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耕作对黑土坡耕地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的影响
1
作者 张作合 张忠学 +3 位作者 薛里 周利军 李浩宇 吕项龙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2,共9页
黑土坡耕地顺坡耕作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有机碳含量逐年下降。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黑土坡耕地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的影响,开展径流小区试验,以常规耕作(CK)作为对照,设置等高耕作(CT)、垄向区田(RT)、深松耕(ST)、等高耕作+垄向区田... 黑土坡耕地顺坡耕作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有机碳含量逐年下降。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黑土坡耕地玉米田土壤碳平衡的影响,开展径流小区试验,以常规耕作(CK)作为对照,设置等高耕作(CT)、垄向区田(RT)、深松耕(ST)、等高耕作+垄向区田(CR)、等高耕作+深松耕(CS)、垄向区田+深松耕(RS)等6种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观测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下玉米收获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碳含量,同步监测玉米田土壤碳储量增量、CO_(2)排放碳量和土壤侵蚀损失碳量,估算玉米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玉米田净土壤碳收支值(NSCB)。结果表明:玉米植株总固碳量为10201.93~12357.34 kg/hm^(2),各器官固碳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茎鞘、叶、穗轴、根;CT、RT、CR、CS、RS处理NPP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分别增加20.28%、11.55%、21.68%、16.55%、7.95%,而ST处理NPP与CK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垄向区田、深松耕及其组合模式增加玉米田CO_(2)排放总量,等高耕作和等高耕作+垄向区田可以降低CO_(2)排放总量;CT处理NSCB最高,为1402.29 kg/hm^(2),CT、RT、CR、CS处理NSCB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而ST处理NSCB显著低于CK处理(P<0.05)。综合来看,等高耕作治理技术模式最佳,碳增“汇”潜力最强,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碳平衡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黑土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邵新庆 沈禹颖 王堃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82-86,共5页
在甘肃黄土旱塬区,以夏种大豆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下夏种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内,夏种大豆净光合速率呈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生长早期,可能主要受当地日照时数及有效辐... 在甘肃黄土旱塬区,以夏种大豆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下夏种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内,夏种大豆净光合速率呈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生长早期,可能主要受当地日照时数及有效辐射特点的影响。覆盖麦草耕作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夏种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0.01)及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可使农田的光、温和水资源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种大豆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水土保持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及施肥对盛花期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茂林 梁银丽 +2 位作者 韦泽秀 周茂娟 吴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8-453,共6页
依据陕西安塞田间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条件下对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传统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免耕化肥(NF)、免耕有机肥(NM)、免耕无肥(NN)等处理下盛花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依据陕西安塞田间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条件下对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传统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免耕化肥(NF)、免耕有机肥(NM)、免耕无肥(NN)等处理下盛花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子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处理的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11:30、16:00出现。NM、NF处理对提高大豆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有机肥(NM)最为显著。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r=0.9994)。气孔导度日变化也为双峰,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16:00。不同处理下,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低谷出现在13:00以后。其中,NF、NM处理能显著提高大豆盛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光合有效辐射及基于叶温的蒸汽压亏缺是大豆光合作用的促进因子,而胞间CO2浓度、空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则为主要的限制因子。CF、NF处理在8:30~10:20和13:00,CM、NN处理在8:30、11:30~13:00、17:30,CN、NM处理则在8:30、13:30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一般在±0.9以上。在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大豆最适宜的管理方式为NM、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施肥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旱作农田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4
作者 欧阳铖人 吴伯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8-726,共9页
