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总IgE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情况,分析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与血清中总IgE表达的相关性。另选取清洁级雌性两月龄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第1天于模型组小鼠尾根、足垫皮下处注射弗氏佐剂和豚草花粉PBS液混合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强化,对照组用弗氏佐剂和PBS混合液代替;第15天,每只小鼠给予花粉蛋白粗浸液进行滴眼激发,激发后1 h,取眼球用于制作病理切片,收集静脉血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豚草花粉特异性IgE表达;分析两组小鼠外周血中SLAM、血清中特异性IgE的表达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病例组血清中总IgE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病例组SLAM表达与总IgE呈负相关(r=-0.453,P<0.05)。实验小鼠模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模型组血清中特异性IgE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模型组SLAM表达与特异性IgE呈负相关(r=-0.527,P<0.05)。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发病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减少,与血清IgE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G干预LMP1激活的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分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燕 罗非君 +2 位作者 唐发清 唐敏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阐明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细胞中茶多酚干预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atentmembraneprotein 1,LMP1)激活的NF 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分子 ,采用EBV阴性及阳性的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1 LMP1细胞 ,利用噻唑蓝 (MTT)法 ,... 为阐明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细胞中茶多酚干预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atentmembraneprotein 1,LMP1)激活的NF 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分子 ,采用EBV阴性及阳性的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1 LMP1细胞 ,利用噻唑蓝 (MTT)法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CNE1和CNE1 LMP1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采用瞬间转染及报道基因法观察EGCG对NF κB活性的作用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观察EGCG对NF κB (p6 5 )核移位的影响 ,再分别提取CNE1和CNE1 LMP1的胞浆及胞核蛋白 ,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EGCG抑制NF κB (p6 5 )的核移位后胞浆及胞核蛋白中NF κB (p6 5 )的变化 .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EGCG对IκBα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采用瞬间转染及报道基因法观察EGCG对EGFR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并用蛋白质印迹分析EGCG对EGFR自身磷酸化的作用 .结果表明EGCG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并可抑制NF κB的活性 .EGCG能抑制NF κB (p6 5 )的核移位 ,并抑制IκBα的磷酸化 .EGCG对NF κB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基因EGFR的启动子活性及自身磷酸化都有抑制作用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断 ,EGCG对信号转导通路上的NF κB、NF κB (p6 5 )、IκBα、EGFR多个靶点分子具有干预作用 .LMP1是EB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EGCG EB病毒 LMP) 激活 NF-ΚB信号转导通路 分子 潜伏膜蛋白1 鼻咽癌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
3
作者 孙金铃 邓骏杰 陈颖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家族共有7位成员(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和STAT6),它们在细胞中发挥着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的双重作用。其中,STAT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病理...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家族共有7位成员(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和STAT6),它们在细胞中发挥着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的双重作用。其中,STAT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STAT3的持续异常激活与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密切相关。抑制STAT3的过度激活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靶向STAT3的抑制剂主要分成2类:多肽类和拟肽类,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大部分用于肿瘤防治的STAT3抑制剂都是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文章针对目前已报道的STAT3非多肽类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分子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OCS3通过STAT3信号通路调节Treg细胞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玲玲 王宁玲 +3 位作者 吴正玉 刘亢亢 储金华 杨林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的表达水平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初治的ALL患儿作为初诊组,13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的表达水平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初治的ALL患儿作为初诊组,13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实验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对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①ALL患儿初诊组在SOCS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TAT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ALL患儿初诊组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ALL患儿初诊组中STAT3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1,P<0.05),SOCS3的表达水平与STAT3、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STAT:r=-0.61,P<0.05;Treg:r=-0.558,P<0.05)。结论 ALL患儿初诊组中SOCS3的低表达引起STAT3的活化增加,进而提高了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通过调控SOCS3表达水平的方法可能为ALL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调节性T细胞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分子胶水 被引量:2
5
作者 倪福太 李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0-473,共4页
信号转导系统存在一种本身不具备酶活性的蛋白质———支架蛋白 .它能同时结合两个或多个蛋白质 .支架蛋白的作用类似分子胶水 ,将功能相关的蛋白粘合在一起 。
关键词 支架蛋白 信号转导 有丝分裂原激活 蛋白激酶途径 蛋白激酶途径 分子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SLAM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游弋 郝飞 邓永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SLAM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的方法对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分离,RT-PCR对CD4+、CD8+T淋巴细胞SLA...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SLAM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的方法对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分离,RT-PCR对CD4+、CD8+T淋巴细胞SLAM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SLAM mRNA表达增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SLAM介导的T淋巴信号通路转导异常可能在SLE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异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多糖对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与STAT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赵飞艳 敖长金 +1 位作者 包美艳 萨茹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32-1938,共7页
