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林 蔡晶 +2 位作者 况燕 曹晋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和宫颈癌组织(174例)石蜡标本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分析SIPA1和HPV16/18E6相互之间及其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细胞系中SIPA1与HPV16/18E6表达呈负相关。SIPA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SIPA1蛋白在有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19.0%和7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00),且SIPA1阴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阳性者(OR=5.011,95%CI2.311~10.866,P<0.01)。HPV16/18E6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7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00);HPV16/18E6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97.6%和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01),HPV16/18E6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阴性者(OR=14.794,95%CI1.960~111.634,P<0.01)。宫颈癌组织中SIPA1与HPV16/18E6蛋白呈负相关(r=-0.249,P<0.001)。结论:SIPA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有关,HPV16/18E6有抑制SIPA1表达的作用,SIPA1在抑制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转移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并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刘丽平 徐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4-734,共11页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蜕膜和绒毛组织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和绒毛中DCN、HIF-1α的蛋白表达。分离获取原代滋养细胞(Trop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ELISA检测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DCN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中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HIF-1α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流产患者蜕膜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而M2型极化比例明显降低;且绒毛和蜕膜中DCN和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在10 mL/L O_(2)条件下培养24 h的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DCN、HIF-1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210 mL/L O_(2)处理的细胞;与PBS组相比,在10 mL/L和210 mL/LO_(2)条件下DCN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RIM-1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HIF-1α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与正常早期妊娠相比,MA患者的蜕膜和绒毛中高表达DCN,DCN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并与GRIM-19/STAT3/HIF-1α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核心蛋白聚糖(DCN) 稽留流产(MA) 滋养细胞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陈怡楠 郑旸 +1 位作者 曾汉林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FADD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对HNSCC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探究FADD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构建稳定低表达FADD的人HNSCC Fadu、HSC3细胞株,并通过蛋白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进行验证;使用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克隆形成、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探究FADD对HNSCC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作用;使用免疫共沉淀串联质谱(co-immunoprecipitation mass spectrum,Co-IP/MS)鉴定与FADD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应用CRISPR/Cas9技术、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蛋白印迹实验等方法对与FADD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进一步机制研究。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FADD在头颈鳞癌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表明FADD在HNSCC患者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在HNSCC细胞中敲低FADD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形成克隆数减少。Co-IP/MS结果显示,FADD与CUT样同源盒1(CUT-like homeobox 1,CUX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敲低FADD后CUX1表达水平升高。同时,在HNSCC细胞中敲除CUX1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敲除CUX1可部分逆转FADD低表达引起的增殖抑制。结论·FADD在HNSCC中具有显著促癌作用,并与不良预后相关。FADD可通过与CUX1发生相互作用降低其表达水平进一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 CUT同源盒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1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4
作者 陶璐 张耀东 +2 位作者 邵沈烨 宗前兴 陈妍安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1(USP21)在胆管癌(CCA)中的表达及其对CCA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免疫组化及WB法检测CCA组织及细胞中USP21的表达情况。利用体外克隆形成、EdU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USP2... 目的:探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1(USP21)在胆管癌(CCA)中的表达及其对CCA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免疫组化及WB法检测CCA组织及细胞中USP21的表达情况。利用体外克隆形成、EdU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USP21对CCA细胞QBC939和RBE增殖及迁移的影响。通过RNA测序、质谱、免疫共沉淀(Co-IP)及WB法探究USP21的促癌机制。结果:TCGA等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USP21 mRNA在CCA组织中呈高表达(均P<0.05)。USP21蛋白在CCA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P<0.05或P<0.001或P<0.0001)。敲低USP21后,QBC939和RBE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01)。RNA测序结果表明,敲低USP21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C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质谱鉴定发现,USP2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GF2BP1)相结合。Co-IP和WB实验结果表明,USP21与IGF2BP1结合并通过泛素化途径调控IGF2BP1的蛋白表达(P<0.001或P<0.0001)。结论:USP21在CCA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其通过IGF2BP1/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CC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1 胰岛素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 胆管癌 增殖 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抗氧化应激通路在多发性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苏玲玲 郑碧娥 +2 位作者 何进娣 范建中 尹瑞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引起,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脱髓鞘等病理改变。