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骨胶原蛋白肽对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二肽基肽酶-Ⅳ抑制活性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验证
1
作者 李永富 陈珺雯 +2 位作者 周玲 黄金荣 史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6-173,共8页
为进一步挖掘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功能,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和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的抑制活性进行高效分析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60条新的... 为进一步挖掘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功能,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和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的抑制活性进行高效分析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60条新的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肽,并预测出对ACE和DPP-Ⅳ具有潜在抑制活性;分子对接可视化结果显示,肽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产生结合,从而发挥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牛骨胶原蛋白肽对ACE、DPP-Ⅳ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48 mg/mL和19.94 mg/mL,其对于ACE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符合生物信息学的活性预测结果。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验证了牛骨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ACE和DPP-Ⅳ抑制活性,这为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功能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胶原蛋白 血管紧张转化酶 酶-Ⅳ 生物信息 分子对接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实夜蛾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的分子克隆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卫华 王永杰 +1 位作者 张刘宾 林国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根据家蚕Bombyxmori和玉米夜蛾Helicoverpazea的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序列 ,设计若干套引物 ,以烟实夜蛾Heliothisassulta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得到 0 6 3kb的特异性DNA片段。该片段克隆进适当载体 ,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 ,查... 根据家蚕Bombyxmori和玉米夜蛾Helicoverpazea的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序列 ,设计若干套引物 ,以烟实夜蛾Heliothisassulta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得到 0 6 3kb的特异性DNA片段。该片段克隆进适当载体 ,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 ,查明烟实夜蛾的基因组中存在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烟实夜蛾的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由 33个氨基酸组成 ,C末端是FXPRL结构 ,是目前发现的第 4种昆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在该神经肽第 14和第 15个氨基酸之间 ,插入一个 0 42kb的内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合成激活 分子克隆 烟实夜蛾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PxylPBAN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RNAi对保幼激素和性信息素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郑月琴 祝潇雯 +3 位作者 田厚军 林硕 刘倩霞 魏辉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584,共9页
【目的】通过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基因PxylPBAN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并检测RNAi沉默PxylPBAN对小菜蛾保幼激素通路和性信息素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PxylPBAN在性信息素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利... 【目的】通过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基因PxylPBAN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并检测RNAi沉默PxylPBAN对小菜蛾保幼激素通路和性信息素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PxylPBAN在性信息素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克隆小菜蛾PxylPBAN的CDS全长序列;原核表达PxylPBAN并纯化;通过将dsPxylPBAN注射进小菜蛾雌蛹,利用RNAi沉默PxylPBAN,并利用RT-qPCR验证RNAi后24, 48和72 h时PxylPBAN以及保幼激素通路基因(PxylJHAMT,PxylnJHBP,PxylhJHBP和PxylMet)和性信息素合成通路基因(PxylACC和PxylFAR6)的表达量。【结果】克隆得到小菜蛾PxylPBAN(GenBank登录号:LOC105391112),全长CDS 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约为21.85 kD;原核表达获得PxylPBAN重组蛋白。RNAi结果表明与注射dsEGFP的对照比较,注射dsPxylPBAN后小菜蛾PxylPBAN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且注射后24 h时下调最显著;此外,PxylJHAMT,PxylnJHBP,PxylhJHBP,PxylMet,PxylACC和PxylFAR6的表达量也显著下调。【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PxylPBAN重组蛋白,发现PxylPBAN是小菜蛾保幼激素通路和性信息素合成通路的重要枢纽基因,为揭示小菜蛾PxylPBAN与保幼激素对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联动调控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信息生物合成激活神经 保幼激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蛾头中活化生物合成信息素的神经肽激素 被引量:1
5
作者 Tetsz Ando Rika Arima 承宪成 《国外农学(蚕业)》 1990年第2期27-28,共2页
众所周知,雌蛾的性信息素是位于腹端的性信息素腺中生物合成的,据报道,该生物合成受脑激素的控制。Raina和Klun观察到,被结扎的美国棉铃虫雌蛾注射脑匀浆后,能恢复产生性信息素。Ohguchi等用切去头部的水稻二化螟雌蛾,也获得相似的结果... 众所周知,雌蛾的性信息素是位于腹端的性信息素腺中生物合成的,据报道,该生物合成受脑激素的控制。Raina和Klun观察到,被结扎的美国棉铃虫雌蛾注射脑匀浆后,能恢复产生性信息素。Ohguchi等用切去头部的水稻二化螟雌蛾,也获得相似的结果。美国棉铃虫头部的活性物质,已被高效液相色谱提纯,并且定性鉴定是一种肽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神经 生物合成 蚕蛾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宁 王柏柯 +5 位作者 杨生保 唐亚萍 王强 杨涛 帕提古丽 余庆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57-2165,共9页
