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社会支持体系设计研究
1
作者 山娜 李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89-295,343,共8页
目的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模式,且并非排斥物理世界,而是逐渐建立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生活方式。本研究将聚焦该系统如何为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启发。方法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社会支持理论在... 目的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模式,且并非排斥物理世界,而是逐渐建立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生活方式。本研究将聚焦该系统如何为完善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启发。方法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社会支持理论在支持方式、支持来源等的研究成果,使用文献研究、逻辑梳理等方式对支持路径展开研究,包含文化引领、以人为本、场景平衡、身体在场、设备终端等纬度。结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信息-物理-社会系统视角下,社会支持体系涵盖产品与服务支持路径,受政策、文化影响,其设计核心依然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系统建设,适老化设计原则在现阶段应秉承“先物理后信息、物理与信息并重”的理念,要持续关注数字失能群体需求,确保技术惠及更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社会支持 适老化设计 场景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研究的跨领域交互仿真平台 被引量:20
2
作者 薛禹胜 谢东亮 +3 位作者 薛峰 黄杰 蔡斌 蔡林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8-148,共11页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是在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基础上,加入政策、行为等社会元素,将广义物理系统视作一个整体,并消除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相关的研究和应用都离不开仿真工具的支持。为此,在近20年探索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是在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基础上,加入政策、行为等社会元素,将广义物理系统视作一个整体,并消除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相关的研究和应用都离不开仿真工具的支持。为此,在近20年探索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过程中研发了统一的仿真平台(Sim-CPSS)。Sim-CPSS支撑了异构仿真应用的互通、互动、互用,并显著降低了复杂系统仿真研究的难度,提高了分析效率。文中介绍了Sim-CPSS的研发思路、架构、功能和原创技术。通过能源领域的众多工程应用验证了其对多领域、多尺度,以及行为多种表达方式的适应能力。SimCPSS为CPSS提供了基础工具的强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系统 仿真平台 混合仿真 多时间尺度 多领域 实验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张薇玮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5,共11页
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研究系统整体变革和创新的过程。系统创新是跨领域的政策方法,通过系统中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技术系统。本文基于多层级视角(MLP)分析框架,聚焦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 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研究系统整体变革和创新的过程。系统创新是跨领域的政策方法,通过系统中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技术系统。本文基于多层级视角(MLP)分析框架,聚焦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以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社会-技术系统多层级要素协同驱动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因素组态和路径模式。研究发现:①驱动基础研究系统创新有非高人员投入强度的知识基础驱动型和高科创文化氛围的基础设施促进型两种路径模式,具体包括5条驱动路径。②“高效要素投入+雄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科创文化氛围+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均能促成高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绩效。③高效要素投入对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驱动作用最大,然后依次是知识基础、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创孵化,科创文化氛围则主要起辅助作用。本文拓展了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的应用场景,丰富了中国情境下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系统创新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物理-社会视角下的电力-交通耦合网络建模与协同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盛裕杰 郭庆来 +2 位作者 薛屹洵 王嘉炜 常馨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85,共24页
近年来,电动汽车(EV)、快速充电设施的高速增长将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这两个复杂的基础设施网络紧密耦合。EV具备充电时间和充电位置的灵活性,对于新型电力系统正是理想的移动储能资源,可提供规模巨大的时间、空间灵活调节能力。然而,宏... 近年来,电动汽车(EV)、快速充电设施的高速增长将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这两个复杂的基础设施网络紧密耦合。EV具备充电时间和充电位置的灵活性,对于新型电力系统正是理想的移动储能资源,可提供规模巨大的时间、空间灵活调节能力。然而,宏观的电力-交通耦合背后是海量EV用户在各类信息引导下做出的微观社会化决策,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从这一视角对电力-交通耦合网络建模分析与协同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对两网耦合的基本场景和关键挑战进行了介绍;接着,以社会层与物理层为重点归纳了融合微观车主决策与宏观网络动态的EV群体出行-充电行为建模方法;然后,进一步纳入信息层,总结了多类定价主体与EV间的策略交互与协同优化;最后,对电力-交通耦合网络建模分析与协同优化相关方向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网 交通网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策略
6
作者 张昊辰 陈晨 +3 位作者 钟剑 孙思源 李更丰 别朝红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自然灾害发生后,配电网往往面临着馈线自动化设备通信故障影响其有效恢复的挑战,导致负荷恢复过程延长。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策略,相比于传统恢复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生成抢修方案,并通过合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配电网往往面临着馈线自动化设备通信故障影响其有效恢复的挑战,导致负荷恢复过程延长。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策略,相比于传统恢复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生成抢修方案,并通过合理调度抢修人员,协同抢修配电网的电力线路和通信链路,实现负荷的快速恢复。首先,介绍了配电网信息-物理耦合结构,并提出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抢修框架。其次,构建基于简化时间-空间网络的交通网络模型,并引入一种基于Floyd算法的交通网络简化方法,以降低交通网络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模型,并采用一种新的辐射状拓扑约束提高模型求解效率。最后,在IEEE 33节点配电网测试算例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负荷恢复 信息-物理耦合 交通网络 辐射状约束 时间-空间网络 抢修人员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7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新媒体诱发的数字政府传播风险及其治理研究——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的分析
8
作者 崔小燕 张长立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9,共11页
当下,政务新媒体已深度嵌入数字政府传播系统,并容易从反映数据资源客观运作规律的物理维度、反映关系互动与资源分配的人理维度、反映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事理维度,诱发政治信任风险、传播系统失灵和多主体关系紧张等多维数字政府传... 当下,政务新媒体已深度嵌入数字政府传播系统,并容易从反映数据资源客观运作规律的物理维度、反映关系互动与资源分配的人理维度、反映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事理维度,诱发政治信任风险、传播系统失灵和多主体关系紧张等多维数字政府传播风险。文章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视角分析,发现智能化重构逻辑、资源依赖逻辑、交易成本逻辑是该场域的重要风险诱因。因此,建议以数据和算法等关键要素提升数字政府传播系统的物理支撑效能、优化多元主体利益协同的事理机制并提升资源配置水平,以“人智协同”的共生模式和“激励-约束”效应来优化人理机制,进一步推动相关风险变量向事业增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新媒体 数字政府传播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物理-社会视角下的配电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宏伟 赵丽萍 李玉付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3,共8页
