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朝晖 孙晓川 +1 位作者 郭宗铎 朱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57-2161,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SAH后早期大鼠COMT表达变化的意...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SAH后早期大鼠COMT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视交叉前池单次注血法构建大鼠SAH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SAH后早期各个时相点(SAH后6、12、24、48、72 h)纹状体组织内COMT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相应时相点血浆CA含量。HE染色后测量大鼠相应时相点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大鼠在建模后6 h见COMT mRNA和蛋白表达开始增高(P<0.01),12 h时达到高峰(P<0.01),24 h后开始下降(P<0.01),48 h时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水平(P<0.01),至建模后72 h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SAH组大鼠在建模后6 h即见血浆CA含量升高,24 h时达到峰值,24 h后开始下降,至72 h后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水平。SAH组大鼠在建模后12 h基底动脉的管径明显缩小和管壁明显增厚(P<0.01),至建模后24 h最明显(P<0.01)并持续至建模后48 h(P<0.01);建模后72 h,基底动脉的管径和管壁厚度已接近正常大小(P>0.05)。结论实验性SAH可以诱导SAH后早期大鼠纹状体COMT表达增高;SAH后早期CA含量明显升高并伴有CVS发生;SAH后早期CVS和血浆CA含量增高可能与SAH后早期COMT表达增高不够充分和持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核心家系中强迫症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和单胺氧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牛亚楠 张红星 +2 位作者 梁炜 胡宪章 陈佐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3,170,共5页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s A,MAOA)基因T941G多态位点与汉族强迫症的关联。方法应用特异性引物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4个强迫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生物...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s A,MAOA)基因T941G多态位点与汉族强迫症的关联。方法应用特异性引物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4个强迫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生物学父母)的COMT基因val158met和MAOA基因T941G多态性。采用单体型相对危险度分析(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12个和103个核心家系分别进入COMT基因和MAOA基因的TDT和HRR分析。TDT检测Mc-Nemar检验(P=0.15)及HRR检测(2=3.58,P=0.06)均不支持COMT val158met多态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MAOA基因T941G位点的TDT(2=4.78,P=0.04)及HRR分析显示存在传递不平衡(2=7.63,P<0.01),等位基因T较多地传给下一代(57.22%)。结论本研究提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在汉族人种中可能与强迫症关联,不支持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强迫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儿茶甲基转移 基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跃兵 罗学荣 +2 位作者 刘霞 朱峰 陈雷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执行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执行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11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mental disorders versionⅣ,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与76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 ADHD组的WCST总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完成分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D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组之间WCST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高于G/A组和G/G组(P<0.05),G/A组也高于G/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WSCT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与ADHD存在关联,但rs4680多态性可能与ADHD的某些执行功能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茶甲基转移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健康老人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综合认知训练效果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威 吴文源 +4 位作者 禹顺英 汪栋祥 陈优 成燕 李春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索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社区健康老人综合认知训练效果的关系。方法对90名≥70岁的社区健康老人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前后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目的探索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社区健康老人综合认知训练效果的关系。方法对90名≥70岁的社区健康老人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前后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for elderly,NTBE)评定认知功能,并通过TaqMan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检测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结果基线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met等位基因携带组(n=38)组和未携带组(n=52)之间NTBE各项分测验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未携带met等位基因组NTBE 4项分测验成绩优于携带组(P<0.05);而与基线比较,未携带met等位基因组NTBE的成绩13项提高(P<0.05),1项下降(P<0.05);携带met等位基因组8项提高(P<0.05),3项下降(P<0.05)。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社区健康老人综合认知训练效果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 多态性 老年人 认知功能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清玲 邵明 +1 位作者 李勇杰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为分析中国汉族人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分析了 53名正常中国汉族人COMT基因 1 94 7位点的多态性 ;并对NIaⅢ内切酶酶切后有异常带出现的标本PCR产物直接进行... 为分析中国汉族人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分析了 53名正常中国汉族人COMT基因 1 94 7位点的多态性 ;并对NIaⅢ内切酶酶切后有异常带出现的标本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中国汉族人COMT基因的A 1 94 7位点的频率为 0 .2 8;基因型G/G、G/A与A/A的频率分别为 0 .51 ,0 .4 2和 0 .0 7;并发现了C1 883/G和G1 96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 基因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惠姿 马凌燕 冯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2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n=116)和非抑郁组(n=152)。