水土流失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然而,坡耕地是山区农业中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地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坡耕地的土地生产力,实现坡耕地农业可... 水土流失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然而,坡耕地是山区农业中重要的土地资源。如何有效地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坡耕地的土地生产力,实现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措施一是通过改变微地形增加降雨的入渗时间,削减径流流速及降低其挟沙能力,如等高耕作和垄作;二是增加覆盖度来减少雨滴的削弱作用,如间作和秸秆覆盖;三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如免耕和深松耕。显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效应,许多研究开始关注于这些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机制,尽管还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综述了这些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机制,探讨了这些措施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该措施在农业发展生产中应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乾坤 刘宝元 +3 位作者 朱少波 王国燕 刘瑛娜 王爱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22-26,共5页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是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参数之一,确定全国范围主要措施的因子值,是计算土壤水蚀模数的基础工作,可为开展全国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奠定基础。以收集的文献资料和监测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全国水蚀区等高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和...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是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参数之一,确定全国范围主要措施的因子值,是计算土壤水蚀模数的基础工作,可为开展全国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奠定基础。以收集的文献资料和监测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全国水蚀区等高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和免耕等5种耕作措施因子值,并基于区域差异不显著分析结果,确定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因子值,为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 土壤侵蚀 径流小区 水蚀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对黑土玉米氮素利用与温室气体排放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齐智娟 李骜 +3 位作者 张忠学 余佩哲 尹致皓 宋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5-373,共9页
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大田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耕作处理:等高耕作(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 TP)、垄向区田(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RF)、深松耕(Subsoiling tillage... 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大田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耕作处理:等高耕作(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 TP)、垄向区田(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RF)、深松耕(Subsoiling tillage, SF)、等高耕作+深松耕(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subsoiling tillage, TP-S)、垄向区田+深松耕(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subsoiling tillage, RF-S)、等高耕作+垄向区田(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TP-R)、常规耕作(Down-slope cultivation, CK),探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水土保持耕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器官氮素转运率以及氮肥利用率,部分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也可以显著降低N_(2)O与CO_(2)排放。其中,玉米成熟期时,实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植株产量较CK处理增加3.39%~26.43%,TP-S处理提升效果最高。对于氮肥利用率,水土保持耕作技术较CK处理提高25.23%(RF处理)~76.98%(TP-S处理),提升效果显著。对于CO_(2)排放,除SF处理外,其余水土保持耕作处理均显著低于CK处理。但对于N_(2)O排放,TP处理、 TP-S处理和TP-R处理显著低于CK,而SF处理、RF处理以及RF-S处理较CK处理则明显增加。故综合来看,建议当地玉米种植采取等高耕作+深松耕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玉米 氮素利用率 N_(2)O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特征分析
7
作者 彭珂珊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支离破碎 ,坡面陡峭 ,植被稀少 ,坡地所占比例大 ,水土流失严重。根据调查和试验 ,在水土流失的坡耕地上 ,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 ,对改变坡面微地形 ,减少水土流失 ,增加土壤抗蚀、蓄水、保土性能 ,...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支离破碎 ,坡面陡峭 ,植被稀少 ,坡地所占比例大 ,水土流失严重。根据调查和试验 ,在水土流失的坡耕地上 ,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 ,对改变坡面微地形 ,减少水土流失 ,增加土壤抗蚀、蓄水、保土性能 ,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产量 ,都具有显著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效果明显的八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及其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蓄水保土 增产率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耕作技术对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宇卿 吕军杰 +3 位作者 王育红 李云德 潘永 刘红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研究了保持耕作技术对治理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表明高留茬深松技术可以减少降雨中的产流次数及径流量,大幅度降低径流量中NO_3^--N的浓度及流失量,在土壤侵蚀中氮和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而磷的流失仅与流失的土壤总量有关。
关键词 保持耕作技术 旱区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宇卿 吕军杰 +3 位作者 王育红 李云德 潘永 刘红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95-296,共2页
论述了保持耕作的发展与内涵,分析了保持耕作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高留茬深松技术的原理,并组装集成旱作农业保持耕作技术体系,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与利用效率为核心,实施动态的田间管理技术,做到以种节水、以肥调水、以耕蓄水,以... 论述了保持耕作的发展与内涵,分析了保持耕作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高留茬深松技术的原理,并组装集成旱作农业保持耕作技术体系,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与利用效率为核心,实施动态的田间管理技术,做到以种节水、以肥调水、以耕蓄水,以材料保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保持耕作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预防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综合研究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昊 刘冬黎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2期48-50,共3页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下简称"保土耕作措施")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之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考虑保土耕作措施对控制耕地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保土耕作措施可能对地下...