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抗氧化应激通路是体内最重要...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引起,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脱髓鞘等病理改变。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抗氧化应激通路是体内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激活该通路可启动下游解毒酶、抗氧化蛋白,参与清除氧自由基,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平衡,从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起保护作用。通过药物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激活该Keap1-Nrf2/ARE通路,减轻MS疾病进展的作用及未来MS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氧化应激 Kelch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信号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IR-1通过阻断JAK2 V617F突变的人HEL细胞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6
作者 樊翠 张娅薇 +3 位作者 杨蕊 吴肖婕 周嘉迪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基因测序鉴定JAK2 V617F突变;应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鉴定LAIR-1募集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种类;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增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EL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JAK2 V617F突变的HEL细胞中,LAIR-1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结合后可募集含Src同源域2磷酸酶2(SHP-2);LAIR-1可以下调HEL细胞JAK2、STAT1、STAT3、STAT5、AKT和mTOR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能够显著抑制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LAIR-1能够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结论在JAK2 V617F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中,LAIR-1可通过募集SHP-2抑制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受体1(LAIR-1) JAK2 V617F突变 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白蛋白调控肾损伤相关分子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齐墩果酸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楠 黄辰炜 +1 位作者 逄璐 李海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系)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与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作用下,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目的探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系)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与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作用下,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GA及OA处理HK-2细胞24 h,real-time PCR检测KIM-1、NGAL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1、TLR2、TLR7和TLR9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KIM-1与NGAL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p38 MAPK、IRAK4、TLR1、TLR2、TLR7和TLR9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A能显著上调KIM-1、NGAL mRNA与蛋白的含量(P<0.05),并促进p38 MAPK、IRAK4、TLR1、TL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加入OA能显著抑制上述作用(P<0.05)。结论 GA能够上调KIM-1和NGAL的表达与释放,激活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加入OA能够有效干预GA调控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 齐墩果酸 TOLL受体信号通路 肾损伤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LR)识别和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天亮 韩超峰 曹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9-552,556,共5页
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进而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清除入侵病原体。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样受体(RLR)是PRR中具有DEx D/H-box RNA解螺旋酶结构域的一类受体,目前... 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进而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帮助机体清除入侵病原体。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样受体(RLR)是PRR中具有DEx D/H-box RNA解螺旋酶结构域的一类受体,目前发现的RLR包括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DDX58)、黑素瘤分化相关分子5(MDA5/IFIH1)和遗传学和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LGP2/DHX58)。它们参与多种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如抗病毒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病毒的寡聚核糖核苷酸,激活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IPS-1/VISA/cardif)]等关键接头分子,最终导致转录因子干扰素诱导因子3(IRF3)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导1型干扰素和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介导宿主抗病毒免疫。本文重点阐述RLR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识别RNA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 黑素瘤分化相关分子5(MDA5)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 RNA病毒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激活FSTL1-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振军 郝美丽 席悦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7,共8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及其受体DIP2A(Disco-interacting Protein 2 homolog A)表达和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与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SP...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及其受体DIP2A(Disco-interacting Protein 2 homolog A)表达和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与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体重180~220 g,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备心梗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梗安静对照组(MI)、心梗+抗阻运动组(MR),每组10只,其中S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1周,MR组先进行1周适应性无负重爬梯运动,再进行4周递增负荷抗阻运动。