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与激酶活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霞 陈倩苟 +1 位作者 王玥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2-898,共7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障和乳腺癌等病理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EphA2受体的激酶结构域可结合细胞膜,其激酶活性受磷脂膜的调控,但是相邻的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与脂膜的相互作用以及激酶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此项研究中,通过与磷酸酶PTP1B1-301活性片段共表达的方式,表达、纯化了EphA2受体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通过比较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与单独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以及测定对应的激酶活性,发现:EphA2受体胞内段的SAM结构域使其激酶结构域与脂质体(4 mg/mL)的结合能力增强约6倍(P<0.001);磷酸化后的EphA2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结合脂质体(4 mg/mL)的能力比非磷酸化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提高2.5倍(P<0.05);而结合脂质体后,激酶结构域的激酶活性也被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正反馈。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提示:EphA2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与相邻的SAM结构域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单位,其激酶活性和脂质体结合能力与单独的激酶结构域相比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理解Eph受体家族其他亚型的激酶结构域的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 SAM结构域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脂质体 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在肝纤维化、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童伟钊 刘伟 胡国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63-2666,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参与机体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近来有研究显示,Eph受体过量表达于肝纤维化及肝癌组织中,并在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Ep...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参与机体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轴突导向等生理过程。近来有研究显示,Eph受体过量表达于肝纤维化及肝癌组织中,并在肝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Eph受体在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提示Eph受体可能是肝纤维化、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产生细胞受体 硬化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白草酮调控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3
作者 王山 万金良 +3 位作者 赵中华 杨静 赵杰 郝延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0-1486,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OE-NC)组、Sch-H+KLF5激活剂(OE-KLF5)组。5-溴-2-脱氧尿嘧啶(EdU)染色和CCK-8、划痕实验、Transwll分别检测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迁移侵袭增强子(MIEN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KLF5、EphA2蛋白。将上述6组Huh-7细胞分别与处于激活状态的CD8+T细胞共同培养在96孔板中,并命名为肝癌共培养组、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Sch-H+OE-KLF5共培养组,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杀伤率及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肝癌组相比,Sch-L组、Sch-M组、Sch-H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降低,迁移距离变短(P <0.05);与Sch-H组、Sch-H+OE-NC组相比,Sch-H+OE-KLF5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升高,迁移距离变长(P <0.05)。与肝癌共培养组相比,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升高(P <0.05);与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相比,Sch-H+OE-KLF5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降低(P <0.05)。结论 Sch可能通过抑制KLF5-EphA2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酮 免疫逃逸 Kruppel样因子5-红细胞生成素细胞A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蛹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糖基化修饰分析
4
作者 刘晓黎 刘宇博 +4 位作者 李学臣 陈秋实 范琦 张嘉宁 李文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EPO比活性约为1190 U/μg,其糖基化修饰位点与人体表达的EPO一致,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O-糖基化位点.凝集素杂交实验结合质谱结果表明,柞蚕蛹表达的rhEPO的糖链中缺乏唾液酸修饰,而缺少唾液酸修饰的EPO通过鼻腔给药后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rirus,ApNPV)宿主载体表达系统表达后的糖基化与生物活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红细胞生成素 柞蚕蛹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牦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卢增华 崔燕 +6 位作者 余四九 白雪峰 卢鸿琴 何俊峰 卢凯 翟国亮 祁正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60-3471,共12页
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牦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中凋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别采集3头4岁龄的健康牦牛和黄牛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牦牛和黄牛肾脏中EPO的准确分布及其表达量。同时对牦牛R... 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牦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中凋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别采集3头4岁龄的健康牦牛和黄牛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牦牛和黄牛肾脏中EPO的准确分布及其表达量。同时对牦牛RIFs进行原代培养鉴定,并对其进行不同药物处理来调控RIFs中EPO表达水平,检测EPO对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CNA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组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PO在牦牛和黄牛肾脏中集合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管周间质成纤维样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O在牦牛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01)。随后对生成EPO的RIFs进行原代培养并调控EPO的表达,结果表明:激活组显著升高RIFs中Bcl-2和PCNA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P<0.001)。EPO抑制组显著降低RIFs中Bcl-2、PCNA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P<0.001)。综上表明,EPO在牦牛和黄牛肾脏中集合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管周间质成纤维样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牦牛肾脏中的EPO高表达能够促进RIFs中Bcl-2和PCNA的表达,并降低Bax的表达,说明EPO可以在牦牛肾脏中起到抗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及失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庆宏 张润 +1 位作者 严旭东 孙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因IF手术的患者174例,依据治疗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A组)62例;仅使用TXA组(B组)57例;TXA联合EPO组(C组)55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量、术中总失血量、显/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入院时Hb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前及术后2、5d的Hb量与A组及B组相比,明显改善;C组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和局部联用TXA和EPO能有效减少IF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且不增加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贫血 氨甲环酸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忠海 姚敏捷 +3 位作者 黄兰玲 郭素红 侯毅鞠 刘瑞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EPO含量及病理生理意义。采用放免非平衡法检测 5 0例健康人和不同肝病患者血清EPO含量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8例肝硬化 (其中代偿期 8例 ,失代偿期 10例 )和 11例肝癌患者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EPO含量及病理生理意义。