同时招募252例既往健康...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2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n=116)和非抑郁组(n=152)。同时招募252例既往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性别、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留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ELP)和限制性酶切,分析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结果抑郁组、非抑郁组、对照组在COMT基因Val158Met位点基因型(χ~2=0.78,P>0.05)、等位基因(χ~2=0.25,P>0.05)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并非中国帕金森病抑郁人群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儿茶甲基转移 Val158Met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早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朝晖 刘浏 +1 位作者 谭关平 孙晓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67例自发性SAH急性期(〈3d)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SAH患者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运用TCD判定SAH患者早期CVS的严重程度;运用Hunt-Hess分级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运用头颅CT的Fisher分级评估出血量的多少。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COMT基因分型结果等临床资料与CVS的相关性。结果各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研究样本为遗传平衡群体。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CVS发生率(51.7%)明显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38.5%)。A/A基因型患者CVS发生率(66.7%)明显高于G/G(35.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等位基因、A/A基因型和Hunt-Hess分级3~5级与CVS具有相关性。调整临床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仍提示A等位基因、A/A基因型是SAH后早期CVS的危险因素。结论 COMTA等位基因、A/A基因型可能是SAH后早期CV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血管痉挛 儿茶甲基转移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287A/G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路线 贾梅志 李文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3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名正常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受试者的COMT基因-...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3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名正常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受试者的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结果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突变率为10%,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比较结果仍同前;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的上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该多态性基因型在精神分裂症阳性亚型、阴性亚型、混合型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G基因型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6·30倍(OR=6·300),G等位基因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1·859倍(OR=1·859)。结论COMT基因-287A/G多态性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差异,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阴性亚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茶甲基转移 -287A/G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Val158Met基因多态性调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白质网络重组 被引量:3
9
作者 田甜 王剑 +1 位作者 张归玲 李葭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4期241-248,共8页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不仅前额叶-纹状体连接模式失常,还存在大尺度脑结构连接紊乱现象。多巴胺系统与ADHD儿童临床症状息息相关,在临床药物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儿茶酚胺...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不仅前额叶-纹状体连接模式失常,还存在大尺度脑结构连接紊乱现象。多巴胺系统与ADHD儿童临床症状息息相关,在临床药物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探讨多巴胺对ADHD儿童神经环路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40例ADHD儿童和4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扩散张量成像数据进行纤维束追踪,以自动解剖标记(automated anatomic labeling,AAL)模板90个脑区为节点、各脑区之间纤维束的数目为边构建白质网络。对被试进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检测。进行图论分析计算网络拓扑属性指标,比较正常对照与ADHD儿童的脑网络属性的差异,并评估COMT基因多态性对网络属性改变的调控作用;采用基于网络的分析进一步比较大脑环路连接的改变;并进一步分析核心节点与非核心节点间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只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ADHD儿童组发现了白质网络重组现象,表现为该组被试明显增强的节点度、节点效率、额叶-纹状体连接环路、顶叶-扣带-运动皮层连接环路、非核心节点间连接强度。结论携带Met等位基因的ADHD儿童发生白质网络重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介导执行功能的额叶-纹状体环路,更广泛涉及参与感知、运动、高级认知、注意力控制和处理的感觉运动网络、额叶、扣带回以及顶叶皮层。影像遗传学不仅突显了ADHD儿童大尺度网络重组现象,更对临床药物研究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茶甲基转移基因多态性 多巴 图论分析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同伴交往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净雯 李新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22-1725,共4页
