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欣龙 孙滕 +2 位作者 洪涛 袁延亮 张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7,共7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新辅助为局部晚期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 背景与目的免疫新辅助为局部晚期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本研究探讨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2月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支气管袖状切除的13例局部晚期中央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胸手术(thoracotomy bronchial sleeve resection, TBSR)组和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assisted bronchial sleeve resection,BSR)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学特征、术中和术后的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证实均实现肿瘤R0切除,BSR组患者无中转开胸。TBSR组中患者影像学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率为71.43%,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missions, MPR)率为42.86%,完全病理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al response, p CR)率为28.57%,BSR组分别为66.67%、50.00%和33.33%。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BSR组支气管吻合时间相对较短。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顺利出院,术后90 d死亡率为0。结论局部晚期中央型NSCLC患者经过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后可实现缩瘤降期、增加R0切除率,支气管袖状切除安全可行。在遵循手术安全性和实现肿瘤R0切除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机器人行袖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中央型肺癌 辅助免疫治疗 达芬奇机器人 支气管袖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华钰(综述) 强光亮(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2-379,共8页
肺癌是全球第一高发和致死性恶性肿瘤,据估计,2022年有248万例新发肺癌(占全部新发肿瘤的12.4%)和180万例死亡(占所有肿瘤的18.7%)[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新诊断肺癌患者总数的85%[2]。NSCLC中,TNM ... 肺癌是全球第一高发和致死性恶性肿瘤,据估计,2022年有248万例新发肺癌(占全部新发肿瘤的12.4%)和180万例死亡(占所有肿瘤的18.7%)[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新诊断肺癌患者总数的85%[2]。NSCLC中,TNM Ⅰ期和Ⅱ期约占20%,Ⅲ期约占30%,Ⅳ期占比高达约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M分期 辅助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与原发灶缓解程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源 梁乃新 刘洪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1/N2)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主要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非客观缓解(non-objective response,non-OR)]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风险分层模型。结果病理淋巴结分期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单独考虑时,与PFS无显著相关性,且两者无显著交互作用。对于N1患者,pCR/MPR的PFS优于non-OR(P=0.038);对于N2患者,原发灶缓解程度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1+pCR/MPR)和高危组(N1+non-OR/N2),两组PFS差异显著(P=0.003)。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原发灶缓解程度是NSCLC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两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但仍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免疫治疗 病理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缓解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其亮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308,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患者生存预后存在个体化差异,鉴于依赖肿瘤组织病理检测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及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在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动态监测疗效存在局限性,基于外周血及影像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来源于外周血的炎性衍生物、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免疫治疗 血液和免疫系统 影像组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术后病理学缓解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梓伊 彭杨 +4 位作者 曾蓓蕾 马影颖 曾丽 甘科论 马代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率、主要病理学缓解(main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及R0切除率。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MPR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未达到pCR/MPR的患者,因此寻找pCR/MPR的预测因素有助于筛选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nICT前后的临床资料对LAESCC患者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的预测价值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6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ESC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新辅助治疗前后患者的部分血液、炎症和营养学指标,根据新辅助治疗后的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进行分组,通过多组比较方差分析及LSD-t事后检验探索对不同病理学缓解程度具有影响的因素,收集并记录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最终的手术情况。本研究已获得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查编号:2024009)。结果:共收集到62例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的LAESCC患者,新辅助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4级的骨髓抑制表现,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均≤2级;手术的R0切除率为98.39%。本研究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既往LAESC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研究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CR率为22.58%(14/62),MPR率为40.32%(25/62)。根据术后不同的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分为TRG1、TRG2和TRG3~4组,3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新辅助治疗后术前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3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PDW及新辅助治疗后术前的NLR分别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RG2组的PDW及NLR均低于TRG3~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ESCC患者nICT后行根治性手术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pCR率及MPR率且安全性可靠,新辅助治疗前患者的PDW越低、新辅助治疗后术前患者的NLR越低预示着越好的病理学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根治性手术 病理学缓解程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应用循证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蒲文吉 苏晓晔 +3 位作者 冯玲玲 陈文琦 徐志渊 金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2-479,共8页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是目前公认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国内外指南已推荐dMMR实体瘤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仅5%患者为dMMR/高度微...