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白三叶草间作系统小麦群体结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振中 欧阳竹 +1 位作者 刘丽平 李发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4-560,共7页
2008~2010年冬小麦/白三叶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6种小麦行距配置,3个行距×2个播种量)研究表明,单作条件下,小麦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产量在行距25 cm与30 cm处理间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行距40 cm处理。行距30 cm、播种... 2008~2010年冬小麦/白三叶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6种小麦行距配置,3个行距×2个播种量)研究表明,单作条件下,小麦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产量在行距25 cm与30 cm处理间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行距40 cm处理。行距30 cm、播种量217.5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收获系数分别达7 857.8 kg.hm-2和0.483。小麦抽穗期和花期,行距30 cm与40 cm处理的冠层底部向上20 cm处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差异不大,行间全天PAR在50μmol.m-2.s-1以上的时间至少有8 h,而单作条件下白三叶草光补偿点在30~50μmol.m-2.s-1之间,这预示着在行距30 cm与40 cm处理的小麦行间间作白三叶草能为白三叶草光合作用提供有效光能。行距30 cm条件下,"小偃81"与"济麦22"单作以及分别与白三叶草间作处理试验表明,"小偃81"与白三叶草间作系统小麦生物量不受间作影响,小麦叶面积指数与穗数高于"小偃81"单作。"济麦22"与白三叶草间作系统的3项指标则低于"济麦22"单作。间作条件下,白三叶草冠层顶部PA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底部PAR较小,全天最大仅30μmol.m-2.s-1。与"济麦22"相比,"小偃81"与白三叶草间作冠层底部PAR全天日变化较小。因此,行距30 cm处理小麦行间适合间作白三叶草,小麦品种"小偃81"比"济麦22"更适合与白三叶草间作。本研究结论可为华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白三叶草间作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白三叶草 行距 间作 群体结构 光合有效辐射(par)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苹果花生间作系统光合有效辐射及其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蔡智才 毕华兴 +3 位作者 许华森 常译方 王丹 陈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8,共8页
【目的】研究果-农间作系统的种间关系,为果-农间作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晋西黄土区7年生苹果(Malus pumila)+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花生单作系统为对照,布设根障以阻断苹果树与花生根系之... 【目的】研究果-农间作系统的种间关系,为果-农间作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晋西黄土区7年生苹果(Malus pumila)+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花生单作系统为对照,布设根障以阻断苹果树与花生根系之间的延伸交叉,采用定位观测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试验手段,对林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及其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间作系统内树行北侧的作物行主要在上午受果树遮阴影响,南侧则主要在下午受影响,距树干基部越近的作物行PAR均值越小;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花生花期(7月)所测光合数据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拟合效果良好,计算得花生光饱和点(LSP)为1 497.4μmol/(m2·s);间作系统内不同作物行表现为距树干基部越近,饱和PAR时长越小,生物量越小;花生生物量与PAR均值和饱和PAR时长均极显著相关,且与饱和PAR时长的相关性更高。【结论】间作系统内果树树荫不断移动变化,导致林下PAR出现时空异质性,且距树干基部越近的作物行受影响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果-农间作系统 光合有效辐射 光响应曲线 饱和par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有效辐射及其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刚 刘慧 +5 位作者 李丽 高帅 张全军 黄文江 刘良云 柳钦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1,共12页
植物利用约400~700nm波段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不同波长的光驱动效率不相同,而且随着植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准确获取被植物捕获并用于驱动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当前,光量子传感器被普遍接受并用于评... 植物利用约400~700nm波段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不同波长的光驱动效率不相同,而且随着植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准确获取被植物捕获并用于驱动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当前,光量子传感器被普遍接受并用于评价光合作用潜力,可测量400~700nm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或光量子通量,其光谱响应函数为直线。该文回顾了经典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定义的形成过程,介绍了PAR传感器的演化路径,讨论了PAR及其传感器的应用现状。由于测量对象及应用环境的多样化,PAR的定义仍然没有完全统一,且早期研究对光谱响应函数的度量不充分。随着当前人工光照明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波长范围比400~700 nm要宽,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波长配比,能量配比)、光周期等对光合作用影响显著,并且很难将光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光形态效应区分开,因此PAR的定义及其传感器的研发仍处于不断发展中。理想的PAR应该从植物光合作用的角度来定义,未来PAR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函数应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曲线相一致,并能依据测量对象及应用需求而调整。与此相适应,未来PAR传感器应向用户可对光谱响应函数编程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传感器 光合作用 光合有效辐射 光子通量密度 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形态、生长及光合作用对不同波段太阳辐射的响应(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增岭 M.Arocena Joselito 高坤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8-546,共9页