背景青少年问题行为包括攻击、违纪、物质滥用、注意力问题等,问题行为不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因此,探讨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极为重要。现有证据表明,青少... 背景青少年问题行为包括攻击、违纪、物质滥用、注意力问题等,问题行为不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因此,探讨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极为重要。现有证据表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的探讨不良同伴交往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rs4680位点多态性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1—2012年从北京市青少年双生子样本库每对双生子中随机抽取一人的数据,共抽取11~17岁青少年780名。分别采用《不良同伴交往问卷》和《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测量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和问题行为得分。从口腔上皮细胞提取DNA进行分型,获得COMT基因rs4680位点多态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青少年问题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COMT基因rs4680位点AA型、AG型、GG型青少年问题行为得分分别为(13.5±9.1)、(13.0±10.7)、(12.3±10.8)分,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P=0.57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良同伴交往以及不良同伴交往×COMT基因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得分的影响有回归关系〔β=0.90,95%CI(0.47,1.18),P<0.001;β=1.08,95%CI(0.98,1.44),P<0.001;β=0.44,95%CI(0.08,0.75),P=0.014〕。GG型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当同伴环境不佳时,问题行为得分增长更高。结论青少年问题行为同时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特定遗传倾向者更容易被不良同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行为 儿茶甲基转移基因 交互分析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状可以调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玉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6-46,共1页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一种儿茶酚胺的催化酶,可以调节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目前,已有研究证实COMT基因变异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有关,心理因素诸如人际冲突、生活压力和抑郁与疼痛症的发生、...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一种儿茶酚胺的催化酶,可以调节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目前,已有研究证实COMT基因变异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有关,心理因素诸如人际冲突、生活压力和抑郁与疼痛症的发生、严重性和长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 抑郁症状 儿茶 基因多态性 疼痛症 调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T甲基化修饰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广学 成佳 高树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多基因遗传病.大量遗传学研究发现众多候选基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 echol-O-methylt ransferase,COMT)基因.COMT编码产物降解多巴胺(dopamine,D...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多基因遗传病.大量遗传学研究发现众多候选基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 echol-O-methylt ransferase,COMT)基因.COMT编码产物降解多巴胺(dopamine,DA),调节突触间DA浓度,是SCZ病因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对COMT多态性与SCZ关系的研究往往得不到一致的结果.近年来,COMT的表观遗传调控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表观遗传调控可受非遗传因素影响并动态可逆地从空间、时间上调控基因表达的水平.DNA甲基化作为最常见的表观调控方式,已被发现参与了COMT的生物学作用途径.COMT的DNA甲基化成为研究SCZ的新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甲基 儿茶甲基转移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的多巴胺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玉 陈强 +2 位作者 孔敏露 侯群 章正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基因、药理、大量临床证据及动物实验表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多巴胺受体,多巴胺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等方面阐述多巴胺与...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基因、药理、大量临床证据及动物实验表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多巴胺受体,多巴胺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等方面阐述多巴胺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多巴胺受体高敏感性可能是机体在偏头痛发作时产生的一种保护因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是偏头痛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多巴D2受体 多巴Β羟 多巴转运体 儿茶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永柏 王嘉凯 +2 位作者 刚清伟 刘婧一 王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具体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具体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相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参照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7分为高质量文献.根据患者是否有攻击行为,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非暴力组.数据分析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5种不同遗传性模型下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32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为1523例,非暴力组为1753例,其中15项研究质量评分≥7,仅2项研究质量评分<7.Meta分析结果表明,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有关联(Met vs.Val:OR=1.18,95%CI:1.05~1.32;Val/Met+Met/Met vs.Val/Val:OR=1.23,95% CI:1.06~1.43).结论: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基因 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T基因多态性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卉 涂娇 +2 位作者 倪平 张伟 许林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31,共9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COMT)Val108/158 Met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COMT)Val108/158 Met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在评价原始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tata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含8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合并后的RR值、95%CI及P值,以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药物疗效时,Met与Val比较,RR=1.18,95%CI:1.04~1.35,P=0.013;Met/Met与Val/Val比较,RR=1.40,95%CI:1.08~1.82,P=0.010。以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药物疗效时,Met与Val比较,RR=1.24,95%CI:1.05~1.46,P=0.013;Met/Met与Val/Val比较,RR=1.60,95%CI:1.04~2.46,P=0.031。