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以下简称"保土耕作措施")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之一。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在考虑保土耕作措施对控制耕地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保土耕作措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严格控制保土耕作区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开展区域性水质动态监测,提升保土耕作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宣传教育,科学开展保土耕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土壤侵蚀 地下水污染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美丽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期184-184,201,共2页
主要研究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分别讨论了水土保持耕作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工作思路,并对几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在榆林青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水土流失 小流域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下丘陵旱地农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12
作者 张世禄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11期51-51,共1页
张家口坝下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有旱地近600万亩,约占坝下耕地面积的2/3。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受旱、薄和水土流失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水是制约农业生产丰欠的主要因素,张家口坝下的丘陵旱地区年降水量仅为350~400毫米,... 张家口坝下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有旱地近600万亩,约占坝下耕地面积的2/3。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受旱、薄和水土流失的影响,产量低而不稳。水是制约农业生产丰欠的主要因素,张家口坝下的丘陵旱地区年降水量仅为350~400毫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笔者通过多年对旱作农业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旱地农业生产的“埂、埝、坑、沟”农田水土保持耕作配套技术,通过生产实践,能够有效的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土壤贮水量,缓解夏旱危害。对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旱地农作物产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旱地农田 丘陵旱地 张家口 耕作技术 农作物产量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农田不同耕作系统的能量/碳平衡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小彬 王燕 +5 位作者 代快 武雪萍 赵全胜 张丁辰 冯宗会 蔡典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638-4652,共15页
加强农田土壤保持耕作管理,科学认识和调控农田耕作系统能流碳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能力,对于减缓农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半湿润偏旱区山西寿阳旱作春玉米土壤保持耕作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田间定位观测数... 加强农田土壤保持耕作管理,科学认识和调控农田耕作系统能流碳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能力,对于减缓农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半湿润偏旱区山西寿阳旱作春玉米土壤保持耕作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田间定位观测数据、辅助能投入参数,土壤呼吸田间原位测定,以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碳平衡分析及碳循环过程模拟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耕作(CT传统、RT少耕和NT免耕)系统能量/碳平衡及能-碳关联影响。与CT比较,采用RT和NT措施下工业能耗CO2-C损失降低约4%—12%(相当11—35 kg CO2-C.hm-.2a-1)。在RT和NT系统下耗能系数可降低约6%—10%,能量生产效率可提高约7%—12%。2006—2007年由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CO2-C释放通量估算,在玉米休闲期(尤其是秋耕处理后),NT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一般为最低(NT<CT<RT),而在玉米生长高峰期为最高。玉米休闲期土壤呼吸通量(kg CO2-C.hm-.2a-1)平均为:NT(540±30)<CT(619±20)<RT(873±137),NT较CT降低约13%。玉米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kg CO2-C.hm-.2a-1)平均为:CT(1368±355)<RT(1468±387)和NT(1465±410),RT和NT较CT提高约7%。比较不同耕作处理全年土壤呼吸总量(kg CO2-C.hm-.2a-1)平均为:RT(2342±524)>NT(2005±380)>CT(1987±375)。不同耕作下的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趋势基本吻合,如2006-2007年玉米产量(kg.hm-.2a-1)平均为,RT(5614±268)>NT(5533±564)>CT(5487±278)。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之间呈密切相关(R2=0.88)。本研究结果得出,RT和NT对农田耕作系统的影响呈碳汇效应,且一般为NT>RT;而CT处理表现为碳源。RT和NT通过增加土壤碳投入是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耕作 农业生态系统 能量平衡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垄作区田水土保持效益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雨鑫 谢云 +2 位作者 辛艳 王文婷 张珊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研究垄作区田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发生溢流和损毁的情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的变化,为实施垄作区田的适宜条件评价和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垄作区田和顺垄耕作实施不同雨强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二者的产流产沙过程和水... [目的]研究垄作区田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发生溢流和损毁的情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的变化,为实施垄作区田的适宜条件评价和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垄作区田和顺垄耕作实施不同雨强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二者的产流产沙过程和水土保持效益变化。[结果]雨强大于60mm/h时,区田有溢流产生,但土档不会损毁,水土保持效益略有降低;雨强大于60mm/h时,区田土档在溢流后很快损毁,水土保持效益有明显的下降。区田未损毁情况下的蓄水效益为87.5%,保土效益为88.2%;区田损毁后的蓄水效益降至34.1%,保土效益降至21.0%。[结论]垄作区田在60mm/h雨强下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超过60mm/h时,由于土档在溢流后容易损毁,从而使其水土保持效益显著下降,丧失了拦蓄径流和泥沙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区田 人工模拟降雨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强与水土保持措施对西南植烟红壤Cu、Mo和Zn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楠 李明明 +2 位作者 方珂 张丹 周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5-311,319,共8页