本研究在体外条件下研究了沙葱多糖对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与STAT1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沙葱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试验用不同浓度的沙葱多糖(0、50、100、150、200、250μg·mL-1)体外作用于绵羊外周血淋巴细... 本研究在体外条件下研究了沙葱多糖对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与STAT1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沙葱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试验用不同浓度的沙葱多糖(0、50、100、150、200、250μg·mL-1)体外作用于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作用持续12、24、48、72h后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IFN-γ与STAT1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并对I FN-γ与STAT1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沙葱多糖能够显著提高IFN-γ与STAT1mRNA相对表达量(P<0.05);随着沙葱多糖浓度的升高,IFN-γ与STAT1mRNA相对表达量基本呈升高的趋势,且测序分析结果证明扩增产物为羊的IFN-γ与STAT1基因序列。结果表明,沙葱多糖可显著促进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与STAT1mRNA的表达,进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多糖 淋巴细胞 RT—PCR 干扰素Γ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STAT通路EFhD2蛋白对肺癌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翟占强 江立群 +2 位作者 朱佳 张典钿 汤灵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672-1676,1681,共6页
目的:探讨螺旋-环-螺旋拓扑结构域蛋白D2(EFhD2)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对肺癌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气管内灌注致癌碘油液法建立肺癌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sh-EFhD2组(shRNA-EFhD... 目的:探讨螺旋-环-螺旋拓扑结构域蛋白D2(EFhD2)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对肺癌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气管内灌注致癌碘油液法建立肺癌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sh-EFhD2组(shRNA-EFhD2重组腺病毒载体^(+)生理盐水)、EFhD2组(mimic-EFhD2重组腺病毒载体+生理盐水)、EFhD2-AG490组(mimic-EFhD2重组腺病毒载体^(+)JAK2抑制剂AG490),同法灌注碘油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均尾静脉注射,1次/周,共8周。检测各组外周血CD3^(+)、CD4^(+)、CD8^(+)占比及CD4^(+)/CD8^(+),计算肺指数、脾脏指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肺组织中EFhD2、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模型组、sh-EFhD2组、EFhD2组、EFhD2-AG490组分别有13、10、15、11只诱发肺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h-EFhD2组、EFhD2组及EFhD2-AG490组外周血CD3^(+)、CD4^(+)占比、CD4^(+)/CD8^(+)及脾脏指数均降低,其中CD3^(+)、CD4^(+)占比:EFhD2组模型组和EFhD2-AG490组>sh-EFhD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h-EFhD2组、EFhD2组及EFhD2-AG490组EFhD2、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且EFhD2组>EFhD2-AG490组>模型组>sh-EFhD2组(P<0.05)。结论:抑制EFhd2蛋白表达可增强肺癌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蛋白磷酸化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螺旋-环-螺旋拓扑结构域蛋白D2 基于Janus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FP36L1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减弱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烽萍 齐高秀 +4 位作者 丁康 刘军 陈敏 林盟 周风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6样分子1(ZFP36L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ZFP36L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ZFP36L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MCF-7人乳腺癌细胞转染ZFP36L1过表达和空白质粒,通...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6样分子1(ZFP36L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ZFP36L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ZFP36L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MCF-7人乳腺癌细胞转染ZFP36L1过表达和空白质粒,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和新型四唑氮盐(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Transwell^(TM)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水平。结果与高表达ZFP36L1的乳腺癌患者相比,低表达ZFP36L1患者肿瘤体积大,TNM分期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高;过表达ZFP36L1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减低,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β-catenin、vimentin表达降低;STAT3及p-STAT3表达升高。结论ZFP36L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乳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36样分子1(ZFP36L1) 乳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EMT)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婢汤对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0
作者 王艳茹 徐琳 +1 位作者 杜秀 邵命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1-808,共8页
目的 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ADR)诱导的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Mouse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MGEC)的保护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1.25μmol·L-1浓度ADR刺激MGEC,刺激12 h。将MGEC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越婢汤低、中... 目的 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ADR)诱导的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Mouse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MGEC)的保护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1.25μmol·L-1浓度ADR刺激MGEC,刺激12 h。