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典主义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亮红
-
机构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35-38,共4页
-
文摘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创造了后世士大夫无法彻底摆脱其影响的原创性经典———元典。自春秋战国以来绵延两千余年的传统士大夫在元典精神的影响下 ,形成了“言必称三代 ,文必据元典”把元典神圣化的元典主义。自从元典神圣化以来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便成为一种笼罩士人的普遍心理。在元典主义的统治下 ,任何与元典精神相异的思想都被斥为“异端邪说” ,“标新立异”也被视为“异端邪说”的同义词。元典主义直接选择了它的文化模式 :儒家文化的一元化权威 ;以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 ;重义轻利 ,崇德尚力的理性文化等。这种元典主义在维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延续性的同时 ,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首先 ,它束缚了知识分子创造、求新的步伐 ;其次 ,元典主义造成中国近代文化的封闭性与排外性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因而缺少促成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与新陈代谢的新的文化因素 ,而与文化的现代化失之交臂 ,使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步履维艰 ;最后 ,元典主义一手树立的以儒家为独尊的一元文化权威 ,使近代文化转型缺乏可以互补的选择机制 ,使近代文化转型走不出元典的“轴心”而转型不彻底。所以说中国的元典主义是中国近代?
-
关键词
元典精神
元典主义
近代文化转型
文化权威一元化
封闭
性
知识分子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诗经》“元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特色
- 2
-
-
作者
郑志强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5,共8页
-
基金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造性诠释学’指导下的<诗经>文化成就及对中国文章学的贡献研究"(2012BWX02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通过对《诗经》305篇经典诗作进行文本细读,会发现"诗三百"中存在一个贯穿全书的创作原则。这个创作原则不是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与近现代国内外文学理论语境中的各种现实主义有明显区别。根据《诗经》作为儒家"元经典"的性质,应将其称为"元典现实主义"。《诗经》既钟情于"典型",又坚持了"事信而不诞"与"义贞而不回"的相互牵手;既注重表达群体诗人的丰富"情态",也实现了"情深而不诡"与"风清而不杂"的比翼双飞;既执著于干预"人间世",又达到了"体约而不芜"与"文丽而不淫"的交相辉映。
-
关键词
《诗经》
元典现实主义
主要特色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