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慧君 董文丽 +5 位作者 郭妍婷 袁圆圆 陈俊贞 杨莉 冉多良 付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0-1876,共7页
旨在探明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 1,SPCS1)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作用。使用Benchling和CHOPCHOP等平台设计靶向SPCS1基因的sg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lentiCRISPR ... 旨在探明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 1,SPCS1)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作用。使用Benchling和CHOPCHOP等平台设计靶向SPCS1基因的sg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lentiCRISPR v2,连同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包装慢病毒并感染MDBK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5代后获得敲低SPCS1蛋白后稳定表达的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SPCS1蛋白表达的情况;使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BVDV感染SPCS1蛋白敲低细胞不同时间后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mRNA的水平和双链RNA(double-stranded,dsRNA)积累,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VDV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情况,根据Reed-Muench方法测定病毒滴度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SPCS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成功构建SPCS1敲低(knockdown,KD)细胞;BVDV感染SPCS1 KD细胞后与对照Scramble相比,BVDV 5′UTR mRNA水平和dsRNA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CPE现象推迟并减弱,子代病毒滴度显著性下降(P<0.01),最高降低95.8%。SPCS1敲低后显著性影响BVDV复制,为BVDV防控新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5′非翻译区 双链RNA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呼吸链复合 活性氧簇 线粒DNA 线粒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NAD(P)H脱氢酶复合体O亚基基因克隆及其与甘蔗花叶病毒VPg互作 被引量:7
3
作者 翟玉山 赵贺 +8 位作者 张海 邓宇晴 程光远 杨宗桃 王彤 彭磊 徐倩 董萌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78-1487,共10页
NAD(P)H脱氢酶(NDH)复合体介导循环电子传递,对于维持叶绿体高效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中NDH复合体应答及参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甘蔗NDH复合体的... NAD(P)H脱氢酶(NDH)复合体介导循环电子传递,对于维持叶绿体高效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中NDH复合体应答及参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甘蔗NDH复合体的O亚基,命名为ScNdhO,其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471 bp,编码长度为156 aa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NdhO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元件多为无规则卷曲,具有典型的NDH复合体O亚基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NDH复合体O亚基蛋白家族。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发现,ScNdhO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成熟甘蔗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根中几乎不表达;ScNdhO基因在SCMV侵染早期上调表达,后期下调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ScNdhO定位于叶绿体。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实验表明,ScNdhO与SCMV-VPg互作。推测ScNdhO被SCMV选择性利用,可能参与SCMV基因组复制及花叶病症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CMV 叶绿 NAD(P)H脱氢复合 O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KiSS-1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晖 乔宠 戴显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克隆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不含信号肽的表达序列,构建人KiS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人正常胰腺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 PCR得到KiSS1基因开放阅读框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KiSS1。... 目的:克隆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不含信号肽的表达序列,构建人KiS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人正常胰腺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 PCR得到KiSS1基因开放阅读框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KiSS1。结果:经PCR、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证实重组入载体pcDNA3的片段为目的基因开放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结论:重组质粒pcDNA3/KiSS1的成功构建,为该基因相应蛋白质的表达和其抗体的制备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表达载 基因克隆 KISS-1基因 pcDNA3 开放阅读框 转移抑制基因 正常胰腺组织 cDNA序列 RT-PCR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序列测定 核苷酸序列 表达序列 总RNA 切鉴定 目的基因 重组质粒 信号肽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线粒体复合体Ⅱ诱导线粒体自噬影响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穆成龙 贺丽群 +3 位作者 王家乐 赵田 朱玉山 陈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3-1190,共8页
线粒体复合体Ⅱ,也被称为琥珀酸脱氢酶,参与线粒体呼吸作用及代谢重编程的调控过程.复合体Ⅱ由4个亚基构成,其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探讨复合体Ⅱ与线粒体自噬调控及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复合体Ⅱ的特异性抑制剂TTFA或... 线粒体复合体Ⅱ,也被称为琥珀酸脱氢酶,参与线粒体呼吸作用及代谢重编程的调控过程.复合体Ⅱ由4个亚基构成,其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探讨复合体Ⅱ与线粒体自噬调控及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复合体Ⅱ的特异性抑制剂TTFA或敲除复合体Ⅱ的B亚基(SDHB)使其功能缺失.结果发现,复合体Ⅱ功能的缺失显著引起线粒体形态的片段化进而发生线粒体自噬,导致线粒体蛋白水平减少,抑制ATP生成;由于线粒体功能受到抑制,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产生水平增加,并显著抑制细胞的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复合体Ⅱ功能缺失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而影响细胞增殖,从而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复合 琥珀酸脱氢(SDH) 琥珀酸脱氢B亚基(SDHB) 线粒自噬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谷胱甘肽转移酶1通过抑制泛素化促进MHCII表达
6
