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光合作用模型下砂生槐光响应和CO_2响应曲线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玉文 段少荣 +3 位作者 郑雨 南吉斌 王明涛 林玲 《高原农业》 2017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利用西藏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的光响应数据和CO_2响应数据比较不同光合作用模型拟合的主要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的接近程度,筛选最优的砂生槐光合作用模型。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控制光强、CO_2浓度等因... 利用西藏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的光响应数据和CO_2响应数据比较不同光合作用模型拟合的主要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的接近程度,筛选最优的砂生槐光合作用模型。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控制光强、CO_2浓度等因素,测量了西藏砂生槐的光响应数据和CO_2响应数据。分别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方程模型、Michaelis-Menten模型拟合这些实测数据,比较分析各模型拟合主要参数间的差异。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砂生槐的饱和光强、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分别为1348.48μmol·m^(-2)·s^(-1)、10.73μmol·m^(-2)·s^(-1)、15.81μmol·m^(-2)·s^(-1);砂生槐的饱和CO_2浓度、最大净光合速率、CO_2补偿点分别为1769.63μmol·m^(-2)·s^(-1)、16.34μmol·m^(-2)·s^(-1)、110.27μmol·m^(-2)·s^(-1),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2个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982和0.9827,拟合效果优于其它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砂生槐的光响应和CO_2响应数据,且可以直接计算出砂生槐的主要光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模型 饱和光强 饱和CO2浓度 最大净光合速率 砂生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97
2
作者 叶子飘 于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1-775,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如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中光合速率虽沿着渐进曲线响应光照强度的增加,但拟合植物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却远大于实测值,且无法给出光饱和点等问题。在对传统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进行认真分析,... 为了解决传统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如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中光合速率虽沿着渐进曲线响应光照强度的增加,但拟合植物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却远大于实测值,且无法给出光饱和点等问题。在对传统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其关键在于未考虑光呼吸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详细讨论了该模型的主要特性,并与传统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用这3个模型拟合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光响应,结果表明:新模型较传统的模型更好地模拟不同温度及CO2浓度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光响应,包括低光强条件下和光抑制条件下的光响应问题,且可求得最大光合速率、饱和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等。此外,新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植物叶片的光抑制,因此新模型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直角双曲线模型 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 内禀量子效率 最大光合速率 饱和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平珍 陈双林 +1 位作者 郭子武 杨清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苦参和决明对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光环境的适应规律,为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的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下种子播种的固氮植物苦参和决明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立竹密度为低(1 600±200... [目的]探讨苦参和决明对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光环境的适应规律,为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的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下种子播种的固氮植物苦参和决明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立竹密度为低(1 600±200株·hm-2)、中(2 400±200株·hm-2)、高(3 200±200株·hm-2)3种试验毛竹林,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4种光合响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立竹密度的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拟合的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均是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最小,直角双曲线模型最大,MSE、MAE预测值也是直角双曲线模型大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4种模型拟合的苦参和决明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存在差异,苦参和决明在不同立竹密度的毛竹林下4种模型拟合的α值均不同,Pnmax、Rd、LCP总体上是直角双曲线模型最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较小,并且只有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直接计算出光饱和点(LSP);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除直角双曲线模型外,其余3种模型拟合的苦参和决明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强的增强而增加,但光强超过光饱和点(LSP)后,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强的增强而降低,且不同立竹密度的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4种光响应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均是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最大。[结论]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的光响应曲线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 苦参 决明 立竹密度 光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模式中C_3植物叶片尺度光合作用酶限制函数方程推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36,共4页