【目的】对番茄等21种植物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last、Prot Param和Signal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番茄、拟南芥、辣椒... 【目的】对番茄等21种植物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植物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last、Prot Param和Signal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番茄、拟南芥、辣椒和胡萝卜等21种植物PSY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系统发生树等进行分析。【结果】21种植物PSY氨基酸不存在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推测PSY可能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中发挥功能,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结构元件组成。【结论】PSY蛋白为较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上。不经过跨膜转运,而是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氢番茄红合成 系统进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角血蜱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激素调控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敬泽 姜在阶 +2 位作者 杨亦萍 云自厚 孙儒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长角血蜱雌蜱盾窝腺中性信息素z6-二氯酚(2,6-DCP)含量和整体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蜱2,6-DCP生物合成开始于由若虫蜕出后5d,之后其含量增加并在盾窝腺中沉... 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长角血蜱雌蜱盾窝腺中性信息素z6-二氯酚(2,6-DCP)含量和整体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蜱2,6-DCP生物合成开始于由若虫蜕出后5d,之后其含量增加并在盾窝腺中沉积,吸血前后达到高峰(11.12ng·只(-1)),吸血后3d开始下降,但吸血后3-5d内保持在一恒定水平,此期内2,6-DCP释放以吸引雄蜱,吸血后7d即交配后含量急剧下降,饱血后下降为零.雌蜱由若虫蜕出后3d20-E有一峰(9.58ng·只(-1)),此峰可能与启动2,6-DCP合成有关,交配前20-E无明显变化;雌蜱申若虫蜕出后当天分别注射20-E和保幼激素Ⅲ(JHⅢ),均能使2,6-DCP合成量增加.以上结果说明,20-E和JHⅢ调节性信息素2,6-DCP的生物合成,蜕皮激素可能与2,6-DCP分泌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信息 生物合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及工具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月辉 余睿 +2 位作者 班韶 赵冲 孟照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人工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制备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用于核酸分离。方法:利用NCB I、BCM等提供的生物信息及软件工具,将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 目的:人工合成表达链霉亲和素基因,制备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用于核酸分离。方法:利用NCB I、BCM等提供的生物信息及软件工具,将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采用化学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合成编码链霉亲和素蛋白基因。将纯化的链霉亲和素通过偶联剂与带羧基的磁粒共价结合,用于快速纯化生物素化的DNA。结果:用化学与酶促相结合一步法合成链霉亲和素全基因序列,用较短寡聚核苷酸链及较低的引物浓度合成该基因突变率很低,链霉亲和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用硅酸包衣的磁性微球对磁场反应良好且无磁记忆性,用碳二亚胺可实现活性羧基磁性微球与链霉亲和素两者的交联,反应条件温和。结论:制备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物可用于生物素化的PCR产物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 基因合成 链霉亲和 链霉亲和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成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综述了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蛾类雌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此外还叙述了特定比例的性信息素成分在雌蛾体内产生的机理以及某些蛾类中信息素生物合成酶类与物种进化间的关系。
关键词 蛾类性信息 生物合成 酶类 特定比例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信息素生物合成活化神经肽-Ⅱ(PBAN-Ⅱ)的氨基酸序列
10
作者 Akihiro Kitamura 张雨青 《国外农学(蚕业)》 1992年第1期49-50,共2页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雄性信息素腺散发出来的,作为引诱剂以吸引交尾。许多种蛾子信息素腺中性信息素的产生是由一种名为信息素生物合成活化神经肽(PBAN)刺激的,这种神经肽是由咽下神经节和脑或脑合成的。在棉铃虫Heliothiszea中首次对PBAN...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雄性信息素腺散发出来的,作为引诱剂以吸引交尾。许多种蛾子信息素腺中性信息素的产生是由一种名为信息素生物合成活化神经肽(PBAN)刺激的,这种神经肽是由咽下神经节和脑或脑合成的。在棉铃虫Heliothiszea中首次对PBAN作了描述,它是一种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肽,在羧基端被酰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信息 生物合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的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模型构建及免疫分析
11
作者 徐林瑞 张译予 +7 位作者 崔家齐 丛显铸 李爽 葛佳瑜 孔雨佳 王素珍 石福艳 王金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9-1051,共13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ML)算法筛选阿尔兹海默症(AD)相关基因并构建其诊断模型,探讨AD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为AD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AD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25583,通过差异分...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机器学习(ML)算法筛选阿尔兹海默症(AD)相关基因并构建其诊断模型,探讨AD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为AD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AD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25583,通过差异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借助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讨DEGs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并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3种ML算法对枢纽(Hub)基因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Hub基因通过RF构建AD诊断模型并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以测试集评价AD诊断模型和关键基因的效能。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对AD组与对照组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差异分析共筛选出1287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DEGs主要参与神经信号、突触和囊泡等相关的生物学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DEGs主要在离子转运、神经递质和配体门控等通路上富集。3种ML算法共筛选出9个交集Hub基因。