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和预后
1
作者 谢虹 王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4-741,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然而,ICIs在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广泛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然而,ICIs在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严重的irAE之一,可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识别CIP的危险因素和寻找预测标志物对于实体瘤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前期评估和全程监测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CIP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并讨论了CIP的管理和预测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肺炎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邱丽亮 程玖玲 王华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1-867,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ICIs相关性肺炎(CIP)的潜在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CIP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CIs治疗的728例NSCLC患者,其中CIP 4... 目的探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ICIs相关性肺炎(CIP)的潜在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CIP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CIs治疗的728例NSCLC患者,其中CIP 47例。以47例CIP为CIP组,选取141例非CIP的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第1次免疫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CT影像等,应用FACT医学影像系统软件对患者CT影像进行肺气肿定量评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对NSCLC患者发生CIP的预测价值。结果47例CIP患者中,男40例(85.1%),年龄40~65岁25例(53.0%),不良事件通用分级标准(CTCAE)分级3级肺炎28例(59.6%),主要影像学分型为网格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ALB)低(OR=0.889,95%CI 0.808~0.979,P=0.017)、靶向治疗(OR=9.204,95%CI 1.678~50.486,P=0.011)、抗血管生成治疗(OR=0.056,95%CI 0.020~0.161,P<0.001)、低衰减区域百分比(LAA%)高(OR=1.227,95%CI 1.053~1.430,P=0.009)是CI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上述4个影响因素预测NSCLC患者发生CI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 0.838~0.939),敏感度为0.894,特异度为0.801。结论血清ALB低、接受一线靶向治疗、LAA%高是发生CIP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是CIP发生的保护因素。采用上述4个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NSCLC患者发生CIP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涛 刘子琛 +1 位作者 纪凌云 徐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益。但是,在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同时,ICIs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益。但是,在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同时,ICIs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虽然CIP临床发病率较低,但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的延迟或终止,甚至危害生命。本文拟从CIP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生物学机制、易感人群、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角度进行总结,以期更加清晰地认识C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PD-1/PD-L1抑制 CTLA-4抑制 中西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特征及临床结局分析
4
作者 杨琰 白华 +2 位作者 肖文文 朱波 王中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89-1796,共8页
目的研究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其他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 目的研究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其他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108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IP分为非CIP组(998例)和CIP组(86例),将发生CIP的患者分为G1~G4级,其中G1~G2级归为低级别CIP组(69例),G3~G4级归为高级别CIP组(17例)。利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方法,总结CI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与免疫治疗效果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CIP发生率为7.93%(86/1084),其中高级别CIP的发生率为1.57%(17/1084),CIP的致死率为0.09%(1/1084)。二元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I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018,P=0.036)、胸部放疗史(OR=2.605,P<0.001);而年龄≥65岁患者高级别CIP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患者(P=0.021)。CIP组与非CIP组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6例CIP患者中有50例(58.14%)停止免疫治疗,36例(41.86%)继续或者重启免疫治疗;有1例(1.16%)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过停药、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均得到缓解。结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或接受过胸部放疗的肿瘤患者接受PD-1/PD-L1治疗后CIP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高级别CIP。CIP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并且部分低级别CIP患者可以重启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翔 加冷·热哈提汗 +4 位作者 顾国民 阿布地力·阿布都许库 莎毕娜·迪力夏提 杨喆 王海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治疗14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组和非CIP组,随后将发生CIP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和重度(3、4级)CIP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发生率为3.45%。CIP组患者PFS明显长于非CIP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组与非CIP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和重度CIP相比,PFS(12.2vs 12.9个月)及OS(16.1 vs 17.8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个[HR=0.51,95%CI(0.31,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个[HR=0.4,95%CI(0.18,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的发生率为17.93%,CIP的发生与PFS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检查点抑制相关性肺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熙来(综述) 邓宇(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0-824,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方兴未艾,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是肺部最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CIP影像学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重点就CIP的常见影像表现、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患者真实世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建辉 储香玲 +18 位作者 王李强 林心情 谢晓鸿 谢梦青 赵静 邓海怡 杨伊霖 邱桂焕 周茂林 孙霓 李茹 陈萤 邓佳茜 曾晨 潘柏林 秦茵茵 刘明 苏春霞 周承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9-477,共9页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而真实世界CIP的流行病学情况缺乏大宗人群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肺癌免疫治疗的CIP发病率,并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治疗现状和转归。