作者 刘纪伟 李叔航 +3 位作者 解迪 张会敏 李庆 白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omega1(GSTO1)如何调控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的功能。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STO1缺陷及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表面MHCII分子的表达。将BMDCs与来自OTII小鼠的CD4 T细胞在OVA存在下共培养...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omega1(GSTO1)如何调控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的功能。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STO1缺陷及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表面MHCII分子的表达。将BMDCs与来自OTII小鼠的CD4 T细胞在OVA存在下共培养,并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循环和内化。实时定量PCR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总蛋白质水平。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后MHCII分子的泛素化水平。结果GSTO1缺陷或GSTO1抑制剂不影响BMDCs的增殖和凋亡,但会降低细胞膜上抗原递呈分子MHCII分子的表达。GSTO1缺陷或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活化CD4 T细胞的能力受损。在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循环和内化过程正常。GSTO1抑制剂不影响MHCII分子的转录,但会降低其总蛋白质水平。另外,在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的泛素化水平增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恢复GSTO1抑制剂处理后BMDCs的细胞膜MHCII表达水平。结论这些数据表明,BMDCs中的GSTO1通过抑制MHCII分子的泛素化,促进MHCII的表达,从而提高CD4 T细胞的激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omega 1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 树突状细胞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δ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玉龙 周亚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5,共5页
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δ(DNA polymeraseδ,Polδ)是由p125、p68、p50及p124个亚基组成的异源四聚体,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在染色体DNA复制和多种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自1976年首次从兔的骨髓红细胞... 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δ(DNA polymeraseδ,Polδ)是由p125、p68、p50及p124个亚基组成的异源四聚体,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在染色体DNA复制和多种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自1976年首次从兔的骨髓红细胞质中分离出Polδ以来,相继从小牛胸腺和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纯化出Polδ酶复合物,但其纯化过程极其烦琐,操作周期长,得率低,且难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Polδ多亚基蛋白复合体,严重阻碍了对哺乳动物Polδ酶学特性的后续研究。随着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近期利用该系统成功制备了重组真核生物Polδ多亚基蛋白复合体,极大地方便了对该酶的酶学及生化特性的研究。就国内外DNA聚合酶δ分离纯化及其多亚基复合体制备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Δ 分离纯化 亚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佳芳 顾鸣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BRMS1)能抑制肿瘤转移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BRMS1的卷曲螺旋结构能与分选连接蛋白6(SNX6)富含AT的结构域一起形成六聚体,而核定位信号2(NLS2)帮助BRMS1发挥转移抑制作用。BRMS1作为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BRMS1)能抑制肿瘤转移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BRMS1的卷曲螺旋结构能与分选连接蛋白6(SNX6)富含AT的结构域一起形成六聚体,而核定位信号2(NLS2)帮助BRMS1发挥转移抑制作用。BRMS1作为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mSin3:HDAC)中的一员,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骨桥蛋白(OP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信号通路,恢复同型间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或抑制肿瘤转移相关的miRNA表达,从而对卵巢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转移起到抑制作用。该文对有关BRMS1介导的抑制肿瘤转移及其主要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 mSin3 组蛋白去乙酰化复合 核转录因子-ΚB 尿激型纤溶原激活剂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OT7基因敲减通过减少HepG2细胞TGF-β1分泌影响免疫微环境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舜 赵海潮 +3 位作者 任晓静 任崇仁 贺杰峰 赵浩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人CCR4-NOT转录复合体亚基7 (CNOT7)基因敲减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设计细胞转染方案,将实验分为3组:靶向敲减CNOT7组、阴性对照组和过表达CNOT7组,获得各组细胞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 目的研究人CCR4-NOT转录复合体亚基7 (CNOT7)基因敲减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设计细胞转染方案,将实验分为3组:靶向敲减CNOT7组、阴性对照组和过表达CNOT7组,获得各组细胞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NOT7、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功能的敏感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靶向敲减CNOT7组TGF-β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过表达CNOT7组TGF-β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靶向敲减CNOT7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显著降低,过表达CNOT7组TGF-β1水平显著升高;NK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靶向敲减CNOT7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过表达CNOT7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CNOT7基因参与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的形成,靶向敲减CNOT7基因可减少TGF-β1分泌,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转化生长因子-Β1 CCR4-NOT转录复合亚基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尿酸盐颗粒转运相关基因BLOS2的表达特征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月月 张耀亭 +6 位作者 段晓霞 汪琪 冷哲铭 罗雨桐 姜义仁 王勇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8-335,共8页
柞蚕中暂未发现由于尿酸合成和转运障碍而出现的半透明体色幼虫突变体,为了探究柞蚕幼虫表皮尿酸的积累和代谢规律,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参与尿酸盐颗粒转运的溶酶体相关细胞器合成复合体1亚基2(biogenesis of 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 ... 柞蚕中暂未发现由于尿酸合成和转运障碍而出现的半透明体色幼虫突变体,为了探究柞蚕幼虫表皮尿酸的积累和代谢规律,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参与尿酸盐颗粒转运的溶酶体相关细胞器合成复合体1亚基2(biogenesis of 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 complex-1,subunit 2,BLOS2)编码基因,命名为ApBLOS2(GenBank登录号MT038419),ORF长43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69 kD。蛋白质编码区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剪接而成,其原始序列长4312 bp。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与同属大蚕蛾科的蓖麻蚕BLOS2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403%。qPCR检测发现柞蚕胚胎发育各时期ApBLOS2基因均有表达,孵化为蚁蚕表达量开始降低。组织表达谱显示,ApBLOS2在表皮、精囊/卵巢、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从3龄眠期到4龄眠起表达量上升413倍。取2龄第3天柞蚕幼虫注射BLOS2基因双链RNA(dsBLOS2)进行干扰,在干扰48 h后,幼虫ApBLOS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注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双链RNA,dsEGFP)相比显著降低。对4龄眠期幼虫进行RNAi处理后,结果显示ApBLOS2除基因表达水平下降3177%外,通过测定其5龄眠起后血淋巴中的尿酸含量,注射dsBLOS2的幼虫个体升高了151倍。本研究探究了ApBLOS2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干扰后出现的尿酸含量差异,表明ApBLOS2基因在柞蚕尿酸盐颗粒转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尿酸 相关细胞器合成复合1亚基2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