训练结束后24 h,腹腔麻醉,测定LVSP、LVEDP和±d P/dt max评价心功能。Western blot实验测定心肌FSTL1/DIP2A、PAkt/Akt、P-mTOR/mTOR、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心肌细胞增殖;Masson染色观察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百分比(CVF%)。结果:与S组比较,MI组心肌FSTL1/DIP2A、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增加,PAkt/Akt、P-mTOR/mTOR比值显著上升,心肌细胞增殖百分率显著升高,CVF%和LVEDP显著增加,LVSP和±d P/dt max显著降低;与MI组比较,MR组心肌FSTL1/DIP2A、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Akt/Akt、PmTOR/mTOR比值显著上升,心肌细胞增殖百分率显著升高,CVF%和LVEDP显著降低,LVSP和±d P/dt max显著升高。结论:抗阻运动上调FSTL1及其受体DIP2A的表达,激活其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表明,FSTL1-DIP2A-Akt-mTOR信号通路在抗阻运动促进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降低心肌纤维化面积和改善心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心肌梗死 卵泡抑素蛋白1 FSTL1-Akt-mTOR信号通路 心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皂苷B调节Rho A/ROCK1信号通路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明星 李子银 姜红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80-2187,共8页
目的 探讨麦冬皂苷B(ophiopogonin B,OP-B)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6只体质量为180~200 g的6周龄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OP-B低、中、高剂量组,激活剂组,每组10只。采用原位移植Walke... 目的 探讨麦冬皂苷B(ophiopogonin B,OP-B)对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6只体质量为180~200 g的6周龄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OP-B低、中、高剂量组,激活剂组,每组10只。采用原位移植Walker-256肿瘤组织建立胃荷瘤模型,OP-B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7.5、35、70 mg/kg的OP-B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激活剂组灌胃70 mg/kg的OP-B并腹腔注射1 mg/kg的Rho A/ROCK1信号通路激活剂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模型组灌胃和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移植瘤质量及体积,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核增殖抗原67(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Ki-67)、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法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as homologous gene family member A,Rho 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1,ROCK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ho A、ROCK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OP-B低、中、高剂量组肿瘤质量和体积、Ki-67阳性率及Rho A、ROCK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抑瘤率、肿瘤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与OP-B高剂量组比较,激活剂组肿瘤质量和体积、Ki-67阳性率及Rho A、ROCK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抑瘤率、肿瘤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OP-B可能通过抑制Rho A/ROCK1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胃荷瘤大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麦冬皂苷B 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PRELID1表达在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11
作者 夏勇生 赵萌 +3 位作者 杨一群 马珍丽 桑梦倩 陈德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目的探讨相关进化和淋巴兴趣域蛋白1(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和11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RELID1表达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相关进化和淋巴兴趣域蛋白1(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和11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RELI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RELID1的生物学功能,并进一步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体外实验检测慢病毒调控胃癌细胞系(MGC803)中PRELID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裸鼠皮下成瘤体内实验观察PRELID1表达对胃癌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RELID1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36;95%CI=1.354~4.029)。基因富集结果显示,PRELID1的功能与细胞增殖和JAK/STAT信号有关。CCK-8和Transwell实验发现上调PRELID1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P=0.016)、迁移(P=0.016)和侵袭(P=0.025),下调其表达则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P=0.026)、迁移(P=0.048)和侵袭(P=0.029);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发现上调PRELID1表达可促进胃癌组织的生长(P=0.047),下调其表达结果相反(P=0.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上调PRELID1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JAK和STAT蛋白的表达(P均<0.05),下调则抑制(P均<0.05)。结论PRELID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其可能通过上调JAK/STAT信号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相关进化和淋巴兴趣域蛋白1 增殖 侵袭 JAK/STA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FP36L1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减弱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烽萍 齐高秀 +4 位作者 丁康 刘军 陈敏 林盟 周风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6样分子1(ZFP36L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ZFP36L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ZFP36L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MCF-7人乳腺癌细胞转染ZFP36L1过表达和空白质粒,通...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6样分子1(ZFP36L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ZFP36L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ZFP36L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MCF-7人乳腺癌细胞转染ZFP36L1过表达和空白质粒,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和新型四唑氮盐(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Transwell^(TM)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水平。结果与高表达ZFP36L1的乳腺癌患者相比,低表达ZFP36L1患者肿瘤体积大,TNM分期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高;过表达ZFP36L1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减低,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β-catenin、vimentin表达降低;STAT3及p-STAT3表达升高。结论ZFP36L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乳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36分子1(ZFP36L1) 乳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EMT)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IFI30通过激活STAT1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13
