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17-17218,17220,共3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51个气象站点的1971~2006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WOFOST模拟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借用ArcGIS软件,研究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51个气象站点的1971~2006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WOFOST模拟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借用ArcGIS软件,研究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结果]研究时段内,黄淮海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整体呈增加趋势,然而不同区域的趋势不一致。不考虑20世纪80年代冷湿气候的影响,河北西北部和南部、河南东南部及环渤海湾地带的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冀东、京津和鲁中地区的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河南西部和北部的光温生产潜力20世纪80、90年代连续下降,进入21世纪初后大幅上升。[结论]气候变化整体上有利于光温生产潜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WOFOST模型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研究
2
作者 陈小英 林巧灵 +1 位作者 阮翠冰 魏泽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近50年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59 313.2 kg/hm^(2)、 37 965.1 kg/hm^(2)、 36 868.0 kg/hm2,气候倾向率分别为-87.7 kg/(hm^(2)·10a)、869.1 kg/(hm^(2)·10a)、1 046.7 kg/(hm^(2)·10a)。气候潜力于1999年发生突变后呈加速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气候潜力高,西北部山区低,高低值中心分别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气温、降水对生产潜力的削减幅度分别为33%~40%、2%~4%,温度订正系数平均为0.6,降水订正系数平均为1.0,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降水、日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31、0.70;闽东气候资源利用率平均为46%,与单产、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55。【结论】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东部沿海优于西北部山区,气温是对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最大的因子,降水增多带来负效应。葡萄种植结构格局与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匹配较好,通过提高葡萄单产水平、加强葡萄园区小气候调节等措施,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利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合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徐新良 刘纪远 +1 位作者 曹明奎 张树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4,共7页
利用199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东北地区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年代东北地区由于作物生长季内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生产潜力普遍降低6.45%,其中降... 利用199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东北地区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年代东北地区由于作物生长季内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生产潜力普遍降低6.45%,其中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是导致生产潜力变化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在LUCC过程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2402.79×10^4t。从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看,气候波动要低于LUCC过程的作用,LUCC过程所导致的生产潜力的增长趋势抵消了气候波动所带来的降低趋势,10年间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992.23×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产潜力 合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艳霞 王馥棠 刘文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计算了近40a黄土高原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计算和分析了未来50a该地区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a,除东南部外,其它各区总的来说无论是小麦的...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计算了近40a黄土高原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计算和分析了未来50a该地区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a,除东南部外,其它各区总的来说无论是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还是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所增加,而且光温生产潜力增加的幅度大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气候环境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敏感区温度因子对农用地等别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云雅如 郧文聚 +1 位作者 苏强 赵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3-116,共4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分布状况及农用地产能变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该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的21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日均...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分布状况及农用地产能变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该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的21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日均温资料,并结合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中的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数据为基础,利用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构建光温生产潜力模型,探讨5~9月累积平均温度同玉米和大豆光温生产潜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东北气候敏感区表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2)温度与玉米和大豆光温生产潜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未来温度增幅在3.89℃的情景下,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可增加217.6kg/hm2,大豆光温生产潜力可增加72.6kg/hm2,可使农用地等别提高10%左右;3)同时两种作物的适宜区均发生明显的北移东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敏感区 度因子 农用地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姚益平 郭芬芬 +3 位作者 金志凤 张寒 何宽科 肖晶晶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85-90,共6页
葡萄是浙江十大主导产业果品之一,其生长、结实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研究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对于科学发展葡萄产业、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意义明显。基于1971—2017年浙江68个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1985—2017年浙江省葡萄统计年鉴资料和2016... 葡萄是浙江十大主导产业果品之一,其生长、结实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研究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对于科学发展葡萄产业、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意义明显。基于1971—2017年浙江68个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1985—2017年浙江省葡萄统计年鉴资料和2016年浙江省县(市、区)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葡萄的光合生产潜力(Y_Q)、光温生产潜力(Y_T)和气候生产潜力(Y_W)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浙江省葡萄Y_Q、Y_T和Y_W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41.3、115.3、102.8 t/hm^2。空间分布表现为:Y_Q,浙北高浙南低;Y_T,浙中高于浙南和浙北;Y_W,浙南高浙北低。近47年,Y_Q、Y_T和Y_W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0.10、1.2 t/(hm^2·10年)。2016年浙江省葡萄生产气候资源利用率各地平均为20.5%,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建德、宁绍平原中部、嘉兴南部等地区;低值区在浙西西部、浙南山区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气候生产潜力 合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宁夏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剑萍 官景得 +4 位作者 刘建军 韩颖娟 王石立 马玉平 苏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783-7786,共4页
