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先验想象力 被引量:1
1
作者 涂丽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9-34,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想象力、先验统觉、先验范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康德有关先验想象力的思想。笔者指出:将康德意义上的先验强加于想象力一方面造成想象力的先验合法性与经验性现实运用的两分,从而使想象力无法成... 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想象力、先验统觉、先验范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康德有关先验想象力的思想。笔者指出:将康德意义上的先验强加于想象力一方面造成想象力的先验合法性与经验性现实运用的两分,从而使想象力无法成为形成认识的最终原理和根据。另一方面使作为纯粹主体的先验自我实现了在分裂中的统一。先验想象力之所以无法突破先验统觉、先验范畴的“规则框架”,在于康德哲学未经反思的前提:其对实体化的纯粹主体之现实性———形式逻辑的“一”及由之确立的纯粹先验性不可置疑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验想象力 哲学 先验统觉 先验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康德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之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晓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8,107,共11页
近代批判哲学发端于"笛卡尔式怀疑",著称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笛卡尔从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可知论的结论,而康德从不那么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康德不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 近代批判哲学发端于"笛卡尔式怀疑",著称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笛卡尔从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可知论的结论,而康德从不那么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康德不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而只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如何可能?"。笛卡尔却首先关注前一个问题,为此他为哲学找到一个阿基米德点即"我思故我在"。事实上,康德对前一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以致他后来承认对于"先验统觉如何可能"的问题无法解答。笛卡尔理论的缺陷已由康德指出,即在一些方面让理智越过了界限,犯了超验的错误。笔者认为,如果把康德的先验范畴体系同笛卡尔确立的阿基米德点结合起来,那将可望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形而上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康德 不可知论 先验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康德“概念分析论”叙事结构的逻辑校正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4,共8页
由于论证上的分析方法的局限,在"概念分析论"中,康德分离了本该统一处理的两个问题,即范畴的确定及其"权利"的证明,从而显现出结构上的不妥当性:在缺乏先验演绎结果支持条件下而"抢先"确认先验范畴。相反... 由于论证上的分析方法的局限,在"概念分析论"中,康德分离了本该统一处理的两个问题,即范畴的确定及其"权利"的证明,从而显现出结构上的不妥当性:在缺乏先验演绎结果支持条件下而"抢先"确认先验范畴。相反,应该适应理性批判的认识可靠性和完备性要求,将意识存在作为入手点而采取综合方法展开对悟性存在的理性分析,最终达到在整合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问题中实现对范畴的发现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验范畴 形而上学演绎 先验演绎 综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逻辑与形而上学——兼析形式系统Z的辩证法含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0,共8页
形而上学的先验分析在康德那里被提到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位,康德的先验分析方法很快被黑格尔抓住并且大加发挥,成为他的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即“正、反、合”,也叫做“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原则在一个严格的形式系统即系统Z中得到一... 形而上学的先验分析在康德那里被提到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位,康德的先验分析方法很快被黑格尔抓住并且大加发挥,成为他的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即“正、反、合”,也叫做“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原则在一个严格的形式系统即系统Z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系统Z所刻画的辩证逻辑主要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先验分析手段或思维方法,因而属于语言形而上学。对事物内部的矛盾结构的具体表述则是自然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任务。自然辩证法属于本体形而上学,它与作为先验分析因而属于语言形而上学的辩证逻辑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辩证逻辑 先验范畴 自然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对康德形而上学体系的修正
5
作者 陈晓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5,68,共9页
将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展示出来,即呈现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与康德的形而上学体系... 将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展示出来,即呈现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与康德的形而上学体系相比,这里对各个层次都做了一定的改变,其中质料的形而上学改变最多,理念的形而上学改变最少,对形式的形而上学和方法的形而上学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康德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康德 笛卡尔 先验范畴 范导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康德形而上学框架的重构(下)
6
作者 陈晓平 《哲学分析》 2011年第2期51-65,197,共15页
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可被展示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 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可被展示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康德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于"先验综合命题如何可能"这一关键问题,康德的回答和论证包含逻辑上的恶性循环。通过强调"统觉"的自返性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通过对其质料的形而上学作一定的改变,并对形式的和方法的形而上学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整个形而上学可以获得一种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康德 笛卡尔 先验范畴 范导原则 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康德形而上学框架的重构(上)
7
作者 陈晓平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67-85,198,共19页
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可被展示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卡... 形而上学的层次结构可被展示为一个以其抽象程度递增的金字塔:质料的形而上学—形式的形而上学-理念的形而上学—方法的形而上学。对其中的各个层次,康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涉及,只是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质料的形而上学的出发点正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康德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于"先验综合命题如何可能"这一关键问题,康德的回答和论证包含逻辑上的恶性循环。通过强调"统觉"的自返性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通过对其质料的形而上学作一定的改变,并对形式的和方法的形而上学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整个形而上学可以获得一种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康德 笛卡尔 先验范畴 范导原则 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塞尔—皮亚杰”视角中的康德知识学框架的改造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家英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5,共7页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一,先验范畴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绝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先验主体在意识活动中发生发展而来,包含“概念”和“前概念”两层基本结构,并均有“内容”与“逻辑”两个方面;其二,知识是主体在意识中“发生—构造”而来的,其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呈现出既相关又不同的发生发展路径;其三,历史中“发生—构造”而来的习性的认知,会对认识主体当下构造的知识内容与结构起到支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主体性 先验范畴 知识学 胡塞尔 皮亚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