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体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在调节肝脏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树森 李京涛 +1 位作者 闫曙光 焦俊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9,共7页
库普弗细胞(KC)是肝脏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应对肝损伤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补体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CRIg)是KC膜上的一种受体蛋白,其既能以补体结合的方式捕获流经肝脏血液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调节肝... 库普弗细胞(KC)是肝脏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应对肝损伤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补体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CRIg)是KC膜上的一种受体蛋白,其既能以补体结合的方式捕获流经肝脏血液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调节肝脏内的免疫细胞介导肝脏免疫反应。近年来CRIg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在调节肝脏免疫中的关键地位,本文综述了CRIg的主要作用方式以及其在调节肝脏免疫中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 库普弗细胞 肝脏免疫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PTA1的细胞分布及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方 金伯泉 +3 位作者 姜绍谆 刘雪松 申立中 夏海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3-57,共5页
PTA1分子是一种新的人类T细胞活化抗原,同时表达于血小板表面,最近基因克隆序列表明,PTA1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PTA1分子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并参与血小板的凝集和活化。本文应用P... PTA1分子是一种新的人类T细胞活化抗原,同时表达于血小板表面,最近基因克隆序列表明,PTA1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PTA1分子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并参与血小板的凝集和活化。本文应用PTA1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对PTA1抗原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胎儿胸腺细胞及各种血液细胞系的分布及表达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PBMC经PHA刺激后PTA1有较高水平表达,并与Tac抗原(CD25)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MA刺激的胎儿胸腺细胞、PMA刺激的Jurkat细胞和T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系47C7均有高水平的表达,而B淋巴细胞系和绝大多数髓样细胞系则不表达该抗原。此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PTA1分子的功能,以及对PTA1配体的鉴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抗原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超家族 PT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晨鸣 马海霞 +1 位作者 刘光伟 赵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4
作者 王志平 韩彦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2,共8页
适应性免疫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免疫机制,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存在许多在结构或功能上与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分子类似的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水生无... 适应性免疫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免疫机制,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体内也存在许多在结构或功能上与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分子类似的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肌联蛋白、唐氏综合症细胞黏着分子、特异性凝集素、几丁质结合蛋白和185/133基因家族以及含有V和C结构域的蛋白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研究进展,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并揭示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起源与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无脊椎动物 适应性免疫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参与疾病发生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斌 江翠华 张吉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8-650,共3页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CRIg)可通过T细胞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疫反应,参与多种疾病发生。文中对动物模型研究CRIg在免疫性肝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Ⅰ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CRIg)可通过T细胞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疫反应,参与多种疾病发生。文中对动物模型研究CRIg在免疫性肝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Ⅰ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补体受体 疾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RF35样分子/CD300超家族的成员及其在免疫、炎症中的作用
6
作者 吴亚男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免疫球蛋白(IgSF)超家族成员在免疫与炎症中作用与机制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IgSF超家族的鼠CMRF35样分子(CMRF-35-like malecule,CLM)家族成员分子及CLM相对应的人源CD300家族成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备受关注。CLM/CD300家族成... 免疫球蛋白(IgSF)超家族成员在免疫与炎症中作用与机制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IgSF超家族的鼠CMRF35样分子(CMRF-35-like malecule,CLM)家族成员分子及CLM相对应的人源CD300家族成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备受关注。CLM/CD300家族成员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广泛地表达。CLM家族含有9个成员,其中,CLM1和CLM5为配对的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交联活化CLM1后能抑制CLM5介导的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活化;CLM8和CLM4亦为配对的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其他活化性受体如CLM2交联活化后能诱导单核细胞TNF-α的产生;CLM7能促进肥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并促进细胞存活、脱颗粒以及细胞黏附等。CLM在免疫与炎症过程及其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关CLM/CD300家族成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将为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与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CMRF35样分子/CD300超家族 受体分子成员 免疫应答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免疫检查点B7-H4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6-646,共1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复杂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B7-H4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一员,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阻断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复杂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B7-H4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一员,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阻断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响应。该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紧密相连。尽管B7-H4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 侵袭和转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中国肿瘤临床》 细胞因子 具体作用机制 B7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瘤细胞株MPC-11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艳 周佳丽 徐才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0-146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株有无抗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便为rhEPO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骨髓瘤细胞株MPC-11细胞以1&...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株有无抗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便为rhEPO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骨髓瘤细胞株MPC-11细胞以1×10~4/ml密度接种入96孔培养板中。实验设置对照组及rhEPO组(rhEPO终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200、400 U/ml)。在细胞培养后收集各时间点(1、2、3、4、5、6 d)各组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gG和kappa轻链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200 U/ml rhEPO处理后的MPC-11细胞在培养21 d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400 U/ml rhEPO处理后的MPC-11细胞分别培养10、15、21 d后,其细胞凋亡率均分别高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rhEPO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ELISA结果显示:rhEPO作用MPC-11细胞株15 d,400 U/ml rhEPO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21 d,经100、200、400U/ml rhEPO作用下细胞上清液中的IL-6水平降低(P<0.05);培养21 d时,400 U/ml rhEPO组细胞上清液中的IgG、Kappa轻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EPO可明显诱导MPC-11骨髓瘤细胞株凋亡,且与剂量和时间相关;可降低MPC-11细胞株所分泌的IgG、Kappa轻链水平,且与作用时间呈正向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MPC-11骨髓瘤细胞株 IL-6 免疫球蛋白IGG kappa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受体及其负性免疫调节作用
9
作者 刘建华 扈鸿霞 +2 位作者 加尔肯 苏战强 冉多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690,共4页
