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免疫表型分析在1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杨莹 张欣 廖红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免疫分型及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ggressive NK-cell leukemia,ANK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11例ANK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免疫分型及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ggressive NK-cell leukemia,ANK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11例ANKL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免疫表型及病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并均伴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8例骨髓涂片中可见噬血细胞。流式细胞学示11例ANKL患者免疫表型均为:CD2^(+)sCD3^(-)CD4^(-)CD8^(-)CD56^(+)CD19^(-),CD45和CD56表达强度增高(P=0.048)、细胞体积偏大(P=0.000),5例CD16^(-),6例CD7表达缺失或部分缺失。8例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为:CD3ε^(+)、粒酶B^(+)及EBER1/2-ISH^(+)。结论:ANKL的免疫表型有独特的特征,在ANK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等检查结果可实现对ANKL的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流式细胞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
2
作者 李春迎 郝瑞军 徐正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48-2148,共1页
1病历资料 患者女,70岁,主因无痛性淋巴结肿大2年,头晕乏力心悸9个月,咳嗽发热1日于2007年1月16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无疼痛,曾作活检无异常(未见报告单)未治疗。
关键词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颈部淋巴结肿大 病历资料 无痛 报告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阴性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Nicolae A Ganapathi K A +2 位作者 Pham T H 魏建国 许春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0-500,共1页
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ANKL)是一种系统性NK细胞肿瘤,与EB病毒(EBV)有关。EBV阴性的ANKL临床罕见,且提示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作者报道7例EBV阴性ANK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关键词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nk细胞淋巴瘤 遗传学特征 临床病理 EBV 分子 nk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怡 何合胜 +6 位作者 魏元凤 沈大鹏 季欣悦 黄辰 黄君 靳小可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探讨总结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与见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ANK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 目的:探讨总结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与见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ANK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及治疗与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5例男性,2例女性,中位年龄47(33-69)岁。7例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均可见类似大颗粒淋巴细胞;5例免疫分型提示异常NK细胞。截至随访结束,6例死亡,1例存活,中位生存时间76.9(4-347)天。结论:ANKL在临床上罕见,病程短,预后很差,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时预后更差,目前治疗上没有统一的方法,部分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可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 程序死亡蛋白-1(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阴性的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征
5
作者 Nicolae A Ganapathi K A +2 位作者 Pham T H 陈远钦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59,共1页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是一种系统性NK细胞肿瘤,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阴性的ANKL病例报道极少,一些报道提示其具有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现报道7例EBV阴性ANKL,分析其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关键词 EBV 白血病 临床病理 nk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雪岚 冒青 +2 位作者 蒋焰 郭秀彬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接受治疗的214例患者临床资料,有65例患儿在化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接受治疗的214例患者临床资料,有65例患儿在化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其中35例患儿接受伏立康唑治疗,为A组;30例患儿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为B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影响IFI发生率的临床因素,并比较患儿用药8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LL患儿IFI发病率达到30.37%,患儿的IFI发生率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相关(P<0.05)。A组与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8%和43.33%,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治疗的患儿的肾功能损伤、消化功能障碍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57%、5.71%和5.71%,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治疗的患儿(P<0.05)。A组患儿躯体健康和精力情况、情绪控制和总体健康评分指数明显高于B组患儿相应的评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患儿的IFI的发生率与患儿的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水平相关,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真菌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牛新清 郭坤元 +3 位作者 周健 胡亮杉 涂三芳 佘妙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5例健康个体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杀伤活性,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K细胞对...