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脱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4 位作者 庄朝荣 王健 华欣 王虹 季河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5-609,共5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建立大鼠RD模型,按每组情况各组玻璃体腔内分别单次注射PBS或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可溶性EPO受体(EPOsR),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分别于造模后3d和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获得大鼠视网膜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活性,RD造模后14d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外核层(ONL)厚度。结果RD造模后3d,RD组ONL出现凋亡细胞核,玻璃体腔注射EPOsR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随着玻璃体腔注射EPOsR的剂量增加,ONL凋亡细胞核有增加趋势。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各组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15±0.04)、(0.49±0.03)、(0.50±0.07)、(0.63±O.03)、(0.69±0.04)、(0.83±0.04),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16,P=0.000),RD+EPOsR200ng组的caspase-3活性均强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造模后14d,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的ONL厚度分别为(47.39±3.39)、(33.96±3.54)、(31.83±5.21)、(31.40±2.63)、(24.99±2.06)、(19.30e3.71)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33;P=0.000);EPOsR处理组ONL厚度明显薄于单纯RD组和RD+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状态下,EPOsR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强,而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内源性EPO表达增强可通讨抑制casDase-3活性和抗凋亡作用发挥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感受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的神经基础——昼夜光感受器 被引量:2
2
作者 谌小维 胡志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4-697,共4页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与外界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昼夜节律 调节神经 昼夜感受器 导引作用 黑视素 隐花色素 视网膜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药物5-氨基乙酰丙酸及其己脂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卢晓珣 郭坤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35-2037,共3页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疾病治疗新方法,在临床各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理为光敏剂与病变细胞和组织选择性结合后,在特定波长、特定功率光源的照射下产生细...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疾病治疗新方法,在临床各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理为光敏剂与病变细胞和组织选择性结合后,在特定波长、特定功率光源的照射下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从而起到杀灭病变细胞和组织的作用。PDT的三要素是光源、氧、光敏剂,其中光敏剂的选择是直接决定光动力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治疗药物 5-氨基乙酰丙酸 相关研究进展 组织选择性 细胞毒性作用 疾病治疗 病变细胞 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馨刚 吴敏 +4 位作者 李素莹 李忠宝 胡青莲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设计合成两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观察其理化特性和在不同极性条件下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通过苯甲醛与吡咯活泼氢的缩合反应以及亲电取代反应制备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碘代羟基氟硼二吡咯(BPOI)和碘代甲酸甲酯氟... 目的:设计合成两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观察其理化特性和在不同极性条件下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通过苯甲醛与吡咯活泼氢的缩合反应以及亲电取代反应制备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碘代羟基氟硼二吡咯(BPOI)和碘代甲酸甲酯氟硼二吡咯(BPCI)。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对该光敏剂进行理化性质表征。通过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与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该光敏剂活性氧产生能力,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效应。结果: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成功合成了两种不同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和BPCI。两种材料具有低毒性,且易被细胞摄取。meso位为给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受溶剂极性影响大,而weso位为吸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CI则不受溶剂极性影响。结论:给电子取代基的氟硼二吡咯类光敏剂BPOI在高极性环境中产生活性氧速率慢,而在低极性环境中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大大增强,有望用于肿瘤细胞内的环境选择性光动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敏感药/药代动力学 敏感药/治疗应用 肿瘤/治疗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谱法 谱分析 吡咯类/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崔雪雪 张智慧 +4 位作者 吴凌子 栗勇涛 陈爽 陈努 张晓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7-715,共9页
目的探讨Anti-白细胞介素(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无眼疾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66只,其中24只采用光感受器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诱导小鼠EAU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Anti-白细胞介素(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无眼疾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66只,其中24只采用光感受器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诱导小鼠EAU模型,分别在免疫前及免疫后第3、12、18天各取6只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小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球中IL-17A^(+)γ干扰素(IFN-γ)^(+)CD4^(+)T细胞比例。取6只小鼠制作EAU模型,免疫后18 d采用小动物成像仪进行眼底拍照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查完成后处死小鼠,摘取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取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按照表达数量不同分为IL-17A^(+)IFN-γ^(+)细胞高表达组和IL-17A^(+)IFN-γ^(+)细胞低表达组,比较2个组小鼠视网膜损伤情况。取36只小鼠制作EAU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nti-IL-12/IL-23 p40组和IgG组,每组18只,分别尾静脉注射Anti-IL-12/IL-23 p40和IgG,每3天1次。免疫后第12天和第18天每组各取6只小鼠,分别取淋巴结和眼球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免疫后第24天,每组各取6只小鼠,摘取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损害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17A^(+)IFN-γ^(+)CD4^(+)T细胞诱导分化后IL-17和IFN-γ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7A^(+)IFN-γ^(+)CD4^(+)T细胞诱导分化后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Th17细胞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前和免疫后第3、12、18天,淋巴结、脾脏、眼球中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642、16.531、10.385,均P<0.05),其中与免疫前相比,EAU小鼠免疫后第12天淋巴结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免疫后第18天脾脏、眼球中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7A^(+)IFN-γ^(+)细胞高表达组小鼠视网膜严重水肿、视网膜脱离、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广泛视网膜褶皱;IL-17A^(+)IFN-γ^(+)细胞低表达组小鼠视网膜轻度水肿、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轻度视网膜褶皱。Anti-IL-12/IL-23 p40组免疫后18 d,眼球中CD3和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低于I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04、8.080,均P<0.05);免疫后12 d,Anti-IL-12/IL-23 p40组淋巴结中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为(0.33±0.18)%,明显低于IgG组的(4.8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4,P<0.001)。与IgG组相比,Anti-IL-12/IL-23 p40组Th1、Th17、IL-17A^(+)IFN-γ^(+)CD4^(+)T细胞百分比及IL-17、IFN-γ、T-bet、ROR-γt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ti-IL-12/IL-23 p40可通过抑制IL-17A^(+)IFN-γ^(+)CD4^(+)T细胞发挥对EAU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药物治疗 细胞介素12亚基p40 单克隆抗体 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时间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颜东 刘丽梅 +1 位作者 明春秀 张少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3-48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 2)。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和(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mW/cm 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交联 巩膜/药物作用 核黄素/药理 紫外线/不良反应 光感受器细胞/药物作用 敏剂/毒性作用 实验性放射损伤/病理 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