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范庆锋 张玉龙 +2 位作者 陈重 张玉玲 王丽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6-471,共6页
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及其相邻露地旱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和土壤pH,研究保护地土壤酸化特征以及土壤pH与潜性酸、交换性盐基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后,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 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及其相邻露地旱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和土壤pH,研究保护地土壤酸化特征以及土壤pH与潜性酸、交换性盐基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后,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Al^(3+))呈上升的趋势,土壤pH随着交换性酸的增多而降低;Al^(3+)在交换性酸中所占比例随交换性酸总量增加而增大,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减小;H+在交换性酸中所占比例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保护地各土层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较露地相应层次土壤均有所增加,其中交换性Mg^(2+)、K^+、Na^+含量均高于露地,而交换性Ca^(2+)含量变化不明显;保护地各土层土壤交换性Mg^(2+)、K^+、Na^+饱和度较露地相应层次土壤均有所增加,但盐基饱和度、交换性Ca^(2+)饱和度下降明显。(3)土壤pH与交换性酸、非交换性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主要受占优势的交换性Ca^(2+)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酸化 交换性酸 交换性盐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姬景红 张玉龙 +2 位作者 张玉玲 虞娜 王伟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877,共9页
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长期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对连续7a采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栽培番茄的保护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氮矿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渗灌管为发汗式半软管,埋深为30cm;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水方法及施肥、田间管理同... 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长期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对连续7a采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栽培番茄的保护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氮矿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渗灌管为发汗式半软管,埋深为30cm;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水方法及施肥、田间管理同当地农业生产。当20cm深处的土壤水吸力达到40kPa时开始灌水,渗灌和滴灌每次的灌水量是沟灌灌水量的1/2。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矿化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累积矿化氮量—时间曲线变化的趋势看,可将保护地土壤0~50cm剖面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渗灌与滴灌处理相似,为0~20cm、20~40cm和40~50cm土层,而沟灌处理则为0~30cm、30~40cm和40~50cm土层。保护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可以用Twopool模型表达。比较不同灌溉处理,在0~10cm土层,易矿化有机氮含量(N1)表现为滴灌>沟灌>渗灌,易矿化有机氮矿化速率(k1)常数也以滴灌处理最大,说明滴灌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易矿化有机氮的形成。与渗灌和沟灌相比,长期使用滴灌灌溉有利于改善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渗灌 滴灌 沟灌 保护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勇 梁文举 +2 位作者 张玉革 王朋 闻大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0-703,共4页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保护地土壤 DTPA浸提 含量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离子组成对土壤pH值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范庆锋 张玉龙 +2 位作者 陈重 王丽娜 娄翼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研究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与土壤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和电导率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露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29 g/kg,改为... 在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研究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与土壤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和电导率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露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29 g/kg,改为保护地10年左右土壤的平均含盐量上升至1.56 g/kg,相应的电导率(EC)值达到0.53 mS/cm,已超过作物的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2)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6年,土壤pH值从6.5降低至5.5以下,超过了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的临界土壤pH值(5.52),保护地土壤酸化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已成为限制当地保护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保护地土壤NO3-、SO42-、Cl-和Ca2+、Mg2+、K+、Na+等盐基离子含量均较露地土壤大大增加,但HCO3-低于露地土壤或与露地土壤持平,NO3-、SO42-数量与土壤pH值下降关系密切,Ca2+、Na+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下降也是导致土壤pH值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盐渍化 