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端非催化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与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吴婷 朱艳冰 +4 位作者 李鹤宾 陈艳红 洪涛 姜泽东 倪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164,共9页
目的:分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来源κ-卡拉胶酶的结构域,构建结构域截短突变体,探究非催化结构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WT和仅... 目的:分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来源κ-卡拉胶酶的结构域,构建结构域截短突变体,探究非催化结构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WT和仅包含糖苷水解酶催化结构域的κ-卡拉胶酶截短体GH(缺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样结构域),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κ-卡拉胶酶WT和GH的酶学性质,利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成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WT及其截短体GH进行体外表达,WT和GH的分子质量分别为44.0 kDa和35.0 kDa,均能专一性地酶解κ-卡拉胶底物。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Ig样结构域不影响酶的底物特异性、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值和κ-卡拉胶酶解产物的组成,但降低了酶的热稳定性、强酸(pH 4.0)和强碱(pH 11.0)稳定性、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酶的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Ig样结构域截短后,κ-卡拉胶酶与κ-卡拉胶四糖底物的相互作用增强,酶结构的刚性增强,κ-卡拉胶酶F1、F3和F5指状区环状结构柔性降低,F2和F6指状区β片层结构柔性升高,这些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截短体GH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结论:本研究解析了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非催化Ig样结构域与酶性质的构效关系,可为该酶结构与功能研究及酶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κ-卡拉胶酶 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 酶学性质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假交替单胞菌DL-6来源β-N-乙酰己糖胺酶异源表达及酶学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向歌 赵子琪 +3 位作者 吴家葳 于爽 迟乃玉 王晓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8-76,共9页
从海洋细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6中克隆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PsHex),扩增至pET-28a(+),并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经镍-次氮基三乙酸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蛋白。结果表明:PsHex编码87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 从海洋细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6中克隆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PsHex),扩增至pET-28a(+),并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经镍-次氮基三乙酸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蛋白。结果表明:PsHex编码87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99.46 kDa,理论等电点5.65,序列对比分析表明,Ps Hex属于糖苷水解酶GH20家族;Ps Hex蛋白最适温度30℃,最适pH 8.5,比活力11.30 U/mg,且在20℃、pH 7.5时稳定性最高;重组蛋白可降解琼脂、葡聚糖、可溶性淀粉、卡拉胶等多种底物;Na^(+)、Mg^(2+)、Fe^(3+)、K^(+)、Ca^(2+)、二硫苏糖醇、吐温-80、乙二胺四乙酸、β-巯基乙醇对酶有激活作用;Ps Hex以对硝基苯基-β-D-乙酰氨基葡萄糖苷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_(m))为2.523 mol/L、转化效率(K_(cat))为79.035 min^(-1)、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2.081 U/mg、K_(cat)/K_(m)=31.326。该研究为酶法降解几丁质产生N-乙酰葡萄糖胺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乙酰己糖胺酶 假交替单胞菌 表达与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乔迁 韩娜娜 +4 位作者 陈超 杨志 史成银 黄偼 李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224-14226,14232,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的致病菌,并研究其药敏特性。[方法]从患病的七带石斑鱼体内分离出1株致病菌BY0081。通过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 [目的]分离鉴定患病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的致病菌,并研究其药敏特性。[方法]从患病的七带石斑鱼体内分离出1株致病菌BY0081。通过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进行综合鉴定;通过人工感染水生模式动物剑尾鱼测定该菌株对其的半数致死量(LD50);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药敏特性。[结果]致病菌BY0081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米色,边缘光滑,中间略有隆起,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 lteromonas sp.)。其在较低的温度下仍有较强的毒力,其对水生模式动物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LD50为2.82×105cfu/g鱼体重。该菌对菌必治、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复达欣、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结论]该研究对防治由假交替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假交替单胞菌 致病性 药敏特性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黑鲷致病性假交替单胞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乔毅 沈辉 +2 位作者 万夕和 戚原野 王李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9-233,共5页