结论:COMT Val108/158Met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显著相关,其中Met基因为优势基因,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 精神分裂症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酒依赖患者家庭暴力行为与COMT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韶红 赵宗峰 +2 位作者 马瑞 董红斌 佟钙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医学、公共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开展家庭暴力的预防研究是当前精神应激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寻找家庭暴力的危险因素,又是开展预防研究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暴力行为 儿茶甲基转移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DRD3、DRD2和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小红 周琴 +6 位作者 李涛 王英成 黄颐 孙学礼 刘协和 师建国 吴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索多巴胺D3受体 (DRD3)、多巴胺D2受体 (DRD2 )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 10 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 12 8名对照者之DRD3、DRD2和COMT的多态性进... 目的 探索多巴胺D3受体 (DRD3)、多巴胺D2受体 (DRD2 )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 10 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 12 8名对照者之DRD3、DRD2和COMT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DRD3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77,P =0 0 2 )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基因型 1/ 1和 2 / 2在两组间分布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36 ,OR=5 72 7) ,等位基因分析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2 ,OR =6 786 ) ;DRD2和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χ2 =1 983,P =0 37/ χ2 =1 6 7,P =0 4 1;χ2 =0 2 16 ,P >0 0 5 / χ2 =0 14 3,P >0 0 5 ) ;将DRD3和DRD2共同分析时发现OR值升高 (OR =6 6 97)。结论 DRD3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联 ,且与DRD2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多巴D3受体 多巴D2受体 儿茶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T基因多态性rs4818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颖 于跃 +5 位作者 张逸远 刘姗姗 赵刚 刘颖 王宝贵 孙世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73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4例未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和...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73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4例未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和286例正常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rs481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rs4818 G/G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df=3,P=0.0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D组患者rs4818 G/G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df=3,P=0.048);非TD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df=2,P=0.044);TD组与非TD组比较,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4,df=2,P=0.426;χ2=0.848,df=3,P=0.654)。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TD的发生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基因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诱发迟发性运动障碍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姗姗 张逸远 +5 位作者 于跃 孙颖 赵刚 孙世龙 王宝贵 刘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Val158Met分布,研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356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419例不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Val158Met分布,研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356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419例不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471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Man探针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Val158Me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8,df=3,P=0.21;χ2=2.067,df=2,P=0.15)。T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57,df=3,P=0.40;χ2=1.281,df=2,P=0.26)。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df=3,P=0.29;χ2=1.709,df=2,P=0.19)。TD组与非TD组比较,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df=3,P=0.99;χ2=0.013,df=2,P=0.9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COMT基因多态性Val158Met无关联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TD与COMT基因多态性Val158Met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基因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围棋选手连续3-back任务相关ERP与COMT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20
作者 任渊 陈农 岳春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2-615,6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化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型少年围棋选手在长时间较大强度脑力负荷的条件下工作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被试者的COMT不同基因型,COMT Val158Val组(Val/Val基因型被试者)... 目的:探讨不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化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型少年围棋选手在长时间较大强度脑力负荷的条件下工作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被试者的COMT不同基因型,COMT Val158Val组(Val/Val基因型被试者)随机抽取10人,COMT Val158Met组(Val/Met基因型被试者)随机抽取8人,COMT Met158Met组(Met/Met基因型被试者)6人,三组共24名不同COMT基因型少年围棋选手参加连续数字3-back任务相关的脑电测试,以观测被试者在连续工作记忆任务中记忆能力和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差异。结果:将24名被试者持续1小时的3-back任务的正确率作为行为学指标,Val/Met型被试者的成绩与Val/Val型和Met/Met型被试者相比,记忆任务成绩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z、Pz电极,Val/Met基因型被试者P300波幅低于Val/Val型和Met/Met型被试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前额区的Fz电极上,Val/Met型被试者P300波幅低于Val/Val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Met组P300波幅居中。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存在人种差异,不同COMT基因多态型的围棋选手在工作记忆任务中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甲基转移(comt) P300 工作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