将MGEC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越婢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率;Westernblot法检测MGEC血管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STAT3磷酸位点Tyr705(pSTAT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标志物CD31以及VCAM-1及细胞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内皮细胞迁移率下降(P<0.01);VCAM-1、ICAM-1、Rac1和p-STAT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越婢汤高剂量组内皮细胞迁移率显著升高(P<0.05);越婢汤含药血清各组VCAM-1、ICAM-1、Rac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越婢汤可以抑制ADR诱导的MGEC的黏附分子表达,缓解内皮损伤,改善内皮细胞迁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c1/STAT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婢汤 水肿 阿霉素 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 血管黏附分子 细胞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下游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激酶抑制剂AG490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_(44)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蓓 陈翔 +1 位作者 谭佳 许雪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1-1067,共7页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抑制剂AG490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株体外抗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探讨其对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抑制剂AG490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株体外抗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探讨其对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不同浓度(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的AG490处理分为6个不同浓度的实验组。采用细胞的活力测定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各组中细胞凋亡及周期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处理后STAT3,p-STAT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AG490处理HXO-RB44细胞株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均P<0.05)。除6.25μmol/L实验组外,其余5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AG490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50.00和100.00μmol/L实验组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相应地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Western印迹显示:随着AG490药物浓度的增加,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表达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6.25和12.50μmol/L实验组的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JAK抑制剂AG490能抑制HXORB44细胞株生长及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增加;并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而下调STAT3,p-STAT3和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HXO-RB44细胞株的增殖,加速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大鼠SLAM、PVRL2甲基化及4-1BB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岳凤 熊罗节 +2 位作者 王慧芳 翟春涛 李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I0001-I0005,共11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RSF9,又称4-1BB)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假药饼灸组、中药灌胃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以30 mg/kg剂量对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进行模型制备,持续3 d。隔药饼灸组与假药饼灸组均选择“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双)”进行干预,连续10 d。中药灌胃组使用六味地黄汤悬浊液灌服,连续10 d。血常规检测各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8、4-1BB、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SF9,又称4-1BBL)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脾组织中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BSP法检测脾组织SLAM及PVRL2。结果血常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白细胞显著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4-1BB及4-1BBL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甲基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SLAM及PVRL2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均降低;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SLAM甲基化率升高,但PVRL2甲基化率降低。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4-1BB及其配体以及SLAM甲基化水平,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洁 陈俊杰 +1 位作者 陈成水 王梦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TAT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二者与临床多种因素(包括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40例肺部非恶性组织标本(癌旁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中STAT1及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P<0.05)。ICAM-1在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时比无转移时增强(P<0.05)。STAT1的表达在肺癌早期组高于肺癌晚期组(P<0.05)。ICAM-1的表达在肺癌晚期组高于肺癌早期组(P<0.05)。STAT1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高-中分化组织中增强(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的肺癌组织中STAT1和ICAM-1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结论:STAT1及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不同分期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白蛋白诱导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中STAT5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国平 刘志刚 +2 位作者 冉丕鑫 丘劲 钟南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 :研究卵白蛋白 (OVA)在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中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 5 (STAT5 )的变化 ,探讨STAT5在OVA诱导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经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OVA诱发小鼠哮喘发作。激发后分离小鼠脾细胞 ,采用MTT比... 目的 :研究卵白蛋白 (OVA)在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中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 5 (STAT5 )的变化 ,探讨STAT5在OVA诱导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经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OVA诱发小鼠哮喘发作。激发后分离小鼠脾细胞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经OV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 ;用双染免疫组化法检查脾细胞中STAT5磷酸化与STAT5抗原的定位。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测定STAT5与DNA探针的结合力。结果 :OVA在体外能明显诱导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 (平均A值为 0 .5 4 3± 0 .112 ) ,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相 (平均A值为 0 .2 0 3± 0 .0 32 )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1)。OVA诱导 1、3h ,能诱导哮喘小鼠脾细胞中的STAT5磷酸化 ,脾细胞中出现STAT5 DNA结合带。