对宁夏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进行研究,采用"逐步订正法"计算该地区近50年的气候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宁夏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呈线性增加趋势,但考虑光、温、水3因素的气候生产潜力... 对宁夏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进行研究,采用"逐步订正法"计算该地区近50年的气候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宁夏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呈线性增加趋势,但考虑光、温、水3因素的气候生产潜力,因降水稀少而数值很低,无灌溉便无农业;中部干旱带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无明显趋势,但气候生产潜力变幅很大,南部山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无明显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呈弱的下降趋势,说明冬小麦生产受到水分的极大制约。利用RegCM3-WOFOST/LINGRA耦合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数据计算了未来宁夏中、南部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弱的增长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后宁夏气候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逐步订正法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不同区域花生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昭静 柳帅 +1 位作者 王建国 李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26-29,35,共5页
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小籽品种(湘农小花生)为试材,分别在湖南4个花生主产区的邵阳、邵东、道县和麻阳开展调查、试验,利用当地花生生育期内总太阳辐射量、降水量、蒸发量、温度为依据,初步对湖南不同区域花生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 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小籽品种(湘农小花生)为试材,分别在湖南4个花生主产区的邵阳、邵东、道县和麻阳开展调查、试验,利用当地花生生育期内总太阳辐射量、降水量、蒸发量、温度为依据,初步对湖南不同区域花生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籽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显著高于小籽花生。影响湖南花生产量的限制生态因子在播种∽出苗期、苗期和荚果发育期主要是温度因子;花期水分因子是湘中南和湘西北花生产量的主要限制条件。各花生主产区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较低,其中道县和麻阳的花生实际产量均低于气候生产潜力的30%。湖南花生产量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为高产品种繁育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态因子 气候生产潜力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橡胶的气候生产潜力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光 刘少军 +1 位作者 陈小敏 佟金鹤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81-284,共4页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和专业气候插值软件ANUSPLIN插值的常年逐月太阳总辐射、温度及降水数据,计算了我国25°N以南的区域橡胶树的气候生产潜力,并通过天然橡胶的干物质分配率估算了天然橡胶的产胶... 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和专业气候插值软件ANUSPLIN插值的常年逐月太阳总辐射、温度及降水数据,计算了我国25°N以南的区域橡胶树的气候生产潜力,并通过天然橡胶的干物质分配率估算了天然橡胶的产胶潜力。结果表明,我国最适宜橡胶生长的区域在海南岛及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温度是制约我国橡胶生长的限制因素,云南高原、海南岛是我国橡胶光合生长潜力的2个高值区,但是云南高原区由于温度限制,橡胶生长潜力下降非常显著。在西双版纳和海南岛,降水因素仅是海南岛西部地区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橡胶 生产潜力 潜力 潜力 气候潜力 产胶潜力 干物质分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土地利用及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引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2,49,共3页
农业生产潜力不仅决定于农业气候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种植结构。利用20世纪90年代关中平原气象观测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计算分析了关中平原耕地面积、农田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这11年的时间里,关... 农业生产潜力不仅决定于农业气候条件,而且也依赖于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种植结构。利用20世纪90年代关中平原气象观测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计算分析了关中平原耕地面积、农田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这11年的时间里,关中平原耕地转移明显,而且以园地、林地和居民用地等类型为主。农田耕地损失直接导致了关中平原农田生产潜力减少。气候变化中的气温升高导致农田光温生产潜力增加,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气候生产潜力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农田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田间小气候特征与生产潜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邦琨 张路 陈官文 《耕作与栽培》 1999年第S1期66-69,共4页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度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度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但根据当年的光、热、水条件和生产水平要素估算,生产潜力可达13558.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气候 群体结构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评价
12
作者 吕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31-33,共3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主要棉区的气候资源的分析,并与全国各主要棉区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新疆各棉区的光资源优于内地棉区,光温潜力高,增产指数在100%-150%以上。但光热资源年际间变化大,个别年份尚显不足,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新疆主要棉区的气候资源的分析,并与全国各主要棉区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新疆各棉区的光资源优于内地棉区,光温潜力高,增产指数在100%-150%以上。但光热资源年际间变化大,个别年份尚显不足,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产量不稳定,难以发挥其光热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气候资源 潜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齐月 张强 +6 位作者 胡淑娟 蔡迪花 赵福年 陈斐 张凯 王鹤龄 王润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21-1529,共9页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热点问题。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甘肃省9个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热点问题。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甘肃省9个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生态区法AEZ模型计算9个站点1961—2017年57 a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研究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而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则表现为减少趋势。(2)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和≥10℃积温均表现为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10 a)^(−1)(P<0.0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3)伴随气温的升高和≥10℃积温的增加,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3.05 kg·hm^(−2)·(10 a)^(−1)和517.57 kg·hm^(−2)·(10 a)^(−1)。冬小麦生产潜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升高是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增加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和≥10℃积温的升高,有利于冬小麦光合作用,是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冬小麦 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重一 庞士力 孙彦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8,共4页
文章计算了黑龙江省75个县市3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越大的地方,变率越小;气候生产潜力... 文章计算了黑龙江省75个县市3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越大的地方,变率越小;气候生产潜力越小的地方,变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生产的农业气候资源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新 《新疆农垦科技》 1998年第6期24-25,共2页
