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信任赤字风险防范与数字人本管理创新
1
作者 徐光辉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带来人机互动的更加常态化与复杂化,面对因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所引致的数字信任问题和信任赤字,不能仅仅只是将其简单归咎于技术操作过程的不当不妥,不能仅从技术本身进行完善改观,这反而更容易加剧“唯工具”... 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带来人机互动的更加常态化与复杂化,面对因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所引致的数字信任问题和信任赤字,不能仅仅只是将其简单归咎于技术操作过程的不当不妥,不能仅从技术本身进行完善改观,这反而更容易加剧“唯工具”误区,而是应该从科技赋能的初衷出发,审视治理过程中对高科技工具持续引入和创新变革的初衷,以及有无锚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着力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才是真正消解信任赤字的关键所在。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也就从单一的有利于人的发展升级至人机共存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或者说数字人本管理的核心已不单单是人在社会治理中主体地位的充分维系,而是如何通过优化人机互动、推进技术向善。简言之,回归价值理性,越是强调工具理性的社会数字化治理与运行发展,越是要坚定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目标,将“最大化”目标追求聚焦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以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为导向实现“技术向善”。即以公平正义基本价值导向破解工具理性的极致化误区,以公共价值为核心消除信任赤字生成的系统弊端,以问题导向为基本指引强化数字化包容理念,以多主体参与体系构建提升数字信息供给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信任赤字 数字人本管理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信任赤字与重建信任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吉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2,共13页
信任是国际政治中各国关系保持稳定,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国际体系日益呈现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发展趋势,大国竞争加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 信任是国际政治中各国关系保持稳定,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国际体系日益呈现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发展趋势,大国竞争加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信任日益被削弱,信任赤字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信任赤字会破坏全球共识的达成,影响国际制度的运行以及各国的团结协作。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增进国际社会团结互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中国可以在理念、方案和行动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推动各国树立对未来发展和前进目标的信心,树立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信心,树立对大国关系以及对全球共同发展和共同迈向现代化的信心,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赤字 重建信任 国际秩序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全球信任赤字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3
作者 王义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0,共8页
在西方国际关系范式下,信任是基于基督教一神论的自我-他者的区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在西方世界内部,信任也需要契约的神圣化保证,欧盟就是由条约塑造而成,北约也是集体安全条约的产物。对非西方,契约是西方规范的普世化。这种西... 在西方国际关系范式下,信任是基于基督教一神论的自我-他者的区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在西方世界内部,信任也需要契约的神圣化保证,欧盟就是由条约塑造而成,北约也是集体安全条约的产物。对非西方,契约是西方规范的普世化。这种西方-非西方的内外有别在“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中表露无遗。在全球开放国际体系下,探索破解信任赤字之道,就要在“不得不的信任—可以选择的信任—制度约束性的信任—命运与共的信任”四类信任中寻求正向积极因素,互尊互信、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破除“二元对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分”的逻辑,最终构建命运与共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信任赤字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信任赤字的形成原因与生成机制
4
作者 李志强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75,共14页
多重因素加剧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信任赤字成为制约国际合作的重要障碍。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偏好、行为和结构三个核心维度来看,全球信任赤字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国内工具理性思维传导,国际理性思维发展两极化;二是国... 多重因素加剧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信任赤字成为制约国际合作的重要障碍。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偏好、行为和结构三个核心维度来看,全球信任赤字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国内工具理性思维传导,国际理性思维发展两极化;二是国家间冲突集中表现为压制性竞争和武力对抗;三是国际结构趋于安全阵营化、发展两极化、合作碎片化。三者相互作用影响,致使国际信任呈螺旋式下降。尽管全球信任结构呈现破碎化,但国际结构本身处于动态调整过程后趋向稳定,中国方案有望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赤字 国际合作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国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时滞、制度博弈与信任赤字——以当下人事档案制度的病变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潭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5期44-52,共9页
中国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转型的时代,公共政策的变革必须从转轨语境和中国国情出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的扩大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当下人事档案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转型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政策时滞引发的制... 中国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转型的时代,公共政策的变革必须从转轨语境和中国国情出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的扩大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当下人事档案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转型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政策时滞引发的制度博弈不可避免。"弃档死档"、"人档脱节"、"人质档案"、"档案克隆"、"注水档案"现象的存在以及各种档案官司的出现,有力地昭示着"人事档案制度的黄昏"已经到来。"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的"体制阑尾"和"制度鸡肋"正在拷问着这项公共人事制度的未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嬗变的过程中,人事档案制度成为除户籍制度外的又一个"人才壁垒"。公共政策的时代张力和信任赤字表明,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定沿着契约化、电子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时滞 制度博弈 信任赤字 人事档案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赤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灰犀牛”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亚西 计国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6,共9页