作者 叶静静 徐文琴 陈天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目的 构建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30)表达抑制的U251细胞,探讨IFI30表达受到抑制后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线设计敲低靶点并合成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抑制效率,选取抑制效率最高的siRNA序... 目的 构建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30)表达抑制的U251细胞,探讨IFI30表达受到抑制后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线设计敲低靶点并合成3条小干扰RNA(siRNA),转染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抑制效率,选取抑制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构建短发夹RNA (shRNA)质粒。重组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胶质瘤U251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阳性细胞。采用CCK-8实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结果 筛选到有效的靶点序列并成功建立IFI30表达抑制的U251细胞。敲低IFI30的表达抑制U251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减少,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同时,U251细胞cyclin D1、Bcl2和N-cadherin的表达降低,E-cadherin, STAT1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敲低IFI30通过促进STAT1活化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30) 胶质瘤 细胞增殖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SIPA1L1修饰牙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血管生成能力的机制
14
作者 刘景 冷春涛 王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1217,共7页
目的 探究环状RNA(circRNA)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1(SIPA1L1)修饰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来源外泌体(Ex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牙髓组织分离培养hDPSC,将circSIPA1L1过表达质粒载体转染至hD... 目的 探究环状RNA(circRNA)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1(SIPA1L1)修饰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来源外泌体(Ex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牙髓组织分离培养hDPSC,将circSIPA1L1过表达质粒载体转染至hDPSC后,分离Exo并进行鉴定。将HUVEC分为对照组、hDPSC Exo组、circSIPA1L1-hDPSC Exo组,培养48 h后,Matrigel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形成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胎盘生长因子(P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未转染的hDPSC与转染circSIPA1L1的hDPSC中成功分离出Exo,且相较于h DPSC来源的Exo,转染circSIPA1L1的hDPSC来源的Exo中circSIPA1L1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5)。与hDPSC Exo组比较,circSIPA1L1-hDPSC Exo组HUVEC的管样结构形成数目显著增加(P <0.05),VEGF、VEGFR2、P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结论 circRNA SIPA1L1修饰hDPSC来源的Exo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VEGFR2、PG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环状RNA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1 外泌体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峰 张勇 辛向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7-731,共5页
目的研究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KA1敲减及空载体慢病毒感染MUM-2B细胞分别作为SKA1敲减组和对照组,再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7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变化... 目的研究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SKA1)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KA1敲减及空载体慢病毒感染MUM-2B细胞分别作为SKA1敲减组和对照组,再以MTT法、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7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表型的变化;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探寻SKA1促进UM发生发展的潜在信号通路,再以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TCGA数据库UM样本RNA测序及随访数据,分析SKA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KA1敲减组细胞培养3 d、4 d、5 d的光密度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而凋亡细胞比例及Caspase-3/7活性均显著增加(均为P<0.01)。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P53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SKA1敲减后,P53通路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SKA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下降(P=0.021,HR=2.55,95%CI0.92~7.05)。结论SKA1通过P53/IGFBP3信号通路促进UM细胞增殖,而且SKA1高表达是影响U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体动粒相关复合体-1 葡萄膜黑色素瘤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Nrf2/Keap1信号通路及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景亮 祁永章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54,共7页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al)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Keap1)信号通路及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足背部除毛剪... 目的探究红景天苷(Sal)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Keap1)信号通路及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足背部除毛剪皮至筋膜,制作面积约为3 mm×7 mm的溃疡创面建立DFU大鼠模型,随机分为DFU模型组(DFU组)、Sal低(Sal-L,0.1 g/(kg·d))、中(Sal-M,0.2 g/(kg·d))高(Sal-H,0.3 g/(kg·d))剂量组,阳性药物二甲双胍组(MET组,0.65 g/(kg·d)),另设血糖正常创面大鼠为对照组(NC组),连续灌胃2周。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空腹血糖(FBG)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CD34表达情况,计算创面微血管密度(MVD);生物化学法测定创面组织MDA、SOD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Nrf2、Keap1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第0天各组大鼠体重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DFU组、Sal-L组、Sal-M组、Sal-H组、MET组大鼠FBG水平均高于NC组(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与NC组比较,DFU组、Sal-L组、Sal-M组、Sal-H组、MET组大鼠体重、FBG水平、MDA含量、Keap1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创面愈合率、CD34阳性细胞、MVD、SOD活性、Nrf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DFU组比较,Sal-L组、Sal-M组、Sal-H组、MET组大鼠体重、FBG水平、MDA含量、Keap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创面愈合率、CD34阳性细胞、MVD、SOD活性、Nr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Sal-L组与ME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可能通过调节Nrf2/Keap1信号通路,增加DFU大鼠抗氧化能力,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糖尿病足溃疡大鼠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17
