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的对象、路径、文献与方法
1
作者 左东岭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元明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的研究范围以由乱到治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对象,通过折衷文史界诸家划分方式,界定为自至正八年(1348)至建文四年(1402)。研究路径包括山林与台阁文学观念的主线提炼,浙东台阁观念与吴中山林观念的展开模式,以及吴中城... 元明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的研究范围以由乱到治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对象,通过折衷文史界诸家划分方式,界定为自至正八年(1348)至建文四年(1402)。研究路径包括山林与台阁文学观念的主线提炼,浙东台阁观念与吴中山林观念的展开模式,以及吴中城市、浙东师承与京师天界寺文会等三大文艺场域之依托。研究文献既有古籍善本影印、现代校点整理与诗文总集之相互印证,又重点关注易代之际“边际文献”的独特价值。研究方法除了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以提炼文学思想的总体方法外,同时将其细化为如何从各种文体中勾勒诗文观念、如何综合提炼作家与流派之文学观念,以及如何整体概括该时期主要文学思潮等具体方法。通过这些路径与方法,力争对元明之际文学思想的历史内涵、演变线索、重要观念与经验启示予以有条理的系统展现,并为其他历史阶段的易代文学思想研究提供参照,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易代 文学思想 范围界定 路径设置 文献选择 方法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谣异构:“塔儿变色”谣与元明易代之际的社会舆论竞争
2
作者 赵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8,共7页
“塔儿变色”谣谶在元代的流传中具有“具体事件”和“抽象指代”两种属性,江南政治精英将元初忽必烈修建白塔、元末万安寺大火等事件解读为政权变易的象征并输出给百姓,以起到动员和造势的效果。同时,江南的不同政治集团总是借用更早... “塔儿变色”谣谶在元代的流传中具有“具体事件”和“抽象指代”两种属性,江南政治精英将元初忽必烈修建白塔、元末万安寺大火等事件解读为政权变易的象征并输出给百姓,以起到动员和造势的效果。同时,江南的不同政治集团总是借用更早时代已有的谣谶元素不断将谣谶解读为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并与其他政治集团进行舆论竞争。最终“塔儿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一谣因其更加符合五德终始和方位之说,并直接指代到朱元璋个人,较容易为普通百姓所理解等优势,被写入官修的《元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谶 元明易代 社会舆论 异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阁与山林:元明之际文坛的主流话语 被引量:6
3
作者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台阁文学是贯穿于元明两代的创作类型,绝非仅属于明代前期一个历史时段,而且元代的台阁文学自有其特点,与流行于明永乐之后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不尽相同。元代的台阁文学与山林文学是一组并列的概念,一直被文坛所广泛使用... 台阁文学是贯穿于元明两代的创作类型,绝非仅属于明代前期一个历史时段,而且元代的台阁文学自有其特点,与流行于明永乐之后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不尽相同。元代的台阁文学与山林文学是一组并列的概念,一直被文坛所广泛使用,以致最终在元明之际形成一种流行的批评话语,而且与王朝政权更迭、文人身份转化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元明易代的文学思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文学 山林文学 文坛话语 元明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