土壤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氮、磷积累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晓锋 苗艳芳 +4 位作者 张菊萍 郭永新 贾兴娜 丁硕贤 李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为评价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对蔬菜连作保护地土壤的影响,调查了2~5年、11~12年、15~17年棚龄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30cm)土壤pH状况、硝酸盐、有效硫、土壤有机质、N、P含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 为评价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对蔬菜连作保护地土壤的影响,调查了2~5年、11~12年、15~17年棚龄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30cm)土壤pH状况、硝酸盐、有效硫、土壤有机质、N、P含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棚龄增加,土壤中N、P不断积累,其中总氮在12年棚龄达到最大(1.99g·kg^-1),而总磷则持续增加,在17年棚龄时达到4.22g·kg^-1,分别比小麦玉米轮作地高70%、298%。土壤有效态氮、磷在各棚龄段间差异较小。在小麦玉米轮作改为保护地蔬菜连作的头2~5年内,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别损失8.6%和14.0%,此后土壤有机质逐步积累,在11年棚龄时达到20.4g·kg^-1,此后变化很小。土壤硝酸盐、有效硫最大值均出现在2~5年棚龄段,此后含量下降。土壤pH比小麦玉米轮作地低0.35~0.59,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在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氮、磷营养含量,并引起有机质损失;长期施用则导致土壤中N、P元素大量积累,而N、P的有效性则相对降低,随着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养分 有效硫 硝酸盐 总氮 总磷 土壤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稻草对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作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春兰 张耀东 +2 位作者 朱建春 姚惠琳 朱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施用稻草对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作用张春兰,张耀东,朱建春(南京农业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姚惠琳,朱怡(南通市郊区土肥站)保护地蔬菜生产是指在温室或塑料薄膜覆盖下的集约化的种植方式。它为蔬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温... 施用稻草对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作用张春兰,张耀东,朱建春(南京农业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姚惠琳,朱怡(南通市郊区土肥站)保护地蔬菜生产是指在温室或塑料薄膜覆盖下的集约化的种植方式。它为蔬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温湿度较高的环境。这种种植方式通常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保护地土壤 土壤盐渍化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积累与转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晓锋 苗艳芳 +1 位作者 郭大勇 贾兴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36,共5页
在洛阳市郊典型蔬菜栽培区,对蔬菜保护地和小麦/玉米轮作田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蒋一顾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进行分级,以揭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转化及有效性与棚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总磷含量随棚龄增加而不... 在洛阳市郊典型蔬菜栽培区,对蔬菜保护地和小麦/玉米轮作田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蒋一顾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土壤无机磷进行分级,以揭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转化及有效性与棚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总磷含量随棚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5~17年日光温室中达到4.22g/kg;有效磷在11年棚龄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略有下降;在低棚龄阶段,无机磷主要以速效态和缓效态组分积累,很少以难效态组分积累;在高棚龄阶段,主要以难效态组分积累,其它组分则显著下降;但棚龄对钙结合态磷与非钙结合态磷间比例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积累 生物有效性 无机磷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洗状态下保护地土壤pH与盐分含量及其组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丽娜 张玉龙 +1 位作者 范庆锋 王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15,共5页
以沈阳地区酸化比较严重的保护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淋洗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淋洗后土壤pH值和全盐量、淋洗出的盐分离子含量,研究了土壤pH值与离子组成、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pH值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土... 以沈阳地区酸化比较严重的保护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淋洗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淋洗后土壤pH值和全盐量、淋洗出的盐分离子含量,研究了土壤pH值与离子组成、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pH值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土壤pH值随土壤全盐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但盐分的减少对土壤pH的影响在淋洗后期明显大于前期;②土壤pH值与阳离子、阴离子的组成即相对比例有关,其中与K+和其他4种阴离子呈曲线负相关关系,与另外3种阳离子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③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加,NO3-、SO42-等离子含量在全盐含量中所占比例而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土壤pH值却在不断的上升,而Ca2+、Na+等盐基离子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的上升也是导致土壤pH值上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盐分 土壤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茼蒿生长发育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文忠 王学梅 +1 位作者 李丁仁 沈火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3-4,19,共3页
