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2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改《监察法》的原理、原则与建言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建雄 邝山子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蕴含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政理、哲理和法理。其政理为“保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其哲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其法理为“以良法引领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修改《监察... 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蕴含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政理、哲理和法理。其政理为“保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其哲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其法理为“以良法引领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修改《监察法》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以政治为统领、以人民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向、以系统为理路。新修《监察法》充分吸收了学术界研究成果和实务部门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法治原则,增强了监察全覆盖的有效性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其进一步完善可通过未来修改《监察法实施条例》的方式,从党的领导、纪监一体、监司衔接、行贿惩治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监察法 基本原理 基本原则 思路建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如何防范刑讯逼供发生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旭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2,共12页
司法实践中仍旧在发生的刑讯逼供,促使我们反思《刑事诉讼法》在防范刑讯逼供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以《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刑讯逼供防范机制。在原则上应当在显著位置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同时废除“如... 司法实践中仍旧在发生的刑讯逼供,促使我们反思《刑事诉讼法》在防范刑讯逼供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以《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刑讯逼供防范机制。在原则上应当在显著位置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同时废除“如实回答义务”的规定;严格限制从看守所外提人员条件;讯问原则上应在看守所进行;确立讯问时律师在场权;明确讯问地点不合法和依法应录音录像而未录音录像所获得的口供排除规则;对所有案件实行同步录音录像且与讯问笔录进行核对制度;将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制度纳入《刑事诉讼法》中,同时将监察机关调查案件一并进行讯问合法性核查;改革一审庭审中对被告人的法庭调查程序;废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将《监察法》有关刑事追诉内容纳入《刑事诉讼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第四次修改 刑讯逼供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论思维下证人出庭条件的法律修改
3
作者 章礼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7,共11页
立足于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目标,通过立法改善证人出庭作证率畸低的现状,一直是法学界长期努力的基本方向。在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的法定条件上,基于司法实践中有的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实,在理论上出现两种修改方法:一是... 立足于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目标,通过立法改善证人出庭作证率畸低的现状,一直是法学界长期努力的基本方向。在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的法定条件上,基于司法实践中有的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实,在理论上出现两种修改方法:一是限制三个法定条件中的“必要”条件,二是取消该“必要”条件。从诉讼参与人行为角度出发,运用博弈论分析程序运作中审判方和辩护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后可见,这两种方法均缺乏可行性。一种可替代的方法是,重构证人出庭的法定条件,即赋予辩护方证人出庭的决定权;同时,辩护方必须向法院预缴证人出庭费作为担保,以此防止权利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法律修改 证人出庭 囚徒困境 证人出庭条件 证人出庭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完善辩护制度
4
作者 韩旭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9,共16页
律师辩护权保障系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刑诉法历次修改均涉及辩护问题,修改内容之广、条文之多,非其他制度所能比拟。辩护权行使状况关乎程序正义、实体正义和法治现代化的实现。关于辩护问题,第四次刑诉法修改应在以下14个方... 律师辩护权保障系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刑诉法历次修改均涉及辩护问题,修改内容之广、条文之多,非其他制度所能比拟。辩护权行使状况关乎程序正义、实体正义和法治现代化的实现。关于辩护问题,第四次刑诉法修改应在以下14个方面进行:一是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阅卷权;二是扩大委托辩护人的主体范围;三是赋予辩护律师侦查阶段有限的阅卷权;四是完善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制度;五是明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性质并赋予律师查阅、复制权利;六是引进并改良无效辩护制度;七是确立程序性制裁机制;八是重构阻碍律师辩护权的救济机制;九是确立侦查讯问时的律师在场权;十是扩大法律援助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十一是对“骑墙式辩护”进行规制;十二是注意刑诉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问题;十三是修改和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十四是改变刑事法庭设置以便使被告人在庭审中能够获得辩护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第四次修改 辩护制度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应当坚持的八大立场
5
作者 冀祥德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共20页
在法治社会的构建蓝图中,刑事诉讼一直扮演着守护公平与效率的关键角色。纵观世界刑事诉讼的演变规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愈发注重由国家干预逐步向兼具社会自治过渡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深刻转型,从而实现对... 在法治社会的构建蓝图中,刑事诉讼一直扮演着守护公平与效率的关键角色。纵观世界刑事诉讼的演变规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愈发注重由国家干预逐步向兼具社会自治过渡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深刻转型,从而实现对公平与效率的重新诠释,对权力与权利的再次平衡。《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不仅是法律文本的更新,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深度建构与前瞻性规划,其要求我们站在胸怀“国之大者”的宏大立场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过程与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进行纵横交织的审视,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中国方案、中国制度解决中国问题,坚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精髓,坚持借鉴世界刑事诉讼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尊重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刑事法治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实现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平衡的正当性、均衡性和规范性,通过坚持八大立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 八大立场 国家干预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背景下刑事证据制度之完善