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是目前公认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国内外指南已推荐dMMR实体瘤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仅5%患者为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绝大多数为“免疫沙漠型”或错配修复功能完整(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zation,MSS),即对ICIs反应欠佳。因此免疫药物与新辅助放化疗的协同作用是近些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并且有较多Ⅱ/Ⅲ期免疫全新辅助治疗(immuno-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iTNT)相关临床试验涌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管理模式也开始进入非手术治疗时代。dMMR/MSI-H型LARC患者新辅助免疫疗法效果显著,有望让患者在后续治疗中豁免手术和放化疗从而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对于pMMR/MSS型LARC,目前初步认定ICIs从初始作为后线姑息方案前移到一线选择策略以及继续开展大型临床试验。但iTNT在LARC中应用最佳模式尚无定论,但短程放疗序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药物可能获得良好短期疗效。寻找其它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鉴定出部分对iTNT敏感的pMMR/MSS型患者(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未来LARC治疗策略需结合患者临床复发危险度分层和器官保留意愿两方面考虑,实现分层精准治疗。本文将对LARC中iTNT的相关研究背景、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癌 辅助免疫治疗 循证医学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姚磊 颜巍 +2 位作者 闫宇博 郭元杰 徐世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48-2751,2756,共5页
目的观察可手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免疫浸润和PD-L1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追溯2015... 目的观察可手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免疫浸润和PD-L1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追溯2015年以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医的NSCLC患者共51例,所有患者穿刺肺组织经肺癌9合1试剂盒检测为驱动基因阴性者,且患者在手术切除之前进行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burden,TMB),抗CD8和抗PD-L1抗体检测免疫浸润和PD-L1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最多长达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利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D-L1阳性组(PD-L1^(+))和PD-L1阴性组(PD-L1^(+))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 1);TMB高突变组(TMB^(+))无进展生存期比TMB低突变组(TMB^(+))更长(P=0.004 7);CD8阳性组(CD8^(+))无进展生存期比CD8阴性组(CD8^(+))更长(P=0.001 4);PD-L1^(+)/TMB^(+)患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01 9);PD-L1^(+)/TMB^(+)患者和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 1);CD8^(+)/TMB^(+)患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36 9);CD8^(+)/PD-L1^(+)患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16 1);TMB^(+)/CD8^(+)/PD-L1^(+)患者较其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37 7)。结论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可手术的NSCLC患者,综合分析TMB、PD-L1表达和免疫浸润情况有助于选择对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突变负荷 辅助免疫治疗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R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燕 刘晓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2期24-26,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已处于稳定水平,以生存为主要终点进行临床试验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病理学显著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指新辅助化疗后残留存活肿瘤≤10%,其有可能作为生存期的替代终点纳...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已处于稳定水平,以生存为主要终点进行临床试验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病理学显著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指新辅助化疗后残留存活肿瘤≤10%,其有可能作为生存期的替代终点纳入未来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但若以MPR为替代终点,是否能体现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生存获益仍无定论。本文将对MPR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显著缓解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免疫治疗 主要终点 替代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子涵 周钰 +1 位作者 蒲兴祥 燕翔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4-684,共11页
背景与目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携带驱动基因突变的比例很高,而这部分患者当前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缺乏明显获益。本研究通过分析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 背景与目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携带驱动基因突变的比例很高,而这部分患者当前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缺乏明显获益。本研究通过分析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索其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双中心回顾性研究,首先纳入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PKUPH)的在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免疫治疗组以及靶向治疗组三组,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其后补充了来自湖南省肿瘤医院(Hunan Cancer Hospital,HNCA)的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患者来进一步探究EGFR敏感亚型之间对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反应。结果共纳入来自两个中心的患者50例。PKUPH的40例患者中采用免疫治疗的有21例,影像学疗效为部分缓解的占比57.1%。病理缓解方面,免疫治疗组的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率为38.1%,且仅有免疫治疗组出现了达到完全病理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手术难度的影响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纳入来自HNCA的10例患者,针对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下不同EGFR敏感亚型的疗效差异进行进一步分析。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与新辅助靶向治疗之间未见显著的影像学缓解差异。而在病理缓解方面,L858R患者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了MPR、pCR患者,优于靶向治疗患者;19del患者中尚未观察到显著差异。结论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取得了更好的MPR、pCR率且远期生存不劣于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辅助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1例
10
作者 岳东升 张真发 +1 位作者 赵晓亮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1-523,共3页