本试验以 Ca(NO3) 2 和 Na Cl按 5∶ 1的比例均匀混合设计 0 ,0 .1 % ,0 .3 % ,0 .5 % ,0 .7% ,0 .9%的盐浓度 6个处理 ,模拟不同日光温室土壤含盐量 ,以茼蒿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不同浓度盐份对茼蒿生长发育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影... 本试验以 Ca(NO3) 2 和 Na Cl按 5∶ 1的比例均匀混合设计 0 ,0 .1 % ,0 .3 % ,0 .5 % ,0 .7% ,0 .9%的盐浓度 6个处理 ,模拟不同日光温室土壤含盐量 ,以茼蒿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不同浓度盐份对茼蒿生长发育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盐份浓度的加大 ,茼蒿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产量下降。硝酸盐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亚硝酸盐的含量在盐浓度 0 .5 %以下呈增加的趋势 ,但在 0 .5 %以上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次生盐渍化 茼蒿 生长发育 蔬菜 硝酸盐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土壤应改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龙昌 徐亚秋 《农村科学实验》 2011年第11期11-11,共1页
蔬菜保护地多为永久性建筑.连续多年栽植高产的蔬菜作物.在肥料的使用上多是农家肥施人量少.而化肥施入量增多.年复种批数高.土壤得不到休闲与养护.导致土壤质地严重恶化。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老保护地土壤.因为土壤质地恶化严重... 蔬菜保护地多为永久性建筑.连续多年栽植高产的蔬菜作物.在肥料的使用上多是农家肥施人量少.而化肥施入量增多.年复种批数高.土壤得不到休闲与养护.导致土壤质地严重恶化。尤其是使用年限长的老保护地土壤.因为土壤质地恶化严重.使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表现出各种不良的生理病状并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蔬菜作物 改良 土壤质地 永久性建筑 蔬菜保护地 危害程度 发育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的变化障害与综合治理
11
作者 程铭 臧壮望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40-,42,共2页
介绍了保护地土壤主要变化及障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地土壤障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障害 发生 原因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
12
作者 杨培军 何军 +1 位作者 王丽荣 李玉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8期69-69,共1页
总结了固原市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化肥和农药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土壤元素不平衡和地膜污染等。提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减少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有效改良措施,以期为固原市土壤改良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存在问题 改良对策 宁夏固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武其甫 武雪萍 +7 位作者 李银坤 吴会军 闫鹏 张彦才 李若楠 王丽英 王小彬 蔡典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2-948,共7页
为研究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于2009年8~12月,在河北辛集不施氮(N0)、当地习惯施氮(N900)及减量施氮(N675)处理下的秋冬季番茄保护地土壤上使用静态箱采集、气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土壤N2O排放通量。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为研究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于2009年8~12月,在河北辛集不施氮(N0)、当地习惯施氮(N900)及减量施氮(N675)处理下的秋冬季番茄保护地土壤上使用静态箱采集、气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土壤N2O排放通量。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灌溉施肥后,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溉施肥后7 d内是施氮处理土壤N2O主要排放期,其排放量占当季总排放量的55.9%~59.8%;高峰值一般出现在第3~5 d,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对硝化、反硝化作用都较适宜。8~10月份由于温度较高,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较冷的11~12月。8~10月份施氮是影响保护地土壤N2O排放的主导因素,减少施氮量显著降低了N2O排放量;之后温度是主导因素,此时N2O排放量受追施氮量的影响较小。经估算,保护地秋冬季番茄不同施氮处理N2O总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N900(N 5.304 kg/hm2)〉N675(N 3.616 kg/hm2)〉N0(N 0.563 kg/hm2),差异显著,N675比N900处理降低了31.8%的N2O排放量;N675和N900处理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0.45和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保护地菜地土壤 氮肥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及防治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彩芹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次生盐渍化 危害 防治 蔬菜 成因 生理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市宿豫区保护地土壤盐分含量及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跃飞 陶加乐 李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针对宿迁市宿豫区保护地盐渍化状况,对辖区保护地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138~4 034 mg/kg,平均值1 022 mg/kg,占总盐量的34.6%,是构成土壤氮素污染与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离子。