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涡度发展与β中尺度低涡 被引量:5
1
作者 姜勇强 陈中一 +1 位作者 周祖刚 朱相富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4年第6期81-87,共7页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1998年7月21、22日湖北黄石的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湿位涡守恒原理对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中尺度低涡是在低层θe水平梯度加大,θe等值线变得更加倾斜、...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1998年7月21、22日湖北黄石的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湿位涡守恒原理对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中尺度低涡是在低层θe水平梯度加大,θe等值线变得更加倾斜、近似陡立而发生SVD的情况下产生的。pm1在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是主要的,大大超过pm2,低层对流稳定度绝对值的迅速减小造成垂直涡度的急剧增大,从而形成β中尺度低涡。因此,θe等值线变得陡立可能是气旋性涡度激烈发展导致对流性特大暴雨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 倾斜涡度发展 湿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10月海南一次持续强降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瑾 许向春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97-105,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NCEPFNL1°×1°全球再分析等资料对2020年10月15—19日海南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此次持续强降雨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冷空气与南海辐合带相互作用、持续低空急流带来...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NCEPFNL1°×1°全球再分析等资料对2020年10月15—19日海南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此次持续强降雨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冷空气与南海辐合带相互作用、持续低空急流带来良好动力和水汽条件下形成的。2个强降雨时段(16日20时至17日08时和18日08时至20时)的成因表明:冷涌导致海南岛东北急流长时间维持,东北急流和偏东急流在海南岛中部陆地辐合,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第一阶段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随着第一次暴雨过程冷空气下沉,释放不稳定能量,假相当位温面逐渐接近垂直,MPV1呈弱负值,低层MPV2出现较大正值,斜压不稳定加强,同时倾斜涡度发展,是南海辐合带略有加强并逐渐北移的主要天气学机制,为海南岛南部陆地带来东南急流,与南压的东北急流辐合,使得不稳定能量重建加强,造成第二次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涌 湿位 倾斜涡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