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 |
杜士云
阳菁
王守海
王德正
吴爽
罗彦长
李阳生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2
|
水稻光温敏红米两系不育系品红S的选育与应用 |
蒋云林
黄辉
张睿琦
王冬桧
李靖焓
赵琴亚
林荔辉
程祖锌
|
《福建稻麦科技》
|
2025 |
0 |
|
3
|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的选育及其应用 |
秦元忆
伍祥
蒙秀菲
张上都
彭菊
石邦志
周乐良
|
《贵州农业科学》
|
2025 |
0 |
|
4
|
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
刘金波
徐大勇
潘启民
秦德荣
方兆伟
陈庭木
卢百关
樊继伟
李健
刘艳
迟铭
王宝祥
杨波
樊宁声
|
《中国稻米》
|
2011 |
6
|
|
5
|
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稆S’的选育与应用 |
陈小玲
蒋云林
钱子燕
王泓超
程祖锌
林荔辉
|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24 |
1
|
|
6
|
光温敏核不育系德山S的选育及繁殖与制种技术 |
郑长奇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
0 |
|
7
|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
杜士云
王守海
黄忠祥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8
|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与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剖析 |
梅明华
李泽炳
|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7
|
|
9
|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荃时S的选育与应用 |
丁友奇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10
|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
董凤高
朱旭东
熊振民
程式华
孙宗修
闵绍楷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92
|
|
11
|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
斯华敏
付亚萍
刘文真
孙宗修
胡国成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9
|
|
12
|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1S矮秆突变体 |
刘选明
杨远柱
陈彩艳
唐平徕
刘斌
符辰建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2
|
|
13
|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
赵海军
吴殿星
舒庆尧
沈圣泉
马传喜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0
|
|
14
|
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 |
卢兴桂
袁潜华
姚克敏
刘梅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0
|
|
15
|
6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 |
温圣贤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田亚雯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9
|
|
16
|
甘蓝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N196S的选育 |
刘尊文
吴平
袁卫红
周贱根
周小萍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17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的白叶枯病抗性 |
兰艳荣
王俊义
王弋
牟同敏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8
|
|
18
|
两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
董维
沈锡琼
谷安宇
涂建
奎丽梅
蒋啟勇
李小林
|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
李石开
刘其宁
吴学英
苏振喜
张庆莹
邱怀珊
赵庭周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20
|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
廖伏明
袁隆平
杨益善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