为探讨中不同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对钝顶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形态、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将钝顶螺旋藻D-0083藻液转入带塞的石英管中,石英管水平置于阳光下并在其上覆盖不同的截止型和带通型滤光片,以使藻丝接受不同波段... 为探讨中不同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对钝顶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形态、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将钝顶螺旋藻D-0083藻液转入带塞的石英管中,石英管水平置于阳光下并在其上覆盖不同的截止型和带通型滤光片,以使藻丝接受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并检测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所有波段(320—500、395—700、510—700和610—700 nm)光合有效辐射下的藻丝均螺旋变紧且生物量增加。其中以包含少量紫外辐射A(Ultraviolet-A)的蓝光波段(320—500 nm)和红光波段(600—700 nm)对藻丝形态变化、生长及光合速率的诱发效率较高。在320—500、395—700、510—700和610—700 nm波段上的单位能量光照引起钝顶螺旋藻螺距变化的效率分别为0.070、0.015、0.021、0.045μm/(W·m^2)。波段320—500 nm虽然会轻微抑制钝顶螺旋藻D-0083的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藻蓝蛋白的荧光发射,但是却能够有效诱导其藻丝变紧促进生长。此外,钝顶螺旋藻D-0083的藻丝变紧程度、比生长速率变化与不同波段太阳辐射下藻丝体的光合性能相一致。该研究表明任何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都能使螺旋藻藻丝螺旋变紧并引发生长和光合作用,其中以蓝光和红光的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节旋藻 生长 形态 光合有效辐射(par)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小罡 赵冬至 +1 位作者 王林 樊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8-1047,共10页
首次通过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复活节岛外海)投放的一台Bio-Argo浮标的观测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该海区叶绿素a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作为典型的贫营养水体,南太平洋环流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仅为O.02mg m... 首次通过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复活节岛外海)投放的一台Bio-Argo浮标的观测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该海区叶绿素a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作为典型的贫营养水体,南太平洋环流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仅为O.02mg m^(-3),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仅为0.15mg m^(-3)左右。SCM出现在180m深处,而次表层生物量极大值(SBM)的深度约50m。此外,SCM的深度存在季节特征,冬浅(150m)夏深(200m),位于真光层之下约30m。虽然SCM的深度在6月达到最浅,但SCM层的厚度和强度在7月才降至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混合层在6月时仍然持续加深导致的。通过估算日光合有效辐照度(PAR)的垂向分布发现,SCM大约位于0.2%光强深度处,跟随等光照线(PAR=0.08 mol quanta m^(-2)d^(-1))而发生季节波动,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Chla:C值随光强变化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rgo浮标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 次表层生 物量极大值(SBM) 光合有效辐照度(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株型玉米套作大豆生长环境动态及群体产量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杨峰 崔亮 +3 位作者 黄山 刘卫国 雍太文 杨文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7,共6页
为探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大豆生长环境动态规律及产量变化,选用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与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光强,光质,空气、土壤温湿度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其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谱辐照度在不同高度和不... 为探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大豆生长环境动态规律及产量变化,选用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与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光强,光质,空气、土壤温湿度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其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谱辐照度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都高于半紧凑和松散型。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群体土壤水分含量从大豆行间到玉米窄行间逐渐降低,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群体不同空间位置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半紧凑和松散型玉米变化幅度较大。对于空气温湿度,紧凑型玉米套作下的大豆冠层空气温度最高,湿度最低。此外,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不同空间位置土壤0~10 cm温度高于半紧凑和松散型套作。大豆与紧凑型玉米套作下其产量显著高于与半紧凑和松散型玉米套作,但紧凑型玉米产量最低。因此,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群体不同配置相关研究中应当考虑玉米株型对大豆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光照辐照度 套作 土壤 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峰山常绿阔叶林辐射通量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进 陈步峰 +2 位作者 潘勇军 肖以华 史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766-6776,共11页
