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我国债务催收业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作者 韩家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债务催收是信用服务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21世纪以来,主要服务于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的债务催收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受到传统观念和行业治理滞后的影响,债务催收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催收行为异化、竞争失序、投诉高企等... 债务催收是信用服务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21世纪以来,主要服务于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的债务催收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受到传统观念和行业治理滞后的影响,债务催收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催收行为异化、竞争失序、投诉高企等诸多乱象。基于消费信贷领域巨额的不良资产处置需求,以及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债务催收业健康发展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迫切需要,我国应借鉴境外成熟经验,从制定专门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开展行业培训、完善金融机构监管等方面入手,对债务催收行业进行系统性治理,从而推进我国债务催收业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不良资产处置 信用服务 债务催收 征信 信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第三方债务催收联邦立法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海 鞠阳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60,共7页
第三方债务催收是债权人的自力救助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金融化的逐步深入,第三方债务催收发展迅速,甚至已经形成产业化。但是,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致使第三方债务催收"野蛮生长",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 第三方债务催收是债权人的自力救助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金融化的逐步深入,第三方债务催收发展迅速,甚至已经形成产业化。但是,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致使第三方债务催收"野蛮生长",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第三方债务催收立法,成为国际上相关法律制度最为先进、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立法实践对我国未来开展相关立法以规范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第三方债务催收立法要明确催收人的法律地位,规范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为,加强对不当债务催收行为的约束,从而既保障债务人的基本权利,也有助于债权人及其委托的催收人顺利实现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债务催收 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 外包 信用消费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催收中债务人权益的保护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旭东 伍坚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0期73-80,共8页
在债务违约危机凸显的大背景下,非法债务催收事件频发,债务人的权益亟待保护。但是,当前催债规范的客体存在局限性,债务催收的主体表现消极,趋于隐身的监管难以应对无序化的债务催收行为,故债务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为此,相关... 在债务违约危机凸显的大背景下,非法债务催收事件频发,债务人的权益亟待保护。但是,当前催债规范的客体存在局限性,债务催收的主体表现消极,趋于隐身的监管难以应对无序化的债务催收行为,故债务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为此,相关各方有必要积极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有益经验,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和市场自律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债务催收规范的科学制定,更好地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快自律组织的培育与"债务医生"的兴起,最终在债务催收领域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债务人权益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 债务人权益保护 公平债务催收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催收治理的法制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怀勇 刘帆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7,共8页
债务催收是指当债务人出现违约或逾期还款时,债权人以其自身名义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以其名义收取欠款的行为。由于法律规范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在利益驱动下容易诱致债务催收行为失范。随着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务催收难以避免,要... 债务催收是指当债务人出现违约或逾期还款时,债权人以其自身名义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以其名义收取欠款的行为。由于法律规范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在利益驱动下容易诱致债务催收行为失范。随着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务催收难以避免,要正视债务催收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正确认识债务催收的本质。