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5例健康个体NK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杀伤活性,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K细胞对KG1a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同时与NK杀伤敏感细胞株K562比较。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CD34抗原表达率为(98.0±1.1)%,分选后的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纯度为(93.2±3.7)%。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KG1a细胞均有杀伤活性,均能抑制其克隆形成。随着效靶比的增高,其杀伤活性和克隆抑制率随之增高(P<0.05)。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对KG1a的杀伤活性和克隆抑制率低于K562(P<0.05)。结论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CD34 白血病 细胞 克隆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宝玲 李素霞 +5 位作者 王统民 朱宏丽 汪海涛 李杰 刘洋 翟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高龄CLL合并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感染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高龄CLL合并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感染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患者初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 II期,B细胞性,给予1疗程RF方案(氟达拉滨50 mg×5,利妥昔单抗600 mg×5)化疗,完全缓解5年后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多疗程化疗,疾病维持在稳定状态。于2012年7月末次化疗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2-38.7℃,肺CT发现团块状阴影,多次1,3-β-D-葡聚糖(G试验)阳性,考虑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2个月,肺CT提示感染明显好转。2013年3月因白血病持续进展,血象三系极低,肺部真菌感染复发,再次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效果差,最终因白血病快速进展和多器官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死亡。尸检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转移及多器官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曲菌性败血症。结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是CLL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有可能会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曲霉菌感染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右肾消失1例
9
作者 蒋也平 沈颖 贾立群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56-558,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真菌感染 肾消 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资料 间断发热 出血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初级预防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亚停 王健 +1 位作者 周敦华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中初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专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44例,88例采用氟康唑预防IFD(氟康唑预防组),56例...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中初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专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44例,88例采用氟康唑预防IFD(氟康唑预防组),56例采用泊沙康唑预防IFD(泊沙康唑预防组),比较两组IFD发生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泊沙康唑的安全性。结果:氟康唑预防组IFD发生率为20.4%(18/88),泊沙康唑预防组为7.1%(4/56),两组IF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泊沙康唑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23.2%)低于氟康唑组(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氟康唑预防组死亡12例,泊沙康唑预防组死亡4例,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结论:泊沙康唑初级预防IFD的效果优于氟康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氟康唑且可以耐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有望成为初级预防IFD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氟康唑 初级预防 儿童 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脑曲霉菌病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梅 周剑峰 +3 位作者 冉丹 张义成 孙汉英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0-613,共4页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袭性肺、脑曲霉菌感染,给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等抗真菌治疗,进行了开颅病灶引流术。经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获得缓解,肺、脑曲霉菌感染临床治愈。结论:Ph+ALL是一种常规方案化疗效果差的特殊亚型,格列卫联合化疗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临床真菌检出率低,早期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并结合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脑曲霉菌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侵袭曲霉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包、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妙云 马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18-2118,共1页