作者 孙秀华 胡海洋 +2 位作者 张洪开 解智慧 于爱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7-729,736,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0.1,1,10,100 ng/ml IGF-1对非小细胞肺癌系腺癌A549、鳞癌LK2、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0.1,1,10,100 ng/ml IGF-1对非小细胞肺癌系腺癌A549、鳞癌LK2、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分析IGF-1处理前后各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CDC20同源蛋白1(CDH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系A549、LK2、H460中,不同浓度的IGF-1均显示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其中1 ng/ml IGF-1作用后细胞增殖率达到峰值;与DMSO组相比,处理组S期细胞增加(P<0.01),SKP2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CDH1蛋白表达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IGF-1可能是通过SKP2蛋白表达的增强,负性调控p27作用,加速细胞周期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肺癌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CDC20同源蛋白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ap1/Nrf2/ARE通路的中医药干预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航 曾凡 卢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24,共8页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筋骨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通路,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蛋白/酶在细胞防御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骨关节炎的病程中N...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筋骨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通路,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蛋白/酶在细胞防御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骨关节炎的病程中Nrf2、NQO1、HO-1等关键蛋白表达受到抑制,组织抗氧化及抗炎能力减弱,软骨细胞损伤,软骨结构破坏。目前西医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但不能逆转骨关节炎的进展,急需有效的非手术策略来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基础及临床试验表明Keap1/Nrf2/ARE通路是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之一。基于骨关节炎本虚标实的病机,中医药以补虚、化瘀、解毒等法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发挥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同时,还能调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稳态,发挥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中医药靶向干预Keap1/Nrf2/ARE信号通路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中医药更合理的运用临床防治骨关节炎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骨关节炎 Kelch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1(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及其相关miRNA在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醒然 张蒙 寇现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5-1509,共25页
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神经元进行性的不可逆丢失,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和认知功能的丧失,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 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神经元进行性的不可逆丢失,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和认知功能的丧失,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人数正在快速上升,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Hippo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进化保守的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以及凋亡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miRNA互相作用产生广泛的生物效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作用。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对Hippo信号通路与miRNA的探讨相对缺乏。本文通过梳理Hippo信号通路以及相关miRNA在AD与PD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内在联系,以期拓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视野,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Hippo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STE20激酶1 Yes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生物碱粗提物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蛋白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忠敏 沈以红 +2 位作者 黄先智 王祖文 丁晓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桑叶生物碱改善小鼠蛋白氧化损伤作用效果与机理,旨在为桑叶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桑叶生物碱,于第8周末测定小鼠血浆蛋白羰基(protein... 目的:探讨桑叶生物碱改善小鼠蛋白氧化损伤作用效果与机理,旨在为桑叶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桑叶生物碱,于第8周末测定小鼠血浆蛋白羰基(protein carbonyl,PCO)、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ine oxidoreductase 1,NQO1)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肝脏组织SOD、GSH-Px、NQ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rythroid related factor 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桑叶生物碱高剂量组(200 mg/kg mb)小鼠血浆中PCO、AOPP、3-NT水平分别降低36.43%、61.81%、58.13%(P<0.01);血浆中的SOD、GSH-Px、NQO1活力分别提高48.89%、167.17%、85.12%(P<0.01)。同时,桑叶生物碱高剂量组肝脏中SOD1、SOD2、GSH-Px、NQO1、Nr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96.96%、94.26%、116.71%、101.51%、63.01%(P<0.01),Keap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33.54%(P<0.01)。结论:桑叶生物碱可能通过调控Nrf2/Keap1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实现对D-Gal诱导的小鼠蛋白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生物碱 D-半乳糖 蛋白 氧化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