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 被引量:96
1
作者 吴红耘 皮连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6,共5页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从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智育目标。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义知识、智育目标和能力概念;它强调用目标分类指导学习、教学和评估以及三者的一致性,也具有重要的教...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从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智育目标。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义知识、智育目标和能力概念;它强调用目标分类指导学习、教学和评估以及三者的一致性,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它反对将目标和教学活动相混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课程改革 “三维目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认知目标的转向——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新旧课标内容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雪梅 罗嘉瑶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共6页
本研究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对2022年版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与“内容标准”进行文本比较分析,揭示新课标在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上的显著变化。结果显示,新课标在降低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比例的同时,... 本研究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对2022年版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与“内容标准”进行文本比较分析,揭示新课标在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上的显著变化。结果显示,新课标在降低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比例的同时,增加了程序性知识的比重;同时,新课标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高阶认知比例得到提升,内容要求更加精准。本研究建议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突出高阶认知目标的设计,导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中强化程序性知识学习;通过探索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表现性评价,以引导学生提升元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地理课程标准 知识类型 认知行为水平 目标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春莉 高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70,共14页
自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与心理学家布卢姆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出版以来,已近40年了。在这40年中,布氏教育目标分类学对全球的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受益者中也包括具有10亿人口的中国。就中国来说,1986年1月华... 自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与心理学家布卢姆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出版以来,已近40年了。在这40年中,布氏教育目标分类学对全球的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受益者中也包括具有10亿人口的中国。就中国来说,1986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该书,从而掀起了学习和运用该理论的热潮。短短10年来,中国教育工作者不仅对布氏理论进行了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 陈述性知识 认知领域 教育科研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 回顾与反思 现代认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春莉 马晓丹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认识,解决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问题,实现了对目标、教学和测评一致性的审视。为此,在理论方面,应构建与数学课程标准对接的数学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修...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认识,解决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问题,实现了对目标、教学和测评一致性的审视。为此,在理论方面,应构建与数学课程标准对接的数学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修订与完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分类表;在实践方面,应针对不同的数学学习结果从目标设置与陈述、教学过程分析和一致性问题三个方面丰富数学学科知识分类定向教学设计的框架,从而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为具体的教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数学学习结果 任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课堂观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小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根据安德森等人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思想,对其中蕴含的课堂观从课堂本质、课堂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并运用其课堂观对教学实践中盛行的满堂灌和自主合作探究两种课堂模式作了评析,同... 根据安德森等人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知识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思想,对其中蕴含的课堂观从课堂本质、课堂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并运用其课堂观对教学实践中盛行的满堂灌和自主合作探究两种课堂模式作了评析,同时用一节课例例示了如何用其课堂观来进行课堂的观察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研究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知识成分 认知过程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被引量:177
6
作者 盛群力 褚献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96,共7页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新的分类学,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新的分类学,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所构成的二维矩阵中每一种具体结合为教师利用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 认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 被引量:5
7
作者 高耀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8-61,共4页
一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科学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标准化考试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他们强调,'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大... 一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科学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标准化考试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他们强调,'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按一定标准有序地组成系统,使之明确化,系统化.'分类学使教育目标便于操作、具有可测性.所以说,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被誉为现代教育评价与课程编制的重要基石'.我们认为,在接受上述观点之前,应考查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 教育理论 认知目标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 被引量:74
8
作者 王汉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65-71,共7页
:生物学上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为布卢姆构造其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供了借鉴。根据人的认知目标是从识记相对简单的知识到非常抽象的思维这样一个渐进过程 ,布卢姆把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主类 (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 :生物学上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为布卢姆构造其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供了借鉴。根据人的认知目标是从识记相对简单的知识到非常抽象的思维这样一个渐进过程 ,布卢姆把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主类 (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 )以及其它亚类。这种理论被证明“对研究和教学两方面都是相当有用的”。但由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不是认识过程的先后层次 ,不是行为发展的过程 ,没有揭示出能力形成的内在机制 ,也缺乏学习理论的指导 ,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我们应对布卢姆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 ,立足本国实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 认知 教育目标分类 教育心理学 识记 指导教学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能力 教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许燕 焦金梅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28-30,共3页
目的应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并评价护理心理学的试卷考核效果,了解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以规范教学过程和考核内容。方法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及《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考试题目,开卷考试,采用填空、选择、论述、案... 目的应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并评价护理心理学的试卷考核效果,了解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以规范教学过程和考核内容。方法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及《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考试题目,开卷考试,采用填空、选择、论述、案例分析4种题型,涉及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中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5个层次。分析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试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及学生的性别、教师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学生考试的平均分68.59±6.12;教学内容、心身疾病、人格得分率较高(96.5%,93.33%);5个层次中理解层次得分率最高(76.52%);女生的总得分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知识层次的试题教师A的授分率显著高于教师B(P<0.01),分析、综合层次的试题的授分率及总授分率教师A均显著低于教师B(均P<0.01)。结论学生的分数总体偏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层次越高,学生的得分率越低;试题难度偏大,不同层次试题应确定合适的比例;学生的性别及不同的授课教师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教学目标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文检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126,F003,共3页