AD诊断模型,对AD诊断性能最高的前4个关键基因分别为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1(ADCYA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B)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应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2、0.795、0.820和0.756;模型的AUC值为0.828,准确率为81.25%,灵敏度为84.40%,特异度为71.43%。免疫细胞浸润分析,AD组织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各种自然杀伤(NK)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高,其中,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4个关键基因显著相关(P<0.05)。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与ML算法筛选出的特征基因对AD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ADCYAP1等基因可能会成为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对AD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 机器学习 阿尔兹海默症 诊断模型 腺苷酸环化酶激活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蠹虫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加兴 张苏芳 +2 位作者 刘福 张真 孔祥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2-1236,共15页
小蠹虫(小蠹科)是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在蛀食坑道时导致树木水分和养分运输系统受到破坏,短时间内对整片森林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聚集信息素在小蠹虫聚集危害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多种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被鉴定并成... 小蠹虫(小蠹科)是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在蛀食坑道时导致树木水分和养分运输系统受到破坏,短时间内对整片森林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聚集信息素在小蠹虫聚集危害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多种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被鉴定并成功应用于生产防控工作中。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是小蠹虫中极为重要的一类聚集信息素,其主要成分包括小蠹烯醇、小蠹二烯醇、马鞭草烯醇及其衍生物。本文从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生物合成位点、生物合成途径、取食和JHШ调控、微生物与其生物合成关系以及展望6个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齿小蠹属Ips和大小蠹属Dendroctonus中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调控机制。文中首先重点阐述了小蠹虫体内以甲羟戊酸途径从头合成小蠹二烯醇以及利用寄主成分α-蒎烯直接合成马鞭草烯醇的生物合成过程;其次阐述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和基因对小蠹取食和JHШ处理的响应以及小蠹虫肠道微生物和伴生真菌对该类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针对小蠹虫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本文为开发和应用其聚集信息素控制小蠹虫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蠹虫 齿小蠹属 大小蠹属 聚集信息 小蠹二烯醇 马鞭草烯醇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祥 卢雯慧 +1 位作者 魏纪珍 安世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Helic...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具有适应能力强和寄主广泛的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醛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和调控过程,是目前研究较早也较为透彻的一类性信息素。本研究概述了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组分和功能,生物合成时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性信息素前体的生成和特异性组分的碳链修饰过程,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旨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信息 生物合成 信息合成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炜 杭柏林 +4 位作者 董萌萌 胡斌 徐彦召 张慧辉 胡建和 《现代畜牧兽医》 2018年第7期1-9,共9页
为研究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Prot Param工具分析了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利用SOPMA分析了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利用NetOGlyc 4.0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糖基化,利用NetPhos 3.1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磷酸化,利用Target P 1... 为研究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Prot Param工具分析了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利用SOPMA分析了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利用NetOGlyc 4.0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糖基化,利用NetPhos 3.1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磷酸化,利用Target P 1.1 Server分析了抗菌肽的亚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为阳离子型抗菌肽,等电点在9.31~11.20之间;TAP、bBD-1、BNBD2、BNBD3、BNBD7、BNBD8和BNBD9为稳定性多肽,其他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为不稳定多肽;BNBD12和BNBD13为疏水性多肽,其他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为亲水性多肽;TAP、LAP、b BD-1、BNBD2、BNBD3、BNBD4、BNBD6、BNBD7、BNBD8和BNBD10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EBD、BNBD1、BNBD5、BNBD11、BNBD12和BNBD13由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没有糖基化位点,除了BNBD7不存在磷酸化位点外,其他16种防御素类抗菌肽存在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磷酸化位点,但不存在酪氨酸的磷酸化位点。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牛源防御素类抗菌肽可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 抗菌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与黏绿木霉中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友朋 韩长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9-1125,共7页
