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患者行单侧腺叶与峡部切除。采集两组患者术后2、4、7及14天空腹静脉血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至TSH水平>2 m U/L时为止,此时采取TSH抑制治疗并指导用药。结果 A组患者术后TSH水平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且超过术前,术后第4天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B组患者术后TSH水平也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达最低谷随后升高,至术后第7天开始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周超过术前正常参考值上限。两组患者其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呈动态性变化,可依据这种变化来确定抑制TSH治疗的时间,但具体应参照个体情况,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展开更多
为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持续推动我国核医学诊疗的规范化高质量开展,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会治疗学组精心策划,与中国同辐联合推出“治”同道“核”—云上核素治疗分享会系列活动,并于2025年1月8日圆满举行了第十二期文献分享会,吸引...为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持续推动我国核医学诊疗的规范化高质量开展,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会治疗学组精心策划,与中国同辐联合推出“治”同道“核”—云上核素治疗分享会系列活动,并于2025年1月8日圆满举行了第十二期文献分享会,吸引来自全国1550人在线参加。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的李慧玲医师以《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撤退对131I治疗中高危甲状腺癌的效果比较》为题进行了文献分享,深入解读了2024年3月发表在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杂志(IF=9.6)上的文章“Comparison of Recombinant Human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and Thyroid Hormone Withdrawal for 131I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to High-Risk Thyroid Cancer”。展开更多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E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西化,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非正规激素替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和绝经延迟等高雌激素或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EC发病率明显上升...近年来,子宫内膜癌(E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西化,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非正规激素替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和绝经延迟等高雌激素或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EC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根据E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将其分为两型:其中Ⅰ型为雌激素依赖型,约占80%,该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高达85%;Ⅱ型为非激素依赖型,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早期、高分化、雌激素依赖型的年轻(<40岁)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以孕激素为主的保守治疗能够维持其生育功能,辅以助孕技术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率。晚期EC对他莫昔芬联合甲羟孕酮的反应率达33%。而对于复发或转移EC,目前常用的有孕激素(反应率11%~56%),或他莫昔芬联合甲地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1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25%~31%)、芳香化酶抑制剂。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深入,EC药物治疗的新策略转向靶向药物,但目前针对EC的靶向药物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m TOR的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联合来曲唑的缓解率为3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AEZS-108对LH-RH受体阳性的复发EC的Ⅲ期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另一项关于PARP的抑制剂BMN673针对复发EC的Ⅱ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结合靶向药物的高选择性和低毒性,临床应用前景乐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患者行单侧腺叶与峡部切除。采集两组患者术后2、4、7及14天空腹静脉血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至TSH水平>2 m U/L时为止,此时采取TSH抑制治疗并指导用药。结果 A组患者术后TSH水平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且超过术前,术后第4天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B组患者术后TSH水平也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达最低谷随后升高,至术后第7天开始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周超过术前正常参考值上限。两组患者其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呈动态性变化,可依据这种变化来确定抑制TSH治疗的时间,但具体应参照个体情况,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文摘为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持续推动我国核医学诊疗的规范化高质量开展,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会治疗学组精心策划,与中国同辐联合推出“治”同道“核”—云上核素治疗分享会系列活动,并于2025年1月8日圆满举行了第十二期文献分享会,吸引来自全国1550人在线参加。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的李慧玲医师以《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撤退对131I治疗中高危甲状腺癌的效果比较》为题进行了文献分享,深入解读了2024年3月发表在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杂志(IF=9.6)上的文章“Comparison of Recombinant Human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and Thyroid Hormone Withdrawal for 131I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to High-Risk Thyroid Cancer”。
文摘近年来,子宫内膜癌(E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西化,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非正规激素替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和绝经延迟等高雌激素或长期雌激素刺激导致EC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根据E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将其分为两型:其中Ⅰ型为雌激素依赖型,约占80%,该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高达85%;Ⅱ型为非激素依赖型,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早期、高分化、雌激素依赖型的年轻(<40岁)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以孕激素为主的保守治疗能够维持其生育功能,辅以助孕技术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率。晚期EC对他莫昔芬联合甲羟孕酮的反应率达33%。而对于复发或转移EC,目前常用的有孕激素(反应率11%~56%),或他莫昔芬联合甲地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1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25%~31%)、芳香化酶抑制剂。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深入,EC药物治疗的新策略转向靶向药物,但目前针对EC的靶向药物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m TOR的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联合来曲唑的缓解率为3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AEZS-108对LH-RH受体阳性的复发EC的Ⅲ期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另一项关于PARP的抑制剂BMN673针对复发EC的Ⅱ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结合靶向药物的高选择性和低毒性,临床应用前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