针对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需求响应建模面临的挑战,即信息域的有限数据信息、社会域的有限理性和物理域的源荷互动特性,综合考虑有限的数据信息和用户的有限理性,建立了模型-数据混... 针对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需求响应建模面临的挑战,即信息域的有限数据信息、社会域的有限理性和物理域的源荷互动特性,综合考虑有限的数据信息和用户的有限理性,建立了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需求响应(demand request,DR)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配电网运营商(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ors,DNO)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优化调度方法。基于我国某省电网的实际负荷、电价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需求响应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刻画用户的实际响应行为,所提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优化调度方法有利于降低DNO和用户成本,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需求响应 有限理性 STACKELBERG博弈 模型-数据混合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迅芳 丁若虹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3期424-432,共9页
图书馆由人、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HCPS)组成。研究HCPS的内涵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可为图书馆的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对早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分析,将HCPS理论引入图书馆中,并基于HCPS视角探讨了图书馆的演变过程,分析... 图书馆由人、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HCPS)组成。研究HCPS的内涵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可为图书馆的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对早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分析,将HCPS理论引入图书馆中,并基于HCPS视角探讨了图书馆的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阶段图书馆HCPS的特点与作用,提出了智慧图书馆HCPS的研究框架和重点研究内容,剖析了推动图书馆发展的赋能技术,进行了智慧图书馆HCPS的实践应用与讨论。信息系统的引入及发展助力了图书馆的演变,建立智慧图书馆HCPS的重点是开展信息系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方法研究。初次探索HCPS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提出的概念和研究框架仍处于探索阶段,后续需要广泛地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不断充实和细化图书馆HCPS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分类研究
11
作者 宫炳含 吕楠 +1 位作者 武旭同 余慧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43-4757,共15页
旱地(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区域)是人地关系最复杂、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国旱地范围广阔,人-地相互作用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开展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 S... 旱地(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区域)是人地关系最复杂、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国旱地范围广阔,人-地相互作用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开展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 SES)分类研究,有助于识别旱地SES的基本特征,提出与关键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符的发展路径。基于SES理论和SDGs框架,构建了中国旱地SES分类框架,运用自组织映射网络的聚类方法进行SES分类,并分析各类型SES的特征、SDGs实现状态及其时空变异,研究时间为2000,2010和2020年。结果表明:(1)中国旱地SESs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区:农业与城市化区(A)、农林牧交错带发展区(B)、草原工业化区(C)、绿洲待发展区(D)和高寒草地脆弱区(E)。(2)社会经济子系统的三个组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稳定性和人口特征,以及社会-生态相互作用子系统中人对自然的干预组分在5个SES类型区都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土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在各类型之间差异较大,时间趋势差别较小。(3)整个旱地的SDGs存在显著组间差异,农业与城市化区的SDGs整体表现最好;绿洲待发展区的整体表现最差。各类型SES面临的关键挑战分别是:类型A,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并减少不平等;类型B,调节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以及利用技术创新和转型。类型C、D和E,都面临提升经济发展的挑战,此外,类型C要兼顾减排;类型D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类型E兼顾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需求。研究建议要面向不同SES类型区的关键挑战,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优先提升人民基本需求,攻克SDGs短板,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社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目标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社会-生态途径
12
作者 彭建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共2页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传统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侧重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退化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新时代中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引领。
关键词 社会-生态途径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双层调度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洪 王宇炜 +2 位作者 王秋杰 李辉 李振兴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4-758,共15页
中短距离氢能运输需求下,长管拖车运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长管拖车的储氢密度低,且高压氢气存在爆炸和泄漏等风险。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EHIES)双层调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金属固态储氢机理,并利用... 中短距离氢能运输需求下,长管拖车运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长管拖车的储氢密度低,且高压氢气存在爆炸和泄漏等风险。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EHIES)双层调度模型。首先,通过分析金属固态储氢机理,并利用氢能气-固两相转换过程中压强与反应温度关系,构建氢能固态运载车(HSTV)的装卸模型;其次,采用改进含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构建HSTV的运输模型;最后,基于隶属度的信息间隙决策理论(M-IGDT)建立EHIES日前双层调度模型,并将所提双层模型转换成单层模型求解。采用改进的IEEE 118和IEEE300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氢能固态运输能有效地提升氢能运输效率和系统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综合能源系统 氢能固态运输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双层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GDT的港口岸电混合能源系统氢储能容量配置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树东 徐十伟 唐伟强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船舶在靠港期间使用柴油辅机会造成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利用岸电供能是很好的替代方案。针对岸电系统能源问题文章引入海上风机、岸电与氢基储能组成的混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随机规化(SP)-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的... 船舶在靠港期间使用柴油辅机会造成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利用岸电供能是很好的替代方案。针对岸电系统能源问题文章引入海上风机、岸电与氢基储能组成的混合能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随机规化(SP)-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的氢基储能规划模型。针对海上风机出力不确定性,采用随机规划得到时序典型出力场景;针对岸电靠港船舶负荷和岸电价格概率分布难以准确刻画,采用IGDT形成双目标模型处理两者不确定性,以及引入两种不同风险策略规划模型和考虑季节性因素对其进行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混合能源系统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及互动性,为决策者提供规划依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电 混合能源系统 容量配置 多元不确定性 随机规划-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馨 韩玲 +1 位作者 赵永华 黄晓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92-6905,共14页