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坡面径流、侵蚀泥沙及土壤微量元素影响显著。采用野外降雨观测的方法研究植烟红壤在不同雨型、整地方式和覆被情况下,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植烟土壤3种微量元素的流... 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坡面径流、侵蚀泥沙及土壤微量元素影响显著。采用野外降雨观测的方法研究植烟红壤在不同雨型、整地方式和覆被情况下,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植烟土壤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具有显著作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总流失量均呈表现为大雨>中雨>小雨;(2)秸秆覆盖和横坡种植措施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因侵蚀性降雨而产生的侵蚀泥沙,但泥沙中Cu、Mo和Zn 3种元素的富集比均有所提高;(3)与无秸秆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的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中分别减少44.99%,47.42%和62.24%;在泥沙中分别减少67.35%,56.88%和67.85%,且秸秆覆盖处理对微量元素总流失量的减小具有显著作用(p<0.05);(4)横坡种植处理较顺坡种植处理的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中分别减少43.31%,46.39%和45.62%;在泥沙中分别减少66.34%,53.95%和59.66%,横坡种植处理显著减少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量(p<0.05);(5)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泥沙中的总流失量显著高于在径流中的总流失量,且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和泥沙中的流失量均表现为Zn>Cu>Mo。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减控西南地区典型植烟红壤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微量元素流失及植烟红壤的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植烟土壤 微量元素 雨型 降雨强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流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中西部流域应用水保耕作制调查分析
16
作者 T.L.Napier M.Tucker +2 位作者 S.McCarter 张俊生 孙凤华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1年第6期21-23,44,共4页
在美国中西部 3个州分别选取 1个有代表性的流域 ,对其 10 11个自耕农场主采用水保耕作制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估。评估模型为社会学理论及农场结构模式的综合。水保耕作制度设 18项 ,社会学变量为 9项 ,农场结构变量为 5项。通过问卷形式... 在美国中西部 3个州分别选取 1个有代表性的流域 ,对其 10 11个自耕农场主采用水保耕作制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估。评估模型为社会学理论及农场结构模式的综合。水保耕作制度设 18项 ,社会学变量为 9项 ,农场结构变量为 5项。通过问卷形式分别进行量化评估 ,所有水保耕作技术权重值累加形成“水保耕作综合指标”。社会学因素、农场结构因素作为自变量 ,用于统计模型中 ,统计分析表明 :俄亥俄流域农业总收入取决于粮食生产及政府技术援助。但农场经营年数越多 ,水保耕作指标越低。衣阿华流域测试结果为 ,农场主已认识到农用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离开农场工作日数越多 ,水保耕作指标越低。明尼苏达流域若采用水保措施将获得更大效益。结果表明 :未来的水保规划应改进水保耕作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社会学 农场结构 统计分析 美国 流域 土壤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免耕条件下两种土壤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茂林 梁银丽 +1 位作者 陈晨 孙存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4-148,160,共6页
为了确定合理环保的耕作制度,2007—2008安塞田间定位试验黄土丘陵旱作农区大豆(Glycine,max)、玉米(Zea mays L)、红小豆(Semen Phaseoli)、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inn.)在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 为了确定合理环保的耕作制度,2007—2008安塞田间定位试验黄土丘陵旱作农区大豆(Glycine,max)、玉米(Zea mays L)、红小豆(Semen Phaseoli)、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inn.)在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免耕化肥(NF)、免耕有机肥(NM)、免耕无肥(NN)等水平下的农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作物花期,大豆、玉米土壤脲酶活性较高,蔗糖酶活性较低,而红小豆、马铃薯则与之相反,差异极显著。到作物收获后,玉米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增高,增幅在83%以上,而马铃薯、红小豆、大豆三种作物土壤脲酶活性降低,降幅在10%以上,蔗糖酶活性增强,增幅在40%以上。从花期到收获后,免耕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在黄土丘陵沟壑旱作农区两种土壤酶活性表现较优的作物为大豆、玉米,较优的处理为NM玉米、NF大豆.其田间环保效应为:作物生长期间两种酶活性比较高,收获后两种酶活性则降低,有利于提高作物生长期土壤肥效利用率,减少作物收获后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环保 土壤酶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贵州旱作农业的土肥水管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雪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3期23-23,50,共2页
关键词 贵州 旱作农业 土肥水管理 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 坡改梯工程 集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覆盖作物产量与土壤水分消耗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7年第3期14-15,共2页
因为成本和用水量的不确定,覆盖作物在加州的半干旱圣华金河谷一年生作物生产系统没有被广泛地应用。1999~2014年,研究人员量化了冬季降水和限量补灌产生的覆盖作物生物质产量。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尝试在该区域通过3种不同处理的... 因为成本和用水量的不确定,覆盖作物在加州的半干旱圣华金河谷一年生作物生产系统没有被广泛地应用。1999~2014年,研究人员量化了冬季降水和限量补灌产生的覆盖作物生物质产量。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尝试在该区域通过3种不同处理的覆盖作物与休耕处理相比来确定覆盖作物的储水效果。通过长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州圣华金河谷因为降水量小或者降水不稳定,从而导致冬天覆盖作物并不是每年都生长旺盛,但是其降雨基本可保证地表覆盖作物正常生长。种植覆盖作物的地块比休耕地的多消耗4.8 cm的土壤水,然而,半干旱,干旱地区覆盖作物生物质产量可弥补因土壤水分消耗而造成的作物减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农业 水土保持耕作 生态系统服务 残留物 土壤水分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的旱地农业
20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9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旱地农业 改土保水工程 印度 美国 保持耕作 加拿大 积雪管理 以色列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