6
作者 肖沛权 周家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5,共9页
随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规范呈现明显的缺位和滞后,亟待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加以完善。当前刑事错案的接连曝光、犯罪形态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之提出... 随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规范呈现明显的缺位和滞后,亟待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加以完善。当前刑事错案的接连曝光、犯罪形态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之提出了时代要求。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应当遵循无罪推定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以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并聚焦于证据种类、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三个面向。具体而言,封闭的法定证据种类不能涵盖全部的证据形式,其划分标准的科学性仍存争议。对此,应明确证据法定形式体系的开放性,以分析证据的证明机理为核心实现划分标准的回归;对于证据规则应在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较为成熟的传闻证据规则;同时,针对证明标准中存在的理论争议,应当明确“排除合理怀疑”的定位与适用标准、坚守认罪认罚案件的法定证明标准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刑事证据制度 证据种类 证据规则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修改的三维评价机制研究
7
作者 冯全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9,112,F0003,共8页
文学翻译修改普遍存在,如何评价译者、编辑等修改主体的修改行为是文学翻译修改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求真、务实与求美的三维评价机制,并指出这三个维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求真为体,是文学翻译修改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务实与... 文学翻译修改普遍存在,如何评价译者、编辑等修改主体的修改行为是文学翻译修改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求真、务实与求美的三维评价机制,并指出这三个维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即求真为体,是文学翻译修改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务实与求美为两翼,是两大辅助性评价标准。对文学翻译修改的评价要遵循整体性、辩证性与和谐性三大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其是否有助于提高译文本身的文学性、适应性及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三维评价机制与三大原则不仅适用于对文学翻译修改的评价,而且也适用于整个文学翻译批评,有利于全面、辩证地评价译者以及其他翻译行动者的文本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修改 评价机制 求真 务实 求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初步成稿的论文如何修改
8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38,共1页
作者在投稿过程中,经常面临已经初步成稿的论文需要参考外审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的问题,不得不说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在于此时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已经完成,结果内容已经大致确定,因此可以调整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统计分析和讨论部分。
关键词 外审专家意见 修改 统计分析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瘦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新论——以新发现的集外文和文本修改现象为中心
9
作者 周彦杉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近来,笔者发现了两篇周瘦鹃的集外文。这两篇文章在可查阅的《周瘦鹃研究资料》《周瘦鹃文集》《周瘦鹃年谱》,以及周瘦鹃在1950—1980年代出版的散文小品集中,均未收录。本文将对这两篇集外文进行释读,发掘其被遮蔽的意义,补证文学史... 近来,笔者发现了两篇周瘦鹃的集外文。这两篇文章在可查阅的《周瘦鹃研究资料》《周瘦鹃文集》《周瘦鹃年谱》,以及周瘦鹃在1950—1980年代出版的散文小品集中,均未收录。本文将对这两篇集外文进行释读,发掘其被遮蔽的意义,补证文学史的已有研究。另外,周瘦鹃初刊在香港《大公报》上的作品编入选集后也存在修改,解读这些修改现象背后的原因,归纳其从属的类型,探寻入集前后目标读者群的转变,都有助于揭示作家的政治立场与审美偏好。一直以来,学界把周瘦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视为铁板一块,没有根据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分区,也没有总结其阶段性创作风貌。因此,本文将从周瘦鹃的两篇集外文和其他文本入集前后的修改入手,在重新评价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基础上,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爬梳、细化其晚年的创作,试图做出新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外文 周瘦鹃 香港《大公报》 审美偏好 文本修改 创作风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时间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的评价与规范
10
作者 程衍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74,176,共12页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不彰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司法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后续效果规范的前提。实践中,值班律师具有双重职能设定,一是在“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目标下应对法律援助范围扩张与诉讼资源短缺...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不彰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司法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后续效果规范的前提。实践中,值班律师具有双重职能设定,一是在“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目标下应对法律援助范围扩张与诉讼资源短缺之矛盾,二是在认罪认罚案件办理中保障认罪自愿性,而当前法律帮助效果的研究价值存在于后者。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标准设定应以行为评价为基本立场,以底线性和明确性为基本原则。标准之下即认定无效,对应着相应的惩戒与救济措施。无效帮助的救济须区分两种情况,一是错误认罪,二是错误未认罪。对于错误认罪的案件,应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上诉权;对于错误未认罪的案件,无论是程序层面还是实体层面,被追诉人均不具有利益的可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改 值班律师 认罪认罚从宽 法律援助 有效帮助 刑事辩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
