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汤秋香 谢瑞芝 +7 位作者 李少昆 马林 林涛 石书兵 高世菊 刘国庆 胡震斌 牛兴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60-4266,共7页
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 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响产量因素的认知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得分最高的模式分别为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华北平原上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下茬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模式;西北绿洲留高茬免耕直播模式;成都平原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免耕+稻草覆盖模式。为选择各地具有产量优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模式 农户认知 产量效应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丽双 王春平 孙占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 农户是技术最终采用的主体,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程度关系到此项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从农户角度评价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适宜性问题,以阜新市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推广区域开展的高茬覆盖、碎秆覆盖和整秆覆盖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模式在当地的认知程度为:高茬覆盖模式>整秆覆盖模式>碎秆覆盖模式,高茬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碎秆覆盖模式农户认知程度最差。其中,高茬覆盖模式中,农业投入、产出投入比、播种质量、保苗率、作物长势、预防病虫草害、劳动力接受该项新技术所需时间、示范推广面积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以秸秆为主要燃料和秸秆作饲料的地区;整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增长率、保墒效果、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比重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碎秆覆盖模式中,农产品产量、土地净生产率、土壤肥力、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农业用工减少量农户认知程度最优,适宜于劳动力短缺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认知 旱作农业区 保护性耕作模式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津口地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探讨
3
作者 魏朝均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24-324,共1页
结合夹津口地区地块较小且大小不一的特征,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在该区的推广过程,并总结其取得的良好效果,以为该耕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模式 小麦机收 高留茬 秸秆覆盖 河南巩义 夹津口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梨树县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
4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6期3-3,共1页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今年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各地各部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风险挑战 吉林省梨树县 黑土地 保护性耕作模式 副食品 粮食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半山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创新完善与发展
5
作者 赵庆 陈亚东 《农业与技术》 2010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文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论述了做好山区、半山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创新,完善与发展方法与措施,对于山区、半山区水土保持防止流失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对山区农民粮食生产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山区 半山区 保护性耕作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桂荣 王玉鑫 《现代化农业》 2018年第9期67-68,共2页
介绍了目前水田机械化保护耕作主要技术及模式。为了实现农业更好地发展,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满足了农业更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为农业耕作增加产量以及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水田 机械化 保护性耕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符冠富 王丹英 +4 位作者 徐春梅 彭建 韩博 陶龙兴 章秀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8-624,共7页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5个不同种植模式,即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T2)、免耕直播油菜处理(T3)、免耕直播燕麦草处理(T4)以及空闲(CK),以杂交组合国...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5个不同种植模式,即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T2)、免耕直播油菜处理(T3)、免耕直播燕麦草处理(T4)以及空闲(CK),以杂交组合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比之对照(CK),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其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2)T1、T2和T3处理均能改善稻米品质,和对照(CK)相比,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胶稠度明显降低;(3)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程度依次为中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氧酶>转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模式 土壤酶活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邹聪明 胡小东 +4 位作者 张云兰 薛兰兰 张臻 Shakeel Ahmad Anjum 王龙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模式 旱三熟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艳 施六林 王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3-55,共3页
针对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况及安徽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现实要求,介绍了适合安徽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油菜-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 针对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况及安徽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现实要求,介绍了适合安徽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油菜-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耕作、旱稻-马铃薯保护性耕作。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相结合的节水技术,既保土壤底墒,又能解决季节性和阶段性干旱问题,抗御干旱的灾害影响。同时,需加强对相应农机具的研制和开发,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新型免耕、施肥、补水的联合作业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模式 节水技术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走势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铁志 刘玉梅 《农机科技推广》 2011年第1期17-18,共2页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水稻和大豆是吉林的主要农作物。2010年吉林省耕地资源总面积8915.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37万亩,包括旱田作物种植面积5646.4万亩和水稻种植面积990.6万亩。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节水型 保护性耕作模式 宽窄行种植 吉林省 发展走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11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3年第5期4-5,共2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免耕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模式 作物秸秆 作业要求 实施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效益浅析
12
作者 秦恩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2期46-48,共3页
针对抚顺县山区的半丘陵地和丘陵地气候特点及其危害,分析了当地具有山区特色保护性耕作模式效益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基本数据的采集、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山区 保护性耕作模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之我见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树新 《河北农机》 2015年第4期28-29,共2页
本文对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我国河北等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地分析了几种常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阐述了在选择保护性耕作模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发展现状 应用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垂直耕作之秸秆碎混全量还田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世妍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第5期7-7,9,共2页
美国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黑色大风暴后终于意识到常年的翻耕让土壤裸露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政府开始制定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护国土资源并对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场进行补贴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目前美国运用最... 美国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黑色大风暴后终于意识到常年的翻耕让土壤裸露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政府开始制定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护国土资源并对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场进行补贴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目前美国运用最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完全免耕、条带耕作和垂直耕作三种模式,全部是秸秆全量还田。全美小麦、玉米和大豆60%以上的农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 可持续农业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十年代 保护性耕作模式 耕作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的应用与播种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永恒 孙长兴 《山东农机化》 2020年第5期34-34,共1页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模式体系逐渐发展完善,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机的普及,可以减少作业次数、降低动力消耗,真正做到省工省时省力,也能够将耕种成本降至最低。目前,免耕播种机在小麦、玉米等种植物的耕种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模式体系逐渐发展完善,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机的普及,可以减少作业次数、降低动力消耗,真正做到省工省时省力,也能够将耕种成本降至最低。目前,免耕播种机在小麦、玉米等种植物的耕种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提高耕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动力消耗 保护性耕作模式 大面积推广 播种模式 耕作效率 省工省时 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丽丽 张仁陟 康立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0-1317,共8页
本文以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狗尾草为主)埂模式下的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生物埂能有效增加土壤含水率和... 本文以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狗尾草为主)埂模式下的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生物埂能有效增加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且木本埂(桑树埂和花椒埂)改良效果更好。2)在评价生物埂土壤抗蚀性的四大类指标当中,变异程度最大的是水稳性团粒类指标,变异范围为46.84%-22.81%,平均变异达31.10%;其次为微团聚体类指标,变异范围为41.08%-20.55%,平均变异达30.97%;变异程度最小的为有机质,平均变异17.11%。3)通过主成分分析,13个用于表征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可优化为〉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分散率、水稳性指数和〈0.001 mm的黏粒含量4个指标。4)4种坡耕地生物埂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花椒埂〉桑树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抗蚀性强弱表现为花椒埂〉桑树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研究结果可为完善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性土壤抗蚀性评价及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丘陵区 生物埂 土壤抗蚀性 保护性耕作模式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等试验工作圆满完成
17
作者 《农机科技推广》 2020年第7期51-51,共1页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2020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开展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旨在通过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与传统耕整地播种技术对比...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2020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开展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旨在通过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与传统耕整地播种技术对比试验、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之间对比试验以及不同免耕播种机对比试验,探索形成适宜的区域性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技术 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机 试验鉴定 推广总站 全量覆盖还田 保护性耕作模式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厉害了,这块“海绵田”
18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6期2-2,共1页
黑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最适宜农耕的土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长春市拥有广袤的黑土地,总耕地面积超过130万公顷。长春市用占全国1%的耕地,生... 黑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最适宜农耕的土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长春市拥有广袤的黑土地,总耕地面积超过130万公顷。长春市用占全国1%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6%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长春市采取了一项项针对性措施,研制新机具、推出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稳定提升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黑土地加“油”,夯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主产区 国家粮食安全 新机具 农业绿色发展 黑土地 保护性耕作模式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