采用放免非平衡法检测 5 0例健康人和不同肝病患者血清EPO含量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8例肝硬化 (其中代偿期 8例 ,失代偿期 10例 )和 11例肝癌患者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失代偿期明显高于代偿期 ,P <0 0 1。肝硬化与肝癌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 5例急、慢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 EPO 病理生理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朴云峰 夏宇欧 时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70,共2页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和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素 (EPO)含量。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血清中EPO水平与健康人相比 ,显著升高 (P <0 0 0 1) ,普遍存在EPO应答障碍 ,致使贫血持续存在。与此相反 ,患者骨髓EPO水平低于正常...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和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素 (EPO)含量。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血清中EPO水平与健康人相比 ,显著升高 (P <0 0 0 1) ,普遍存在EPO应答障碍 ,致使贫血持续存在。与此相反 ,患者骨髓EPO水平低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0 1)。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硬化 骨髓 EPO 骨髓造血机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修饰的胎肝基质细胞促进脐血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超 吉蕾 +4 位作者 施双双 岳文 何丽娟 南雪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8,共8页
通过重组慢病毒系统感染人胎肝基质细胞(fetal liver stromal cells,FLSCs),建立了能够稳定高效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细胞株EPO/FLSCs.从胎儿肝脏克隆EPO基因,构建重组慢病毒EPO的表达载体,感染FLSCs,根据荧光表达... 通过重组慢病毒系统感染人胎肝基质细胞(fetal liver stromal cells,FLSCs),建立了能够稳定高效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细胞株EPO/FLSCs.从胎儿肝脏克隆EPO基因,构建重组慢病毒EPO的表达载体,感染FLSCs,根据荧光表达强弱进行流式分选,获得能够继续稳定传代的高表达EPO基因的FLSCs,RT-PCR和ELISA结果证实,细胞株中的EPO基因稳定表达.RT-PCR结果显示,FLSCs的EPO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别是未转染FLSCs和转染空载体FLSCs的5.63倍和5.71倍.ELISA法检测了转染重组慢病毒EPO表达载体的FLSCs EP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PO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收集EPO/FLSCs的条件培养基,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结果显示向红系定向分化的细胞比例明显居多,有可能为临床细胞治疗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基质细胞 慢病毒 红细胞生成素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脂多糖所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国兴 孙宇 +2 位作者 孙霓 李秀江 杜玉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6-460,I0001,共6页
目的:利用内毒素(LPS)建立大鼠肝脏损伤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防治LPS引起的肝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PO对照组、LPS组和LPS+EPO组,每组10只。LPS组... 目的:利用内毒素(LPS)建立大鼠肝脏损伤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防治LPS引起的肝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PO对照组、LPS组和LPS+EPO组,每组10只。LPS组、LPS+EPO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PS(10mg.kg-1)建立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LPS+EPO组和EPO对照组给予rhEPO(5 000U.kg-1)经尾静脉注射,其余2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在LPS注射后6和24h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第24小时处死其余大鼠,制备肝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结构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肝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KT)、磷酸化丙氨酸转氨酶(P-AKT)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LPS+EPO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升高(P<0.05);LPS组升高显著多于LPS+EPO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AKT和NF-κB表达增强;与LPS组比较,LPS+EPO组P-AKT及NF-κB表达下降。光镜下可见LPS组肝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坏死;LPS+EPO组亦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但较LPS组轻微。电镜下LPS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微绒毛消失、肝细胞空泡化;LPS+EPO组细胞损伤表现相似,但较LPS组轻微。结论:EPO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组织退变有效地保护LPS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内毒素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阳 舒德军 +3 位作者 彭慈军 冯赞杰 梅永 熊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高脂饮食饲料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软件法随机将脂肪肝大鼠平均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高脂饮食饲料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软件法随机将脂肪肝大鼠平均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EPO低剂量组(EPO-1组)、IR+EPO中剂量组(EPO-2组)、IR+EPO高剂量组(EPO-3组)。IR模型通过术中完全阻断肝中叶及左肝叶血流建立,造成70%大鼠肝脏缺血,缺血时间控制在80 min。各组于缺血80 min再灌注1、3、6 h三时相处死,RT-PCR法检测并比较肝组织中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与IR组相比,EPO-1、EPO-2、EPO-3组肝脏中bcl-2 mRNA表达水平在各时相(1、3、6 h)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 05); bax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 05)。SHAM组、EPO组肝组织中bcl-2/bax mRNA的比值在各时相(1、3、6 h)均显著大于IR组(P值均<0. 05)。结论 EPO对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和抑制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实现。高剂量EPO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效果优于中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红细胞生成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联合应用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莎莎 李婉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63-263,共1页
【据《Hepatology》2015年10月报道】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联合应用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作者Kedarisetty CK等)没有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已被证... 【据《Hepatology》2015年10月报道】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联合应用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作者Kedarisetty CK等)没有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已被证明能延长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硬化患者 失代偿期 联合应用 预后 Hepatology 慢性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感染致肝肾损伤及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燕丽 姬生威 +1 位作者 苏梅芳 刘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感染引起的肝肾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的保护效果。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LPS+rHuEPO组(n=30)。LPS组和LPS+rHuEPO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LPS...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感染引起的肝肾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的保护效果。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LPS+rHuEPO组(n=30)。LPS组和LPS+rHuEPO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LPS+rHuEPO组采用尾静脉注射rHuEPO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6、12h时,采集血清检测TNF-α、iNOS、BUN、Cr、ALT、AST水平;干预后12h时,采集肝肾组织,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水平。