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诊肺癌且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IP患者肺炎的发生时间、等级、治疗方案和转归。总结CIP在研究队列以及各亚组CIP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以及CIP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现状以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031例免疫治疗患者,CIP发生率为7.2%(147/2031),重症率为2.6%(52/2031),致死率为0.4%(9/2031)。其中CIP人群中重症率为35.4%(52/147),死亡率为6.1%(9/147)。与非CIP患者相比,CIP多见于男性、老年(>65岁)、联合治疗、晚期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各亚组CIP发病率的对比中,男性、老年(>65岁)、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更高。真实世界CI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48 d,具有双高峰的特点,即免疫治疗后60~90 d及150~210 d是发病的双高峰时间段。CIP发病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季高发。治疗的患者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本研究中CIP的免疫抑制治疗率为76.2%,治疗后97.9%轻症CIP患者能预后良好,81.2%重症患者能在治疗后有较好的预后,有17.3%重症患者因CIP死亡。结论:真实世界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时总人群CIP发生率为7.2%,重症率为2.6%,致死率为0.4%;其中CIP人群重症率为35.4%,死亡率为6.1%。CIP中位发病时间有双高峰特点,且秋冬季高发;男性、老年、鳞癌、联合治疗、抗PD-1单抗组、晚期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患者CIP发病率较高。大部分CIP患者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 流行病学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治疗进展
8
作者 陶媛 季辰菲 吉宁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744,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尽管其耐受性通常优于化疗,但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不多,且诊治经验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尽管其耐受性通常优于化疗,但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不多,且诊治经验有限。文章结合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和研究,对CIP尤其是激素难治性CI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肺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安天棋 田建辉 +6 位作者 周奕阳 罗斌 阙祖俊 刘瑶 于盼 赵瑞华 杨蕴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重要肿瘤治疗措施。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极大地优化了肿瘤治疗的整体策略。然而,随着接受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人群的逐渐扩大,免疫治疗在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特殊的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在肿瘤患者中,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有显著影响。通常,肿瘤相关胸腔积液多为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产生迅速、难以控制且易反复。但随着新药物的批准以及现有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数量越来越多,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也逐渐引起了重视。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其与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存预后紧密相关。与MPE不同,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外,还可能与胸膜结节病样肉芽肿反应、嗜酸粒细胞性慢性胸膜炎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相关。在诊断方面,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通常采用排除性诊断的方法,诊断过程中需排除肿瘤进展、放疗及化疗等其他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胸腔积液,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难度。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或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通过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预防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生同样重要,这要求医师在应用ICIs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以期在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通过这种综合管理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本综述旨在探讨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等,通过深入分析ICIs治疗相关胸腔积液的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并发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 胸腔积液 不良反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O和NCCN及ASCO指南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毒性管理的比较
10
作者 邹海 杨云松 +3 位作者 陈臻瑶 李新艳 郑永法 朱彪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1-846,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然而对其相关肝毒性的认识仍不够全面。该文探讨和分析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毒性管理指南的异同,以期为临床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然而对其相关肝毒性的认识仍不够全面。该文探讨和分析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毒性管理指南的异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管理策略。通过回顾和分析最新发布的指南,对比各大指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的诊断、评估、分级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不同指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的定义与诊断基本一致,主要依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升高水平进行分级,其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更加强调对肝功能障碍症状的评估。在治疗策略上,各指南均推荐根据毒性分级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然而,不同指南在管理方面存在异同,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指南的推荐意见,制定个体化的管理策略。同时,由于当前指南在对于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肝毒性的认知上存在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指南需不断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肝毒性 临床指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癌症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11