通过全面梳理与制度检视,我国现阶段债务催收治理面临的法制困境主要表现在:法律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均衡,法律规范的效力有待提高,法律规范的激励与约束不匹配。完善债务催收行为的法治化规范路径,必须弥补法律规范体系的现有缺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公法与私法交融的规制体系,改变公力救济成本高、效率低的状况,将信用约束作为债务催收的驱动内核,督促债务人积极履行给付义务,同时抑制债权人选择法律之外的解决路径的倾向,平衡债权实现、债务催收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 委外 非法讨债 私力救济 互联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第三方债务催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瀛洲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79,共3页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方债务催收在传统催收模式基础上衍生出了"互联网+债务催收"等新型催收模式。但是,由于第三方债务催收存在监管法律缺失、互联网债务催收行业准入门槛低、投诉维权渠道欠缺等问题,债务催收...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方债务催收在传统催收模式基础上衍生出了"互联网+债务催收"等新型催收模式。但是,由于第三方债务催收存在监管法律缺失、互联网债务催收行业准入门槛低、投诉维权渠道欠缺等问题,债务催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乱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第三方债务催收平台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第三方债务催收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债务催收治理的逻辑与路径——兼论社会信用立法的规则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欧阳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86-98,共13页
当前,个人债务催收过程中不良催收手段的使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信用建设的突出问题。同时,伴随信用经济的发展,第三方债务催收业务已实际成为金融借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预防和化解不良催收引发的社会问题,实现个人债务催收过程中... 当前,个人债务催收过程中不良催收手段的使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信用建设的突出问题。同时,伴随信用经济的发展,第三方债务催收业务已实际成为金融借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预防和化解不良催收引发的社会问题,实现个人债务催收过程中多元利益的平衡,需要结合个人债务催收治理的历史逻辑和国际经验,以回应现实为导向检视、反思和促进现行立法的功能运转。基于此,从融贯论的视角出发,应当将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治理纳入社会信用顶层立法,并从监管主体、市场准入、执业条件、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专门的个人债务催收行业监管制度。此外,以促进个人债务高效处理、增进社会信任为基本价值导向,从民事诉讼和执行机制、个人破产法等多重维度完善个人债务处理的规则体系,以分解个人债务催收的治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 社会信用 法律治理 历史逻辑 融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的机遇、挑战及其治理 被引量:18
7
作者 谭曼 段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55,共14页
晚近以来,国内消费信贷市场的迅猛发展,进而催生出第三方债务催收这一新兴行业。实践中,债务催收行业在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债权、挽回债务人信用等方面贡献巨大,因此也被誉为"债务医生"和"信用医生"。然而作为新兴行... 晚近以来,国内消费信贷市场的迅猛发展,进而催生出第三方债务催收这一新兴行业。实践中,债务催收行业在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债权、挽回债务人信用等方面贡献巨大,因此也被誉为"债务医生"和"信用医生"。然而作为新兴行业的债务催收行业,缘因文化传统的偏见与行业治理的迟滞,呈现出催收行为自律异化、催收行业竞争失序、催收机构权义不明、催收法制建设不足等诸多行业发展困境。基于社会秩序治理、行业健康发展、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应当借鉴美国等国家成熟的债务催收行业治理经验,从推动行业专门立法、设立行业协会、明确行政监管机构、强化行业职业培训、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等方面入手,对中国债务催收行业进行系统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行业 法律治理 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平衡视野下中国第三方债务催收的监管与立法完善 被引量:8
8
作者 冯辉 杨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9,共9页
债权人委托第三方进行债务催收已经成为中国借贷交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债务催收监管的法律依据仍然是一般性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以及银保监会等发布的零散、单薄的监管规则。监管主体和监管依据不明、对催收机构缺... 债权人委托第三方进行债务催收已经成为中国借贷交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债务催收监管的法律依据仍然是一般性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以及银保监会等发布的零散、单薄的监管规则。监管主体和监管依据不明、对催收机构缺少市场准入监管、对催收行为缺乏监管标准等,是当前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与立法完善亟需解决的难题。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应以公平催收为基本理念并加强专门性立法,在保护债务人人身及财产利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同时,兼顾债权人利益及催收机构的正当权益。应以银保监会及各地方金融监管局为监管主体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对第三方债务催收的行业性监管,完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及退出机制。应规范债权人对催收机构的授权及催收费用的设定,构建第三方债务催收的行为标准,强化违法和不当催收的法律责任,保证第三人利益免受催收机构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债务催收 公平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立法论纲 被引量:9
