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主被动再生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志军 杨士超 +3 位作者 焦鹏昊 杨阳 侯普辉 申博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3,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和发动机试验验证,建立了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PF)的数值模型,引入微粒(PM)催化再生比α用以评价CPF催化剂催化效率,分析研究了CPF进口条件等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并依据催化效率区间选择催化剂涂覆量大小;分析了3种过滤体孔道形... 通过数值模拟和发动机试验验证,建立了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PF)的数值模型,引入微粒(PM)催化再生比α用以评价CPF催化剂催化效率,分析研究了CPF进口条件等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并依据催化效率区间选择催化剂涂覆量大小;分析了3种过滤体孔道形状、壁面渗透率、碳烟渗透率等对CPF压降特性以及主动再生频率的影响;研究了3种物理参数对CPF主动再生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初始碳烟量和NO与NO2体积分数比的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提高;正六边形孔道、高壁面渗透率及高碳烟渗透率情况下,主动再生频率较低;正四边形孔道、高壁面渗透率和低碳烟渗透率情况下主动再生最高温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 物理参数 主动再生频率 主动再生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策略耦合EGR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与CDPF再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贵升 王凯 +3 位作者 杨杰 张韦 徐劲松 雒婧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以匹配了可变截面几何增压系统(VGT)的D19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采用GT-Power和AVL FIRE构建了一维热力学整机模型和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DPF)三维仿真模型,针对3 000r/min、50%负荷工况,研究了喷油策略耦合废气再循环(EGR)对燃烧过程... 以匹配了可变截面几何增压系统(VGT)的D19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采用GT-Power和AVL FIRE构建了一维热力学整机模型和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DPF)三维仿真模型,针对3 000r/min、50%负荷工况,研究了喷油策略耦合废气再循环(EGR)对燃烧过程和CDPF再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主喷定时提前,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先降后升,排气温度降低,排气流量与氧浓度变化则较小,排气中一氧化氮(NO)增加,CDPF再生速率逐渐降低,颗粒物残余量、压降与CDPF出口端二氧化氮(NO_2)同时增加;随EGR率增大,BSFC和排气温度升高,排气流量、排气氧浓度、排气中NO浓度则同时降低。在主喷定时较晚时,随EGR率增大,CDPF再生速率先升后降,颗粒物残余量先降低后略升高;而在主喷定时较早时,随EGR率的增大,CDPF再生速率降低,颗粒物残余量增多。在主喷定时较晚时,提高喷油压力使BSFC和排气温度明显降低;而在主喷定时较早时,提高喷油压力导致BSFC反而快速增加。此外,随喷油压力提高,排气流量与氧浓度变化较小,排气中NO浓度增加,CDPF再生速率逐渐减小,颗粒物残余量、压降和CDPF出口端NO_2排放同时升高。总体上,相比喷油压力,主喷定时对CDPF再生过程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柴油机 喷油策略 废气再循环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 再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后处理装置高海拔试验研究
3
作者 陈贵升 赖运智 +2 位作者 邹超 许杨松 卢申科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搭建了重型柴油机加装DPF,CDPF,DOC+CDPF的高原试验台架,研究分析了发动机性能、后处理装置的温度和压差。结果表明,加装3种后处理装置,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DOC+CDPF下降幅度最大;3种后处理装置排放性均有不同程... 搭建了重型柴油机加装DPF,CDPF,DOC+CDPF的高原试验台架,研究分析了发动机性能、后处理装置的温度和压差。结果表明,加装3种后处理装置,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DOC+CDPF下降幅度最大;3种后处理装置排放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碳烟捕集效果均比较高,加装CDPF和DOC+CDPF的后端CO排放均趋近于零;DOC+CDPF方案中,CDPF前端的温度明显升高,促进碳烟在CDPF中再生;随转速的升高,单独加装CDPF前后端压差不断增大,在高转速时逐渐平稳,DOC+CDPF方案中,CDPF前后端压差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再逐渐减小,综合性能DOC+CDPF方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CDPF再生特性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青 陈贵升 +3 位作者 罗赢 贺如 张涵 施伟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79-1487,1496,共10页
基于D30 TCI柴油机搭建国6后处理系统的试验台架,进行了不同碳载量下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研究了入口温度对CDPF被动再生的影响;探究了发动机DTI工况下CDPF主动再生特性并测评了其对载体捕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载量对CDPF... 基于D30 TCI柴油机搭建国6后处理系统的试验台架,进行了不同碳载量下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研究了入口温度对CDPF被动再生的影响;探究了发动机DTI工况下CDPF主动再生特性并测评了其对载体捕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载量对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无明显影响,碳载量的升高可提高载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加快CDPF被动再生反应速率;入口温度对CDPF被动再生具有显著影响,入口温度由325提高至360℃时,再生效率达94%,再生速率为56 g/h,分别约提高1倍和18倍;DTI工况下CDPF主动再生时载体内部温度会出现“尖峰”现象,载体内部温度及温升速率在其后段中心处达到峰值;CDPF经多次DTI主动再生后其PM捕集效率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PN捕集效率下降;4种排气污染物(HC、CO、PM、PN)在WHTC测试循环中均满足国6排放法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催化微粒 被动再生 DTI主动再生 国6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