关键词 双侧胸腔积液 单核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心包积液 首发症状 纵隔占位病变 胸部CT检查 侵袭胸腺瘤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盘婉盈 李可昕 +7 位作者 吴少杰 郑雅龄 邓兰 黄睿 涂三芳 宋朝阳 李玉华 黄宇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9-1866,共8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llo-HSCT治疗的AML-M5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移植物抗宿...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llo-HSCT治疗的AML-M5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后累积总生存(OS)率、累积无进展生存(PFS)率、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复发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66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2(9-26)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3(8-72)d。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3.8%(24/71)和36.6%(26/71)。中位随访时间为13.81(0.16-112.54)个月;中位OS和PFS时间分别为31.27和26.07个月。移植后1年和3年累积OS率分别为64.9%和48.6%,1年和3年累积PFS率分别为55.0%和39.5%。1年和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4%和40%。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复发是影响患者OS(HR=2.32,95%CI:1.17-4.62,P=0.02)和PFS(HR=3.08,95%CI:1.61-5.90,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OS(HR=2.71,95%CI:1.32-5.56,P=0.007)和PFS(HR=2.87,95%CI:1.40-5.86,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FLT3突变是影响患者PFS(HR=2.13,95%CI=1.07-4.24,P=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L-M5属于中高危白血病,allo-HSCT能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移植前复发和移植后真菌感染是影响all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核细胞白血病 复发 侵袭真菌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文帅 管立勋 +5 位作者 王绅宇 狐亚磊 彭博 薄剑 王全顺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目的:分析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患者IFI发生的... 目的:分析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患者IFI发生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男性39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41(13-75)岁。68例患者共接受242例次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初治或复发后诱导化疗73例次,HSCT 14例次,巩固化疗155例次,患者共接受抗真菌预防治疗152例次,包括初级预防77例次,再次预防75例次。最终发生IFI 31例次,包括临床诊断IFI 24例次,确诊IFI 7例次,IFI总发生率为12.8%(31/242),诱导化疗IFI发生率为24.66%(18/73),HSCT IFI发生率为28.57%(4/14),巩固化疗IFI发生率为5.80%(9/15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或HSCT、粒缺时间≥7 d、危险度分层高危是热带地区AL患者治疗期间I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热带地区AL患者治疗期间IFI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接受诱导化疗或HSCT、粒缺时间≥7 d和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AL患者发生IFI的风险高,应该进行抗真菌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侵袭真菌感染 细胞缺乏症 危险度分层 诱导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真菌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无效的移植后复发患者过继性回输NK细胞的免疫学变化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勋红 王志东 +10 位作者 韩伟 陈育红 唐菲菲 孙于谦 王景枝 许兰平 张晓辉 王昱 刘开彦 黄晓军 赵翔宇(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93-2000,共8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llo-HSCT)复发患者在供者淋巴细胞回输(DLI)治疗无效后过继性回输NK细胞后的免疫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allo-HSCT且移植后复发患者8例,其中同胞...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llo-HSCT)复发患者在供者淋巴细胞回输(DLI)治疗无效后过继性回输NK细胞后的免疫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allo-HSCT且移植后复发患者8例,其中同胞HLA全合4例、单倍型相合4例,移植复发后过继性回输供者来源的体外扩增NK细胞,并在回输后每周留取1次外周血,共5周,检测回输后患者体内NK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规律,并初步评估NK细胞回输后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有4例NK细胞回输治疗后有反应:3例由微小残留病阳性转为阴性,1例髓外复发转阴。免疫学监测显示,治疗有反应病例回输后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NKp30及NKp46表达及CD107a分泌水平较无反应组明显升高。随访至allo-HSCT后5年,3例无白血病长期存活,其余死亡。NK细胞回输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NK细胞回输前存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NK细胞回输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加重甚至缓解。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移植后复发或持续微小残留病阳性患者,过继性回输NK细胞治疗后有反应的患者伴有NK细胞活化型受体及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疗效和安全性尚需在大样本中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复发 过继回输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宵寒 张路 段明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5,57,共5页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作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真菌病(IFD)预防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某院2014—2015年1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应用泊沙康唑单药预防IFD的病历,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作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真菌病(IFD)预防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某院2014—2015年1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应用泊沙康唑单药预防IFD的病历,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中,预防用药期间无1例出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中1例在预防用药第12天痰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另1例在预防用药第14天痰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其余患者均坚持预防用药至粒细胞计数恢复,随访至预防用药100 d后无死亡。