结果:建模后、rHuEPO干预前,LPS组和LPS+rHuEPO组大鼠血清中TNF-α、iNOS、BUN、Cr、ALT、AST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干预后6、12h时,LPS+rHuEPO组大鼠血清中TNF-α、iNOS、BUN、Cr、ALT、AST水平均低于LPS组;干预后12h时,LPS+rHuEPO组大鼠肝、肾组织中GRP78、CHOP、Caspase-12的mRNA水平低于LPS组。结论:大鼠LPS感染模型中,rHuEPO对感染所致肝肾损伤和内质网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保护 功能 肾功能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与慢性肾脏病贫血及肾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菲 魏日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0-684,共5页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性的肾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的累积以及进行性的组织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介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细胞是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而介导肾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则为肾促红细胞...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性的肾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的累积以及进行性的组织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介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关键细胞是激活的肌成纤维细胞,而介导肾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则为肾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的减少,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下降。肾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是慢性肾脏病贫血与纤维化之间联系的基础,且其转化具有可逆性。近年来研究人员试图为治疗慢性肾脏病贫血与纤维化寻找替代疗法,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该文主要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与慢性肾脏病贫血和肾纤维化的关系,并对其相关中药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细胞 肾性贫血 肾间质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和配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晓南 王梦琳 张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Eph)和ephrin配体的影响。方法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10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0、1、2、6、12、24h...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Eph)和ephrin配体的影响。方法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10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0、1、2、6、12、24h时,检测hPDLFsEph受体及ephrin配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TNF-α和IL-1β均可引起hPDLFsEph受体和ephrin配体发生时间依赖性变化。两组中ephrinA2表达量24h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TNF-α组的ephrinA2 mRNA 1h时即出现明显高表达,24h时TNF-α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IL-1β组(P<0.05)。EphB4在短时间高表达后,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结论TNF-α和IL-1β均可引起hPDLFs EphB4和ephrinA2的表达变化,两者引起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但TNF-α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配体对骨改建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晓南 张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配体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的耦联作用,本文主要综述Eph家族蛋白的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 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配体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的耦联作用,本文主要综述Eph家族蛋白的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骨改建、牙槽骨改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牙槽骨改建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双向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所需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洁 李小萍 +2 位作者 张晓东 张建荣 李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26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常规治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26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常规治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以维持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在110~120 g/L、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在33%~35%为靶目标,对照组予以单纯rhEPO治疗,治疗组在予以rhEPO治疗基础上加予左卡尼汀治疗。8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每周rhEPO的用量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比较两组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用量及两组ERI的差异,同期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水平,观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106±20)IU/kg vs(141±23)IU/kg],治疗组ERI低于对照组[(0.93±0.11)IU.L.kg-1.g-1vs(1.35±0.29)IU.L.kg-1.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21±3.20)mg/L vs(10.33±2.54)mg/L,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9.93±2.12)mg/L,P<0.05];对照组患者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以减少MHD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rhEPO的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患者促红素抵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微炎症状态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冯连世 赵中应 +1 位作者 洪平 宗丕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60,共3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对大鼠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鼠18S-rRNA为内参照,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了60只SD雄性大鼠在模拟不同海拔游泳训练后EPO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对大鼠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鼠18S-rRNA为内参照,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了60只SD雄性大鼠在模拟不同海拔游泳训练后EPO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高原对照组中EPO mRNA水平均高于平原对照组,其中高原3000米组和4000米组较平原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在高原训练组中,除了高原2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2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其余各高原训练组EPO mRNA水平较该组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高原3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3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显著水平的下降P<0.05,而高原4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4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非显著水平的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红细胞生成素 (EPO) 表达 运动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文弢 徐国琴 +2 位作者 翁锡全 黄丽英 黄利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8,575,共4页
目的 :探讨常压下模拟高住 (相当于海拔 30 0 0m)低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低住安静组、低住低练组、常压高住安静组和常压高住低练组 ,高住组大鼠每天在模拟 30 0 0m高度休... 目的 :探讨常压下模拟高住 (相当于海拔 30 0 0m)低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低住安静组、低住低练组、常压高住安静组和常压高住低练组 ,高住组大鼠每天在模拟 30 0 0m高度休息 1 2h ,运动组大鼠每天在常氧状态下进行速度为 2 5m/min的跑台训练 ,1h/d,5d/w ,测定 4w后大鼠血清EPO、Hb、RBC及HCT变化。结果 :常压高住安静组和常压高住低练组大鼠血清EPO、Hb、RBC及HCT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1、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 大鼠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相关指标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