抑制性受体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够抑制或阻断免疫细胞内活化信号的传递。抑制性受体大多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lin superfamily,igSV)或c型凝集素超家族(c-type lectin superfamily,CLSF),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性 受体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负性 跨膜糖蛋白 C型凝集素 细胞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可表达于生发中心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10
作者 孙琦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2,共1页
CD200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种膜糖蛋白,可表达于B细胞及其增殖性疾病和一部分T细胞。作者以往研究发现,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环绕于L&H细胞周围的T细胞表达CD200,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CD200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生发中心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淋巴细胞为主型 霍奇金淋巴瘤 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健脾益气方药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倩 詹合琴 +3 位作者 蒋燕 赵正杭 刘会如 胡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7-872,共6页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益气方药(SMP-SSRQ)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MP-SSRQ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1...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益气方药(SMP-SSRQ)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MP-SSRQ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1)),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动物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SMP-SSRQ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均采用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2周。通过旷场、糖水消耗、强迫游泳和悬尾等实验检测动物的不同行为学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1(Igsf11)、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2(Pdia2)、生育酚结合蛋白(Sec14l2)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MP-SSRQ各治疗组均可增加抑郁小鼠的水平移动格数、直立次数以及糖水偏好指数(P<0.05),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低、高剂量的SMPSSRQ能明显降低抑郁小鼠大脑皮层前额叶与海马组织中Igsf11、Pdia2、Sec14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MP-SSRQ可有效改善小鼠的抑郁行为,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Igsf11、Pdia2、Sec14l2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健脾益气方药 抑郁症 前额叶皮质 海马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1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2 生育酚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及其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长好 王元元 +1 位作者 李志军 陈琳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CD279)是一种新近发现的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新成员,与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有23%的相同氨基酸序列。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 PD-1 Death-1 配体 超家族新成员 免疫球蛋白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案治疗重症ITP短期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晓骥 姚荣欣 +2 位作者 何牧卿 郭文坚 朱宝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重症ITP的治疗效果,探讨3种方案治疗ITP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治疗ITP提供参考。方法:对76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IVIG组、rhIL-11+DXM组及DXM组,观察3组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运用成本效果分析对3种治疗方案进...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重症ITP的治疗效果,探讨3种方案治疗ITP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治疗ITP提供参考。方法:对76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IVIG组、rhIL-11+DXM组及DXM组,观察3组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运用成本效果分析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IVIG组、rhIL-11+DXM组及DXM组第7天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91.30%和84.37%,P>0.05;IVIG组和rhIL-11+DXM组在治疗第5天时血小板计数及有效率均高于DXM组,P<0.05;IVIG组血小板上升至30×109/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rhIL-11+DXM组和DXM组,而rhIL-11+DXM组所需时间小于DXM组,P<0.05;IVIG组、rhIL-11+DXM组和DXM组C/E分别为220.18、61.95和41.05;以DXM组为参照,IVIG组和rhIL-11+DXM组ΔC/ΔE分别为1450.58和297.58。结论:3组在治疗重症ITP短期总有效率高。IVIG组提升血小板计数最迅速,但价格最昂贵,DXM组治疗最经济,rhIL-11+DXM组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丙种球蛋白 基因重组人白介素-11 地塞米松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粘附分子CHL1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欣 朱玲玲 范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5-928,共4页
粘附分子通过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发挥其在发育、再生和突触修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CHL1(close homologue of L1)是近年发现的粘附分子,属于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集中表达于神经系统,通过亲异性作用(heterophilic in... 粘附分子通过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发挥其在发育、再生和突触修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CHL1(close homologue of L1)是近年发现的粘附分子,属于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集中表达于神经系统,通过亲异性作用(heterophilic interaction)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进而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轴突的生长、迁移及导向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神经粘附分子CHL1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及中药对其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涛 刘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年第4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血管内皮 FAMILY 中药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周围环境 生长发育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介导炎症与粘附分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亚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7-40,共4页
粘附分子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有密切关系。炎症过程中,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是第1步也是较为关键的步骤。主要有3类粘附分子家族参与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和... 粘附分子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有密切关系。炎症过程中,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是第1步也是较为关键的步骤。主要有3类粘附分子家族参与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不同种类的粘附分子依次表达或活化与去活化在这一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性粒细胞减速,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滚动,这由选择素介导;接着,活化的整合素分子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ICAM_s)结合使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牢固结合;然后,中性粒细胞游出管,这依赖于趋化因子、整合素及PECAM-1。因粘附分子与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可考虑用粘附分子抑制剂来治疗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炎症 选择素 整合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17
《广西蚕业》 2019年第2期68-70,共3页
1. ZHV F,TANG X,XIAO S,et al.The role of Bombyx mori Bmtutl-519 protein in the infection of BmN cells by Nosema bombycis.Dev Comp Immunol.DOI:10.1016/j.dci.2018.12.003(2019).[题目]家蚕Bmtutl-519 蛋白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 1. ZHV F,TANG X,XIAO S,et al.The role of Bombyx mori Bmtutl-519 protein in the infection of BmN cells by Nosema bombycis.Dev Comp Immunol.DOI:10.1016/j.dci.2018.12.003(2019).[题目]家蚕Bmtutl-519 蛋白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EN细胞中的作用[摘要]家蚕Bmtutl-519 蛋白是家蚕Turtle蛋白的一个亚型,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后,Bmtutl-519 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BmN细胞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ndirect immunoinfluscent assay,IFA)、共定位实验、蛋白印迹法以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载体转染Bmtutl-519 表达质粒来研究Bmtutl-519的亚细胞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摘要 家蚕微孢子虫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BmN细胞 学术 外文 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