土壤硫酸根含量介... 针对宿迁市宿豫区保护地盐渍化状况,对辖区保护地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138~4 034 mg/kg,平均值1 022 mg/kg,占总盐量的34.6%,是构成土壤氮素污染与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离子。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65~2 816 mg/kg,平均值672 mg/kg,占总盐量的22.7%,也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离子之一。土壤碳酸氢根、氯离子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很小;②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54~1 792 mg/kg,平均值589 mg/kg,占总盐量的19.9%,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阳离子;③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20~285 mg/kg,平均值79.9 mg/kg,占总盐量的2.7%,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贡献并不大;④镁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样占40.6%,最小含量仅为20 mg/kg,加上部分土壤水溶性钙/镁高,存在作物缺镁的风险;⑤土壤钾离子含量介于9~423 mg/kg,平均值113 mg/kg,占总盐量的3.8%。钾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壤样品占34.4%,这部分土壤可能存在供钾不足的问题。从土壤钾/镁来看,少数土样该数值>2.5,最高达到9.9,存在钾镁颉颃引起缺镁的情况。因此,在保护地土壤盐渍化治理方面,应特别重视科学施用氮肥,减少土壤硝酸盐的来源;注意平衡施肥,加强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分组成 江苏宿迁 宿豫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障碍因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金环 姜金华 张爱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06年第9期21-21,共1页
保护地是高度集约化的栽培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小气候资源、土地、空间和时间,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栽培和保护地内特殊的环境条件,造成了保护地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地影响了作物对养分、水... 保护地是高度集约化的栽培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小气候资源、土地、空间和时间,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栽培和保护地内特殊的环境条件,造成了保护地土壤盐分积聚,严重地影响了作物对养分、水分和各种元素的吸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保护地土壤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障碍因素 防治 栽培场所 气候资源 盐分积聚 生长发育 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防止蔬菜保护地土壤返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立杰 《现代农业》 2014年第2期32-32,共1页
保护地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生产者为获得高产往往超量施入化肥,这就使得每个茬口都有相当数量的盐离子未被蔬菜吸收而残留在耕层土壤中.再加上塑料薄膜的遮雨作用,夏季保护地内的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充分淋洗.灌水的深... 保护地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生产者为获得高产往往超量施入化肥,这就使得每个茬口都有相当数量的盐离子未被蔬菜吸收而残留在耕层土壤中.再加上塑料薄膜的遮雨作用,夏季保护地内的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充分淋洗.灌水的深度仅限于耕层。因此,在蒸发力的作用下,保护地内土壤水分总的运动趋势是由下向上的。俗话说“盐随水走,水去盐留”,这样就导致保护地土壤在使用一定年限后,表土积盐,影响生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生产中可通过以下措施来防止保护地土壤返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生产 保护地土壤 返盐 耕层土壤 塑料薄膜 运动趋势 土壤水分 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盐类的积聚和防治
18
作者 李胜田 《世界农业》 1982年第11期56-56,共1页
保护地栽培和露天栽培不同,没有因雨水造成的肥料流失。但是反复连作和大量施肥,却容易造成土壤中盐类浓度增高,使作物出现生育性障碍。当前,随着保护设施的大型化和内部装置现代化(暖气、风扇、多层覆盖等)的发展,而造成保护地土壤的... 保护地栽培和露天栽培不同,没有因雨水造成的肥料流失。但是反复连作和大量施肥,却容易造成土壤中盐类浓度增高,使作物出现生育性障碍。当前,随着保护设施的大型化和内部装置现代化(暖气、风扇、多层覆盖等)的发展,而造成保护地土壤的盐类积聚和传染性病害的发生,成了当前农业生产上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 有效磷酸 盐类浓度 保护地栽培 内部装置 代换性钙 大量施肥 电导率 肥料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盐分的调节
19
作者 张振和 《山西果树》 2005年第6期56-56,共1页
一般保护地土壤使用年限越长,其盐分的含量就越高。盐分浓度过高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调节:一是多旋有机肥;二是进行土壤深耕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三是进行地面覆盖,减少地面蒸发。控制盐分积累。也可通过灌水使土壤淋溶等;四... 一般保护地土壤使用年限越长,其盐分的含量就越高。盐分浓度过高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调节:一是多旋有机肥;二是进行土壤深耕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三是进行地面覆盖,减少地面蒸发。控制盐分积累。也可通过灌水使土壤淋溶等;四是埋设排水管,在休闲季节大量灌水,降低盐分含量;五是客土。将设施内的耕层土壤换成盐分含量低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保护地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盐分含量 使用年限 盐分浓度 地面覆盖 地面蒸发 盐分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施肥技术
20
作者 张龙华 庄焕信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1期61-61,63,共2页
设施栽培的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的淋洗和阳光直射,易出现各种土壤障碍。对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加以分析,提出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要点。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存在问题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