9
作者 谭曼 段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68,共5页
现代债务催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产业链条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囿于行业自治和法律治理的滞后,中国债务催收行业正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催收行为乱象的规范,各类主体权益的保障,行业竞争秩序的优化以及社会诚信水平的提升,均对... 现代债务催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产业链条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囿于行业自治和法律治理的滞后,中国债务催收行业正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催收行为乱象的规范,各类主体权益的保障,行业竞争秩序的优化以及社会诚信水平的提升,均对推动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的专门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债务催收行业专门立法必须坚持“利益平衡”的基本理念,并遵循合法、公平及诚信等三项基本原则。具体在规制模式方面,兼具“行业”与“行为”规制的混合规制模式是较为契合中国债务催收行业发展实际的立法选择;在立法的结构与内容方面,则应依循“总则”与“分则”的框架结构,在加强法律规范设计的针对性与可执行性的同时,还需注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体系性与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 机构 法律治理 行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债务催收职业化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9
10
作者 段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57,共10页
职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职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发展困境,这与其职业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推动中国债务催收职业化建设,对于实现债务催收行业现代化转型、祛除债务催收行业发展... 职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职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发展困境,这与其职业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推动中国债务催收职业化建设,对于实现债务催收行业现代化转型、祛除债务催收行业发展弊病和提高债务催收行业的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理想的债务催收职业化要求从业者普遍具有坚定的职业信仰、规范的行为规则、专业的催收能力和高尚的职业伦理。遗憾的是,在债务催收职业化的进程中仍然面临着社会大众的偏见与歧视、催收行业立法相对滞后、催收行业监管较为不足,以及催收职业教育长期缺位等现实困境。为此有必要从构建催收职业教育体系、设立催收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催收职业保障措施和厚植催收职业文化等方面着手,实现中国债务催收职业化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 职业化 职业伦理 职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借贷债务催收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经济解释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骋骋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1,共8页
针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民间金融乱象高发地不同人群展开田野调查,在总结民间借贷债务催收市场四个特征事实基础上,运用“中介理论”解释了催收组织结构演化的内在逻辑,并用“博弈论”对民间借贷债务催收涉黑隐患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针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民间金融乱象高发地不同人群展开田野调查,在总结民间借贷债务催收市场四个特征事实基础上,运用“中介理论”解释了催收组织结构演化的内在逻辑,并用“博弈论”对民间借贷债务催收涉黑隐患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民间借贷是一个自由选择的市场,高利贷往往由高风险借款人与高风险放款人相匹配形成“尖刀上的双人舞”。违约产生后,由于民间借贷债务催收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隐秘市场,催债人无法区分“策略性违约”债务人,只能通过施压以增加其不还款的内在成本。市场分割导致债务催收难以形成统一流程,催债人施压过程中往往使用层层分级的非常规手段,“边缘策略”无法正确实施,最后往往导致民间借贷债务催收涉黑现象频发。为此,可借鉴海外经验,促进债务催收市场实现合法化,引导半地下的债务催收机构走向阳光化,同时,制订相关法律以规范债务催收机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纠纷 债务催收 田野调查 “边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风险防范制度研究——以法权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佳 张世梅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6-152,共7页
在法权理论视角下,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风险防范制度的法权结构包含有国家金融管理者的金融监管权之“权力”、催收人的自由经营权与债务人的财产安全权之“权利”等法权类型,以及“互侵”、“互动”的法权关系,金融监管权的失灵、催收... 在法权理论视角下,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风险防范制度的法权结构包含有国家金融管理者的金融监管权之“权力”、催收人的自由经营权与债务人的财产安全权之“权利”等法权类型,以及“互侵”、“互动”的法权关系,金融监管权的失灵、催收人自由经营权的过度扩张、债务人财产安全权的不当行使等法权运行失范状态是诱发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风险生成的根本原因。