耦合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城市社会-生态系统正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主题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使得该领域研究仍面临较大挑战,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研究范式尚不统一。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 耦合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城市社会-生态系统正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主题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使得该领域研究仍面临较大挑战,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研究范式尚不统一。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脆弱性、韧性和适应性整合视角提出了开展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能为我国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脆弱性 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适老化设计高质量发展策略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山娜 李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设计的支持。本文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从多个维度探讨构建适老化设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提出适老化设计应该以补短板、拉长版、打磨标准版、贴画板的“四板”策略为... 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设计的支持。本文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从多个维度探讨构建适老化设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提出适老化设计应该以补短板、拉长版、打磨标准版、贴画板的“四板”策略为引导,即从产业、用户和产品三个角度补短板,以社会化、低使用成本、智能化、情感化作为特点构建中国特色设计风格,重点从安全性、易用性、可用性等角度提升产品设计力,以美观、自然、时尚替代老旧、冷漠、残疾等标签来提升设计质量,不断丰富老年用品市场,为银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化设计 高质量发展 老年用品 银发经济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研究综述:发展动态、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被引量:1
18
作者 焦雯珺 李宇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968-8983,共16页
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能够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及相互作用进行解析,并通过行动情境分析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因此成为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缺乏对SES框架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 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能够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及相互作用进行解析,并通过行动情境分析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因此成为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缺乏对SES框架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这不利于更多的研究者理解并应用这一方法,也不利于该方法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文献计量分析,从发展动态、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对SES框架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探讨了目前SES框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SES框架研究的改进方向。SES框架自2009年正式提出以来,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其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持续增长、快速发展三个阶段。SES框架的研究思路可归纳为核心问题聚焦、关键变量选取和系统结果评估。SES框架的应用领域集中在系统属性研究、综合治理分析和公共政策评估三个方面。从现有应用研究来看,核心问题已广泛涉及多个尺度、多种类型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问题;一级变量集中在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和行动者,二级变量则因各应用领域的侧重点不同在选取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系统结果评估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方法实现部分变量的定量化表达。研究表明,SES框架具有多学科融合、应用范围广泛、变量使用灵活的特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为对变量概念的界定不清晰、对变量选取与表征的规范不明确、对系统跨尺度的差异特征、互动联系以及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分析匮乏。未来SES框架研究应当在完善变量的界定、选取和表征、深化不同时空尺度的互动研究等方面作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可持续性 公共资源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主体、要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49,共11页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主体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协同互动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三个层级的多重要素协同并发促进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基础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要加强景观环境的引导和利基空间的防护培育,还应当注重体制层系统多维度的变革和调整,以突破基础研究社会-技术体制的路径依赖和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主体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演化机制及资源治理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甬 崔家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为案例,采用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与适应性循环模型,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揭示云龙传统盐业村落空间景观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治理情景和特征。【结果】在前循环期,社会-生态系统以资源生产为演化驱动力,行动者在“资源开发维持”与“资源流通管理”两个行动情景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可持续的资源分配规则,产出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而发展出“业缘-血缘-地缘”联结的盐业社会及河谷盐业村落景观、山间古道桥梁景观、山地梯田田园景观。进入以资源转化为演化驱动力的后循环期,经历“资源停滞衰败”与“资源转化更新”行动情景,针对要素关联断裂、空间景观缺乏保护的现状,通过治理策略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生态、社会、经济等资源。【结论】传统盐业村落的空间景观演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围绕盐资源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复杂治理关系。重识村落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智慧、重构以资源治理为核心线索的遗产保护框架、重建以资源转化重组为驱动力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特色空间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盐业村落 空间景观 演化机制 资源治理 云龙 滇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