为了更好地解析里氏木霉和黏绿木霉在次生代谢产物关键基因方面的差异,以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为例,通过antiSMASH预测网站对上述2种木霉开展次生代谢产物基因找寻。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中含有87个NRPS蛋白,而黏绿木霉中含有214个NRPS蛋... 为了更好地解析里氏木霉和黏绿木霉在次生代谢产物关键基因方面的差异,以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为例,通过antiSMASH预测网站对上述2种木霉开展次生代谢产物基因找寻。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中含有87个NRPS蛋白,而黏绿木霉中含有214个NRPS蛋白,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同时,利用ProtComp v9.0、PHD等生物信息学预测网站对上述木霉中NRPS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理化性质以及二级结构等特征分析,明确2种木霉中NRPS蛋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理论等电点多集中在5.01至7.00之间,不稳定性系数多集中在30.01至50.00之间,高达75%以上的蛋白质属于亲水性蛋白质,而二级结构组成特征则以α螺旋为主,转运肽情况尚未明确,保守结构域较多,亚细胞定位多集中在线粒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黏绿木霉 非核糖体合成酶(NRPS) 理化性质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2-烷氧基取代苯甲酸香叶酯类蚜虫报警信息素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耀果 杨朝凯 +5 位作者 张以涵 周雨蓓 潘世香 刘彦 石卓 杨新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9-1188,共10页
为了发现结构新颖的蚜虫行为控制剂,以课题组发现的高活性化合物3e(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香叶酯)为先导,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2-烷氧基取代苯甲酸香叶酯类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βF)... 为了发现结构新颖的蚜虫行为控制剂,以课题组发现的高活性化合物3e(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香叶酯)为先导,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2-烷氧基取代苯甲酸香叶酯类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βF)衍生物,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质谱(HRMS)的确证。蚜虫驱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μg剂量下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驱避活性,其中化合物6i活性最高,驱避率达到60.9%,与先导化合物3e的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靶标蛋白结合实验证明,部分目标化合物与气味结合蛋白ApisOBP9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尤其是化合物6i与ApisOBP9的结合常数达到(4.92±0.18)μmol/L。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i与靶标ApisOBP9具有较好的结合作用力,能很好地结合到靶标蛋白的活性位点,其结合模式和先导化合物相似。本研究对后续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行为控制剂 蚜虫报警信息 (E)-β-farnesene衍生物 合成 驱避活性 气味结合蛋白 蛋白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三峡肽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簇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超 李坤 +3 位作者 白晓轩 杨宇纯 薛艳红 刘士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6-162,共7页
为了分析三峡肽素(Sanxiapeptin)生物合成途径,本文采用BGISEQ-500平台测定了SG-4在200 mL培养4、7 d及300 mL培养7 d时c DNA文库,并对高通量测序产生的6.42 Gb序列数据进行了无参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序列比对率高达93.88%,差... 为了分析三峡肽素(Sanxiapeptin)生物合成途径,本文采用BGISEQ-500平台测定了SG-4在200 mL培养4、7 d及300 mL培养7 d时c DNA文库,并对高通量测序产生的6.42 Gb序列数据进行了无参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序列比对率高达93.88%,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抗生素合成、物质转运及氧化还原代谢等途径,在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基因簇PDE_01071中,21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物质的含量完全吻合,暗示其可能参与了三峡肽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 三峡 柑橘 生物合成 转录组 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铁素优势肽Lfcin B_(1-1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宋成祺 于立权 崔玉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1-86,104,共7页
牛乳铁素(Bovine lactoferricin,Lfcin B)是牛乳铁蛋白经胰酶消化后释放出的17位至41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短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为了深入开发和利用Lfcin B,进一步去除Lfcin B的部分C-末端氨基酸残基... 牛乳铁素(Bovine lactoferricin,Lfcin B)是牛乳铁蛋白经胰酶消化后释放出的17位至41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短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为了深入开发和利用Lfcin B,进一步去除Lfcin B的部分C-末端氨基酸残基,形成了由1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短肽,称为Lfcin B_(1-10)。Lfcin B1-10较好地保留了Lfcin B的生物活性,但有关Lfcin B_(1-10)的理化性质、结构、跨膜区等是否改变尚不清楚。因此,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fcin B_(1-10)的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区、信号肽及酶切位点等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Lfcin B_(1-10)为阳离子型抗菌肽,理论等电点为11.71,热稳定性较差;分子为亲水性寡肽,二级结构仅有无规则卷曲,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可被机体内多种酶降解,具有良好安全性。研究不仅为深入认识其构效关系、抗菌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为Lfcin B1-10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 Lfcin B_(1-10) 生物信息 理化性质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远 胡志刚 陈克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0-556,共7页
信息素(pheromone)对昆虫的繁殖和种间隔离有重要作用。对鳞翅目昆虫雌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性信息素成分比例调节、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在性信息素合成中的调节作用,以及... 信息素(pheromone)对昆虫的繁殖和种间隔离有重要作用。对鳞翅目昆虫雌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性信息素成分比例调节、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在性信息素合成中的调节作用,以及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合成相关脱饱和酶的分类和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NCBI上搜索了鳞翅目昆虫现有的脱饱和酶基因,利用DNAstar软件对各种脱饱和酶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树构建和分析,发现脱饱和酶基因的聚类不是由物种决定的,而是由其自身的复制需要和脱饱和酶的作用功能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信息 生物合成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新合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复初 李雁武 +2 位作者 林军 李全 朱洪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信息 梨小食心虫 合成方法 云南大学 化学系 RELEASE 昆明植物研究所 交配干扰 生物农药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