社会信任赤字是高等教育转型期出现的一种典型现象。按照什托姆普卡对信任客体的解释逻辑,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信任赤字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价值的“外在化”取向、办学质量的“泡沫化”质疑、院校机构的逆差序信任、高校教师德行与师生关... 社会信任赤字是高等教育转型期出现的一种典型现象。按照什托姆普卡对信任客体的解释逻辑,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信任赤字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价值的“外在化”取向、办学质量的“泡沫化”质疑、院校机构的逆差序信任、高校教师德行与师生关系异化等问题。从文化和制度双重视角反思其生成根源,宏观层面文化价值观和高等教育制度效能是影响高等教育社会信任的主要因素:“成功学”逻辑动摇了高等教育信任根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时间差”和“均衡性”问题加剧了信任冲突,高等教育制度绩效不足和制度供给滞后引发了信任失落。而微观个体层面影响高等教育社会信任的因素相对复杂,但直接影响到其参与高等教育事务的态度和行为。在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大众的距离和交互作用更甚,需从文化和制度双重视角,重构“有信仰”和“受尊崇”的高等教育信任文化,以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共创社会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任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对中国信任赤字的成因分析
7
作者 陈宗海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0-131,共2页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的发展壮大对彼此都是重要机遇。2019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金奈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然而印度对中国存在较大信任赤字。印...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的发展壮大对彼此都是重要机遇。2019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金奈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然而印度对中国存在较大信任赤字。印度对中国信任赤字的客观成因主要有大国实力差距、经济贸易问题、边界领土争议、海洋权益担忧等。要对此进行认真分析,为更好地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赤字 客观成因 中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动荡变革期的国际信任建设:国际体系的视角
8
作者 葛腾飞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5,共10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任赤字日益成为影响当前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运行的重大问题。从国际体系及其演进的角度考察信任问题,可以为国际信任建设提供一种历史机理层面的有益探讨。从国际体系的演进历史看,基于秩序机制、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任赤字日益成为影响当前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运行的重大问题。从国际体系及其演进的角度考察信任问题,可以为国际信任建设提供一种历史机理层面的有益探讨。从国际体系的演进历史看,基于秩序机制、规则规范形成的国际信任关系是国际体系稳定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内涵。国际体系演进的历史进程从一种历史实践的角度,反复说明了国际信任建设对于国际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国际信任关系的紧张、恶化会对力量结构以及国际体系造成破坏性影响。确立共同的利益观和文化价值观,形成一定程度的身份认同,构建防范关系恶化的相互安全保证机制,确保关系态势的可预期性,是建立长期、普遍的国际信任关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动荡变革期 信任赤字 国际体系 国际信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信任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之维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郭男 曾祥云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下,全球"信任赤字"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必然结果。面对"信任赤字"所导致的一系列全球治理难题,人类迫切需要构建起一种不同于传统信任关系、资本主义虚假的信任关系的新型...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下,全球"信任赤字"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必然结果。面对"信任赤字"所导致的一系列全球治理难题,人类迫切需要构建起一种不同于传统信任关系、资本主义虚假的信任关系的新型信任关系。以福山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信任理论,仅仅停留在将信任理解为抽象个体间关系的水平上,无法为新型信任关系打下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新型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其打下了牢固的理论根基。通过互利共赢、对话协商、包容互鉴等核心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指明了人类走向新型信任关系的现实通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赤字 新型信任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治理的内涵、价值取向及其面临的困境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数字全球化在数字全球的流动中既有可能使全球获得收益,也有可能因各国对数据及其相关权益的认识不同以及数据的特殊性,而引发更大的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数字全球化客观上要求进行全球数字治理。全球数字治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依... 数字全球化在数字全球的流动中既有可能使全球获得收益,也有可能因各国对数据及其相关权益的认识不同以及数据的特殊性,而引发更大的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数字全球化客观上要求进行全球数字治理。全球数字治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依靠数字(数据)的治理”和“针对数字(数据)的治理”。数据技术的“异化”问题已经使人类处于一个风险社会之中,为了克服数据技术的异化和走向全球善治,全球更需要的是“针对数字(数据)的治理”。然而,各国的治理手段和治理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从价值基础来看,全球需要寻找“最大价值公约数”;从价值取向来看,全球需要共同协调实现数据安全的路径,并通过“猎鹿博弈”来实现全球数字治理的正和博弈。在当前情况下,全球数字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最根本的困境就在于信任赤字和认知固化。各国相互之间难以协调一致也是因为信任赤字和认知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数字治理 价值取向 信任赤字 认知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