从患有尾鳍基部溃烂病的人工养殖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菌LSHD-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引起黑鲷尾鳍基部溃烂病病原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等表观、生物学试验、细菌16S rRNA基因同源性检索和系统发育... 从患有尾鳍基部溃烂病的人工养殖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菌LSHD-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引起黑鲷尾鳍基部溃烂病病原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等表观、生物学试验、细菌16S rRNA基因同源性检索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LSHD-1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的吻合程度最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聚为1支。扩增细菌毒力基因,分析其潜在致病性,发现LSHD-1携带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毒力活化因子(vir F)、P4噬菌体整合酶基因(int B)、溶血素基因(hly A)、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 A)、肠毒素基因(alt A)、抗金属蛋白酶基因(ast)。药敏试验结果显示,LSHD-1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磺胺异唑、强力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表现出较强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假交替单胞菌 溃烂病 系统发育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耐冷假交替单胞菌的培养温度对其胞外蛋白酶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胤新 李会荣 +1 位作者 俞勇 陈波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从北极楚科奇海水中分离筛选到2株产蛋白酶耐冷细菌BSw20308及BSw20353,经分子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这2株菌虽存在较近亲缘关系,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98%,但属于不同种,表型方面也存在差异。酶谱分析显示,此2株菌的胞外产物中存在至少... 从北极楚科奇海水中分离筛选到2株产蛋白酶耐冷细菌BSw20308及BSw20353,经分子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这2株菌虽存在较近亲缘关系,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98%,但属于不同种,表型方面也存在差异。酶谱分析显示,此2株菌的胞外产物中存在至少3种蛋白水解活性组分。培养温度的变化对这2株菌胞外蛋白水解活性组分的生成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表明极地海洋细菌可能在酶学水平上通过酶的种类与活力的调整和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 假交替单胞菌 北极 蛋白酶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拮抗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温小红 姜健 +1 位作者 杨宝灵 何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为从海洋中分离并鉴定水稻稻瘟病菌拮抗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对峙法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根据其形态、生理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拮抗菌分类地位。结果:从辽宁省大连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到77株菌,以稻瘟病菌为指... 为从海洋中分离并鉴定水稻稻瘟病菌拮抗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对峙法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根据其形态、生理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拮抗菌分类地位。结果:从辽宁省大连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到77株菌,以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共筛选到9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再通过发酵复筛,结果表明LM-003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好,且初步鉴定菌株LM-003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试验表明,假交替单胞菌LM-003是1株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拮抗细菌 筛选 鉴定 假交替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pH值和假交替单胞菌对颗石藻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丹丹 杨锐 +2 位作者 任继锐 莫雅婷 文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研究以浙江省象山港虾塘藻华中分离的一种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为对象,比较了不同起始pH值(6.5、7.5和8.5)条件下颗石藻及其与紫菜藻际分离的假交替单胞菌Psuedoalteromonas sp.NPyS3共培养时颗石藻种群增殖特征及钙化情况。... 研究以浙江省象山港虾塘藻华中分离的一种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为对象,比较了不同起始pH值(6.5、7.5和8.5)条件下颗石藻及其与紫菜藻际分离的假交替单胞菌Psuedoalteromonas sp.NPyS3共培养时颗石藻种群增殖特征及钙化情况。结果显示:1)环境pH值对颗石藻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起始pH值为8.5的培养体系中颗石藻细胞密度最高,生长状况最好;pH值越低细胞密度越小;而且低pH值(6.5和7.5)会显著抑制颗石藻钙化(P<0.05);2)在3种起始pH值条件下,假交替单胞菌NPyS3均显著抑制颗石藻的生长与钙化,Two-way Anova分析表明菌对颗石藻的抑制作用远大于pH值对藻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pH值对颗石藻的生长与钙化都产生显著影响,碱性条件比较有利于其增殖和钙化;然而环境中拮抗生物因素对颗石藻生长及钙化的抑制远大于pH值降低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颗石藻 钙化 假交替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区红藻表面假交替单胞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洪庆 刘敏 肖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3,共7页
利用2216E培养基从我国沿海6种养殖红藻的20个样品表面分离了327株假交替单胞菌。经过16S rDNA序列鉴定,分别隶属于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P.haloplanktis、P.marina、P.agarivorans、P.elyakovii和P.lipolytica 6个种。其... 利用2216E培养基从我国沿海6种养殖红藻的20个样品表面分离了327株假交替单胞菌。经过16S rDNA序列鉴定,分别隶属于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P.haloplanktis、P.marina、P.agarivorans、P.elyakovii和P.lipolytica 6个种。其中P.carrageenovora数量最多,总共211株,在14个样品上均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养殖红藻 附着细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静娟 庞宗文 +1 位作者 张琳 戚启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JIV-49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黑曲霉、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为了明确其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采用透析、活性炭脱色、丙酮-乙醇沉淀等方法对J...