由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合成及氧化反应机制出发,通过生化反应的酶催化作用底物浓度与反 应速度的关系,催化反应有无竞争抑制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曲线关系,推导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 化速率RuBP羧化/加氧酶限制的模式,为进一步模拟陆-... 由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合成及氧化反应机制出发,通过生化反应的酶催化作用底物浓度与反 应速度的关系,催化反应有无竞争抑制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曲线关系,推导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 化速率RuBP羧化/加氧酶限制的模式,为进一步模拟陆-气相互作用中植被光合作用同化速率提供 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RuBP羧化/加氧酶 光合作用模型 RuBP酶限制函数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光合作用生化模型参数估计及其在干旱区葡萄上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中华 韩拓 +1 位作者 柳金权 朱高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6-883,共8页
以无核白葡萄为试材,测定了其在不同季节(6—9月)、不同胞间CO_2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根据贝叶斯方法,结合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对光合生化模型参数进行估算,以期获得不同季节的模型参数值,并与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对比,探讨贝叶斯方法... 以无核白葡萄为试材,测定了其在不同季节(6—9月)、不同胞间CO_2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根据贝叶斯方法,结合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对光合生化模型参数进行估算,以期获得不同季节的模型参数值,并与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对比,探讨贝叶斯方法在解决高维度复杂模型参数估计问题中的可行性和葡萄光合作用关键参数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磷酸丙糖利用速率(TPU)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性,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8月达最高,分别为54.30μmol·m^(-2)·s^(-1)、88.45μmol·m^(-2)·s^(-1)和6.56μmol·m^(-2)·s^(-1);9月最小,分别为34.66μmol·m^(-2)·s^(-1)、58.86μmol·m^(-2)·s^(-1)和4.38μmol·m^(-2)·s^(-1)。叶肉导度(g_m)在各个月份波动不大,6—9月分别为5.16μmol·m^(-2)·s^(-1)·Pa^(-1)、5.29μmol·m^(-2)·s^(-1)·Pa^(-1)、5.39μmol·m^(-2)·s^(-1)·Pa^(-1)和5.41μmol·m^(-2)·s^(-1)·Pa^(-1)。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相比,贝叶斯方法估算的V_(cmax)值偏小,J_(max)、TPU和g_m无明显差异。同时贝叶斯方法估计出的模型参数是在考虑参数先验信息的基础上获得的,生化意义更加显著。试验表明,光合作用生化模型(FvCB模型)在应用于光合作用模拟时,应充分考虑其参数的季节变化性;结合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的贝叶斯参数估计能更有效解决FvCB模型中参数估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葡萄 贝叶斯参数估计 光合作用生化模型 光合作用参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蔗糖产量时域变化的温室番茄光合作用的模拟与验证
6
作者 倪纪恒 王媛媛 +1 位作者 刘勇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3-228,共6页
为了使基于过程的作物模型(Based on Process Model,BPM)和基于结构的作物模型(Structure Model,SM)更好的衔接。该研究依据温室番茄的生理特性,分析了单位叶面积蔗糖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单位叶面积蔗糖产量子模型;利用有... 为了使基于过程的作物模型(Based on Process Model,BPM)和基于结构的作物模型(Structure Model,SM)更好的衔接。该研究依据温室番茄的生理特性,分析了单位叶面积蔗糖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单位叶面积蔗糖产量子模型;利用有效叶面积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公式,建立了有效叶面积的预测模型。将二者整合,构建了基于蔗糖的温室番茄光合作用模型并采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蔗糖产量的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R~2和RMSE分别为0.98和0.95 g/m^(2);有效叶面积的预测结果的R~2和RMSE为0.96和0.02 m^(2);单株蔗糖产量的预测结果的R2和RMSE为0.97和48.58 mg/株。该文提出的有效叶面积初步解决了番茄因不断摘除老叶导致叶面积发展规律不断被打破导致无法准确模拟的问题,所建立的光合作用模型初步实现了基于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型和基于结构的生长模型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模型 蔗糖 有效叶面积 光合作用模型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悦 李伟佳 +3 位作者 韩志平 张琨 刘佳雯 HENKE Michael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0-153,共14页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 [目的/意义]为探究并表达环境因素对黄花各器官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源库关系的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模型。[方法]以大同地区黄花主要栽培种植品种大同黄花为研究材料,采集黄花叶片、花葶、花蕾等形态数据和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利用功能-结构植物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FSPM)平台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基于云量的室外地表太阳辐射模型及适配黄花的光合作用模型,同时基于黄花源库关系建立黄花光合产物碳分配模型,利用β生长函数构建黄花各器官生长模拟模型,计算黄花生长期内逐日形态数据,最终实现黄花植株三维动态生长及产量模拟。