预防用药期间最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0.00~0.27)×109/L,中位数为0.02×109/L;泊沙康唑预防用药持续时间为8~27 d,中位数为16 d;无IFD突破以及合并全身性使用其他抗真菌药者,100日内全因死亡2例(11.1%);未出现2级及以上肝功能异常、2级及以上肾功能异常以及QTc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泊沙康唑预防该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IFD有效,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白血病 再生障碍贫血 细胞缺乏 侵袭真菌病 预防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白血病免疫佐剂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敬新 林玲 +4 位作者 郭健欣 朱元贵 蔡俊峰 郭熙哲 陈志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59-36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逆转反应性氧代谢物(ROM)对NK细胞抗白血病效应的抑制作用。在K562细胞、NK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富含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Mo)和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ROM产量和K562细胞抑制率,然后分别加入GS...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逆转反应性氧代谢物(ROM)对NK细胞抗白血病效应的抑制作用。在K562细胞、NK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富含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Mo)和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ROM产量和K562细胞抑制率,然后分别加入GSH或二氢氯化物组胺(组胺),观察ROM产量及K562细胞抑制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IL-2后,ROM的产量从33.17±25.02U/L增至223.59±59.41U/L(P<0.01),K562细胞抑制率从65.56%升至85.89%(P<0.01);在加入E/Mo=10/1、10/5、10/103种浓度的Mo后,ROM产量分别为389.79±43.83U/L,456.74±42.77U/L,601.42±21.92U/L,K56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2.36%,81.36%,48.09%,加入组胺或GSH后,E/Mo=10/2时,ROM产量从389.79±43.83U/L,分别减至50.21±22.4U/L和-3.58±9.49U/L(P<0.05),随着GSH或组胺浓度的增加ROM产量逐减少,K562细胞抑制率从82.53%分别升至94.64%和96·39(P<0·05),ROM产量与K562细胞抑制呈负相关(P<0.05);E/Mo=10/5或10/10时,高浓度的GSH或组胺可使ROM产量减少,但K562细胞抑制率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当E/Mo=10/2时,GSH逆转ROM强于组胺,提高NK细胞对K562的抑制率与组胺相似,但毒副作用轻微,GSH可能成为更理想的抗白血病的免疫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白血病 免疫佐剂 反应氧代谢物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CARMA1稳定沉默抑制K562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枋 王凌燕 +2 位作者 李洁羽 陈淑萍 叶韵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研究RNAi技术稳定沉默caspase募集结构域膜相关鸟苷酸激酶蛋白1(CARMA1)基因后对K562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构建稳定沉默CARMA1基因的K562细胞,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ARMA... 目的研究RNAi技术稳定沉默caspase募集结构域膜相关鸟苷酸激酶蛋白1(CARMA1)基因后对K562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构建稳定沉默CARMA1基因的K562细胞,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ARMA1 mRNA和蛋白的抑制情况。应用台盼蓝拒染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TranswellTM实验(含Matrigel或不含Matrigel)检测体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改变。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改变,并探讨可能机制。结果成功构建6株细胞株:其中1株为阴性对照(K562/sh-eGFP),另5株为CARMA1基因沉默的细胞株。K562/shCARMA 1-93对CARMA1的抑制效果最好,利用该模型进行后续研究。台盼蓝拒染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K562/shCARMA 1-93的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与空白对照K562和阴性对照K562/sh-eGFP相比,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3%和28.6%;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7.6%和34.1%。体外迁移和侵袭转移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K562/shCARMA1-93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CARMA1受抑制后,信号通路分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的表达也随之下降。结论 CARMA1的稳定沉默会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转移,这可能与NF-κB、JNK/EGR-1信号通路受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募集结构域膜相关鸟苷酸激酶蛋白1(CARMA1) 细胞白血病 慢病毒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病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小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1-726,共6页
2008年版WHO淋巴瘤分类出版以来的数年中,淋巴瘤病理相关的知识又有所更新。对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人们较关注那些高度侵袭而又异质的亚型(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努力尝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建立起更好的分型方法。此外,人... 2008年版WHO淋巴瘤分类出版以来的数年中,淋巴瘤病理相关的知识又有所更新。对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人们较关注那些高度侵袭而又异质的亚型(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努力尝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建立起更好的分型方法。此外,人们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并处理明显的恶性淋巴瘤以及那些并不具有明确恶性行为、克隆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之间的"边界性"病变的兴趣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有关T和NK(T/NK)细胞的亚群构成、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新近认识到的外周T/NK细胞淋巴瘤中的遗传学异常和信号路径调节失常,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惰性、克隆性T/NK细胞增生性病变、特别是发生于黏膜皮肤部位者,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这些新的知识进展会推动淋巴瘤分类不断向前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 淋巴瘤 B细胞 T和nk细胞 分类 侵袭 克隆淋巴组织增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