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JIV-49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黑曲霉、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为了明确其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化学本质,采用透析、活性炭脱色、丙酮-乙醇沉淀等方法对JIV-49发酵液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取,得到了活性成分的粗提液。粗提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Sephadex G-100柱层析和Sephadex G-25柱层析进一步纯化,经硅胶薄层层析检查证明抗真菌活性物质已得到纯化,得到海洋细菌JIV-49产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纯化物。对纯化后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茚三酮反应、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该活性物质为环脂肽。对该活性物质进行抗真菌谱分析,发现该物质的抗真菌谱比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假交替单胞菌 抗真菌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CI4菌株抗菌蛋白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悦欣 刘志明 +3 位作者 刘鹏亮 曹善茂 张丽萍 谢淑瑾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CI4菌株于VNS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浓缩无细胞上清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产物能够抑制从岩石表面分离的污损细菌S1菌株和其自身的生长。除去菌体培养液,用... 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CI4菌株于VNS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浓缩无细胞上清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产物能够抑制从岩石表面分离的污损细菌S1菌株和其自身的生长。除去菌体培养液,用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沉淀,所得的拮抗物粗提液对热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和链霉蛋白酶敏感,其作用的活性pH稳定范围为5.0-9.0。粗提液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Microcon离心超滤管分级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跟踪检测,得到电泳纯抗菌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 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CI4菌株 抗菌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交替单胞菌对哈维氏弧菌拮抗作用初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行 章翔 +3 位作者 龙昊 李莹 冯永勤 谢珍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3-838,共6页
以2216E作为培养基,通过补加氮源和碳源,可使假交替单胞菌WCPW15003的菌悬液中菌体密度由2.31×10^8 cfu/mL升至3.36×10^9 cfu/mL。在pH 7.6、温度30℃、盐度30条件下,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分别为10^3、10^4、10^5、10^6、10^7... 以2216E作为培养基,通过补加氮源和碳源,可使假交替单胞菌WCPW15003的菌悬液中菌体密度由2.31×10^8 cfu/mL升至3.36×10^9 cfu/mL。在pH 7.6、温度30℃、盐度30条件下,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分别为10^3、10^4、10^5、10^6、10^7、10^8 cfu/mL时,假交替单胞菌WCPW15003最小抑菌密度分别为10^3、10^5、10^5、10^7、10^8、10^8 cfu/mL,对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40±0.16)、(9.64±0.07)、(8.24±0.22)、(18.15±0.09)、(18.53±1.34)、(11.68±2.58)mm。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密度为10^3~10^5 cfu/mL时,实现10^0%拮抗作用的方程为:6.06=9.09-0.3339 x+0.02325 y+0.00267 x^2-0.0002273 xy+0.0002477 y^2;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密度为10^6~10^8 cfu/mL时,实现10^0%拮抗作用的方程为:6.25=8.395-0.1682 x+0.1161 y+0.0010^6 x^2-0.00000675 xy-0.00010^26 y^2。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开发防治热带海水养殖哈维氏弧菌病原的益生菌制剂及其施用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哈维氏弧菌 拮抗 最小抑菌密度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睿珩 许康豪 +2 位作者 蔡雨珊 杨金龙 梁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3-900,共8页
为了研究钙离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本试验中使用人工海水,设置与自然海水钙离子浓度相近的10 mmol/L对照组,以及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1、5、20、50 mmol/L... 为了研究钙离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本试验中使用人工海水,设置与自然海水钙离子浓度相近的10 mmol/L对照组,以及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1、5、20、50 mmol/L的5个试验组,分析了钙离子浓度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细菌密度、细菌形态、分布和膜厚,以及稚贝(壳长为0.56 mm±0.03 mm)附着的影响,并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不同钙离子浓度影响下被膜的胞外多糖、胞外脂类和胞外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10 mmol/L钙离子浓度培养的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生物量均最高,其余钙离子浓度下均降低;用10 mmol/L钙离子浓度培养的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诱导了最高的稚贝附着率,与对照组相比,在较高或较低钙离子浓度下培养的生物被膜均表现出较低的稚贝附着率。研究表明,过高或过低的钙离子浓度可导致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降低,并随后抑制厚壳贻贝稚贝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钙离子 厚壳贻贝 胞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1株假交替单胞菌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党辉 王秀华 +2 位作者 张宇哲 武和英 张琴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4-150,共7页