探讨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并介绍了这一理论对教学目标的重新构建 ,以及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经验教训。
关键词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文献检索课 教学目标管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燕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20,共5页
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称之为2001版。本文从重点、术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对1956版和2001版... 布卢姆主编的1956年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已成为上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2001年由安德森等人主编出版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称之为2001版。本文从重点、术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对1956版和2001版以及豪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教学目标的实践应用问题以及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物理问题分类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丽 李春密 张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1,127,共7页
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及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培养学生高层次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前提。以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从知识领域和认知系统两个维度构建了物理问题的分类框架,旨在解析问题本身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 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及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培养学生高层次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前提。以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从知识领域和认知系统两个维度构建了物理问题的分类框架,旨在解析问题本身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其中知识领域包括信息和心智程序,认知系统包括提取、领会、分析和知识运用。该框架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学 物理问题 认知过程 知识领域 认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旨在培养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详解 被引量:68
13
作者 盛群力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0-21,共12页
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其"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中知识系统和认知系统的要义及其相互作用。知识系统分为信息、心理过程和心理动作过程;认知系统分为提取、领会、分析和知识运用... 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其"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中知识系统和认知系统的要义及其相互作用。知识系统分为信息、心理过程和心理动作过程;认知系统分为提取、领会、分析和知识运用,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要旨在于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整体考虑学习的机制,贯穿了一条重视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主线,视角独特、务实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目标分类 知识系统 认知系统 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 被引量:51
14
作者 冯友梅 李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2,共10页
既往针对布鲁姆(类)教育目标分类工作的批判,大多集中在教育学或心理学角度,且对两者不予区分,视野稍显狭窄,不能洞察全局,亦不能把握要害。本文尝试从分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及认识论四个方面,层层推进展开综合批判:分类学立场上,没有... 既往针对布鲁姆(类)教育目标分类工作的批判,大多集中在教育学或心理学角度,且对两者不予区分,视野稍显狭窄,不能洞察全局,亦不能把握要害。本文尝试从分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及认识论四个方面,层层推进展开综合批判:分类学立场上,没有给出"类"的生成机制,故不能真正称为"学",仅可称为分类框架;教育学立场上,将本来应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人切割成多个独立部分(领域),理论上陷入只分析无综合的误区,也给教学实践以误导;心理学角度,止于对业已达成的外在行为状态的表面描绘,未能触及学习者认识及发展的内在本质;认识论角度,作为布鲁姆(类)分类学的直接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十分混乱,且无到哲学层面寻找认识之本质的自觉意识,无对处于认识论最高水平的发生认识论之知识观的继承,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发生认识论 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唐瑞芬 《数学教育学报》 1993年第2期10-14,共5页
就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起源,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作一些客观的,较深入的描述与探索,介绍了数学教育权威,荷兰的弗赖登塔乐教授对此的见解,并结合我国数学教育实践,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商榷。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布鲁姆理论 数学教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真谛何在——与李艺教授等学者商榷 被引量:6
16
作者 庄惠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25,共12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质疑李艺教授等学者发表的文章观点,并商榷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真谛。首先,引用“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组织原则,强调布卢姆认知分类领域1956版的软肋恰是“心理学原则在教育学问题上不够张扬”所导致的。1956版缺失...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质疑李艺教授等学者发表的文章观点,并商榷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真谛。首先,引用“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组织原则,强调布卢姆认知分类领域1956版的软肋恰是“心理学原则在教育学问题上不够张扬”所导致的。1956版缺失的原则应是“生理学原则”,由于深潜缜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必须遵循生理的-逻辑的-心理的规律。其次,分析面向学科的全人教育目标描述模型“不伦不类”的缘故。最后,质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的观点,并呼吁严谨的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组织原则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皮亚杰理论 面向学科的全人教育目标描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探讨——认知领域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黎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4期39-53,共15页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一种新的理论.它产生于一九五六年.三十年来不少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是布卢姆(Bloom,B.S)①、克拉塞沃(Krathwolh,D.R.)②、吉尔福特(Guilford,J.P.)③、亨特(Hunt,D.)...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一种新的理论.它产生于一九五六年.三十年来不少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是布卢姆(Bloom,B.S)①、克拉塞沃(Krathwolh,D.R.)②、吉尔福特(Guilford,J.P.)③、亨特(Hunt,D.)和苏里文(Sullivan,E.)④、加涅(Gagne,R.M.)⑤、梅里尔(Merrill,M.D.)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分类理论 梅里尔 加涅 布卢姆 学习过程 教育理论体系 常模参照 心理条件 认知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目标分类新架构——豪恩斯坦教学系统观与目标分类整合模式述评 被引量:33
18
作者 马兰 盛群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4,共5页
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着眼于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机制,突出了教育目标分类整体统一、简洁明快、协调均衡、聚焦行为的特点。豪恩斯坦的"整合模式"是对布卢姆等人的"要素法"的一种大胆超越,体现了教育目标分... 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着眼于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机制,突出了教育目标分类整体统一、简洁明快、协调均衡、聚焦行为的特点。豪恩斯坦的"整合模式"是对布卢姆等人的"要素法"的一种大胆超越,体现了教育目标分类上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心理动作领域 行为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奥苏伯尔和布卢姆学习理论的借鉴中探索学习教育问题
19
作者 于淑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从奥苏伯尔和布卢姆学习理论的借鉴中探索学习教育问题于淑云本世纪现年代后期,学习理论异军突起.它是科技革命大潮推拥下.脱颖而出的“新生儿”.如果把布鲁纳作为学习理论界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奥苏伯尔、加涅、布卢姆等就是... 从奥苏伯尔和布卢姆学习理论的借鉴中探索学习教育问题于淑云本世纪现年代后期,学习理论异军突起.它是科技革命大潮推拥下.脱颖而出的“新生儿”.如果把布鲁纳作为学习理论界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奥苏伯尔、加涅、布卢姆等就是相继产生的学习理论群体代表.他们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 布卢姆 学习教育 情感准备状态 学习任务 意义学习 意义接受学习 教育目标分类学 发现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的教育理论简介 被引量:7
20
作者 齐泮连 《外国教育研究》 1985年第3期53-57,共5页
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 S·BIoom)博士是当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职业教授。他还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评价与课程专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关... 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 S·BIoom)博士是当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职业教授。他还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评价与课程专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 教育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 学生 教学方法 人类特性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学习机会 儿童 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