[结果和讨论]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室外地表太阳辐射实测值和模拟值R2为0.87;剩余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28.52 W/m^(2),黄花各器官模拟模型实测值和预测值R^(2)为0.896~0.984,RMSE为1.4~17.7 cm;平均花蕾产量模拟R^(2)为0.880,RMSE为0.5 g;整体F值为82.244~1168.533,Sig.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较好。[结论]模型能够准确地表现黄花植株在3个主要生长时期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现出较高的可信度。因此,本模型具有理想的模拟效果,足以满足精细农业领域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源库关系 光合作用模型 形态模型 三维动态生长模拟 产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蓝莓光温协调优化模型与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立鸿 徐赫 蔚瑞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0-369,共10页
针对目前温室光温调控目标值优化未综合考虑提升作物净光合速率和生产效益的问题,基于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光温协调优化模型研究。分别建立蓝莓光温耦合净光合速率模型与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补光能耗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针对目前温室光温调控目标值优化未综合考虑提升作物净光合速率和生产效益的问题,基于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光温协调优化模型研究。分别建立蓝莓光温耦合净光合速率模型与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补光能耗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参数辨识与验证分析,得到较为准确的目标函数模型;以蓝莓净光合速率最大、Venlo型温室降温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Ⅱ算法对光温协调优化模型进行模拟寻优,得到Pareto最优解集。为进一步验证优化效果,对最优解集采取不同选取策略,分别与优化前作对比。结果显示,在维持蓝莓光合速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降耗约21.3%;在优先考虑种植效益的前提下,可在降耗8.6%的同时平均增加光合速率约28.9%。研究结果可为考虑作物光合提升与降耗综合目标的温室蓝莓光温协调优化模型与控制策略选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蓝莓 光合作用模型 光温协调 经济效益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工厂中的CO_(2)浓度气流模拟及优化研究
9
作者 郭纪超 徐肖肖 孙云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7-245,共9页
植物工厂内气流组织的精准化分析是探究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石,然而,目前针对植物工厂内部CO_(2)浓度分布的研究仍较为匮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构建了植物多孔介质模型及净光合作用数学模型,旨在探讨不同送风速度下植物区域内... 植物工厂内气流组织的精准化分析是探究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石,然而,目前针对植物工厂内部CO_(2)浓度分布的研究仍较为匮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构建了植物多孔介质模型及净光合作用数学模型,旨在探讨不同送风速度下植物区域内气流速度CO_(2)、浓度分布以及送风风机能耗的情况。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以送风口速度为决策变量,植物区域的气流速度、CO_(2)浓度以及风机能耗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得出了帕累托最优解:当送风速度为3.26 m/s时,植物区域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37 m/s,CO_(2)浓度为277μmol/mol,同时风机的能耗为23.26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工厂 多孔介质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蒸腾剂研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小雨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8-944,共7页
作物应对干旱胁迫时,气孔在协调蒸腾和光合作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气孔行为与植物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研究者们通过不同方式调节气孔运动和改善气孔微环境,在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同时促进作物... 作物应对干旱胁迫时,气孔在协调蒸腾和光合作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气孔行为与植物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研究者们通过不同方式调节气孔运动和改善气孔微环境,在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同时促进作物产量形成。其中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使用抗蒸腾剂。本文介绍了近些年研究较多的成膜型抗蒸腾剂和代谢型抗蒸腾剂的作用机理,并对两类抗蒸腾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抗蒸腾剂研究新动向,一是数学模型在抗蒸腾剂研究中的应用,将抗蒸腾剂对植物作用分解为环境因子变化并引入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耦合模型,从而建立抗蒸腾剂新品种快速筛选与适用性评估机制的可能性;二是通过红外测温法评估抗蒸腾剂效果,红外测温法能够快速获得大面积植被蒸腾瞬时信息且测温仪便于携带,在田间试验中可用于喷施抗蒸腾剂后作用效果连续观察,并且基于测定数据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SI)在抗蒸腾剂改变作物抗旱能力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最后指出未来抗蒸腾剂研究应针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特点与生产要求,建立包括多种抗蒸腾剂品种在内的组合使用方法,进一步扩大抗蒸腾剂应用范围,优化其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蒸腾剂 干旱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耦合模型 红外测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内温度的优化控制
11
作者 蒋洁 王纪章 李萍萍 《农业装备技术》 2005年第2期12-13,共2页
对温室蔬菜(茄子)的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建立茄子光合作用模型。基于作物生长量最大的层次对温室环境因子温度进行优化控制。利用数学分析方法求出理论上的最优解,考虑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不同光照下如何对温室内温度进行优化控制。
关键词 温室 温度 优化控制 光合作用模型 设施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