患者男性,49岁,主因"间断左胸背痛伴左上肢麻木肿胀2个月"于2019年3月25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入院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心、腹未见明显异常。PET-CT显示:左肺尖可见软组织肿物影,密度欠均,CT值28~40 Hu,增强后呈... 患者男性,49岁,主因"间断左胸背痛伴左上肢麻木肿胀2个月"于2019年3月25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入院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心、腹未见明显异常。PET-CT显示:左肺尖可见软组织肿物影,密度欠均,CT值28~40 Hu,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CT值33~95 Hu,边缘毛糙,牵拉临近胸膜,PETC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值15.2,大小约5.1 cm×4.1 cm×4.1 cm,周围可见多发斑片,条索及结节样影,考虑为周围性肺癌,临近胸膜受累,临床分期为T3N0M0,ⅡB期(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新辅助治疗 肺癌根治术 多学科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哲宁 程思远 +6 位作者 龚继芳 陆明 周军 张小田 李健 沈琳 彭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患者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患有高分期、可切除、MSI-H胃肠肿瘤的6例患者,均接受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和后续手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受完整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每例患者的活检标本均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以获得各自的分子病理学信息。结果:新辅助免疫治疗dMMR/MSI-H胃肠肿瘤是安全且有效的。在6例患者均观察到病理学缓解,其中包括5例(83%)完全缓解,另1例患者也被证实在ICIs治疗后肿瘤TNM分期下降。3例患者(50%)发生了1~2度不良反应。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及时接受了手术,无特殊的围手术期或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截止到目前尚无肿瘤复发者。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I-H胃肠肿瘤的患者中有良好的病理学缓解率和轻微的不良反应(trAEs)。这种术前治疗措施并不会妨碍手术治疗,需要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以便于进一步验证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可切除dMMR/MSI-H胃肠肿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辅助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学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敬茹(综述) 邓红彬(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019-1022,共4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的15%~20%,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且以紫杉烷类、蒽环类及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仍不尽人意。TNBC因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治疗可使其有较...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的15%~20%,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且以紫杉烷类、蒽环类及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仍不尽人意。TNBC因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治疗可使其有较大的疗效获益。近年来,早期TNB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就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疗效与安全性,及影响其疗效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辅助免疫治疗 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史美祺 陶如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5-790,共6页
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目前暂无治愈的有效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改变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为早期NSCLC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文中在对早期NSCLC辅助治疗现状分析的... 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目前暂无治愈的有效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改变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为早期NSCLC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文中在对早期NSCLC辅助治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辅助/辅助治疗手段在早期可手术NSCLC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辅助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及分析
14
作者 安杨 王晨童 +2 位作者 邱小原 周皎琳 林国乐 《中国癌症杂志》 2025年第7期665-671,共7页
背景和目的: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治疗效果,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临床管理尚缺乏充分证据。本研究拟探讨直肠癌新辅助... 背景和目的: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治疗效果,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临床管理尚缺乏充分证据。本研究拟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irAEs的发生特征、临床管理策略及转归,为优化irAEs监测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并出现irAEs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irAEs类型、分级、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6个月的定期随访。本研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审批通过(伦理批件号:I-24PJ0024)。采用描述性统计总结irAEs的发生规律与治疗应对措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累计发生41例次irAEs,其中78%(32/41)为1~2级轻度不良反应,22%(9/41)为3~4级严重不良反应,5例(16.7%)因严重不良反应永久停药。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36.6%,15/41),以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到减退的动态演变为主,75%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另有1例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后缓解。肝脏毒性(19.5%,8/41)中62.5%为3级损伤,37.5%需GC干预,2例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复发。3例发生重症肌炎并伴发无症状心肌损伤,表现为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和心肌生物标志物同步变化,均需大剂量GC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恢复周期2~4个月。9例发生皮肤反应,以局部治疗为主。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其中1例为3级腹泻接受GC治疗。总体GC使用率为31.7%(13/41),76.9%用于3级以上irAEs管理。结论:LARC新辅助免疫治疗ir AEs以轻中度为主,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3~4级严重不良反应,需多学科综合管理。GC使用集中于3级以上ir AEs,其中重症肌炎及心脏受累虽罕见但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少数患者辅助化疗阶段出现ir AEs复发,提示早期识别、分级治疗和全治疗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辅助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多学科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温少迪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9-1746,共8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NSCL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肺癌的85%。NSCLC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使肺癌的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文章围绕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新进展、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联合治疗 辅助免疫治疗 晚期NSCLC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