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脱氨氮能力的菌株(2906),根据菌株2906的16S r RNA序列分析,该菌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的亲缘关系最近,命名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2906。利用不同C/N、pH、... 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脱氨氮能力的菌株(2906),根据菌株2906的16S r RNA序列分析,该菌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的亲缘关系最近,命名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2906。利用不同C/N、pH、盐度的脱氮培养基,分析了环境条件对该菌株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了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丁二酸钠、柠檬酸钠、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等不同碳源对菌株2906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2906在C/N为15~20、p H为7~8、盐度为5~15时,具有良好的脱氨氮效果。应用柠檬酸钠为碳源,氨氮去除率达100%。在脱氮培养过程中,细菌生长与脱氮效率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采用浸泡攻毒方法测试了该菌对幼虾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显示,该菌对幼虾的LC50为2.8×10^7 CFU/ml,表明该菌对对虾不具致病力。研究结果可为该菌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C/N 盐度 pH 碳源 氨氮 脱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交替单胞菌JMUZ2重组κ-卡拉胶酶的异源表达和酶学性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成昊 朱艳冰 +3 位作者 陈艳红 姜泽东 倪辉 李清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38-3746,共9页
将假交替单胞菌 JMUZ2的 κ-卡拉胶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对重组 κ-卡拉胶酶进行 分离纯化,表征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利用质谱分析 κ-卡拉胶的酶解产物,并进行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 表明,假交替单胞菌 JMUZ2的 ... 将假交替单胞菌 JMUZ2的 κ-卡拉胶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对重组 κ-卡拉胶酶进行 分离纯化,表征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利用质谱分析 κ-卡拉胶的酶解产物,并进行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 表明,假交替单胞菌 JMUZ2的 κ-卡拉胶酶属于 GH16家族,能专一性降解 κ-卡拉胶,重组 κ-卡拉胶酶的最适反 应温度和 pH 分别为 50℃和 8.0,在 40℃条件下处理 1 h,保持约 80% 残余活力。重组酶对去垢剂 Tween 20、 Tween 80和 Triton X-100有良好的耐受性。LC-MS分析显示,重组酶水解 κ-卡拉胶的终产物为二糖和四糖。酶 解产物对·OH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作用,还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重组 κ-卡拉胶酶 的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的分析为该酶用于 κ-卡拉胶寡糖绿色制备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κ-卡拉胶酶 酶学性质 酶解产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端生和侧生鞭毛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云学 蔡兴盛 +1 位作者 古嘉瑜 王晓雪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海洋环境中,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胞外酶类,多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这些生物膜具有诱导矿化和吸引腐蚀生物幼体附着的功能,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和元素循环中扮演特殊角色。细菌的鞭毛系统介...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海洋环境中,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胞外酶类,多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这些生物膜具有诱导矿化和吸引腐蚀生物幼体附着的功能,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和元素循环中扮演特殊角色。细菌的鞭毛系统介导细菌的运动行为,在营养的获取以及生物膜和浮游状态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鞭毛也是生物膜基质的有机组分,但目前海洋假交替单胞菌鞭毛系统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以南海表层来源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SCSIO 11900)和深海沉积物来源的近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p.SM9913)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编码鞭毛不同组分的基因进行敲除,研究鞭毛缺失对细胞游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来自表层还是深海的假交替单胞菌都使用端生鞭毛维持细胞游动性,而且其缺失促进生物膜的形成。此外,深海来源的SM9913还具有侧生鞭毛。尽管这种鞭毛有助于提高细胞游动性,却不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这些端生鞭毛系统在近缘海洋假交替单胞菌中广泛分布,可能为该属菌株在不同海洋环境中获取营养、定殖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鞭毛 游动性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弧菌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的潜在毒性及热处理脱毒后抗菌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哲 王秀华 +3 位作者 于党辉 王枫林 孙祥山 黄经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5,共7页
为评估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2515(以下简称“菌株2515”)对海水养殖动物的毒性,并确定一种有效的热处理脱毒方法,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体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 为评估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2515(以下简称“菌株2515”)对海水养殖动物的毒性,并确定一种有效的热处理脱毒方法,在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体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5、106、107、108 CFU/mL的菌株2515,测试其对中国明对虾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浓度高于105 CFU/mL的菌株2515后,显著降低了无节幼体变态发育至蚤状幼体的成活率(P<0.05);分别应用血平板及显微观察法测试菌株2515对羊、鱼及对虾血细胞的溶血活性,结果显示,该菌对羊及鱼红细胞均具溶血活性,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无溶血活性;设置不同温度(40、45、50、55、60、65、75℃)热处理菌株2515及其破碎液,结果显示,55℃1 h能够灭活该菌,且失去对鱼类红细胞的溶血活性,而抑菌物质活性可提高55.8%。研究表明,菌株2515对鱼虾具有潜在毒性,选择适当热处理,既能灭活溶血活性还可提高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杀鱼假交替单胞菌 抗菌活性 加热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产黑色素假交替单胞菌XH2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窦旖君 薛永常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4-70,共7页