11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1,共1页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为让乳品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了解掌握标准变化和主要影响,日前,修改单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为让乳品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了解掌握标准变化和主要影响,日前,修改单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就修改单内容作了解读。问:此次修订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答:此次修订不涉及灭菌乳安全指标,主要变化是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将干燥的乳制品与水按比例混匀后获得的乳液,通俗地讲就是用奶粉加水复原而成的牛奶);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将作为调制乳管理。在标准文本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灭菌乳的相关定义中,删除“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保留“以生牛(羊)乳为原料”。二是删除了原料要求中“乳粉”表述。三是删除了使用复原乳之后的产品包装标识相关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修改 灭菌乳 纯牛乳 纯羊乳 复原乳 调制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修订推动灭菌乳品质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进行解读
12
《北方牧业》 2025年第7期6-6,共1页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为让乳品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了解掌握标准变化和主要影响,日前,修改单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1号修改单,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为让乳品生产企业、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了解掌握标准变化和主要影响,日前,修改单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就修改单内容作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乳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法治现代化期待 被引量:29
13
作者 韩旭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8,共16页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已经纳入立法规划,本次修法的指导思想是吸收司法解释和解释性文件的合理规定,巩固司法改革成果,回应司法实践需要,遵循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和国际通行的标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此次改革不应采取“修正...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已经纳入立法规划,本次修法的指导思想是吸收司法解释和解释性文件的合理规定,巩固司法改革成果,回应司法实践需要,遵循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和国际通行的标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此次改革不应采取“修正案”模式,而是采用法典化模式。该次修改应从体例结构到原则、制度和程序进行全面修改。在基本原则中当务之急是增加“无罪推定”和“直接言词”等原则。此次修法应当大幅度增加相关条文,至少增加至500条以上,一审程序应当增加至70条以上。修改应具有前瞻性,能保证适用30年以上。修改内容除了一审程序外,此次修法重点是辩护制度和证据制度。“特别程序”中应增设“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诉讼程序”“涉外犯罪案件诉讼程序”和“涉老案件诉讼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修改 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与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完善 被引量:26
14
作者 何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刑事诉讼法》对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具有与刑事诉讼紧密捆绑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调整《刑事诉讼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推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刑事诉讼法》对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具有与刑事诉讼紧密捆绑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调整《刑事诉讼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推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应当作为《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中涉未成年人部分修改的基本立场,并处理好两个整体性问题。一是通过吸收未成年人专门法律的普适性内容、根据其他涉未法律的新规定新增或调整专章规定、为其他法律中新增的涉未制度提供程序支撑和吸收已有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的合理内容,来有效对接其他涉未法律规范。二是通过减少刑事诉讼整体框架和普通程序对涉未特别程序的限制,明确与成年人案件规定的梯级递进关系,来处理好与普通程序的关系。本次修改还应当整体增补与未成年被害人相关的规定,对转处制度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体系化与优化,并明确低龄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程序的基本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修改 未成年人司法 专章模式 转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时代的《刑事诉讼法》修改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曦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6,共1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本次修改中应当回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基础理念层面,应当协调数字时代刑事诉讼中技术运用和人权保障的关系,兼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在本次修改中应当回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在刑事诉讼中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基础理念层面,应当协调数字时代刑事诉讼中技术运用和人权保障的关系,兼顾法律修改的前瞻性与稳妥性,平衡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在基本原则层面,应当确立合法原则,要求目的、程序与手段的合法性;通过确认比例原则,协调目的、手段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依据区分处理原则对对象、场景、行为方式与监管方式加以区分处理。在制度规范层面,应强化对数字侦查取证的控制,推动数字检察法律监督工作,规范智慧审判,确保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数字化改革符合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从这三个层面出发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能使刑事诉讼的数字化转型在法治轨道内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础理念 基本原则 制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辩护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光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刑事辩护制度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司法实践以及同其他法治国家的比较来看,中国刑事辩护制度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具体而言,应当在《... 