通过对新疆主要棉区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各主要棉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各主要棉区的光资源优于内陆棉区,光温潜力高,增产指数均在100%~150%。但光热资源年际间变化大,个别年份尚显不足,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产... 通过对新疆主要棉区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各主要棉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各主要棉区的光资源优于内陆棉区,光温潜力高,增产指数均在100%~150%。但光热资源年际间变化大,个别年份尚显不足,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产量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气候资源 潜力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玉芳 庞艳梅 +2 位作者 刘琰琰 陈超 董孝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20,共8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分析了四川省7个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中部最低,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气候生产潜力为南北低中间高。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偏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出现高值;降水量的减少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明显。四川省水稻存在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水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合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分等中作物生产潜力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令超 王国强 +2 位作者 杨建波 杨建锋 田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93,共5页
采用空间插值模型进行插值,形成精度高、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符合自然分布规律的作物光温或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该文对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河南省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验证,指... 采用空间插值模型进行插值,形成精度高、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符合自然分布规律的作物光温或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该文对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河南省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验证,指出克立格法初始插值结果优于其它模型的初始插值结果;同时,指出由于模型的缺陷,在山区或数据稀少地区需要对初始插值进行进一步校正,以使内插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并提出了对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初始插值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作物生产潜力 气候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8
作者 石全红 刘建刚 +3 位作者 王兆华 陶婷婷 陈阜 褚庆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6-903,共8页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年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年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结合水稻大田平均产量,对该区域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和大田平均单产之间的产量差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量差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表明,30年来该区域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大于实际产量增加的幅度,二者之间的产量差不断扩大;一季中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产量差逐步缩小;晚稻光温生产潜力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产量差不断缩小。对区域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内辐射总量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早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效应超过辐射下降的负效应,光温生产潜力不断增加,而一季中稻及晚稻生育期内辐射下降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水稻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间,水稻生育期内辐射及温度变化不同,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区 水稻 产量差 生产潜力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定额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形成及灌溉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晨 赵洪祥 +6 位作者 闫伟平 李前 刘晓龙 王俊鹏 历艳璐 张治安 边少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26,31,共6页
为了探明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经济效益及灌溉增产潜力对灌溉的响应,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灌溉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个灌溉定额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利用Hybrid-Maize模型模拟了这一地区玉米的灌溉增产潜力。结果表... 为了探明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经济效益及灌溉增产潜力对灌溉的响应,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灌溉增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个灌溉定额下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利用Hybrid-Maize模型模拟了这一地区玉米的灌溉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20 mm(Q1)、170 mm(Q2)和250 mm(Q3)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50 mm(Q0)处理;Q2与Q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均显著高于Q0处理;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值与Q2和Q3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小,与Q0处理的实测产量差异较大,所有处理的实测产量均与光温生产潜力值差异较大。170 mm可作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灌溉参考值,Hybrid-Maize模型可作为预测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半干旱地区玉米 灌溉增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 Hybrid-Maize模型 玉米农艺性状 玉米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潜力及产量差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余卫东 马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5-212,共8页
利用河南省96个县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夏玉米实际产量,采用逐步订正模型,计算了近50年河南省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两种产量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利用河南省96个县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夏玉米实际产量,采用逐步订正模型,计算了近50年河南省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两种产量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光温生产潜力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近50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全省平均每10 a减少696.8 kg·hm-2,北、中大部分站点和南部的部分站点下降幅度较大。(2)气候生产潜力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近50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产量差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958.7 kg·hm-2。(3)夏玉米实际产量极显著增加,光温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极显著下降,平均每10 a减少1 718.0 kg·hm-2,但71.9%的站点产量差大于24 000 kg·hm-2,产量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降水是制约河南省西部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灌溉提高产量;后期热量不足影响北部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选用中早熟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的途径;东部可通过增加灌溉面积、选用优良品种和科学施肥等措施缩小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产量差 夏玉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