利用微生物所产天然黑色素可以在食品、日用品和医疗制药等行业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的黑色素。从大连星海湾海域筛选出1株产黑色素性状优良的菌株XH2,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鉴定XH2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并对XH2产黑色素及... 利用微生物所产天然黑色素可以在食品、日用品和医疗制药等行业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的黑色素。从大连星海湾海域筛选出1株产黑色素性状优良的菌株XH2,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鉴定XH2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并对XH2产黑色素及菌株生长的温度、pH值、盐度、L-Tyr含量、Ca Cl2含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H2在20℃,pH值为7,Na Cl含量为1%(质量分数),L-Tyr含量0. 5 g/L,Ca Cl2含量0. 1 g/L时,产黑色素情况最好,连续培养72 h,产黑色素量为1. 164 g/L,相较于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 6倍,测定了发酵液中酪氨酸酶活性,验证了酪氨酸酶的存在,为微生物产黑色素及微生物基因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黑色素 假交替单胞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膜产ROS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菁萍 李泽龙 +1 位作者 张鹤睿 王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5,共7页
海洋微生物可以产生胞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为深海无光区提供了活性氧.而在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洋微生物更倾向于以生物膜形式生长,但生物膜形态对菌体产ROS的影响鲜见报道.考察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 海洋微生物可以产生胞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为深海无光区提供了活性氧.而在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洋微生物更倾向于以生物膜形式生长,但生物膜形态对菌体产ROS的影响鲜见报道.考察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GCY生物膜产ROS特性.结果表明,GCY生物膜胞外H_(2)O_(2)、O^(·-)_(2)以及·OH等产量均高于游离菌体,其中生物膜体系H_(2)O_(2)产量及O^(·-)_(2)产量最高可达到游离菌体体系的3.10倍和3.56倍.同时L-氨基酸氧化酶(LAAO)、脱氢酶活性(DHA)、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TSA)均有所提高.以生物膜形式生长的GCY与游离态GCY相比,胞外聚合物组分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提升,胞外聚合物(EPS)总量增加了149 mg·L^(-1),增强了细胞黏附性并减少了ROS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生物膜 假交替单胞菌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枫林 王秀华 +1 位作者 朱娜 张红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6-35,共10页
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2515是一株具有广谱抗弧菌性能的菌株,为提升菌株2515的培养生物量,通过单因素优化方法,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对菌株2515的发酵产量的影响,确定关键营养因子,利用响应面分析... 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2515是一株具有广谱抗弧菌性能的菌株,为提升菌株2515的培养生物量,通过单因素优化方法,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对菌株2515的发酵产量的影响,确定关键营养因子,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菌株2515生物量的关键营养因子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2515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85 g/L、CaCl20.65 g/L、MnCl20.10 g/L、酵母膏3.85 g/L、胰蛋白胨10 g/L、NaCl 10 g/L。优化后的培养基使菌株2515在锥形瓶和发酵罐中发酵的OD_(600)值分别为1.416和1.866,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6.4%和40.4%,其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的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28.2%和27.2%。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培养基有利于提高菌株2515的发酵生物量及抗菌效果,研究结果为菌株2515的后续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鱼假交替单胞菌 响应面法 发酵培养基 生物量 弧菌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交替单胞菌GCY生物膜降解双酚A研究
20
作者 吴硕 张兴文 +1 位作者 吕菁萍 王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8-245,共8页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海洋环境中普遍检出的内分泌干扰物,但生物膜作为海洋细菌最常见的生存方式,其对海洋环境中BPA归趋的影响尚不清晰.考察了典型海洋细菌——假交替单胞菌GCY的生物膜对BPA的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结果表明,生...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海洋环境中普遍检出的内分泌干扰物,但生物膜作为海洋细菌最常见的生存方式,其对海洋环境中BPA归趋的影响尚不清晰.考察了典型海洋细菌——假交替单胞菌GCY的生物膜对BPA的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结果表明,生物膜及游离菌对BPA降解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生物膜体系中BPA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0425 h^(-1),大于游离菌体系的0.0374 h^(-1).并证实两体系对BPA的降解均发生在胞外,以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的降解反应为主.降解过程中生物膜体系的H_(2)O_(2)、O^(·-)_(2)、·OH产量高于同时刻游离菌体系的,这归因于生物膜体系L-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及铁载体产量的提高.在生物膜体系中,BPA的主要降解途径为异丙基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生物膜 双酚A 活性氧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