结论 :OVA能诱导哮喘小鼠脾细胞增殖和脾细胞中的STAT5磷酸化 ,增加STAT5与DNA探针的结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淋巴细胞增殖 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5 卵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山羊SLAM受体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家林 李翠翠 +3 位作者 谢梅梅 王子龙 陈伟业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6-509,共4页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又称为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犬瘟热病毒(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入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g SLAM)的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g SLAM基因克...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LAM)又称为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犬瘟热病毒(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入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g SLAM)的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g SLAM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 IRESpuro3中,并在该基因的3'端引入Flag标签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构建了重组质粒p IRES3-g SLA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及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PPRV病毒(r PPRV/GFP)感染鉴定后,筛选到稳定表达g SLAM基因的细胞系。r PPRV/GFP感染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无论是否有嘌呤霉素压力的存在,该细胞系在传代至第20代,仍能稳定表达g SLAM蛋白。由于g SLAM氨基酸序列与犬的同源性较高,以表达GFP重组CDV强毒株(r CDV/GFP)感染该细胞系,病毒可以感染且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表明该细胞系可用于CDV强毒分离和致弱机制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BHK-21细胞 小反刍兽疫 犬瘟热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山羊SLAM受体的Vero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华峰 赵文华 +1 位作者 严欢 杨仕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47-2052,共6页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ignal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又称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 信号淋巴激活分子(signal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又称CD150,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等麻疹病毒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在病毒侵入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建立稳定表达山羊SLAM真核细胞系,本研究将全基因合成的gSLAM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IRES2-GFP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IRES2-gSLA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经G418筛选后,筛选到稳定表达gSLAM基因的细胞系Vero-gSLAM,该细胞系在传代至第10代,仍能稳定表达gSLAM基因,PPRV N75/1病毒株可以感染且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相比在Vero细胞上10-4.65 TCID50/0.1mL的毒价,在Vero-gSLAM上为10-5.75 TCID50/0.1mL,其毒价有所提高。该细胞系可用于PPRV强毒分离和致弱机制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受体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Vero-gSLAM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抑制分子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婷婷 刘嘉琳 瞿洪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0-1142,1147,共4页
根据Kevin Lafferty提出的关于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假说, T细胞的激活不仅需要MHC-肽-TCR提供的第一信号,而且需要细胞膜上的共信号分子所传递的第二信号。其中共刺激分子传递正性信号促进T细胞的活化,而共抑制分子将传递负性信号引发... 根据Kevin Lafferty提出的关于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假说, T细胞的激活不仅需要MHC-肽-TCR提供的第一信号,而且需要细胞膜上的共信号分子所传递的第二信号。其中共刺激分子传递正性信号促进T细胞的活化,而共抑制分子将传递负性信号引发T细胞的无应答、耐受或细胞凋亡。近年研究发现,共抑制分子如程序性死亡因子( 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CTLA-4/CD152)及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BTLA )等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抑制分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脓毒症 T细胞激活 信号分子 淋巴细胞抗原 CTLA-4 死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促进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艳 张壁 +2 位作者 陈琦 王贻宁 魏军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8-690,694,共4页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3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促进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TAT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体外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ca...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3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促进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TAT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体外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中STAT3的表达,运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STAT3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P=0.029)及淋巴结转移(P=0.009)密切相关;siRNA抑制STAT3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STAT3促进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转移,STAT3siRNA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分子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中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韩宝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CD44V6 肾透明细胞 临床意义 表达及 免疫组化S-P法 细胞表面 淋巴细胞 跨膜糖蛋白 CD44S 上皮细胞 粘连分子 激活过程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特异性 变异型 外显子 检测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血凝素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焱 吴姣榕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动物导致发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宿主范围广泛,感染发病的动物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血凝素(H)蛋白是CDV结构蛋白之一,具有主要的特异性抗原位点,可与信号传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或上皮细...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动物导致发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宿主范围广泛,感染发病的动物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血凝素(H)蛋白是CDV结构蛋白之一,具有主要的特异性抗原位点,可与信号传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或上皮细胞黏附蛋白Nectin-4发生相互作用,介导病毒的吸附、出芽等,还与CDV跨动物种属传播具有密切联系。文章对CDV H蛋白功能及特点进行概述,围绕H蛋白对CDV的致病性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H蛋白研究及CD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血凝素蛋白 信号传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 Nectin-4 跨物种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