作者 闫静静 刘韶瑜 +1 位作者 葛洪霞 马青变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种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恢复并提高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及杀死肿瘤细胞能力的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ICI相关心肌炎(ICI-M)是ICI导致的一种起病急、症状重、进展迅速的免疫相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种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恢复并提高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及杀死肿瘤细胞能力的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ICI相关心肌炎(ICI-M)是ICI导致的一种起病急、症状重、进展迅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但目前临床医师对ICI-M的认知不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CI-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心肌炎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12
作者 郑金龙 郑雪梅 +2 位作者 史君伟 张静 彭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35-2543,共9页
目的:构建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并对方案初步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基于循证护理和德尔菲法构建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2023年2月—11月经免疫检查点抑制... 目的:构建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并对方案初步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基于循证护理和德尔菲法构建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2023年2月—11月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首次治疗的112例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构建的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护士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知识水平。结果: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包括6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实施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护理方案后,试验组皮肤毒性轻于对照组,KP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的肺癌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护理方案可以改善病人皮肤严重程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升护士相关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皮肤毒性 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真实世界临床分析
13
作者 赵璨 宋丽萍 向平超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5-353,共9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的真实世界疗效、安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的真实世界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10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接受过ICIs治疗的100例Ⅲ~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肺癌合并COPD组(LC-COPD组)52例和非COPD组4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ICIs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接受ICIs治疗的LC-COPD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长于非COPD组(11.97个月vs.7.83个月,P=0.022),两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7个月vs.16.80个月,P=0.110)。与LC-COPD组和肺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比率保留的肺功能减损(preserved ratio impaired spirometry,PRISm)组患者免疫治疗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较差(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治疗线数及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PFS相关(P<0.05);PD-L1表达、免疫治疗疗效、NLR及是否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与OS相关(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在临床治疗中,NSCLC合并慢阻肺患者接受ICIs治疗相较于非慢阻肺患者PFS获益更良好,且安全性可控。肺癌合并PRISm人群ICIs治疗预后不佳。PD-L1表达、呼出气一氧化氮、NLR及ICSs使用可能作为肺癌合并COPD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评价肿瘤中央气道侵犯预测重度免疫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价值
14
作者 赵博峰 张雅敏 +4 位作者 陈平 冯炜 南克俊 刘金鹏 陈宝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CT上肿瘤中央气道侵犯(TICA)预测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抑制剂相关性肺炎(S-CIP)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9年9月—2022年3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治疗、资料完整的162例肺癌数据。根据...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CT上肿瘤中央气道侵犯(TICA)预测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抑制剂相关性肺炎(S-CIP)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19年9月—2022年3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治疗、资料完整的162例肺癌数据。根据患者有、无S-CIP分为S-CIP组23例和非S-CIP组13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胸部放疗史、基础肺病史、肿瘤组织学分类、TNM分期,原发肿瘤位置及TICA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混杂因素和发生S-CIP的危险因素。使用SPSS软件按照1∶1最近邻匹配法进行PSM,比较两组患者PSM匹配前后TICA对发生S-CI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预测发生S-CIP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效能。结果PSM前,S-CIP组的基础肺病史(78.3%比32.4%,OR=6.802,P=0.001)、放疗史(69.6%比30.2%,OR=5.300,P=0.002)及TICA(65.2%比27.3%,OR=5.882,P=0.001)比例均高于非S-CIP组,是预测发生S-CIP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后,S-CIP组和非S-CIP组分别纳入20例患者,S-CIP组TICA比例高于非S-CIP组(60.0%比20.0%,OR=6.000,P=0.013)。基于TICA的Logistic模型预测发生S-CIP的曲线下面积为0.700(95%CI 0.534~0.866)。结论TICA是发生S-CIP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中等的预测效能,可用于S-CIP风险的预测、早期干预,以期降低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中央气道侵犯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及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强 卢钟琦 +2 位作者 常颖 金铁峰 张美花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3,共6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备受瞩目,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迅速发展,产生了多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该领域中的核心方法之一,其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拟对当前已知的几种抗肿瘤免疫检查点及其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包...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备受瞩目,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迅速发展,产生了多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该领域中的核心方法之一,其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拟对当前已知的几种抗肿瘤免疫检查点及其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包括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和VISTA等关键检查点。通过详细探讨这些检查点的作用机制、现有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优化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有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诊疗进展