常绿阔叶林作为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森林的典型代表,在森林辐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1 a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时序变化和分配等规律。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K↓)、反射辐射(K↑)和净辐射(Rn)通量日变化呈... 常绿阔叶林作为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森林的典型代表,在森林辐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1 a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时序变化和分配等规律。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K↓)、反射辐射(K↑)和净辐射(Rn)通量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大气逆辐射(L↓)、森林长波辐射(L↑)呈余弦曲线,长波有效辐射(Ln)呈波浪形。各辐射总量均为雨季大于旱季,Ln除外;帽峰山常绿阔叶林K↓年总量为4201.22 MJ/m2,Rn、K↑和Ln占其比例分别为63%、11%和26%。Rn通量分配率日变化呈倒"U"型曲线,Ln和K↑呈"U"型曲线。林冠上光合有效辐射(PARa)日平均值旱季小于雨季,林冠下(PARb)则相反;PARa变异系数旱雨季均小于PARb;PARa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PARb整体和PARa一致,仅在中午时刻出现微弱双峰。PAR透射率日峰值出现时间范围与K↓基本一致,尤其是在雨季,PAR透射率日平均值雨季大于旱季。帽峰山常绿阔叶林PAR/K↓比率为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衡 光合有效辐射 分配率 par/K↓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茄子叶片光响应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益奎 黎炎 李文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6-921,共6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田间不同基因型茄子(台湾长生303茄、东莞3号石碣茄、瑞丰一号紫长茄和竹丝茄)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茄子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1:30~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田间不同基因型茄子(台湾长生303茄、东莞3号石碣茄、瑞丰一号紫长茄和竹丝茄)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茄子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1:30~12:30左右,次峰值小于首峰值。不同基因型茄子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Ci)变化与光合速率完全相反;不同基因型茄子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光补偿点以台湾长生303茄最高(113.2μmolphotos·m-2·s-1),竹丝茄最低(35.0μmolphotos·m-2·s-1),4种茄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相关,竹丝茄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品种。因此在南方秋茄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光温等环境因子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光合速率(Pn) 蒸腾速率(Tr) 光合有效辐射(par) 水分利用效率(WUE)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辐射模拟的叶片模型的网格简化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磊 唐丽玉 +1 位作者 孙梅 杨怡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188,共6页
针对冠层辐射模拟对模型精度要求高,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叶片模型网格简化的改进边折叠方法。在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算法的基础上,在折叠代价中引入曲率变化及狭长三角形的判断,同时对于叶片模型边界的保持则采用半边折叠的... 针对冠层辐射模拟对模型精度要求高,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叶片模型网格简化的改进边折叠方法。在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算法的基础上,在折叠代价中引入曲率变化及狭长三角形的判断,同时对于叶片模型边界的保持则采用半边折叠的方法。以枇杷为例,利用Artec手持激光扫描仪获取的叶片网格模型进行简化,并将简化后的叶片模型应用到辐射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辐射度的模拟精度方面,相同模型简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变化幅度较小,可以满足辐射度模拟精度要求,而明显提高辐射度的计算效率;在可视化效果方面,简化后的模型能够保持叶片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有着较好的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简化 边折叠 顶点法向 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杨凌不同透明覆盖材料温室内外太阳辐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淑娟 高予尘 +1 位作者 刘典 杨振超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81-83,共3页
2015年3月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模型温室使用光谱分析仪PS-300型测定了春分时节不同天气条件下EVA塑料薄膜温室、聚碳酸酯板模型温室、浮法玻璃模型温室及室外的太阳辐射光谱及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材料覆... 2015年3月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模型温室使用光谱分析仪PS-300型测定了春分时节不同天气条件下EVA塑料薄膜温室、聚碳酸酯板模型温室、浮法玻璃模型温室及室外的太阳辐射光谱及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材料覆盖下温室内外的光谱分析,确定EVA塑料薄膜的PAR透光性能最为优秀,其次是浮法玻璃,最后为聚碳酸酯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杨凌 光合有效辐射(par)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