以法权理论的“权力-权利”为理路,通过增进金融监管权的效能、推动催收人自由经营权的规范运用、促进债务人财产安全权的合理行使等优化路径,可以显著提升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风险防范制度的效能,从而达致有效治理行业风险、促其规范有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 法权理论 风险防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债务催收行业智能化发展及其监管机制革新——对美国《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的借鉴与超越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都都 李华圆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4,共7页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债务催收行业的转型,使得原本基于合法债权的催收行为发生异化,若不对传统监管格局加以革新,恐难以应对智能化催收下对债务人权利的侵犯。美国《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较为健全的监管机制值得借鉴,但未...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债务催收行业的转型,使得原本基于合法债权的催收行为发生异化,若不对传统监管格局加以革新,恐难以应对智能化催收下对债务人权利的侵犯。美国《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较为健全的监管机制值得借鉴,但未来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管理条例》或《债务催收行业管理法》的制定,除了吸纳美国《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所确立的基本监管框架外,更应当对智能化背景下催收行业的监管缺口进行批判性评估,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的运用,及时发现和规制不当催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催收 智能 不良资产处置 社会信用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债务委外催收存在的问题与解构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黎四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8,共11页
文明意味着理性、和平、妥协与公正。虽然欠债不还是对社会诚信的背离,是对市场交易安全的极大挑战,是对社会秩序和谐的严重破坏,但是无论如何,文明的法律绝对不能容忍对一种合法利益的维护是以侵犯另一种利益的方式为代价。同理,债务... 文明意味着理性、和平、妥协与公正。虽然欠债不还是对社会诚信的背离,是对市场交易安全的极大挑战,是对社会秩序和谐的严重破坏,但是无论如何,文明的法律绝对不能容忍对一种合法利益的维护是以侵犯另一种利益的方式为代价。同理,债务委外催收人权益的实现也不得以侵害债务人的权利为前提。各种野蛮的催收不仅是对人类已有文明与底线的侵蚀,而且安全感的缺失也直接导致社会秩序的撕裂与人际关系的紧张。因此,催收法治化与专业化是法律文明与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委外 公平性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性立法背景下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规范构造 被引量:28
15
作者 汪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4,共14页
针对非法讨债领域中多种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特征进行专项立法是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次修改增设的催收非法债务罪存在行为类型化程度较低,与非法拘禁罪等他罪竞合关系处理思路不明,非法债务界定不明确,与扫黑除恶... 针对非法讨债领域中多种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特征进行专项立法是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次修改增设的催收非法债务罪存在行为类型化程度较低,与非法拘禁罪等他罪竞合关系处理思路不明,非法债务界定不明确,与扫黑除恶中套路贷等司法规范性概念存在交叉等制约构成要件识别机能和出罪机制等问题。应以"非法手段催讨非法债务"的场域性特征为基础,基于实质解释立场明确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非法讨债等构成要件。在犯罪竞合关系处理上,催收非法债务罪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等存在着补充关系、择一关系以及补充与择一关系并存的多种情形,它不仅适用于高利贷案件,而且在套路贷、软暴力等扫黑除恶相关案件中也可以成为规制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债务 高利贷 行为类型 软暴力 非法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催收非法债务罪的罪数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赖早兴 王家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63,共10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催收非法债务罪。依据刑法条文规定,行为触犯本罪的同时有可能触犯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罪名。此时,正确处理催收非法债务罪的罪数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不能简单地将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设立理解为“降低同...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催收非法债务罪。依据刑法条文规定,行为触犯本罪的同时有可能触犯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罪名。此时,正确处理催收非法债务罪的罪数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不能简单地将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设立理解为“降低同种行为的法定刑”,更不能简单地因为“存在构成要件上的法条竞合”就主张适用轻罪。在确认罪数关系时,应首先确定催收非法债务罪和相关罪名之间的关系。在认定存在交叉关系的罪名间可能出现的罪数形态时,应考虑刑法的全面评价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当一行为同时触犯存在交叉关系的罪名时,应认定为想象竞合。同时,宜将存在包容关系的罪名认定为法条竞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债务 刑法修正案(十一) 罪数 想象竞合 法条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金融机构如何合法有效地催收借款债务
17
作者 张家良 《西南金融》 2004年第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中国 金融债权 债务催收工作 诉讼时效 信贷资产 不良贷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