16
作者 张端敏 于岩岩 +1 位作者 徐小元 徐京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liver injury,ChILI)通常发生率为1.72%~30%,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及时识别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近年来ChILI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领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liver injury,ChILI)通常发生率为1.72%~30%,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及时识别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近年来ChILI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领域进展迅速,本文阐述上述进展,旨在提高本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肝损伤 诊断 治疗 预防 肝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麻图 郑亚 +4 位作者 赵进玉 舒小闯 李强 王玉平 周永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32,共6页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 胃癌是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世界前五,其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多采取以全身抗肿瘤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预后普遍较差。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免疫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初步改善,免疫治疗也因此成为最有潜力的治疗策略之一。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与胃癌免疫治疗,尤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关系密切,但其对免疫治疗效果的利弊尚无定论。本文就Hp对晚期胃癌的ICIs疗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免疫检查点抑制 PD-1/PD-L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菌移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探索性研究
18
作者 储云茜 薛雅 +4 位作者 蒋华 戚春建 戴菡珏 仙晴颖 朱文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6,共8页
目的:探讨对于多线抗肿瘤治疗失败合并恶液质的恶性肿瘤患者,予以肠菌移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患者血清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环境的变化。方法:入组5例多线抗肿瘤治疗后失败的恶液质肿瘤患者,予以特瑞普利单抗联... 目的:探讨对于多线抗肿瘤治疗失败合并恶液质的恶性肿瘤患者,予以肠菌移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患者血清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环境的变化。方法:入组5例多线抗肿瘤治疗后失败的恶液质肿瘤患者,予以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肠菌移植治疗,每2~3周期进行疗效评估,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动态检测粪便16srRNA基因测序、血清免疫学指标。结果:除1名患者因入组时肿瘤负荷过大在移植2.5个月后死亡,其余4名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7.4、8.3、28.5、52.3个月),1名肺腺癌颅内多发转移患者在肠菌移植后颅内转移病灶明显缩小,几乎消失。患者血清IL-2、IL-10、TGF-β等指标随着移植时间的增长,先迅速升高后缓慢降低,最终高于移植前,有统计学差异。16srRNA基因测序发现移植后患者总体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并逐渐向健康移植的供体靠拢,普拉梭菌可能是该类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所有患者未出现2级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肠菌移植联合免疫治疗或可改善生活质量、血清免疫环境及肠道微生物构成,对生存预后带来积极影响,且安全可控,为终末期恶液质患者开拓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菌移植 免疫检查点抑制 多线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杜晓宇 马建国 +7 位作者 夏任捷 姚伟晴 许威 欧思易 王东山 缪佰纹 宋雷(综述) 阎龙(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黑色素瘤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不断提前,为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黑色素瘤新辅助ICIs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CIs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黑...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黑色素瘤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不断提前,为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黑色素瘤新辅助ICIs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CIs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学缓解率。近期研究表明,ICIs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可以在黑色素瘤患者新辅助治疗中增强抗肿瘤的疗效。ICIs在黑色素瘤患者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优化治疗方案、防控不良事件、识别假性进展与处理寡进展事件已成为目前重点研究内容,寻找免疫治疗标记物将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就ICIs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未来探索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ICIs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联合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二线治疗HAIC后进展性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性和有效性
20
作者 魏启明 钟胜 +2 位作者 张海明 张红 张锋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后进展性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HAIC治疗后评估为疾病进展(PD)并以仑伐替尼联合ICI方... 目的探讨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后进展性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HAIC治疗后评估为疾病进展(PD)并以仑伐替尼联合ICI方案二线治疗的67例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C期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肿瘤反应,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记录评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接受仑伐替尼联合ICI方案二线治疗的67例一线HAIC后进展性BCLC分期C期HCC患者中位OS、PFS分别为18.4个月、7.2个月,ORR、DCR分别达22.4%(15/67)、67.2%(45/67)。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研究协作组(ECOG)评分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甲胎蛋白(AFP)水平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转氨酶水平升高、高血压和高胆红素血症是主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无死亡发生。结论仑伐替尼联合ICI二线治疗HAIC后进展性晚期HCC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细胞癌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