝血象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兔出血症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理过程,并呈动态发展规律。凝血象检测发现:感染后6h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缩短或正常,为高凝期,该期短,很快进入低凝期。感染后18hPT、KPTT显著延长,死前更明显。血小板数(PC)呈渐进性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感染后6h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18h达高峰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肺的病变严重而且有规律,感染后12h肺的微血栓检出率最高,同时在心、肝、肾、脑等器官也见微血栓。感染后24h或死兔的肺出血严重,血栓少见,表现为纤溶亢进的特征性变化。此外,患出血症的兔血管壁早期损伤明显,先于高凝期,可能是DIC的启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中国株(JX/CHA/97)全基因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征 方维焕 +3 位作者 张玉颖 云涛 陈锦清 刘光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8-671,675,共5页
本研究首次完成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中国分离株JX/CHA/97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X/CHA/97株的全基因组由7437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构成为:5′端有一个长度仅为9nt的非编码... 本研究首次完成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中国分离株JX/CHA/97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X/CHA/97株的全基因组由7437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构成为:5′端有一个长度仅为9nt的非编码区,随后有2个阅读框架(ORFs),分别编码一个聚合蛋白和一个结构蛋白。在基因组的3′端也有一个非编码区,长度为59nt。另外,采用RACE方法获得了RHDV的poly (A)尾序,证明该结构至少含有27个A。根据RHDV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将JX/CHA/97株与来自世界各地的22株RHDV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绘制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RHDV各分离株之间存在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可以将它们至少分为6个拓朴群,提示RHDV有朝不同方向发生进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JX/CHA/97株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立红 范立中 +1 位作者 徐福南 乔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1-11,共1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赵立红(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河北宣化075131)范立中,徐福南(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乔健(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已有报道,但缺乏发病全过程的动态研究。本... 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赵立红(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河北宣化075131)范立中,徐福南(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乔健(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已有报道,但缺乏发病全过程的动态研究。本试验采取人工接种的方式,从攻毒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组织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NB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孝友 沈克飞 +4 位作者 王永康 胡源 谭千洪 李慧明 杨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39,共2页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对之使用组织灭活疫苗,效果良好。2011年,四川省南部县某兔场曾免疫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后来兔场又发生了疑似RHD,为找出发病原因,我们首先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RHDV是否发生了变异,...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对之使用组织灭活疫苗,效果良好。2011年,四川省南部县某兔场曾免疫了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后来兔场又发生了疑似RHD,为找出发病原因,我们首先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RHDV是否发生了变异,以便今后能更好地防控R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分离鉴定 毒株 NB 组织灭活疫苗 rhdV 巴氏杆菌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病毒性出血症Dot-IGSS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龙涛 葛晨霞 +2 位作者 马磊 李海峰 张守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718-17719,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IgG抗体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方法]选择抗原包被浓度20μg/ml,被检血清稀释度11∶60;鼠抗兔IgG稀释度1∶200、金标羊抗鼠IgG稀释度1∶20的工作条件,用所建立的Dot-IGSS与血凝抑制试验(HI)...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IgG抗体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方法]选择抗原包被浓度20μg/ml,被检血清稀释度11∶60;鼠抗兔IgG稀释度1∶200、金标羊抗鼠IgG稀释度1∶20的工作条件,用所建立的Dot-IGSS与血凝抑制试验(HI)对96头份被检血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Dot-IGSS和HI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和31%。[结论]所建立的Dot-IGSS是一种灵敏、特异和稳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适用于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和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出血 Dot-IGSS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