刑事辩护制度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司法实践以及同其他法治国家的比较来看,中国刑事辩护制度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具体而言,应当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将指定法律援助辩护的范围扩大至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依法保障辩护律师三项基本诉讼权利的行使、确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留置期间允许律师介入,以更好地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辩护制度 法律援助 律师在场 律师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学习活动 优化习作修改教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彤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修改能力,是体现写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习作修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习作修改教学不尽如人意,习作修改的缺位或越位是其主要原因。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总结提炼有效的习作修改教学策略:设计修改活动,确保学生修改主体地位;内... 修改能力,是体现写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习作修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习作修改教学不尽如人意,习作修改的缺位或越位是其主要原因。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总结提炼有效的习作修改教学策略:设计修改活动,确保学生修改主体地位;内嵌学习元素,让学生自觉修改;打组合拳,让修改教学结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修改 学习活动 学习元素 结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科书选文修改的目的及原则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先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2,108,共6页
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历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多聚焦选文及修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与批评。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因素是语文教科书,选文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独特形式,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语文教科书选文遵循“只减不增”的修改原则,... 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历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多聚焦选文及修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与批评。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因素是语文教科书,选文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独特形式,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语文教科书选文遵循“只减不增”的修改原则,对文中不规范的语言和作家个性化的语言,存在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价值取向模糊的内容,不切合识字写字、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特定教学任务的内容进行修改,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内在要求,是修改目的之所在。语文教科书选文修改问题需要被辩证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文修改 修改目的和原则 语文教科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罪辩护视角下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90,共14页
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制度中对控诉方最彻底的抗辩,而无罪判决是研究刑事辩护最重要的样本。从阶段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无罪辩护;从方法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实体性、程序性以及证据性无罪辩护。数据... 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制度中对控诉方最彻底的抗辩,而无罪判决是研究刑事辩护最重要的样本。从阶段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无罪辩护;从方法论看,无罪辩护可以划分为实体性、程序性以及证据性无罪辩护。数据显示,无罪辩护的效果正逐渐式微,这不仅表现为无罪辩护数量下降,而且表现为审前阶段撤案或不起诉和审判阶段无罪判决的成功率日渐降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使得无罪辩护的空间更窄。有鉴于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背景下,完善无罪辩护制度,应当回归有效辩护思维、扩大法律援助指定辩护的范围、明确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和讯问在场权、废除如实回答义务、优化法官对无罪辩护的引导与反馈,进而提升无罪辩护质效,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判决 无罪辩护 刑事辩护制度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背景下单位犯罪治理体系的完善——以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景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8,共12页
以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为视角来审视我国单位犯罪刑事司法治理体系是否健全,应在法教义学下确保自身价值、逻辑、体系的一体,并与我国刑事司法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保持一致。单位应具有相对独立的行为、行为背后的意志及相对独立的主观罪过... 以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为视角来审视我国单位犯罪刑事司法治理体系是否健全,应在法教义学下确保自身价值、逻辑、体系的一体,并与我国刑事司法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保持一致。单位应具有相对独立的行为、行为背后的意志及相对独立的主观罪过,具有清晰的归责逻辑,并能够实质分离单位责任与单位直接责任人责任,由此实现单位犯罪归责机制重塑。涉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构以此为基础,但并不止步于有效合规的诉讼评价,其“条件”应表达为刑事惩罚性与企业合规自治的结合,遵循宽严相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刑事诉讼法》在进行第四次修改时应当对此予以必要关注和回应。具体到涉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构建中,建议完善涉案企业合规保证金制度、合规整改期间涉案企业特定经营禁止制度、涉案企业有效合规承诺制度等,推动涉企刑事诉讼程序专门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涉案企业合规执法司法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单位犯罪治理 单位犯罪归责机制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 涉企附条件不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